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刘绍宽在张家堡的岁月(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刘绍宽在张家堡的岁月(散文)


作者:杨敏 布衣,14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2发表时间:2024-09-19 17:23:38
摘要:刘绍宽是近代温州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幼年丧母,随嗣母在外家张家堡居住了五十年,张家堡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平台,这里也是他终生难忘的第二个故乡

刘绍宽在张家堡的岁月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近代温州地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平阳白沙刘店(现龙港市刘店社区)的一个书香家庭。祖父刘焕章,国学生,娶张家堡杨配篯二妹为妻;生父刘庆祥,字玉溪,县学廪生,善篆刻,娶薛家桥薛小渔之妹为妻;嗣父刘铭新,童生,娶杨配篯之女为妻。
   刘绍宽二岁随嗣母寄居张家堡外家,他自幼聪慧,又深受大夫第浓厚文化的熏陶,成年后在张家堡开设私塾多年,培养了包括王理孚、杨悌、殷汝骊等众多优秀门生。庚子“神拳会”事件后,刘绍宽逐渐在地方治理领域崭露头角。光绪三十年,他前往日本游学,深入考察学务,撰写了重要著作《东瀛观学记》。归国后,他致力于平阳和温州的新式教育事业,成为推动温州教育进步的坚实力量。在朝代更迭的动荡岁月,他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展现了非凡的责任担当,励精图治,成就斐然,为地方教育和治理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9年刘绍宽移居平阳白石街,他羁旅外家五十年,他和他的子女在张家堡生活成长,这片沃土不仅是他成长的摇篮,更是事业腾飞的优质平台。他耗时超过半个世纪的《厚庄日记》,不仅是他一生轨迹的翔实记录,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档案,详细记载了众多人物故事与时代变迁,为后人探索研究温州近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暮云亲舍
   刘绍宽出生于1867年11月8日,次年生母薛孺人因病去世。在征得母亲杨老孺人的同意后,刘庆祥把不满两岁的儿子过继给已经四十三岁的大嫂杨氏。杨氏系奉直大夫杨配篯公四女,二十七岁丈夫去世,膝下无子,为了照顾翁姑,她节哀奉养,尽孝妇道。当时家道中落,杨氏变卖自己陪嫁的金银财宝,用换来的四百余两银子来辅佐家用和孝养翁姑,展现了非凡的坚韧与贤德。
   张家堡后仓大夫第杨氏是平阳的名门望族,自杨配篯1861年去世后,杨家因带领乡绅抗击“金钱会”的功绩,成为江南垟的社会文化交流中心。
   1868年,为了把嗣子抚养成人,培养成才,嗣母杨氏决定携带刘绍宽到张家堡大夫第居住,杨氏中年抚子,得到兄弟们的关爱,使得刘绍宽能在这样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成长。刘绍宽与杨家的这层先赋性关系,为其日后文化资本的累积和关系网络的拓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873年,刘绍宽与表弟慕侃(字子訚)从杨琴舟(名绍闻,字舆巽,榜名佩言,岁贡生)先生学句读。从此与表弟子訚同学十四年。舅父杨纯约、杨镜澄对他始终关爱有加。
   1874年,从杨省三先生学。先生名佩箴,张家堡人,县学附生。
   1877年,从杨巽卿先生学,先生名佩琛,张家堡人,县学附生。
   1878年,后仓大夫第因人丁兴旺和眷属佣人增多而分家,为了让刘绍宽潜心研读,杨母携他赁居距舅家约一百公尺的中仓杨玉笙宅西庑,从此走读于后仓舅家,时年从周穆生先生学。
   1879年,三舅母项孺人请来精通八股文的侄儿项雨农(名廷骐,小南人,岁贡生)给儿子杨慕侃与外甥刘绍宽共同授课,二人互相切磋,学业大进,准备向科举考试发起冲刺。
   1883年,为进一步提升杨慕侃的学业水平,三舅父聘请了瑞安许黼宸(瑞安人,己丑科举人)先生专门教授他们骈文技巧。同年四月,刘绍宽参加县试,经过四场考试,获得“总案第一”,受到知县汤肇熙欣赏,同年六月,在府试与秋院试中,刘绍宽和杨慕侃均以卓越成绩脱颖而出,一同考取了邑庠生。
   同年秋,刘绍宽随从平阳训导吴承志治考据学。同年北港周锡光(字幼康)从学杨镜澄,从此成为好朋友。同年冬,刘绍宽与鳌江绅商陈寿民胞妹陈氏夫人结婚连理,正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并至,使年逾六十的老母亲乐开了怀,高兴地说:“汝能自立,吾无忧矣”。
   二、苜蓿生涯
   1885年,杨家请来新科拔贡周恩湛给杨慕侃和刘绍宽等授课。杨家与泰顺周家历来交好,周恩湛哥哥周恩煦跟杨镜澄是好朋友,曾经师从孙衣言、孙锵鸣、黄体芳,同年拔贡,官江苏直州州判;杨镜澄曾经利用文成会为好友周焕枢赴台湾赠资助行;周恩湛弟弟周恩錡,字季兰,精通文史,1908年在曾经在张家堡的关西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后来他考取副贡,曾受聘为浙江省考官;周季兰辞职了以后,他的妹妹周缊馨(顺溪富绅陈少文之妻)在关西小学执教,周缊馨先生去世时,关西国民学校学生杨夏齐、杨肃、刘振、刘勉、林刘任等曾同往南雁西洞拜挽并作誄词。后来周恩湛兄弟和刘绍宽的通信中,都会托他向二舅杨镜澄先生问好。
   1887年,长女刘淑英出生,为了支撑家庭生计,刘绍宽在从舅杨佩华(字毓材,号湘三,清邑庠生)家开塾授课,他的第一批学生就是表弟杨慕俦(字叔同,国学生,福建巡政厅巡检)和十一岁的王理孚(字志澄,名虬髯、髯翁,鳌江人)。王理孚出生在慕贤西乡陈营里将军垟吴家,九岁时其父王寿龄将他托在张家堡后仓姨公杨佩华家居住,拜杨镜澄为师;十岁从杨玉笙学句读;自从拜刘绍宽为师后,先后五十年不易他师。后来成为平阳地方名人和鳌江开埠先驱。
   张家堡地方乡绅云集,文风昌盛,私塾遍布前仓、中仓和后仓,除了张家堡前辈杨琴舟(名绍闻,字舆巽,榜名佩言,岁贡生)、杨湘舟(名绍葆,字以芝,榜名佩藻,岁贡生)、杨穆如(名大涵,字荪庭,榜名熙春,附贡生,六品明经)和杨巽卿及杨省三等塾师外,还时常邀请项雨农、陈锡琛、鲍铭书、朱子昭等名师前来授课,许多江南垟富绅子弟慕名送来读书,但这也给刘绍宽的私塾生涯带来很大的压力。
   1888年正月,为助力杨慕侃攀登科举高峰,杨镜清邀请瑞安金晦(名鸣昌,字志曾,一字稚莲,号遁斋)到大夫第为慕侃授课。金晦以其渊博的颜李之学及卓越的算学造诣,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江南垟的学子,如刘绍宽、黄庆澄、鲍铭书等纷纷前去求教,在金晦的指导下,刘绍宽的知识和学业大增,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同年在舅父杨镜澄的引领下,刘绍宽拜见了太仆孙衣言和平阳县令汤肇熙。这一年年他开塾于杨慕俦家,学生有杨慕俦、王理孚和内侄陈毓琦。同年次女刘念萱出生。
   1889年,刘绍宽在舅父的推荐下,赴瑞安向黄绍箕、孙诒让等名绅请教。这一年的学生增加了表弟杨慕侁(册名灏,字筱蓉,国学生,希政司经历)。同年十月初七,嗣母杨太孺人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二十三年的抚养之恩,让刘绍宽一生敬拜。
   1890年,三女宝璁出生,刘绍宽在中仓自家开塾,学生增加了表弟杨慕价(名瑞春,号季藩,国学生,兵马司吏目)和高景盛。同年他从吴济庵先生习算术;好友黄庆澄移居上海,特地为他订购《申报》,以拓宽视野。
   1891年,在仲舅父杨镜澄家课其子慕佺,王理孚等仍从附读。是年认识瑞安陈志三、泰顺周丽辰两先生。
   1892年,在家授徒,从学者理孚、毓琦、曹澍(留学日本,举人)等十一人。八月十六日,生父刘庆祥去世,留下年幼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刘绍瑀(字仲琳,小名福泉)和刘绍宸。
   1893年,开塾中仓味义根书斋,学生有曹澍、陈云章、白玉振和弟弟刘绍禹。
   1894年,开塾大舅父文林郎杨纯约家,学生有表弟杨悌、弟福泉、内侄陈毓芝和白玉振。七月赴省城省试,九月十一日长子出生,因刘绍宽当时在缙云回家的途中而取名缙生。同年母杨太孺人奉旨旌表,入祀节孝祠。
   1895年,开塾中仓味义根书斋,学生陈毓芝、白玉振、吴玉阶等10人,殷汝熊续来请业。时年其好友鲍铭书在张家堡授徒,寓居张家堡前仓。
   1896年,开塾中仓味义根书斋,学生有弟福泉、吴玉阶、陈云章、白玉振,新增从学林慕翰、周宏毅等共10人,是年刘绍宽补廪生。同年鲍铭书在后仓授课杨悌。
   1897年,刘绍宽考取“文行优秀”的拔贡生,并取得赴京朝考的资格,朝考路经上海,谒见陈虬、宋恕,多所请益,抵京后会晤黄绍箕、徐班侯等同乡前辈,朝考后,会试总裁徐树铭赞赏其才学。
   同年刘绍宽担任鳌江书院山长,同年长女刘淑英许配鳌江王景孚,次女刘念萱许配林官仓林俊卿(字凤翘)。
   1898年4月,刘绍宽赴京朝考,初试获得浙江一等第九名,保和殿复试被黜,在京期间他拜会了瑞安孙、黄两家官绅......同年,四女刘瑞麟出生。
   1899年,刘绍宽因邀到县城西隅俞蔚文宅开馆。这时他萌发改革教育之志,欲约“同志数人,联馆分任教科,设十二目”,包括文字、经学、哲学、史地、数学、物理、体育卫生、掌故、时务、词章及应试学,把科举时文放在最后。
   同年,孙诒让与刘绍宽初次相见,在刘绍宽早年的关系网络中,瑞安孙诒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刘绍宽文教事业的起步多有孙诒让的引领和启发,可以说孙诒让是其早期事业的引路人和重要助力者。其中的渊源即来自张家堡杨氏与瑞安孙氏的世交背景。
   三、众志成城
   1900年正月,刘绍宽开塾于举人杨慕侃书院,学生有两岁的慕侃儿子翼孙、杨悌、志朗、绳孙、刘福泉、宋季玉和殷汝骊(字铸夫,留学日本,民国首届国会议员,曾任财政部次长)。同年长女出嫁王景孚,五女刘少麟出生。
   同年,平阳蔡郎桥金宗财等成立“神拳会”,吸引大量江南垟的农民加入,由于官府暗中支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六月初九日,乡绅报告神拳会将于七月半起事。次日杨镜澄和刘绍宽等召集江南乡绅商议,以对抗“神拳会”。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江南民团总部设在张家堡,推选杨镜澄为民团总董;陈筱垞、黄庆澄、夏仲甫和刘绍宽为副董;陈锡琛、夏绍俅、郑庆澜、杨慕份、鲍铭书、陈龙光、杨树勋、吴鹤笙、姜蒋阆、张幼明等为各都分董。会后,江南民团请来平阳驻军首领训练团丁,并向官府借枪五十支,各都均做好枪械准备。
   六月十五日,温州太守来平阳议抚时,召杨镜澄、诸葛和卿、黄庆澄、陈筱垞入见。训导吴承志认为招抚为失计,应该剿抚兼施,因为与太守意见不合而离去。次日中午,张家堡宴请团酒,与会者上百人,大家还研究制定了团练捐章。当天傍晚,拳匪二百余人过境径往钱库,他们要求钱库地方摆三百桌酒,招待南下拳民。到钱库后却不见有人接应,金于是决定对钱库天主教堂发动攻击。
   杨镜澄与陈筱垞等商量后决定:第一马上派杨君雅、刘绍宽等到江南垟各都联络分团的负责人,约定与官兵一起合剿在钱库的拳民;第二派人向平阳知县谢焯蓥请求官府干预;知县派遣都司蓝蔚廷统兵征剿钱库的拳民,潘义发部驻扎钱库,保护教堂。金宗财率拳民多次发动急攻,均告失败。江南民团与蓝蔚廷的部队已经对拳民形成包围之势。金宗财见队伍腹背受敌,在官兵和民团的联合攻击下,已溃不成军,只好率部撤出钱库,向仙居方向撤退。
   后来在官方和江南民团的合击下,神拳会首领全部落网。为了表彰江南民团的贡献,温州道奖励江南民团银牌百面,并赠送匾额,上书“众志成城”四个大字。从此以后,刘绍宽深知家国之忧,匹夫有责。于是开始融入江南垟的乡绅阶层,常常成为邻里间寻求公正与和解的桥梁。每当乡亲间发生争执或纠纷,大家总爱请他出面调停。他以其公正无私的态度和深入人心的威望,总能让各方心悦诚服。
   1902年,刘绍宽开塾于杨慕份(字君雅,号晦阁,谱名君昂,郡庠生,江南镇董事会总董兼学董)家,学生有杨悌、志朗、翼孙、绳孙和二女婿林凤翘。同年,“霍乱”流行,刘绍宽的外祖母、仲母舅杨镜澄和表弟杨慕侃相继去世。
   这一年,刘绍宽通过黄庆澄寄来的《申报》等资料,详细了解了东西洋文化的优越性,萌发了学习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强烈欲望。
   1903年9月19日,刘绍宽受学生殷汝骊的邀请,在上海震旦学院拜马相伯为师,在校学习一个月。震旦学院是马相伯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瑞安项渭臣总理其事。期间他同殷汝骊、杨悌、宋季玉一起参观南洋公学。同年,他与鲍铭书在刘店创办私立白沙小学。
   四、游日考察
   1904年正月初七日,参加杨宅祭小宗祠并饮席,正月十五元宵节,张家堡举行张家堡迎神抬佛,刘绍宽捐款赞助。同年他担任刘店族谱总纂。同年,刘绍宽担任平阳中学堂教习,他购来《京师大学堂讲义》作为教习模范,堂生中文分甲、乙、丙三班,西文亦分三班,亦有专修中文者,共十二班。平时他还亲自命题和教授课堂。
   为探索新式学堂的办学之路,经过前期的准备,他准备在中秋之际游学日本,激动之余写了一首:
   《东游杂句》
   窄襟短袖气飘扬,年少翩翩说改装。
   我已蹉跎成老大,不妨初服到扶桑。
   少不如人壮志虚,名场困我廿年馀。
   此行聊补蹉跎憾,敢贩新闻当著书。
   东学新开法政科,卅年欧化竟如何?

共 91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详实的史料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刘绍宽在张家堡的岁月。从幼年随嗣母寄居张家堡,受浓厚文化氛围熏陶,到开设私塾培养众多优秀门生,再到参与地方治理、游学考察、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刘绍宽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文章结构清晰,分不同阶段叙述,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刘绍宽在各个时期的经历与贡献。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大量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刘绍宽在张家堡的岁月,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地方教育史和社会变迁史,为后人研究温州近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4-09-19 17:26:11
  这篇文章对刘绍宽在张家堡的岁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它展现了刘绍宽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与转变,从接受良好教育到成为私塾先生,再到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和教育改革。文章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如与众多名师的交流、参与神拳会事件等,使刘绍宽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史料运用恰当,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刘绍宽的人格魅力和对地方教育、社会发展的卓越贡献,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优秀历史人物传记。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