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古怪的钓鱼人(微型小说)
老中医给我母亲开了七帖中草药,戚戚地交代我:这七帖中草药可以救你母亲一命,但是缺药引。找一只野生乌龟,越老越好,取龟壳放在这几味中药当中一起熬煮,服了有奇效。可是,人工养殖的乌龟好找,野生的上哪找去?老中医又说,郊外江滨的石湾村有一位钓鱼的怪人,能钓到一些不常见的野生鱼,不妨去他那里看看。
于是,我打探了这位钓鱼人。
他是一名钓鱼发烧友,从来不钓鱼塘里的养殖鱼,专钓江河、山塘、水库的野生鱼。他钓鱼所用的饵料不是从渔具商店买来的,而是亲手配制的。他把从泥土里翻来的活蚯蚓截成几段,或者把去除皮毛的老鼠捣成肉沫,配上玉米粉、蕃薯粉,或者与碾碎的水草料拌在一起,散发着能诱惑鱼儿的特殊气味的饵料就做好了。他的钓鱼竿也很特别,别人的钓鱼竿至长不过八米,他在八米长的钓鱼竿尾部,自己再加了两节不锈钢管上去,伸到最长可达十一米,加上他的鱼线也比别人的长,因而,钓鱼竿带动鱼线用力抛甩出去,可达十七八米,人坐在湖岸边,就可钓到湖塘中间的鱼了。他常使用的钓钩有两种,一种是系在鱼线末端的六个钓钩呈梅花状张开,钓钩周边一米范围内的鱼,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用于钓成群结队的鱼。还有一种是系在鱼线上的两个钓钩呈一上一下两层分布,上层的钓钩用于钓水中游动着的鱼,下层的钓钩沉到水底,便于钓趴在淤泥中的甲鱼乌龟,以及藏身在水草丛中的深水鱼。这两种钓钩交叉使用,被他钓过的水域,无论什么鱼,比用鱼网拉过一遍还干净。但是,钓上来的三种鱼,他是要放生的:一是没有成年的鱼;二是肚子里有鱼籽的怀孕鱼;三是列入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鱼。如此钓钓放放,能带回家的鱼并不多。
他基本上每天四点来钟起床,带上钓具和早餐,摸黑走到江边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下竿钓鱼,天放亮才吃早餐,七点半了才收竿,然后匆匆忙忙去工厂上班。晚下班后去钓鱼,一般要到夜里十点钟才能收竿回家。他喜欢蹲坐在钓竿边,一边盯着水面上的鱼标,一边吃着当早餐或晚餐的干粮。大太阳天或是下小雨天,他支起大伞,坐在伞下垂钓。
节假日、周末双休日,城里的人也成群结队的来石湾村附近的江边钓鱼。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可钓的鱼越来越少,他就转移阵地。他购置了一辆摩托车和一顶行军帐篷,只要听说哪座山塘水库、或哪条支流钓鱼的人少,不论远近,他将钓具、帐篷以及够吃两三天的干粮,打包装上摩托,一早骑着摩托出发。在野外宿营两三天,尽兴了再返回来。
他是园区一家工厂的铣工,因为上班迟到早退而被扣绩效奖金,是常有的事,但他依旧我行我素。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且不说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光一年下来被扣去的绩效奖金,就是他卖鱼收入的两三倍。
我来到了石湾村,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推开了一座农家小院的柴门。院内一侧,有两个水泥钢筋浇制的双人床铺大小的长方形水池,旁边地上还排列着两排大小不一的玻璃器皿,水池和器皿都注满了清水,清水里或游动着、或静悬着、或趴卧着各种各样的鱼:青鱼、草鱼、鲢鱼、鲶鱼、鳜鱼、颅鱼、鲫鱼、鲤鱼、中华鳖、太阳鱼、翘嘴巴、螺蛳青……俨然是野生鱼的展览馆。当我巡视到第二排第五只器皿时,我发现了一只蜷缩在器皿底部的大乌龟。我蹲下仔细看,看到了龟壳边缘像毛发一样细的微微飘曳的绿毛,看到了龟壳每一块硬斑上都有的细细密密的椭圆形纹理。根据老中医教给我的识别方法,我知道它的年龄在两百岁左右,相当于人类七十岁光景,是我要找的最理想的药引。
另一侧,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壮年男人,放下手头正在整理的钓具,笑盈盈地走过来:这些鱼都是我从各处江河塘库钓来的,随便看,随便挑。
我手指点着这只乌龟:怎么卖?
这只乌龟呀,我在六十公里外的一个水库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钓来,便宜了不卖。
我按市场价的两倍,五百元钱买,你能卖给我吗?
不卖。
我再加两百,七百块,你就忍痛割爱吧!
就你这个价,很多人来问过了,我没有卖。
那你说个价。
这只乌龟是难以估价的。停顿片刻,他忽然问我,你为什么非买不可呢?
我只好把老中医的话说了一遍。
卖给你。他当即捞起那只乌龟用一根草绳捆了,递到我手上,拿去吧。
你还没出价呀,多少钱?
不要钱。
什么什么?我惊得连连后退,又挠了挠耳朵,生怕听错了,你再说一遍。
不要钱。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没有骗人?
我骗你干什么?!
我和你非亲非故……
不要说了,拿走吧!
我提了乌龟向院门外走,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问道:你钓鱼到底图什么呀?
我图高价值的回报。他见我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解释道,我钓的这些鱼,送到了最需要的人手上,是最有价值的。譬如这只乌龟,能救你母亲一命,我得到了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回报。
这毕竟是微型小说,文中没有说明“我”为了给母亲治病已经花了多少钱,而文中看到的并没有花太多钱,所以个人以为写成两百元成交更合适一些。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