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带着压力前行(随笔)
有个朋友,其儿子以高分被北京某大学录取。他家庭殷实,生活富裕,有车有房。可是当国家助学贷款申报开始以后,他态度很坚决地为自己儿子办了助学贷款。而且明确的告诉儿子,这笔贷款,等他大学毕业后,自己找工作,自己还贷。
开始的时候,我们一位朋友是以为这种助学贷款,在孩子读书期间,是免息的。他这样做是为了讨得免息的政策红利。可是朋友说,一年区区一万六千块的贷款,既使背利息,又有什么问题。我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儿子一点压力。联想到社会上一些“啃老族”,我倒觉得,朋友让孩子带着压力而行,在倒逼中让儿子有奋斗的动力,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其做法确实有可启的一面。
人生本该是要带着压力前行的。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只有在压力下,我们才能够发挥真正的实力。压力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但也是我们在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
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拼搏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2024年第三十三届奥运会,在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中国选手不断打破纪录,创造一个又一个骄人的奥运成绩,特别是在面对压力时精神抖擞,永不言弃,以顽强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无畏的拼搏力克对手,直至走上最高领奖台。网球选手郑钦文在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三场比赛中实现场场“逆转”,特别是在半决赛中对阵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斯瓦泰克,次盘连追4局逆转,让对手赛后痛哭不止;在决赛中更是直落两局,干脆利落,打得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信心崩溃,将网球拍摔在地上。因为压力,更好的激发了郑钦文的运动潜能,更好的激发了他的拼搏精神,更好的给予她战胜对手的勇气,最终她赢得比赛,并且创造了历史。正如孙中山所说,压力可以让我们挑战自我,获得更高成就。
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才能够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时刻警醒自己,牢记自己的使命。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负责镇守荆州五郡;后关羽率兵远征樊城,曹操一边调精兵救援樊城,一边通知东吴暗袭荆州;东吴守将吕蒙假装辞去将军一职,关羽中计,将重兵调往樊城;结果吕蒙率领东吴军攻破荆州,关羽因为大意导致荆州三郡失守,败走麦城。关羽之所以大意骄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因为自以为吕蒙辞职以后,再无对手,心中的压力意识,得到了弱化。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叙述关羽的傲慢——忽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近拜陆逊为将,代吕蒙守陆口。今逊差人赍书具礼,特来拜见。”关公召入,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关公既与东吴交恶,就该时时提防,如此亲信他人之言,荆州不丢才怪。关羽最终也败走麦城,被东吴士兵所杀。可惜一代枭雄,最终命丧无名小卒之手,这是遗憾,也是关羽的羞耻。
而另一个典故,则就是因为有了压力,时时自省,时时警醒,导致大功告成。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经历。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战败,被吴王夫差俘虏。在吴国,他忍受屈辱,立志报仇。回国后,他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压力,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更好的传导我们战胜困难的动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医院里同一个病房,有两个癌症患者。根据医生判断,从病情来看,甲轻于乙。甲家里,为了甲能够早日康复,不让甲有任何值得担忧的事情,说家里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甲担忧的,一门心思让他安心养病。而另外的乙家,是农村人,其妻子似乎是一个很不贤惠的女人,每次来探望病人,不是家里的猪和鸡要养,就是家里的稻谷要收获,或者是孩子在学校成绩退步。她的所做所为,让甲家很是不齿。可是结果是,那个每天安心养病的甲,最终不幸因病不治而死。而那个乙每天因为家里需要他担负责任,愈挫愈奋,活下去的愿望不断激励着他战胜病魔,最后得以康复。
不是每一场风雨之后都有彩虹,但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须有压力。
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不向压力低头,不被阻力击倒,向着梦想奋斗,在挑战中突破自我,破茧突围,释放和展示属于中国青年的锐气、志气、骨气。
当然,尽管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压力,但也不能过量。生活因压力而精彩,人类因压力而有不懈的动力。但生活也会因为过大的压力而沉重。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放平你心中的砝码,调节好压力,让它处于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
面对压力,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还!”的豁达;“不以物喜,不已己悲”的坦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气。
有了压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我们每个人应该欣然带着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