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稿子浅见三则(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稿子浅见三则(随笔)


作者:一杯白水 童生,765.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8发表时间:2024-08-17 06:32:11

◎我看写书评
   为人写评,最不易了。就像针灸,必须刺中穴位,才能让作者和读者都服气。我也给人家写过书评。尽管没写好,但其中的滋味品尝到了。想给谁写,首先得认真读人家的原著,不能浮皮潦草;然后构思布局,考虑从哪个角度下笔;还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耗费的心血比给自己写篇东西还要多。最后结果,还不知能否达到人家的满意或大家的认可。真是犯不上!
   文友之间,总是爱求人家给咱“写个东西”,宣传宣传。很多评论文字的开宗明义也毫不隐晦地表明了这一点:“我是受人之托碍于情面写的,写不好,请原谅,下面我就开评了……”(哈哈!话到了我的笔下,就变成大实话了)每看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凑出来的话很可能言不由衷。评论文学必须是评论者的真实冲动,自愿表达,其中也必须包含正反两方面的看法才行。
   我的这种观点曾向几位文友讲过,他们均表示赞同。因此,当我也“出了个东西”以后,我没向任何人明示或暗示“给我写个东西”。随后,竟然有好多人给我写了。我认为,这是人家真心给我写的,是真心话。(或许说了一半真心话,另一半没好意思说)人家认真评论了我的东西,我当然也要珍惜人家的东西,并且深切感恩。
  
   ◎小议编辑改稿
   凡是爱写小稿的人,如果把“小稿”交给编辑,再加上一个“如果能用”的前提,就免不了被人家修改。因为你不是名家大腕儿,给你动刀子不是冒犯和不恭,而是为了你好,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你还得感谢人家。
   在可以刊登的前提下,给你做了修改,大致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字数超限,特别是那些版面珍贵的报纸,不得不瘦身减肥;二是有不当之处或者废话太多,好心给你纠正谬误精炼提纯。如果稿子根本就不能用,或者材料即使能用也得彻底重来,人家就不给你修改了,干脆打回。
   有的编辑总爱给改动改动,有的编辑则是尽量原文照发。不管是哪类编辑,都是好心:修理你的稿子,是为你负责;保持原样,是对你的尊重。我很荣幸,这两类编辑都遇到过。原文照发的编辑就不用说了,总爱给你做手术的编辑呢?这里就有区别了。
   被改后发表的,如果得到作者的佩服和感激,那就不用说了;如果是恰恰相反,该怎么办呢?他给你删掉的,恰恰是你的最爱;而他给你添加的,却是蛇足之笔。写稿编稿都是劳动,既然是劳动就应该受到尊重。我认为编辑应该首先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修改也应该征求作者的意见或者请作者自己去修改。这里就涉及一个责任心或者说是事业心的问题,不能用没时间来不及等借口去搪塞和掩盖。作者当然也要遵守编辑部的规矩,不写难为编辑的稿子,更不要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对被修改的地方,要认真揣摩,以便提高。如果你的作品不同意修改,应该提前声明──有些编辑部也是这么要求作者的来稿。不过,你真要声明了不许改动,大概人家也就不会用你的稿子了。哈哈!
  
   ◎它可有可无吗?
   ──小议作品的写作日期
   一篇文章成于何时,需不需要标上写作日期?这要看文章的内容。──我这里说的不是新闻报道类的文章,那类文章已经把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写在文章里面了。我这里说的是文学稿。有些文章没有时间性,标不标上写作日期无关紧要,标上不算多余,不标也非遗漏;而有些文章内容涉及时间,并且时间性还极强,那么这个写作时间就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省略。试举两例,其一,“白求恩同志……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如果不标写作日期,那么文中的“去年”是哪一年?悼念一位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国际友人,在去世的时间上含糊其词行吗?再看,“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接下来讲述了“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时发生的一个故事:原来作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望了一个正生病的“共产党嫌犯”的家属!这是大作家冰心的名篇《小桔灯》。讲到最后,作者又一次提及了那个时间点:“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根据标在文章最后的写作日期,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1945年。如果是发生在解放后,恐怕整篇文章都得重写,结尾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也难用了。
   上面两例属于“必须有”的,稍“宽松”一点则属于“应该有”的。就是没有写作日期不会产生时间上的疑惑,但是若标上写作日期却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也举两例,其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谁都知道,这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的开头。这个开头已经非常简明地介绍了写作此文的缘由。我不知道滕子京在重修完岳阳楼之后搞没搞剪彩仪式,如果搞,此文应在剪彩前交稿,如果没搞,那早点晚点就不太急了。但是范仲淹在文章结尾明确地标了日期:“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如果不标这个日期,丝毫不影响这篇文章的文采以及完整性;标上了,则巧妙地透露出作者对待朋友之托“当事办”的认真态度。从“越明年”即庆历五年开始重修到“六年九月十五日”交卷,时间是很短的,也就是修完了就给写了。你说这个日期是不是“应该有”?再举一例:鲁迅曾在上海内山书店遇上一个想买书但是钱不够的工人,鲁迅就白送给他一本,另外一本只收个本钱。这个故事的当事人在四年之后写了记述文章。其实这个故事没有时间性,什么时候写出来都行。但是作者在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1936年10月。这个日期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这正是鲁迅先生去世的当月。在这个时候记起这件事,更能深切地表达作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如果没标,或者标写的是别的日子,经这一对比,就会明显觉出效果不同。你说这写作日期可有可无吗?
   标不标写作日期也是作者的习惯。鲁迅的文章后面都标有写作日期,不管它是否必须。依我看还是标上好,不费事,也不占地方。我更希望:给发表文章的报刊出版社也给保留写作日期,不要当蛇足给一笔抹掉。
  
   2024年8月1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24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为人写评,最不易了。就像针灸,必须刺中穴位,才能让作者和读者都服气”。开篇第一句读着就亲切,我感觉自己似乎遇到知己了。身为东篱的编辑,还顶着一个“评论部长”的“头衔”,编文、评文是我的日常。倒不是受人之托,是职责所在,但其中的滋味我也是品尝到了。创作是一项很辛苦的事情,每一个编辑都应该尊重作品和作者。先生在东篱发了三篇文(包括此篇),上一篇《我的四平》也是我编辑的,但愿我的编按能让你满意。◎编辑到底应该不应该改稿,我觉得要根据具体情况。此文虽曰“浅见”,但我认为是用最简洁的文字,阐明最深刻的认知。“写稿编稿都是劳动,既然是劳动就应该受到尊重。我认为编辑应该首先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修改也应该征求作者的意见或者请作者自己修改”。原则上同意作者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如果作者是先生这样的成熟作者,除了明显的笔误(这是难免的),我基本维持原文,不在人家的身上“动刀子”。作品都是作者的“心头肉”。但有些是初入江山的“新手”,社长怀才老师会亲自“捉虫润色”,结果往往是“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就拿我自己的《新桃花源记》来说吧,就是经怀才老师的润色才摘的红豆的。◎写作时期,需要不需要标注。我的看法是最好标注一下。不标注写作日期,影响原文理解自不必说,就是没有时间性的也最好标上。你的上一篇《我的四平》标注了写作日期,此文没标注。我不知此文写作的具体时间,就标了一个发表时期。其实,不标注发表的时间也是能看到的,可能是习惯了吧。作品针对文稿的“书评”、编辑改稿和写作日期等三个问题,通过正面说理和举例子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约化,不但说理透彻,而且很有见地。好文共享,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雪胎梅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17 06:46:50
  此文就文稿的书评、编辑改稿和写作日期等三个常见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最简约的文字诠释了深刻的认知,说理透彻,很有见地,对我们、特别是编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好文共享,力荐赏读。感谢白水老师赐稿东篱,并帮助我们提高认知度。点赞、问好,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09:37:02
  谢谢编辑!谢谢编辑采用本小稿,并且认同本人观点。我没想到编辑对稿件处理得这么快,昨晚递交的,今天就采用了,这种敬业精神让我钦佩并感动!有你们这个群体,东篱肯定辉煌!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7 07:00:27
  书评不说了,各有各的见解。编辑改文,老师的观点我基本赞同。说到底,想发表,听编辑的。至于日期,写上还是有用的,万一哪天成名了,人家要写自己的创作史,那也是个参考。在某种程度上,每篇文章,都是一篇日记。拜读老师好文,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09:38:50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17 07:02:50
  文章言简意赅,见地深刻,写编按的时候,不自觉地参予了讨论,实属“画蛇添足”,也许是习惯了。敬请谅解。祝创作愉快,佳作迭出,秋日安好!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7 07:18:13
  这篇散文围绕文稿的“书评”“编辑改稿”“写作日期”展开。以作者与先生的交流为例,正面说理并举例,将复杂问题简约化,观点独到,说理透彻,值得共享赏读。 问候白水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09:41:35
  谢谢老师!一管之见,欢迎批评。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7 07:49:47
  常在文字之海游泳,就有了水性。一杯老师的随笔,选题新颖,所谈深刻,都属于为文之道。读后受益。谨祝一杯老师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09:44:00
  谢谢社长关爱,尽量不给咱社团抹黑。
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17 10:35:40
  老师的见解非常细腻且独到,文风轻松幽默,读来很清新舒服,针对写作比较常见的情况,写出自己的感悟,很有借鉴意义。祝白水老师在东篱收获更多快乐,秋祺!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6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13:49:19
  谢谢高抬!谢谢!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17 10:55:45
  这类写作中的话题(编辑之事除外)以前接触较少,今读老师大作,得到了很多启示,相信对读者的思维也是一种拓展,收获良识。拜读学习!祝秋安。
回复7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13:50:25
  谢谢!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7 11:58:40
  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写文对编辑都有很独到的见解。这篇文章无论是给作者还是给编辑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美文佳作,学习点赞,问候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13:51:49
  谢谢!尚望指教!
9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8-17 15:37:07
  看了老师这篇文章,很有同感,略表自己一点看法:虽然江山文学的编辑,都是“为他人做嫁衣”,纯属义务劳动,但编辑的负责与不负责,在编按一目了然。有两种编辑,一是完成任务型,没认真捕捉文章中的错别字与标点符号问题,便动手写编按,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貌似很多,却没抓住作者文章的核心思想。二是画蛇添足型,在没跟作者通气情况下,喜欢给作者的文章添油加醋。虽然是好心,却不知是不合适的,甚至多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文风格,不可能千篇一律,编辑喜欢的,不等于作者喜欢。写作风格多样化,百花齐放,才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以上这种情况,不少社团都有。
回复9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17:21:17
  谢谢您对本文的关注,坦言自己的见解。编辑和作者也都是凡人,各有自己的个性、习惯和风格,只有互相融合才能唱好一出戏。敝人在文中并没敢针对哪个编辑,只是泛泛地说一下。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8-17 17:49:05
  本文观点鲜明,对书评、编辑改稿和写作日期三个问题进行阐释,阐明作者观点,论述充分,说理透彻,见解独到。问老师好。
回复10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4-08-17 19:07:33
  谢谢关注,谢谢!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