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金文】秃尾巴来成(小说)

精品 【金文】秃尾巴来成(小说)


作者:暖巷独行者 布衣,458.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9发表时间:2024-08-21 08:26:35
摘要:  “民政局出了布告,从明年元月1日起,死人不准土葬,一律火化。”   “他大爷,真的吗?明年就不让埋死人,全用火烧了?”她不相信,又问老头:“他大爷,是哪个单位发的布告?”   “民政局。”老头大声说完,神色慌张地匆忙走了。   老人看一眼布告的红色大印,她发抖了,嘴唇颤得合不拢。她脑子里飞出许多亮点,一下子乱了,着急想回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

老人见巷口的一张布告前围着许多人,问一老头:“他大爷,这张布告说什么?”
   “老姐姐,还是不知道好。”老头说完要走。
   老人见老头脸色苍白,一把拉住老头问:“他大爷,你给我说一下,我不识字。”
   “民政局出了布告,从明年元月1日起,死人不准土葬,一律火化。”
   “他大爷,真的吗?明年就不让埋死人,全用火烧了?”她不相信,又问老头:“他大爷,是哪个单位发的布告?”
   “民政局。”老头大声说完,神色慌张地匆忙走了。
   老人看一眼布告的红色大印,她发抖了,嘴唇颤得合不拢。她脑子里飞出许多亮点,一下子乱了,着急想回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老人在小巷中走着,小巷很长,没有尽头。天这么阴,没一丝风,像要下雪了。老人望了一眼小巷上的天,心是空的。她靠在了大槐树上,发着呆。这槐树太老了,树皮都开裂了。谁家的树呢?树枝伸进了好几家院中,这样大的树,春天肯定有很多鸟儿叫。
   “吴奶奶,您等谁呢?”
   老人盯着对方,她眼睛一活,认了出来。“你不是马老师吗?同翠兰是一个学校的。”
   “是呀。”
   “马老师。”老人向马老师走了两步说:“我找不到家啦,你能带我回家吗?”
   “吴奶奶,您真会开玩笑。您背后不就是您的家吗?”
   老人吃惊地回过头,看了一会儿,摇头说:“不对,我们家是黄色的木头门,这是紫红的铁大门,不是我们家。”
   马老师上前推开那两扇厚重的大门。老人眼睛亮了,看见了墙角的柴房,她朝妈老师点头笑了。她知道这柴房中,放着自己的柏木棺材。
   “吴局长,老人家迷了路,我送了回来。”
   “谢谢马老师。妈——以后您……”
   “建功,我问你,你是不是民政局局长。”
   “是呀。”
   “你咋能办那样缺德的事。”
   “怎么啦,妈?”
   “是不是你让张贴布告,说明年死人全火化。”
   “那不是我的主意,是国家的政策。”
   “放屁,你真没良心呀!你要把妈也一把火烧了?”
   老人家还想骂儿子,忽然她看见从儿子房中走出一个女人。她的头“嗡”地一响,眼前飞起了白一片、红一片的光斑,闭了一下眼。女人已经走到她的面前,老人端详眼前的女人,不认识,便问:“你是谁呀,我咋不认识你?”
   “我是建功的老婆淑芳。”
   “不对呀!建功媳妇叫翠兰。你是谁呀!冒充别人媳妇不好。大白天关着门,和建功在一块。让马老师看见多不好。你快回你家哇。翠兰看见你和建功在一起,又生气呀!”
   “姓吴的,你看你妈,要赶我走。”
   “妈,我和翠兰去年离婚了,您也知道,这是我又娶的媳妇淑芳!”
   老人惊呆了,她看见那女人发火时,两眼圆睁,射出两道绿色的凶光。她小的时候,有天夜里,见一只狼,蹲在高高的土堆上,两眼就闪着这样的绿光。咋回事,难道她是狼变的?她记起《秃尾巴来成》的故事,吓得浑身发抖,急忙朝自己住的西屋走,到了门口,回头叫建功过来,悄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妈给你讲过《秃尾巴来成》的故事吗?”
   “记得。”
   “你知道吗?”老人朝那女人看了一眼,压低声音说:“人会变狼的。”老人又偷看了那女人一眼:“我刚才看见那女人生气,两眼冒出绿光,和我小时候见过的狼眼一样,她是狼变的,你快把她赶走,不然她会吃了你。”
   “妈,您瞎说什么呀。”
   老人家更害怕了,她发现儿子的一只眼也闪着绿光。
   “建功,你过来,我看你的眼。”
   老人贴近儿子的眼一看,儿子的右眼又大又圆,闪出绿光。
   “儿呀,不好啦。你的这只眼变成狼眼了,快把那个女人赶走,不然你也变成狼了。”老人把嘴贴近儿子的耳朵说:“你在夜里要多留心,见她下地打滚,变成狼后,你就大喊,秃尾巴的啥……她会害羞,不会伤你,自己跑开。快把她赶走,翠兰回来又生气呀。”
   老人说完,便慌张地往自己屋中走。回屋后,她忽然觉得背后有东西喘气,吓得她头发都直了,是狼吗!猛回头,什么也没有,心“咚、咚”地跳。那女人是狼变的,是秃尾巴来成。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从前,在大后山一带,有一个名字叫来成的小伙子,天生懒惰,白天睡白天,黑夜睡黑夜,除了打盹睡觉,什么活儿也不干。日子久了,家里人讨厌他,邻居也不给个好脸色。不知什么时候,来成突然变了,白天打盹睡觉。一到晚上,就精神了。前半夜出去,后半夜回来,身上一股异味,像是血腥味。家里人问他做什么去了?他也不肯说。实在支吾不过,就说在外头找了个活儿,打杂的,晚上才有活儿干。问他挣下的钱哪里去了?他就三天两头弄回一只羊来,血淋淋,像是被什么动物咬死的。刚开始,家里人也没有太在意。于是家里的羊肉越来越多,吃也吃不了,还得拿到外边卖一些。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家里的血腥味也越来越重。这时候,村子四周的羊经常被狼吃,弄得人心惶惶的。有人说,来成家卖的羊和市场上的羊不太一样;又说,他们夜里看见来成进了村里的古庙,经常是只见进去,不见出来。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风声终于传进来成父亲的耳朵里。老汉疑惑起来!有一天黄昏,来成的父亲干活回来,没有回家,拿了一把铁锹,在离古庙不远的一个隐秘地方藏下,悄悄瞭望。天黑了,见一个人影,来成父亲屏住呼吸,撇开树丛仔细再看,那影子就是来成!来成父亲也没有声张,悄悄地猫着腰,尾随在那黑影后面,从古庙正殿一个侧门进去。来成父亲躲在正殿的墙背后,见来成顺势一躺,打了个滚,翻身起来,啊,来成竟变成活生生一只狼!来成父亲气极了,拿起铁锹朝来成扑去;来成见父亲来了,惊恐万状,躲闪不及,被父亲一锹劈断尾巴。从此,来成因为丢掉尾巴,五体不全了,再也变不回人样,就实实在在成为一只狼了。人虽然变成狼,但总还有点人性。据说,一天夜里,一个村民听见自家羊圈里羊叫,出门一看,是一只秃尾巴的狼在吃羊,村民着急大喊一声:“秃尾巴来成!”这只狼一愣,觉得自己是人又是狼,脸烧发热,垂着头跑了。村民把这事告诉了乡亲,传遍了四周的村庄,后来,人们看见秃尾巴的狼在吃羊,就大喊:“秃尾巴来成。”来成便羞愧逃走。从此,来成无法在后山一带活动,逃窜到了更远的深山里了。
   过去的事,没想到又在我们家出现了,看来老辈人说的没假话。绿眼睛的女人,原来是一只秃尾巴的狼。
   老人听到门外有响动,以为那女人变成狼走来,忙提了拐杖,来到窗前。见那女人同马老师在院中正谈得起劲,眼中的绿光东一闪西一射,偶尔向她屋中瞟一眼,吓得她骨头发凉。那女人肯定是狼变的,这秃尾巴的来成。她又觉得心口难受了,不敢再看,不敢再听,坐回炕沿上。
   老人斜躺在炕上,觉得浑身无力,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柜顶上放着保温桶,她知道里面是饭。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她不想吃饭,她只记得自己听说民政局的布告后,脑子里一片空白,走过很长的路,以后的事就忘记了。
   她又想起了孙女佳妙,“唉——”她叹了口气,流下了两滴泪。佳妙长高了吗?吃胖了吗?幼时的佳妙胖乎乎的,真逗人疼。自己一辈子养了两个儿子,想要个女儿,没着落。佳妙合了她的心,从断奶她便带着。佳妙的笑,佳妙的哭,佳妙说话的声音、表情,一闭眼,就在脑中转。老人又叹了口气,佳妙现在是什么模样呢。佳妙长大后,晚上睡觉,她总要给佳妙讲自己过去的事情,讲着讲着,她觉得佳妙睡着了,常常问:“佳妙,你听着不?”“听着呢?”一会儿,她又觉得佳妙睡着了,便问:“佳妙,你睡着了吗?”很久没动静,她不讲古了,长长地舒了口气,孩子小,觉多。忽然她听到佳妙“格格格”地笑声。她笑骂一句:“这死丫头。”她又讲古了。讲着讲着,佳妙的一条腿搭到她肚子上,呼吸越来越重。她知道佳妙睡着了,这孩子睡觉不老实,常常满炕乱滚。一会儿,佳妙一翻身,把腿又放到她胸口,她不敢动,怕惊醒孩子,等佳妙呼吸得很重时,才把佳妙的腿推开。佳妙“嘶嘶”的,睡得正香,她听着平和的呼吸,心里很甜,慢慢地她也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现在,她孤零零一个人,常想佳妙,也不知佳妙还记不记得我给她讲过的旧事。夜里常常梦见佳妙,又在听她讲古,忽然觉得不对劲,睁开眼,还是自己一个人。半夜醒来,独自流了多少泪。
   都是那女人破坏了建功的家庭,她哥是县长,建功为当官巴结人家,和自己十几年的老婆离了婚,把这个叫淑芳的女人娶回家。多好的翠兰呀!建功谈对象时,曾领着翠兰回农村老家,两个人整日亲亲热热的,谁不夸是天生的一对。翠兰文静、秀气,细高的个儿,她握着翠兰细白的手瞧了很久,羞得翠兰粉白的脸通红。翠兰生了佳妙,她进城给带,翠兰整日妈长妈短地叫着。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她对翠兰好,翠兰也真孝顺她。一次,她做了胆结石手术不能弯腰洗脚,翠兰知道她有洗脚的习惯,要为她洗脚,那哪行呢!这小脚除了自己的妈和自己的男人见过,别人没见过。住院她一直没有洗脚,出院后三天也没洗脚,第四天,翠兰逼着给她洗,又给她讲,像在自己女儿面前一样,她依了。翠兰第一次见她的小脚时,惊呆了,摸着她变形的脚,流了泪说:“老辈女人受了多少罪呀!”直到现在,这句话还响在她耳边。那女人勾引了建功后,挑拨建功和翠兰离婚,她同儿子哭过,闹过。但建功说,没办法,不离婚,他就会被开除、坐牢。她骂呀、哭呀。她舍不得翠兰,更舍不得佳妙!后来,翠兰也劝她,想开点儿,现在的人都坏了良心,为权、为钱离婚的人多得是。她哪能想开呢?她想不开,现在的世道是怎么啦。多好的翠兰,多好的佳妙,都让逼出了家门。
   天黑了,老人打开了小电视,又想起了佳妙。如果佳妙在的话,电视节目总是她来选,佳妙看什么她看什么,有时懂,有时不懂问佳妙。最近,她总是把电视早早地打开,看不懂,为了听声响,图个热闹,一个人闲坐着,太孤单了。今天的电视怎么了,电视里的人总是倒立着。风景也红一片,绿一片,没有形状,一片乱七八糟。她不再看屏幕,看屏幕头昏眼花,她呆坐着。她觉得有事,怎么也记不起来。她坐了很久,腿发麻,下地走动。看见柜上建功爸的遗像,忽然记起自己的心事,今天还没给老头子上香呢。她用了五根火柴,才把香点着,有根火柴烧了她的手,她吓得发抖。她仔细地看相片,觉得老头子的眼在动,嘴在动,却没有说出声。老头子,你是不是看我孤单,想和我说会儿话呢?这些年你也不来看我。从明年起,死人都要火化,建功是民政局的局长,他要带头。把人点着了烧,多吓人呀,骨头烧成灰,魂没有个依托,我怎么能去你那里。如今,你享了福,一个人住在四合院中,把我留在人世上,说不定连你那也去不了啦。没想到我俩在人世上过了一辈子,却要在阴间分开了。老人同老头子说话,流出了眼泪。为什么不早一点死呢?世上还有什么让我牵挂的。如死在元旦以后,要被火烧,我应在元旦以前想办法,要早想办法。
   她紧锁眉头,心中仍是空的。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斜躺在枕上,看着老头的遗像,看着照片下面的大红柜。这大红柜是她娘家的陪嫁物,过去多风光啊,她像小孩一样笑了。她做新娘那天,缩手缩脚,不敢抬头,而男人更胆小,远远躲着她。第二天,男人用一头小毛驴送她回娘家。她记得很清楚。天气十分的暖和,她坐在驴背上,太阳照在她的大红棉袄上,热得她后背发痒,但她却不敢动一下身。四周全是土山,形成一个大圆圈围着他俩,没有别人,十分安静,一种黄色的温暖升在心中,融融的。厚密的干草摇晃着,连只麻雀的叫声也没有。小毛驴的蹄声“嗒嗒”地响,她的心扑扑乱跳,整个心都注意着男人,好像男人也喘着粗气,心也扑扑地跳着,厚重的脚踩在小路上。四周仍是很静,她的心中有股火在窜。男人却在前面牵着驴,闷声走着,不和她说话,连头也不敢回一下。她浑身难受,像坐在针毡上。路太长了,一股小小的怨气升起在她的心中。突然,驴前蹄踩空,前躯向前一挺,她向驴头滑去,一声惊叫,紧抓驴的前鬃。男人一步跨来,拦腰把她紧紧抱住,像抱一个小孩子,把她揽入怀中,抱下驴身,她第一次感到男人的力量和温暖,闻到男人身上干草一样的香味。洞房内,他们睡在一个炕上,男人却远远躲着她,整夜不敢碰她一下。她现在就倒在他的怀中,紧闭双眼,心咚咚狂跳,胸口又热又憋,浑身有火在窜。她不敢睁眼,只斜睡在男人怀中,头紧贴着男人的胸,等待着。男人像哄小孩一般,嘴里不停地轻喊,别怕、别怕。忽然,男人把她轻轻地放在地上,她睁眼一看,男人像小偷一般,向四处张望,脸羞成了紫红色,鬓角渗出了汗珠,眼光躲着她,像做了坏事一样。她的脸也红了,不敢正眼看男人,用手按着胸口,心跳得很欢。过了一会儿,她心跳平了,带着怨气站起来,直眼看着男人。男人仍垂着头,脸成了深紫色。她赌气自己要上驴,男人低头又把她扶上驴背,牵着驴的笼头,慢慢地走。她知道男人的背后长着一只眼,看着她,注意着她。她心里甜丝丝的,路近了许多。

共 1336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暖巷独行者的这篇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文字,展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场景和一位老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小说开篇通过老人在布告前与老头的对话,迅速将“死人不准土葬,一律火化”这一具有冲击力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展现了一位老人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困惑与坚守,以及家庭内部观念冲突所带来的矛盾。文中对老人回忆佳妙幼时情景的描写细腻而温馨。想要女儿而不得的老人,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孙女佳妙身上。佳妙的笑、哭、说话的声音和表情,都深深印刻在老人的脑海中,闭上眼睛便能浮现,足见老人对佳妙的关注之细微,疼爱之深切。同时,小说也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男女之间的相处充满了礼教的束缚和传统的规范,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却依然在悄然涌动。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新婚夫妻之间那种既期待又羞怯,既渴望亲近又有所保留的复杂心态。作者以朴素而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位传统女性充满苦难与无奈的一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心生怜悯与感慨。而老人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其内心的挣扎和决绝令人动容。她对叔伯二爹的厌恶与憎恨贯穿始终,这种情感不仅源于二爹的恶行,更是对正义和尊严的坚守。当面临与二爹合葬的困境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抗,展现出了坚韧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对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而真实,从对过去的回忆所产生的恶心和恐惧,到对现状的无奈和急于逃离的渴望,再到最终决定自焚的决然,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老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老人穿上佳妙买的小绒袜这一细节,又为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情,凸显了在黑暗中人性的闪光点。在环境描写上独具匠心。小巷的漫长似乎象征着老人内心的迷茫和不知所措,阴沉欲雪的天气则烘托出压抑的氛围,老槐树开裂的树皮不仅暗示着岁月的沧桑,也仿佛是老人脆弱内心的外在映射。“天放晴了,真蓝呀。有冷风吹起来,树都响呢”,看似简单的语句,却烘托出了老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也为她接下来的极端行为埋下了伏笔。这些环境元素的融入,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老人处境的感受。在人物塑造方面,老人的形象鲜明而令人同情。她不识字,对新政策的冲击毫无准备,表现出了一种在时代变革面前的无助。吴奶奶代表了老一辈人对传统的坚守,而儿子吴局长则象征着顺应时代政策的新一代。这种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和冲突,既让人深思,也让人感受到了变革时期社会的复杂性。 小说在结尾处老人走向柴房准备自焚的情节处理略显仓促,如果能在此处多一些老人的内心独白或者对周围环境更加细致的描写,可能会使小说的情感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这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社会的复杂以及命运的无奈,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思考。【金文编辑:东夷三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8-21 08:32:30
  感谢暖巷独行者老师投稿,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同情弱者,向老师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 楼        文友:暖巷独行者        2024-08-21 09:07:18
  感谢晚秋枫叶老师的精彩点评,这小说写得有点沉重,那是张贴布告的年代,现在我们看不到城市中到处张贴布告了。再次感谢老师,给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08-21 08:34:29
  “天放晴了,真蓝呀。有冷风吹起来,树都响呢”,看似简单的语句,却烘托出了老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也为她接下来的极端行为埋下了伏笔。这些环境元素的融入,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老人处境的感受。欢迎大家品读!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8-21 08:35:29
  谢谢东夷三子老师倾情编辑,编按精准到位,为读者进入阅读起到了引导作用。辛苦了,致敬老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暖巷独行者        2024-08-21 08:43:52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精彩的点评,老师充满激情的点评让我感动,谢谢老师。给老师敬茶,老师辛苦了。
5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8-21 09:27:35
  非常有深度的小说,文字功夫深厚。关于人变成狼一段,特别耐人寻味。
回复5 楼        文友:暖巷独行者        2024-08-21 10:33:00
  感谢社长鼓励,我爱读聊斋,这小说加了点玄幻的色彩。感谢社长的点评与品读。给社长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