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徐一波读诗2篇(作品赏析)
在海中|马鸣
我们的游船
像大草原上一匹枣红马
一边吃着一朵朵白云、一丛丛阳光
一边慢慢向前
一个小视频还没看完
海风就把一大群乌云赶进了渤海深处
闪电的鞭子噼噼啪啪
甩出一串串惊雷
千万匹受惊的野马,狂奔着
我们的游船,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骑手
从一匹巨浪的背上,跳跃到
另一匹巨浪的背上
直到它们安静下来
徐一波赏评:
初读此诗,简洁明快的语言便如一阵清风拂面,让人心情愉悦。节奏的跌宕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涛,牵引着读者的思绪与情感。从起始时的宁静祥和,到中途狂风巨浪的惊心动魄,再到最终归于平静,这一过程仿佛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电影,而诗人则巧妙地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运用视听转换手法和精妙的比喻修辞,引领我们身临其境地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海上之旅。
诗歌开篇,将游船比作“大草原上一匹枣红马”,这一独特而充满童趣的比喻,瞬间让静止的游船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它悠然地“吃着一朵朵白云、一丛丛阳光,一边慢慢向前”,“吃”这一动词的运用,充满了灵动与活泼,营造出了悠然惬意的氛围,仿佛让我们也置身于那美好的出游时光之中,忘却了一切烦恼与疲惫。
然而,大海的喜怒无常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海风就把一大群乌云赶进了渤海深处,闪电的鞭子噼噼啪啪,甩出一串串惊雷”,短短几句,生动地描绘出海上天气的骤然变化,紧张激烈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赶”“鞭子”“甩出”等词语,将自然现象拟人化,使得诗歌仿佛有了心跳和脉搏,充满了动态感和强大的表现力。
而“千万匹受惊的野马,狂奔着”这一单独成行的诗句,更是将海浪的汹涌澎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将巨浪比作受惊的野马,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自然那令人敬畏的力量。在这强大的力量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诗歌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力量的单纯展现上,而是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在这样的险境中,“我们的游船,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骑手,从一匹巨浪的背上,跳跃到另一匹巨浪的背上”,这种勇敢和无畏的精神令人赞叹。游船与骑手的形象合二为一,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时,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与之搏斗并最终战胜困难。直至最后“它们安静下来”,简洁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与安宁,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又歌颂了人类的勇敢和坚韧。在狂风巨浪面前,人类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与大自然的力量顽强抗争。这种勇敢和坚韧,正是人类精神的光辉写照。
《在海中》是一首充满力量与美感的诗歌。马鸣以其精湛的诗艺,让读者在文字的海洋中领略了大自然的雄浑壮阔,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想别人‖穆罕默德·达维什(巴勒斯坦)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
别忘了喂鸽子
当你与人斗争时想想别人
别忘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
当你付水费单时想想别人
想想那些只能从云中饮水的人
当你回家,回你自己的家时,想想别人
别忘了那些住在帐篷里的人
当你入睡点数星辰的时候想想别人
还有人没有地方睡觉
当你用隐喻释放自己的时候想想别人
那些丧失说话权利的人
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
想想你自己,然后说:
“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
(曹疏影 译)
作者‖穆罕默德·达维什(Mahmoud Darwish,1941-2008),巴勒斯坦诗人、巴勒斯坦国歌的词作者。著有诗集《橄榄叶》《陌生人的床》等。
徐一波赏析‖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中,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穆罕默德·达维什的诗歌《想想别人》便是这样的存在。这首诗曾经作为 2015 年南京中考的作文题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宛如一双温柔而有力的大手,牵引着我们去审视生活的种种情境。
如今,当我们目睹巴以冲突的残酷局势,这首诗的意义显得愈发珍贵。在战火纷飞中,人们饱受苦难,生命变得脆弱不堪,家园化为废墟。此时,“想想别人”这四个字仿佛具有了千钧之力,它呼唤着我们去感受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痛苦与无奈,去理解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竞争激烈、自我中心盛行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追逐自己的目标,而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和需求。我们在拥挤的人潮中奔波,在繁华的都市里拼搏,却很少停下脚步,去倾听他人的心声,去关注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灵魂。然而,当我们诵读这首诗时,它宛如一股清流,洗涤着我们心灵的尘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的善良与同情。
“想想别人”,这简单的四个字,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因为,只有当我们都学会“想想别人”,这个世界才会成为我们共同期待的家园。此诗从日常生活中的“做早餐”场景入手,提醒我们在满足自己食欲的同时,别忘了给鸽子喂食,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喂鸽子这一细节,象征着对生命的关爱不应局限于自身,而应延伸到周围的小生灵。引导我们跳出自我的狭隘圈子,去关注他人的苦难与渴望。
接着,诗人在“与人斗争时”“付水费单时”“回家时”“入睡时”“用隐喻释放自己时”等不同的时刻,都呼吁我们要想想别人。这些场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着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而忽略了他人的处境。比如在与人产生冲突时,要想到那些渴望和平的人,这让我们反思斗争的意义和价值,引导我们以和平、包容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而争斗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伤害和痛苦。
诗中“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这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和主旨升华。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给他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存在。这不仅是一种自我期许,更是对所有人的呼吁,鼓励大家在面对他人的困苦时,不做冷漠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语言简洁平实,节奏平和而舒缓,却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它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和责任;又似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而是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触动着读者的心灵。通过不断重复“想想别人”这一短语,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冲击和提醒。它教会我们拥有一颗同理心,去关心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那些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缺乏基本生活资源的人们;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人们;那些在疾病中痛苦呻吟,渴望健康与关怀的人们。他们的存在不应该被忽视,他们的需求不应该被遗忘。只有当我们真正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去理解他们的渴望,我们才能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帮助和最温暖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