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相约秋天】偷秋(散文)
那年中秋夜,我和奶奶在亲戚家吃完晚餐步行回家,凉风习习,头顶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亮。清夜无尘,皓月当空,躲在路边草丛中的蛐蛐、油蛉、纺织娘在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在月夜尤显其空灵、寥远,似天籁之音,古老又清新。六岁的我跟在奶奶身后,拿着一块月饼边吃边走,一边惬意的望着周遭月光下的农田房舍,视野里尽是竹翠林密,禾壮稻丰,嗅觉里盈满瓜熟果甜,桂子飘香。
原本黑黢黢的农村小路,在皎洁的月光下,如同一条条银色的光带,蜿蜒在寂静的乡野。脚下的路是一条灌溉渠的渠岸,比两边农田高出不少,可以居高俯视两侧生机盎然的庄稼。渠岸斜坡上栽种着毛豆、玉米等农作物。路边蓬勃茂盛的茎杆上一串串饱满的豆荚清晰可见,奶奶停住脚步转头跟我说:“今天是八月半,我得顺路拔点青毛豆,明天给你爷爷当下酒菜”。接着又吩咐一句“你站着别动,不要踩坏庄稼,”便走下渠岸,像在自家地里一样,弯腰拔起几棵豆秸,甩净根上的泥土,很自然的夹在腋下不慌不忙继续赶路。这明明是别人家的豆秸嘛,一向乐善好施从不贪小便宜的奶奶为什么要偷这几棵豆秸呢?平时还常常教育我“不是你的东西不能拿”,今天怎么偷得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气定神闲。看着奶奶昂首阔步、从容淡定的样子,我心里觉得很滑稽好笑,又满腹狐疑。
直到长大点后,才知道原来民间有“偷秋”的习俗。每逢中秋夜,难得此夜月明如昼,人们会独自或结伴到户外游玩或走访亲友,遇到谁家地里有成熟的豆子、玉米或瓜果就顺手采摘尝鲜。即使被主人发现了也不会尴尬,都一笑了之。这是清贫年代里农人游戏取乐的一种方式,用这特殊的方式来分享秋收的喜悦,品尝乡间真味,并赋予其美好的寓意和祝福。用偷秋的特殊方式,从辛苦的劳作中偷来丰收的喜悦,偷来岁月静好和一生福运,偷来一缕朴素的温馨和生活的情趣。偷秋,也不乏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月神的崇拜。奶奶也曾在清朗的秋夜,给似懂非懂的我讲过月亮上的神话和月亮下的那些前尘往事,一切恍若云烟。然而,“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蹉跎数十载,曾经纷繁的梦想,能照进现实的仅是寥寥,当年的懵懂女孩亦风霜染鬓,奶奶早已成为故事里的人。
传统民俗日渐式微,童年的“偷秋”业已走远,但流年的故事,依旧在笔下在追忆里延续,那个“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的中秋夜永远镌刻在我心里。每逢八月十五的夜晚,就会思念飞升天堂的奶奶。奶奶化作一轮皓月,每每在我人生至暗时点亮,赐予我前行的勇气。守拙中忘忧,平实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