
【江山·根与魂】【流年】张官店:水上古村落(散文)
平原县城以南三十华里,有座水上古村落——张官店。它坐落于相家河水库的臂弯里,东靠引黄总干,北接尚仇干渠,西临马颊河道,四面秀水环绕,颇具几分江南水乡的风韵。
关于张官店村的由来,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该村建于公元前475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周成王把现平原县划归齐国,平原邑故址就位于张官店村。《平原县志》是这样说的:“张官店,战国时建村,原为古城西关,后一张姓官员辞去巡抚职位回家开店,故此演变为现名”“战国时期,齐国设平原邑,平原名始见”。
自公元前221年秦朝设县以来,平原郡存世1113年,其中郡治在平原县770多年。历史超过2000年的县山东省有15个,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平原古县城遗址就在张官店。
古城的位置在张官店村东南,当地人称“古城子”。古城分为内外两城,城池周长五里七十九步,高一丈七尺,厚一丈五尺。城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宽。
当时的古城墙透着一股神秘的穿越感,早、晚之际,雾霭升腾,烟云缥缈,如海市蜃楼,散发着一股朦胧的色彩。这种现象人称“古城霭影”,是平原县著名的八景之一。遗憾的是,20世纪70年代引黄河水建沉沙池,古城遗址被彻底淹没于历史之中。
在当地,流传着“刘备坐平原”的故事。东汉末年,刘备任平原县令,县城就在张官店村东。当时,发生了张飞鞭打督邮事件,青州知府派兵捉拿,“刘、关、张”哥仨从水门出逃,水门后来被称“龙门”,地址就在张官店。过去村中曾建有三义庙、关帝庙,不过没有保存到现在。
由此可见,若论“版权”,张官店才是平原县的“原配”,现今的平原城不过是一“续弦”。
张官店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张官店村古城遗址”陆续被县、省两级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荣誉的取得,是社会对水上古村落历史地位的肯定。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张官店,这座沉睡地下的明珠,抖落满身的尘埃,在掌声和鲜花里,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凭着“张官店村古城遗址”这一金字招牌,平原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极打造“水上古村落,三国文化城”为内容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按照“汉风水韵,魅力古村”的景观规划,建设了汉唐风格的二层别墅500多套,建筑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村内道路宽阔平整,学校、超市、门诊等功能齐全。
看到村容村貌的变化,最高兴的莫过于当地村民。谁能想到,昔日兔子不拉屎的盐碱窝子,今天竟改头换面,平地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古城。让今人重温历史,让历史走进现实,这正是建设者们追求的初衷。只要努力,高峡即可出平湖,平地也能起高楼。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张官店新村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张官店文化元素里,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水是村庄的眼睛,也是古城的灵魂。张官店四面环水,还有3座人工湖点缀村中。行走其间,画廊深深、庭院悠悠,小桥流水荡漾,亭台楼阁巍然,秀水环抱中的张官店,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说到张官店,就不得不提相家河水库。它是全县最大的水源地,担负着供全县人民饮水的重任。地理位置而言,它与张官店比邻而居、唇齿相依,就如连体婴儿一般。相家河水是平原人的乳汁,更是古城人的血脉。
游览相家河,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放眼望去,碧波荡漾,烟波浩渺,漫无边际的水面,会引发你无尽的遐思。那湛蓝的天,碧绿的水,宛如彩色的童话,不知不觉间,就将你引入到梦里去。潺潺的流水,唤醒了千年的古城,也开启了幸福的明天。
我是一个诗迷,凡事总爱和诗联系。我感觉作为水上古城,张官店就是一首美丽的史诗。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村庄,本来就不显山露水,只因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成就了它今天的辉煌。
面对流逝的时光,我没有王维“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那样的悲观。故人(古城)固不得见,汉水东流,但相家河还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只要精神不死,就一定会有希望。而事实也是如此,今天的张官店涅槃重生,引得游人流连忘返,这不就是白居易所描述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吗?
张官店这颗曾经淹没于历史烟云的明珠,正重新焕发出它昔日的荣光。假如暴走龙门的刘备故地重游,一定会发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感慨。与诗结缘,与水结缘,与历史文化结缘,这是张官店村身上的标签,也是古城人的骄傲。
老树发新枝,枯木又逢春。千年古城,借着复兴的春风,重又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我们的面前,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睡美人”的张官店正款步向你走来。序幕拉开,辉煌重现,精彩的喜剧就要上演。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