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宁静】父亲的手艺传承(散文)
一
在我的记忆之渊,父亲的手艺恰似那束温暖而璀璨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我的童年岁月里,照亮了我成长的路途。那是编竹篮子的手艺啊,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深沉的情感。
父亲自幼便跟随爷爷学习编竹篮,此乃张家世代相传之技艺。在那物质匮乏的往昔,编竹篮不单是谋生计之手段,更是家族传承之使命。我犹记得,父亲坐在爷爷身旁学习时,他那专注的目光,紧紧追随着爷爷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遗漏一丝一毫。爷爷甚是严厉,对父亲的要求几近苛刻,绝不允许有半点差错。父亲深知,这门手艺承载着家族的厚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刻苦钻研,勤加练习,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却从未有过一丝怨言,从未想过放弃。
曾有一次,父亲在学习编织一个繁复的图案时,遭遇了极大的困难。那图案仿若一幅精美的画卷,需用纤细的竹条编织出细腻的纹理,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父亲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他一次次地拆开重编,双手不停地忙碌着,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在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依旧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尝试。终于,他成功地编织出了那个完美的图案。那一刻,父亲的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那笑容如春日的阳光般灿烂,温暖了我的心。我为父亲感到无比骄傲,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父亲的坚持与努力,更体悟到了他对家族传承的珍视。这门手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家族精神的象征。父亲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传承不仅仅是简单地承袭,更是要用心去领悟和坚守。
二
编竹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宛如一部古老而厚重的典籍,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开始用竹子制作各种器具,如竹篮、竹筐等。时光流转,编竹器在商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种类愈发丰富,工艺亦愈发精湛。至唐宋时期,编竹器已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广泛应用于宫廷与文人雅士的生活之中。明清时期,编竹器的制作工艺达到巅峰,诸多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应运而生,如竹编屏风、竹编花瓶等。
父亲的手艺独具特色,他选材极为严苛,犹如挑选稀世珍宝。他总是亲自深入山林,仔细寻觅那些质地坚韧、纹理清晰的竹子。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能在众多竹子中迅速甄别出最适宜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仿佛与竹子融为一体。他先将竹子劈成细条,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编织成各种形状。他的手指如精灵般轻盈地舞动着,竹条在他的手中交织成一个个精美的图案。他的技艺高超绝伦,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编织出款式各异的竹篮子。这些竹篮子坚固耐用,美观大方,宛如一件件艺术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记得有一次,村里有户人家要办喜事,特意来找父亲定制一批竹篮子。主人家期望这些竹篮子既能实用,又能美观,为喜事增添一份喜庆。父亲欣然应允,全身心地投入到制作之中。他与主人家详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然后精心设计每一个竹篮子的样式。在制作过程中,他一丝不苟,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竹篮子的边缘整齐光滑,毫无毛刺;篮子的纹理细腻清晰,如精美的刺绣;篮子的形状规整大方,彰显出父亲高超的技艺。喜事当日,这些竹篮子派上了大用场,装满了各种美食和礼品,成为喜宴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客人们纷纷对这些竹篮子赞不绝口,父亲的手艺也因此在当地声名远扬,许多人慕名而来,请他编织竹篮子。
三
传统手艺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它不仅是个人技艺的传承,能涵养人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更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记忆。于社会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实乃我们民族的瑰宝。此外,传统手艺文化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方面亦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传承着先辈的智慧和技艺,让我们得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许多传统手艺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体现了工匠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手艺文化面临着诸多严峻困境。以编竹篮为例,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机器生产的竹篮逐渐充斥市场,其成本低、效率高,使得手工编织的竹篮市场需求大幅缩减。据统计,近年来,手工竹篮的市场份额已下降了八成以上。同时,年轻人对传统手艺的兴趣日渐淡薄,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科技和时尚文化,导致传承困难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此外,传统手艺的创新发展亦面临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文化。在加强宣传方面,我们可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传统手艺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例如,可制作专题纪录片,展示传统手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举办线上线下的展览活动,让更多人亲身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培养传承人是关键所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携手合作,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邀请经验丰富的手艺人担任教师,传授技艺。同时,为传承人提供经济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坚守传统手艺。此外,开展师徒传承活动,让年轻人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手艺。在创新发展方面,我们可鼓励传统手艺人与现代设计师合作,将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既具有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传统手艺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人能够购买到传统手工艺品。还可开展传统手艺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传统手艺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
在我看来,父亲的手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勤劳、智慧、坚持和传承。父亲用他的双手,编织出的不仅是精美的竹篮子,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他的勤劳,使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他的智慧,让他能够不断创新和改进手艺;他的坚持,让他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保持对这门手艺的热情;而他的传承精神,更是激励着我去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实现将父亲的手艺传承下去的目标,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首先,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父亲的手艺中,虚心向他请教,刻苦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我会用心去感受每一根竹条的纹理和温度,用双手去编织出精美的竹制品,努力达到父亲的技艺高度。其次,我会积极参与各种宣传和推广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展览等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艺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我会讲述父亲的故事,分享他的手艺和精神,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手艺的兴趣和热爱。此外,我还会尝试与其他手艺人合作,共同探索传统手艺的创新发展之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冀看到传统手艺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憧憬着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到传统手艺的珍贵,愿意投身到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创新中去。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手艺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符号。我们可以举办更多的传统手艺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产品,让传统手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正如古人云:“薪火相传,不知其尽。”传统手艺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让它在时代的变迁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传统文化必将源远流长,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