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东北】意识流小说的变形(赏析)

编辑推荐 【东北】意识流小说的变形(赏析)


作者:卜奎老人 布衣,1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6发表时间:2024-10-17 19:00:43
摘要:现代派小说技巧例析(例析十四)。意识流小说各种变形的类别与特点

(例析十四)意识流小说的变形
   卜奎老人(编著)
  
   变形,在艺术中指的是有意识地改变(夸大、缩小、扭曲、变化)所反映事物的性质、形式、色彩、品类等等,以达到使它们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的一种手法。在这一变化中,原体是变体的基础;变体的变化再大,其本质特征不能离开原体。变形,是该事物的特殊性的超常的张扬,是个性的特异的拓展。变形的艺术魅力的来源,是作者主观感受的伸张所致。主观化是意识流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意识流小说家的眼里(其实是在他们心里),客观事物是可以随意加工、任由改变的;任何事物进入意识流小说,它不再“是什么”,而是“可能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变形,较平常的是保持原品类的量的变化,.如夸大、缩小等等。这种“极言其重”或“极言其轻”的手法,流露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几乎都是因强化而有些变形的。《尤利西斯》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很夸张、很极端的。如:布鲁姆,懦弱平庸、卑微琐细、安于现状、沉默忍受;斯蒂芬,性格内向、优柔寡断、愤世嫉俗、懊丧无奈;莫莉,精神空虚、沉溺肉欲。他们的表现,超乎常人,近于病态。另如,《喧嚣与骚动》中的班吉、昆丁、杰生,非痴即狂,也是夸张至极的。
   变形,更突出的是改变原品类的质的变化,如人变物,物变人,此人变彼人,此物变彼物,等等。人,虽是万物之灵,但其体能与智力,毕竟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常常使意识流小说家借助于仿生与幻化的手段,为人物插上双翼。而当人物发生异化,或处于劣势极度艰难时,他们又会在其它种群中,寻找可以类比的事物。
   1,人变物
   最典型的例子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钱养活家人。一天早晨,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此后,他受到了一系列的冷遇、排斥。最后,他只好自己绝食而死。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是,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甲虫又有什么区别呢?正是这一变形,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2,物变人
   即传统写法的拟物手法,可以增强自然物体的生气,也流露作者的感情。在《尤利西斯》中,海水都是有生命的:
  
   3,此人变彼人
   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总是缺乏色彩,神化了的人,必定生辉。《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在海滨漫步,走着,走着,他飘飘然起来。
   这时的斯蒂芬,已非凡人,他把自己仙化了;其实,他的肉体还在地面,只是思想已经升腾起来了。
   4,此物变彼物
   平常的物,变成有特点的物,也能使表达增色许多。静止的物,叫它动起来;素淡的物,给它施以色彩。
  
   变形,具有象征性。变形后的形象,其含义将有所扩展、深化。究其原因,是在变形过程中,某些特点、侧面,已被强化。那么,变形与象征又有何区别呢?变形,是原事物变成它事物,两者相距很近;象征,则是独立地描写其它事物,在阅读中形成联系,两者由远及近。。
  
   本节参考文献
   萧乾、文洁若:《尤利西斯•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共 13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变形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常常会被许多作者所采用,变形的艺术魅力来源,也是作者主观感受的伸张所致,而主观化又是意识流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任何事物大凡进入意识流小说里它便不在是什么,而是可能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作者在意识流小说的变形一文中,通过很多作品的实例为我们解读了意识流小说变形的类型和特点。解读帮助读者理清了在创作中正确使用变形这一创作手法。感谢赐稿!推荐欣赏!期待佳作!【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