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淮乡纵笔吟恋曲 静水流深亦陶然(散文)
读完了这本厚厚的《河流之恋》,掩卷长思,我心生万千感慨......眼前,立刻就浮现出美女作家陶静妹妹浅笑嫣然,雍容华贵,温文尔雅,高端大气,诚实善良,美丽大方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由衷发出:不愧一代才女,文采斐然、才气纵横,堪比古代才女薛涛、易安居士清照也,文笔实在了得!有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女性我为她横溢的才华所折服,并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她给我们女性长了脸。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陶静用她扎实的写作功底、非凡的才华、斑斓的文采再一次击碎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诋毁,光彩照人地站在聚光灯下,让所有看到她的人都心生仰慕,敬佩有加。
说起陶静妹妹,久闻大名,如雷灌耳。那还得从几年前我的学生王伟明参加【2022年“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六届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上认识陶静说起,会后他写了洋洋万言的《西行漫记 回延安》写了和陶静她们一起参会的全部过程,尔后又写了参加山东淄博2023年11月17日——11月20日庆祝《东方散文》创刊15周年采风笔会时再遇陶静的情景,回杭后伟明又写了一篇名为《隔空邂逅憨仲先生》的散文刊发【东方散文】之“大雅散文”。文中几次提到了陶静:“……从中结识了文学达人吉林吴云峰(亦师亦友)、安徽陶静、湖北刘远翔、甘肃张永红(三位均文采飞扬的资深美女)……”写到陶静时伟明说到:“陶静老师笔下的憨仲先生有另一种伟岸。她在《潇洒走一回》中写到:我想从字里行间,读先生的豪情,读先生的诙谐,读先生的幽默,读先生的睿智,读先生的凝重,读先生那个山东大汉的柔和,读先生那个七尺男儿的细腻。”这段引用,间接勾勒出这位美女作家才情和深厚的写作功力。紧接着在2024年4月24日,伟明又写了一篇名为《抒情到极致的歌唱——陶静《河流之恋》管窥》的评论文发表在“大雅散文”。文中详细写了几次和陶静相遇的过程,并对陶静新书中的有关章节作了侧重评析。通过伟明文中描述,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陶静。再后来在2023年5月14日我去北京参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的【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盛典暨南国文学高峰论坛】采风笔会上遇到了好几位知名作家提到陶静这位美女作家都赞不绝口,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有缘千里来相会”,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对爱情而言吧。也许是机缘巧合,2024年8月7日至8月8日晚我一路辗转、风尘仆仆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参加【华夏孝文化山西运城采风笔会】,8月9日下午大约16点左右,我在运城金品大酒店报到处领取采风证和赠品时遇见了她——美女作家陶静。果然名不虚传,第一次见面她的美丽大方、温婉典雅、明眸皓齿、雍容华贵、彬彬有礼,以及对我的分外热情和尊敬,真叫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开完【华夏孝文化采风笔会】听完“力倡孝德之风,弘扬中华美德”讲座后的当晚,在用完晚餐后,在运城金品大酒店接待大厅休息室我在和几位知名作家王友明、文卫英、淮战科、王小燕、赵金雷(《家乡的传说》一书的作者)等文友亲切见面交谈时,又一次见到了陶静,这一次更让我感到分外惊喜。陶静妹妹把她的散文专著《河流之恋》当场就赠送给了我。一卷在手,沉甸甸的感觉,使我在惊喜之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和陶静妹妹可是萍水相逢啊!缘分是多么奇妙!又是多么巧合!感恩我们2024年金秋8月在山西运城相遇,这真是千载难逢啊!身处大东北吉林的我和这位传说中的安徽美女作家在山西运城相遇了!
于是我手捧赠书和陶静妹妹在金品大酒店一楼休息大厅当场拍照留念,并和几位文学大咖留下了几帧珍贵的合影照片。
提到陶静,还是让我做一下正式介绍吧:
陶静 ,笔名大浪淘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奔流》《鸭绿江》《参花》《作家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曦光溢彩》《初光》《踏歌》等文集。作品荣获《人生与伴侣》杂志社2023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文学百花苑》第五届全国文学大赛、“我与东方散文”征文大赛、第二届“卡伦湖杯”华语文学奖征文大赛一等奖,首届“畲族杯”全国散文大赛最佳作品奖、第三届“华燕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华燕精品奖等。著有散文集《飞花漫漫》,并荣获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优秀奖。
轻轻地翻开陶静妹妹这本《河流之恋》,看到那上面酒红色的扉页上写着美观大方、娟秀流利的签名:“赠孟丽华女士雅正 陶静 2024年8月8日”。我的心被震撼到了。这可是陶静的心血之作啊!它可是陶静妹妹智慧和才学的凝聚。我当好好拜读学习。
陶静妹妹的这本《河流之恋》装帧美观大方,淳朴自然,放眼望去,群山起伏、河流奔淌;岸边,几丛芦苇、随风摇曳;江面,一舟、一桨、一渔翁……看上去江天辽阔,水波流动,轻舟荡漾,令人心旷神怡,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河流之恋》全书258页,共计50篇文章。序一:《女中智者》是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散文家,书法家周振华为其所作,序二:《水之灵性显真情》是出自著名作家,评论家,《东方散文》总编,山东省淄博市残文联副主席憨仲先生(石绍宏)手笔,两位名人、名家,文学大咖亲自为其作序,可见陶静的写作实力,以及这本书的分量!不可小觑。序一、序二中两位“大咖”对《河流之恋》概括性的总结也好,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也罢,在此就不一一叙说了。
这部散文集共分河流、眼眸、眷恋、歌唱四个部分,收入散文48篇。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部的前面都有一段卷首语似的精辟语句,起着导读的作用。让你很快融入书中,和作者达成共识,产生共鸣。陶静妹妹的这部书从头到尾都没离开一个“水”字,她在倾尽全力写她的“河流之恋”。她把优美的文字,深厚的情感,把喜怒哀乐,都凝聚笔端,流淌成一曲淮河之恋,合奏成一首对母亲河的思念和颂歌。《河流之恋》总体来看,内容丰富、涉猎面广、语言优美、思路畅达、联想合理、感情充沛、哲思隽永、语言特点鲜明,文笔洒脱、如行云流水,构思巧妙、别开生面,细腻处,如小溪潺潺流水;开阔处,如大河奔流一发不可阻挡。小女子文风有大丈夫气概,在此可略见一斑。
读陶静妹妹的《河流之恋》让我在感受到她华彩文章、美丽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她博学、广识、多才、多艺、风趣、浪漫,她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博大、宽广、丰富、多彩。以此类推,我认为她的写作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她完全在“河流之恋”的基础上写出更多、更好、更精美的作品以飨读者的。
看到陶静妹妹的这部书让你会更深层次地了解她,这不仅仅让人们停留在一个美丽的小女子的层面,而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位女作家才情,胸怀,德品,气质,以及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河流之恋》这部书全书以“水”字一线贯穿,“恋”字就是这部书的文眼即灵魂。整部书围绕“水”、“河流之恋”展开,涉及面很广,祖国风貌、锦绣江山、天南地北、辽阔草原、江南水乡,塞北高原、都市风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亭台楼阁、风景名胜、亲情友情、唐诗宋词、人文典故、茶香旗袍、推剧演唱、水墨丹青、陌上秋思、直到写“最忆乌镇”、“古韵西安”、“漫步沈园”……篇篇文章写得都是那么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引经据典、充满哲思、优美流畅、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想象丰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或喜庆、或悲苦、或热烈、或凄美、或浪漫,或惆怅......一一收入笔底,令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读陶静妹妹的《河流之恋》让人仿佛触摸到时代的脉博,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散文的无穷魅力。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一样,读陶静妹妹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她优美的文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有时像临仙境一般,把人带入一种美好的境地。让你尽情享受那珠润玉圆的文字,感受其中那迷人的风采,领略文者家国情怀,体悟文心竟如此洒脱飘逸,似那般芬芳四溢......不禁由衷感叹:静水流深——陶静,真才女也!
陶静妹妹的《河流之恋》满纸满篇写的都是对家乡母亲河那份深情,那份爱恋,那份流连不舍……家国情怀,赤子之心,溢于言表。体现了淮河女儿 拳拳赤子心,殷殷女儿情。
譬如第一部“河流”首篇《淮河,一支流淌的歌》中分四个小标题“淮水汤汤”“淮水湝湝”“淮水滔滔”“淮水渺渺”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呈现了母亲河——淮河的样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河的热爱和眷恋。四个小标题写出了淮河的古今,有追溯、怀恋、畅想、希冀。词采华丽,柔情似水,生动的描绘,跳跃似想像……充满了灵动感。“淮河,你是一支流淌的歌。从上古流淌到两汉,从两汉流淌到五代,又从五代流淌到现代。你一刻不停地默默流淌着,流淌着你那迷人的魅力,流淌着你那醉人的风采,也流淌着我的自豪、我的热爱、我的眷恋。”读到此,我感觉陶静在浅吟低唱,陶静在击节高歌,她把满腔的爱恋都注入了淮河——母亲河里,是真真的“河流之恋”。
不是吗?文中陶静把淮河赋予人格化的描写:“在我心里,淮河一直就是穿青布长衫,系白围巾,踩黑布鞋的模样”,进而又深情地把它比喻成“一支流淌的歌”。多么形象的拟人!多么生动的比喻!“默默”写出了母亲河的本质:博大、无私、奉献精神,“迷人”“醉人”写出了我对母亲河的赞美、眷恋以及无比的热爱之情从笔底汩汩流出,汇入“淮河,那支流淌的歌”中。让情感的浪潮撞击心灵,让古老和现代文明合奏,“将岁月氤氲成诗,用心灵伴着河水歌唱”川流不息,源远流长,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豪迈!
除首篇外,陶静第一部“河流”《野渡无人舟自横》《被湛蓝浸染的淮上渡口》《推剧,唱出来的淮河风情》《安丰塘,天下第一塘》《新安江,流动的水墨》等篇中,处处都和“水”“河流”息息相关,可见陶静对“水”爱之深,情之切,恋之迷......如此说来,陶静,她柔情似水,然,《河流之恋》,似水柔情......也不为过。
又如:第二部“眼眸”,导语中写到:“也曾见过河流忧伤的眼神,干涸的土地、村庄,会去她那里寻找滋润。那是我的童话世界,是写给一条河的抒情诗。”说得多美啊!短短的一段话,把拟人、比喻、想象、叙事、抒情全囊括其中。在这部分里共收入12篇文章,譬如《被时光放逐的慢慢小城》《留一抹春色于心底》《陌上秋思》《父亲的眼神》《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旗袍之恋》《母亲是一种岁月》等等,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陶静妹妹写得都是那么形象具体,生动感人。尤其是读到《父亲的眼神》《母亲是一种岁月》时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无不动容。伟大的父女之爱,母女之爱在陶静妹妹的笔下熠熠生辉,闪闪发光。让人感受到“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而父母永远是子女的精神支柱,是你可依赖的那棵“参天大树”。
而透过“眼眸”,你看到的永远是淮河女儿陶静那颗永恒不变的初心,那份对母亲河的赤子情怀。还有《被时光放逐的慢慢小城》《留一抹春色于心底》《陌上秋思》《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旗袍之恋》等等,皆表现了这位美女作家绝美的才情,浪漫的情趣,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再如:第三部“眷恋”收入的12篇文章中有:《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春风十里,普者黑》《乌篷船划过,旖旎绍兴》《最忆乌镇》《古韵西安》《漫步沈园》等等,多方展示了作者阅历之广,涉足的领域繁多,看过的风景无数。但不管怎样,都改变不了作者对淮河——母亲河那种魂牵梦萦、刻骨铭心的“眷恋”。正如陶静妹妹在第三部导语中所言的那样“河流风平浪静时,无数鸟儿围着河面盘旋,随风摇曳的柳树列队为她守候。是眷恋的这条河流,让我不曾有离开的念头。”看到这里,我深切感受到陶静才配“静水流深”这个词,她对“河流”感情如此深挚,“之(爱))恋”如此深沉,她把全部的感情乃至生命都汇入了“淮河,一支流淌的歌”中,滚滚东流,一发不可收也。
第四部是“歌唱”,这部仍然收入12篇文章譬如:《自是花中第一流》《秋水伊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曲江之韵》《潇洒走一回——读憨仲先生 < 杖行天下>》《绝代有佳人》等等,这些篇章中的文字,更好地诠释了“河流之恋”,更确切地说:它使“河流之恋”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还是用第四部的导语给这部分作个小结吧:“这条河流的古老、博大,包容了所有的艰辛、苦涩与沧桑。这条河流的辽阔、幽远,是我收不拢的爱恋、喜悦与忧伤。我放置梦想,俯下身来为她歌唱。”
写到此就要收尾了,真有些依依不舍。由于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对陶静妹妹的《河流之恋》中的许多篇章还没来得及条分缕析,对文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还没来得及反复欣赏、细细咀嚼,颇感惋惜与遗憾!以上所谈只能算作我读《河流之恋》的粗浅认识和点滴感悟吧,最后祝陶静妹妹在文坛大笔如掾,不辍笔耕,再创辉煌!
(原创首发)
孟老师下笔如有神,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