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九龙山上(散文)
一个月后,县诗词学会的会刊《文成流韵》特地为这次采风编发了一个专辑,二十多位诗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作品,我翻阅了一番,感觉首首皆精品,但个人认为,其中有两首最为应景和应我的情。一首是郑扬松先生的《歌九龙山茶园》,诗云:“云台楼影雾藏家,三月采风和釆茶。瑞气盈坡风拂面,轻烟绕岭雨摧芽。有香有色盈春味,无染无尘润物华。孕得九龙山水韵,红妆入圃锦添华。”另一首是我的同窗老沈兄的《怀故友蔡日省先生》,诗曰:“旧友西归十载长,此中数过九龙岗。欲尝清茗心先碎,时忆慈容味不香。日夜奔波无日夜,儿朗延续有儿朗。逢春嘉木又新绿,久驻山前重又望。”
六
中午,至九龙山“茶屿山邻”民宿餐厅吃饭。菜是好菜,春笋、苦菜、山蕨、田鱼、猪脚、兔汤、外加几道生猛海鲜,又是山珍又是海味的。有酒,可惜不是老糟烧,是同行才女刘晓燕自带的白眼烧,陈年的,口感不错,我连浮了三大白,不上头,亦醉人。
席间,有贵人作陪。是一个壮年郎,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雄壮英武。胡斌介绍,他叫蔡永游,是老蔡的大儿子,现任的村支书兼九龙山山主。此乃故人之后矣,我一听,心头就发热,遂找个机会与他搭讪。我问他如今的茶场发展可好?他说,竞争激烈,难啊!我问九龙茶境势头如何?他说,刚刚起步,势头还好,但未来不可预测,一切皆有可能吧。我又问,你是如何想到与合谷公司合作的?他说,这是乡政府牵的线,也算是与时俱进,转型升级了。据说,现在的九龙山,茶园面积已发展到了5000多亩,俨成环山飞翠之势,对此,我一直心存疑惑,便跟他证实。5000多亩,是真的吗?我问。他愣了一下,继而笑而不语。我还想问个四五六,他起身告辞了,说另有要事办理。
酒足饭饱,下山去。
九龙山脚,在水一方,有一座寺庙,名叫灵德寺。寺庙颇具规模,黄墙朱门,青石巨柱,雕龙盘腾,大雄宝殿前的院子里,左右各立有一个七八米高的石砌宝塔,塔顶长树,塔身缠藤,煞是葱茏崔嵬。我们顺路到寺院内参拜了大慈大悲的菩萨。灵德寺我以前曾经去过,原来寺内只有一位姓林的僧人,他是天圣山安福寺住持达照法师的同胞哥哥。不料,走进寺门,却遇到了两位眉清目秀的女僧人。我问,林师父可在?女僧说,施主,林师父不在,现在的灵德寺是个女众寺庙。问寺内有多少僧人,答三十个。问林师父去了何方?答搬到山上去了。我在心里刚想说这些尼姑还真会选地方,借佛祖之名,挤走和尚,占了这么一个山青水秀的庙宇供自个静修,实在是高也!一转念,阿弥陀佛,非也,真正的高人乃林师父矣,他的抉择充满了菩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走出庙门,我抬望眼,便觉天空之阔、大地之美扑面而来。此时,大阳出来了,像佛光一般普照在九龙山之巅,而山顶之下依然云雾弥漫,一片苍茫。那云雾,洁白如雪,一缕缕的,像一绦绦棉絮,像一串串泡泡糖,像从九龙口中喷腾出来的一股股白烟,在山间飘浮、缭乱,漫漶了宁静的村庄,漫漶了青青的茶林,漫漶了老蔡那座杜鹃啼血的山中坟墓。这样的景境是极具禅意的,就像此刻我伫立在菩萨的身边,生灵栖息在大地的摇篮,群山依偎在云雾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