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外婆的桂花鸭(散文)
江南的秋,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当秋风悄然拂过,街头巷尾便弥漫起阵阵桂子的幽香。那点点金黄的桂花如繁星般点缀在枝头,微风轻拂,便洒下一场金色的花雨。走在小城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芬芳,让人陶醉其中。
在这桂子飘香的秋日里,总有一些味道,如同温暖明亮的灯火,照亮我们记忆的归途。外婆的桂花鸭,便是那最为耀眼的一盏,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无尽的回忆。
桂花鸭就是南京的盐水鸭,其实,它与桂花没有多少关系,只不过它最肥美的时候,恰是在桂花盛开的秋季,所以,南京人就把秋季制作的盐水鸭叫做桂花鸭。
我生长在胶东海滨,那是一个被大海拥抱的地方,波涛汹涌的海浪和洁白细腻的沙滩构成了我童年的底色。然而,外婆的桂花鸭却如同一股温柔的暖流,在我的心中流淌,让我对千里之外的南京充满了眷恋。
外婆是地道的南京人,对鸭子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她的生命中,鸭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寄托,一种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她精心制作的桂花鸭,皮白而细,肉肥而嫩,油多而鲜,那独特的味道,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每当想起外婆,那一盘切得整整齐齐的鸭肉便会浮现在眼前,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温暖的过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结束军旅生涯,来到父母的居住地江南小城无锡。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常去南京出差、办事,也就有了机会常常去探视外婆。外婆总是会早早地准备好桂花鸭,等着我来品尝。我还记得,那时候的外婆家,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气,混合着鸭子的鲜美味道,让人垂涎欲滴。外婆会笑眯眯地看着我,把一块又一块鲜嫩的鸭肉夹到我的碗里,眼里满是慈爱。那时候我年轻,不懂这份爱的珍贵,只知道桂花鸭好吃,吃得满嘴流油,心满意足。
如今,岁月流转,外婆早已仙逝。我也上了些年纪。每当我想起外婆,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动。外婆的桂花鸭,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她对我的爱,是祖孙之间深厚感情的象征。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古老的城墙、宁静的秦淮河、繁华的夫子庙,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而桂花鸭,则是南京的一张美食名片。据了解,南京盐水鸭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诸多以鸭制作的菜肴中久负盛名。尤其是农历8-9月制作的桂花鸭,更是皮白肉嫩,肥而不腻。
南京地处江南,水系发达,适合鸭子生长,当地人历来有食用鸭子的传统。像南京盐水鸭,又称桂花鸭,历史悠久,明代时就有童谣传唱,其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颇高。而且后人考证,盐水鸭所用的鸭子并非来自南京,而是邵伯、高邮之间,那里的湖泊水产丰富,为鸭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缔造了美味的盐水鸭。
外婆的桂花鸭,选用的都是当年仔鸭,饲养期一般在50-70天,最为肥美鲜嫩。这些鸭子们多放养于芦苇丛生的洲港内,任其捕食小鱼小虾,同时还会喂食大麦等粮食。这样的饲养方式使得鸭子们养尊处优,自然生长出的鸭子肉质鲜美,成为制作桂花鸭的上佳原料。
在上世纪动乱年代之前,外婆家就常常养着不少鸭子,上中学的小姨妈放学后,常常帮着外婆捞鱼虫喂鸭子。后来,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动乱中,外婆、外公和小姨妈一起被赶到苏北的洪泽湖畔种地,外婆依旧养了一大群的鸭子。外婆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她说,你们再斗争、再批判,也挡不住我养鸭子、吃鸭子。我想,外婆能活到一百多岁,跟她乐天知命的性格有关系。动乱结束,外婆回到南京城,住进了湖南路闹市区,鸭子养不成了,她就到菜市场上买鸭子。外婆说,南京的鸭子,秋鸭最肥美。
秋鸭因气候适宜,稻谷收获时节食物丰富,易长易大,味道也最为鲜美。秋鸭的产地在苏北湖区,运到江南要横渡长江天堑,勤劳智慧的苏北农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将千百只鸭子集为一群,赶着它们沿河沿江顺流而下送往南京。只需三个船工,各驾小船“江溜子”,执十竿分前中后指挥鸭群前进。神奇的是,这些鸭子们无须训练,竟能秩序井然地随波逐流。秋天坐船经过南京附近江面的旅客常能看到一大群数也数不清的鸭兄鸭弟,整队划游于滚滚浊浪之间,那情景确实颇堪入画。鸭子们在半路上岸饱餐一顿、歇歇脚后,又继续前进,最终到达南京三汊河秦淮河直到水西门外。
当年水西门外鸭行林立,鸭子一到马上成交,城里的大小鸭子店也早有专人等着收购,同样马上成交。初到的鸭子会在池塘里放养几天,等长足了份量再入城进店。很快,这些鸭子便会被南京的老饕们用来填补瘪了一个夏天的“鸭肚皮”。
南京盐水鸭有三四百年历史,作为南京著名的地方特产,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即有“筑地养鸭”的记载,可见南京养鸭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盐水鸭的制作工艺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南京的一道标志性美食。2018年,南京盐水鸭被评为“江苏十大经典名菜”,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今,南京盐水鸭已成为尝得到、带得走的南京“城市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
南京盐水鸭具有香、酥、嫩的独特特点,淡而有咸味,肥而不腻,食之不厌。清代南京方志学家陈作霖在《金陵琐志》中就称赞盐水鸭“淡而旨,肥而不浓”,为无上品。南京盐水鸭所用的鸭子散养于山水之间,吃水草螺蚌鱼虾长大,皮厚肉紧,口味鲜美。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宰杀、腌制、烘干、煮熟等多道工序,尤其是对火候的精准把握,使得盐水鸭的嫩度达到一定程度,肌肉储水性好,保持了鸭肉的多汁性。南京名厨所制盐水鸭脯上席时,讲究鸭块之造型,或为菱花状,或为葵花状,皮白油润,肉嫩微红,令人久食不厌。
外婆制作桂花鸭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她总是选用最优质的当年仔鸭,精心地进行处理。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姜、葱、大茴,待烧开后停火,再将“上通”后的鸭子置入锅中。由于肛门有管子,右翅下有开口,开水很快注入鸭腔。这时,鸭腔内外的水温不平衡,必须立即提起左腿倒出汤水,再置入锅中。然后加入总水量六分之一的冷水进锅中,使鸭体内外水温趋于平衡。接着盖好锅盖,再烧火加热,焖15一20分钟,待水面出现一丝一丝皱纹、即沸未沸时住火,进行第一次“抽丝”。停火后,第二次提腿倒汤,加入少量冷水,再焖10-15分钟。然后再烧火加热,进行第二次“抽丝”。此时,方可打开锅盖看熟,如大腿和胸部两旁肌肉手感绵软,并油膨起来,说明鸭子已经煮熟。煮熟后的盐水鸭,要待冷却后切食。这时,脂肪凝结,不易流失,香味扑鼻,鲜嫩异常。
外婆的桂花鸭,是我心中最美的味道。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一种对亲人的眷恋。每当我品尝着外婆的桂花鸭,就仿佛回到年轻的时候,回到了外婆的身边,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外婆一样,制作出美味的桂花鸭,那该有多好。我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美味,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亲情。可是,我实在脑笨手拙,没法做出外婆的美味。每次走到熟食店买回盐水鸭,我只能遗憾地对小孙女说,唉,当年我外婆做的盐水鸭比店里的好吃多了,爷爷人笨,只能买给你吃。童言无欺,小孙女说:爷爷,店里买的鸭子也好吃。这多少让我有些慰藉。小孙女不知道,店里的鸭子,少了亲情的味道。
外婆的桂花鸭,是岁月中的爱与眷恋。它让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亲情的珍贵。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我走到哪里,外婆的桂花鸭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味道,永远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二哥是个煽情的散文家。以盐水鸭为引线,扣合外婆的人生际遇与时代变迁史,置于江南最美的城市风貌,万花筒般呈现一幅相亲相爱的市井人间,节制的抒情与醇实的叙事,增添了怀乡念亲佳作的厚度与品相。
一如既往的喜欢二哥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