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洗澡理发的童年记忆(散文)

精品 【宁静·忆】洗澡理发的童年记忆(散文)


作者:石川 童生,73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2发表时间:2024-09-20 11:10:35
摘要:你在老北京澡堂子里泡过澡吗?你知道老北京剃头匠手里拿的唤头吗?我写的一篇拙作,与大家分享我童年洗澡和剃头的记忆。

洗澡理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洗澡能洗去人们身上的污垢,能使人们有一个清洁健康的身体。理发能使人们精神焕发,面貌一新。俗话说得好:“沐浴更衣,刮刮胡子洗洗脸,有点倒霉也不显。”上世纪六十年代,十多岁的我,对于老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的洗澡理发记忆非常深刻,常常随着老旧的时光一起漂浮脑际。
  
   ◎剃头挑子一头热
   20世纪50年代末,我出生在北京市崇文区关帝庙街,一个老北京平房四合院里。后来改为南羊市口街。那时候大街上经常有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他们常来我们胡同走街串巷给百姓剃头。有一位姓齐的和一位姓王的,两位理发匠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来胡同里转悠转悠,给大家理发。
   姓齐的理发匠40多岁,将近一米八的个子,身材魁梧,是一个大胖子。我们院子里的大人都称呼他“老齐”,孩子们都管他叫齐大叔。老齐胳膊上挎着一个淡蓝色的小包袱。包袱里装着理发用的手推子,梳子、剪子、剃头刀子、清洁头发用的毛刷和痱子粉。左手拿着一个“唤头”,就是剃头匠用来招揽生意的工具。“唤头”是一块铁制成的,像英文字母A一样的样式,A的尖上没封口。右手拿一根小铁棍儿,从下往上使劲儿一拨拉,“唤头”就发出一声清脆的“铛”的声音。声音响的时间很长,声音很大,余音缭绕,非常悦耳动听。在院子里就能听到“唤头”发出来的声音,每次一听到“唤头”熟悉的声音,该剃头的我就跑到院门口高喊:“齐大叔我剃头”。已经走过我们院门的齐大叔,马上折返过来,来到院子里。我从屋里搬出一个凳子,坐在凳子上,齐大叔熟练地打开包袱皮儿,拿出手推子、梳子、剪子,精心地给我剃起头来。
   齐大叔人很随和,和院里的街坊都很熟悉。一边理发,一边聊天拉家常。他管我叫二民子,街坊们也愿意和说话幽默的齐大叔聊天,院子里不时地传来欢声笑语。不大工夫齐大叔就给好几个人剃了头。有时剃着剃着,手推子就夹了我一下头皮,我疼得“唉呀”一声。齐大叔幽默地说:“推子也馋了,想吃肉了。”听了齐大叔的话,我也忍不住笑了,刚才的疼劲儿也忘的一干二净了。齐大叔,赶紧拿出小油壶,往手推子里点几滴机油。再接着剃头的时候,我感到上了油的推子很润滑,剃起头来,再也不感觉夹肉了。
   姓王的理发匠将近花甲之年,两鬓斑白,身材消瘦,一米六几的个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头部靠右上边位置上长着一个肉瘤,有鸡蛋那么大小。王师傅用扁担担着一付剃头挑子,一头担着有三个小抽屉的小箱子,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理发工具。另一头担着一个盖着炉盖儿,封着火的小火炉子,挂着一个小脸盆儿。院里的大人们都称呼他为“王师傅”,我和院子里的孩子们背地里管他叫“大疙瘩”。那时候年岁小不懂事,如今想起来,真不应该那么称呼人家,虽然没有当着人家的面这么称呼人家,那也着实不应该。
   王师傅岁数大了,剃了一辈子头了,剃头技术杠杠滴。他用剃头刀子给人剃头,刮脸,剃得特别好,脸刮得特别干净。王师傅一进院就把小火炉子盖儿打开,在院子里的自来水管子那儿,接上半盆儿水,坐在小火炉子上。王师傅给老年人剃完头,会在盆里舀点开水,灌在一个盛着肥皂头儿的茶缸子里。用一个小刷子把茶缸子里的肥皂水搅和出泡沫来,然后刷在老年人脸上,鼻子下,下巴颏上。再把毛巾用盆里的热水浸泡一下,拧干水分,用热毛巾捂在脸上一两分钟。取下毛巾,用剃头刀子给老年人把脸上的毛,鼻子下、下巴颏上的胡子刮得一干二净。然后再用热毛巾一擦,立竿见影地跟换了一个人一样。真是“刮刮胡子洗洗脸,有点倒霉也不显。”给老年人剃完头,王师傅火炉子上脸盘里的水还冒着热气儿呢。真正应了那句话“剃头挑子一头热”。
  
   ◎两位里边请
   我家附近有两个澡堂子,出了南羊市口街北口,往西走到花市西口,是西花市大街。在西花市大街中间位置路南有一条路不宽,南北走向的小胡同,胡同中间路西有一个花市澡堂子。还有一个澡堂子在出了南羊市口街北口往东走的东花市大街,过了穆德小学不远一个高台阶上是一个澡堂子,澡堂子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我父亲特别喜欢泡澡,每次泡澡都带着我。我们习惯上西花市的花市澡堂子。
   那时候成人洗澡买张澡票是两毛六,儿童澡票是一毛三一张。父亲带我去花市澡堂子洗澡,买了澡票,发给我们两把系着松紧带的钥匙。我们一进门,就有服务员迎了上来,一看我们两人进来,在澡堂子门口收了我们手里的澡票,冲着里面高喊:“两位,里边请!”马上有服务员过来,看了我们的钥匙牌,然后领着我们找到存衣柜,给我们拿来两双拖鞋。脱了衣服,装进存衣柜上了锁,把钥匙套在手腕子上,然后进了澡堂子。
   一进澡堂里,满屋子热气腾腾,玻璃上充满哈气。对着屋门口有一个正方形的大池子,能同时容纳几十人一起泡澡。紧挨着大池子的是四个长方形的小池子。其中,有一个小池子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儿,原来这个小池子是高温池子,比大池子温度高,喜欢热水泡澡的人愿意到这个小池子里。屋子里成U字型的三面墙上,装着淋浴用的喷头,大约有二三十个。
   父亲有脚垫,经常爱修脚。澡堂子里的台子上,有那种黑色的带蜂窝状窟窿眼的擦脚石。有一次父亲带我去洗澡,他坐在大水池边上,用擦脚石擦脚,我在大池子边上的一个小池子里泡着。我泡着澡还不老实,双手扶着小池子边,两只腿在水里不断地晃悠。没想到小水池子边上非常湿滑,我一把没扶住,出溜儿一下滑到水里了?听到“扑通”一声响,父亲一回头找不到我了,赶忙伸手在我掉下去的地方去摸,没摸到。此时,看到旁边水池子里露出一只胳膊,父亲一把就把我拽了上来。我喝了一口洗澡水,呛得我不停地咳嗽,把我吓了一大跳。原来小池子水面通着呢,我从第一个小池子掉下去,父亲把我从第二个小池子里拉上来,着实体验了一回潜水员的感觉。
   洗完澡出来,屋门口有毛巾被。披上毛巾被,来到自己的衣柜前,每个衣柜前都有一张小床。来到小床前,马上就有服务员递上热乎乎的毛巾,擦把脸往小床上一躺,美美地眯上一觉,不用担心,睡多长时间都没人轰你走。有的澡友还沏壶茶,自斟自饮起来,悠闲自在。
   赶上节假日,或是过年前,来洗澡的人多,衣柜都占满了。服务员就拿来许多大竹筐,对着洗澡的客人大喊:“脱筐了,脱筐了。”客人就把脱下来的衣服鞋帽装在大竹筐里,大竹筐里放个号码牌,客人手里也有个相应号码牌。洗完澡出来,再找自己的大竹筐。满澡堂的大竹筐,透着澡堂子生意兴隆。几十年过去了,澡堂子早已成为历史。澡堂子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装潢一个赛一个豪华的桑拿浴、洗浴中心。
   如今,家家户户卫生间里都安装了淋浴器,条件好房间大的住户家有了大浴盆。但喜欢怀旧的人,心中还是难忘老北京人澡堂子泡澡的情景。不仅仅是为了洗澡,而是一种难舍的情怀。那种一边泡澡一边谈天说地的情景,没有经历过的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

共 27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以小时候关于老北京理发、洗澡为主线,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讲述旧时光里的故事。理发在早年叫做剃头,走街串巷给大家理发,作者儿时就有两位这样的师傅,十天半个月就来胡同里剃头。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真实细致,从剃头的“唤头”到小炉子、热毛巾、刮脸、剃子夹肉等等细节出发,给读者呈现了老北京剃头的场景,就像一段老电影,可以唤起同龄人的回忆,可以让年轻一代记住过去。而在洗澡的过程中,作者不小心掉入水池中,又让人揪心,好在无大碍,读者可以放心地阅读和体会过去澡堂子的情形。小编小时候也常去澡堂子洗澡,这是一个时代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特征,可以说是一种澡堂子文化。今日读到作者这篇生动的散文,感同身受,曾经泡澡的情形都一一呈现。回忆过去,并不是说欣赏曾经艰苦的生活,只是从回忆中回望过往,记住来时的路,同时对比当下,过好今天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也是此文留给人深刻影响的原因。美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1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9-20 11:11:53
  回忆过去,并不是说欣赏曾经艰苦的生活,只是从回忆中回望过往,记住来时的路,同时对比当下,过好今天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也是此文留给人深刻影响的原因。文章主题集中,认知深刻,文风朴实,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9-20 11:12:22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9-20 12:07:56
  刮刮胡子洗洗脸,有点倒霉也不显。不错。我终于碰上咱们北京的老师了,这几年都孤独坏了。改天我安排,听听服务员说一句:两位里边请。不过,咱们是喝两杯,不是洗澡。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4 楼        文友:石川        2024-09-20 13:24:01
  谢谢老师关注点赞。您是老北京人。前几天是您说的您以前在施家胡同住,离姚老师家不远
   。是您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