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霜华尽染入晚秋(散文)

精品 【菊韵】霜华尽染入晚秋(散文)


作者:郇如启 白丁,4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0发表时间:2024-10-23 22:19:53

当秋收接近尾声时,满怀萧瑟气氛的霜降便悄然降临,“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大地在南下冷空气的拂掠下变得空旷寂寥,一汪水塘也变得清澈明净。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凉向寒冬的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的清晨,在草叶、土块上会覆盖一层细粉似的冰霜,仔细观察,有的呈细微冰针状,有的呈六角霜花状,在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许是不适应初次来临的寒冷,人们往往将冰霜与冷酷划等号,看似美丽的霜花,真的是这样无情吗?
  
   ◎霜降原野百物肃
   时至霜降,自然界的花儿、草儿都在忙着谢幕,把曾经的辉煌留在季节的记忆里。
   倘若说春天开启了万物繁荣的序幕,让繁花绿叶、鲜果禾谷在季节的舞台尽展风姿,那么秋天则是百物肃杀的落幕,草木叶衰,稼禾归仓。随着昼夜温差的拉大,阳气入地,阴气始凝,传说中的霜神青女的七弦琴声响起,霜粉飘然而落,于是凋零取代了绽放,枯萎代替了繁茂。“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面对寒霜的降临,草木坦然接受着,没有仓皇败逃般的迹象,只是秩序井然的收场。
   “万类霜天竞自由”,霜降像一道无声的指令,使草木、禽畜们沿着各自的轨迹行事。自然界的物候变迁,促使着万物或蛰伏或避寒或凋零现象的上演。
   经过长年累月的观测,古人将霜降的物候变化分为三个时段:“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夏秋的嫩草熟谷养肥了食草动物,使之体内积蓄了足够越冬的脂肪;而肉食动物却因茂草密林的掩映,难以觅到食物,大半时日饥肠辘辘。霜降后草衰叶落,视野开阔,为肉食动物提供了猎食良机。“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虎豹豺狼们面对丰盛诱惑的大餐,岂能坐视?
   “花无百日红,草无百日茂”,蓬勃了一春一夏的草木逐渐变黄,经霜降后草叶干枯、树叶飘落,“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茂盛的山林瞬间稀疏消瘦,裸露的土地在秋风里萧瑟,摇曳的枯草发出嗖嗖的哀鸣,平添了几分凄清和冷漠。这是大自然变化的常态,谁又会像黛玉葬花似的悲伤?
   霜降使暖湿气流逐渐边缘化,并开启了冷空气一统天下模式。有预感的越冬蛰虫已经潜入洞穴,闭目垂首进入不吃不喝的冬眠状态。没有冬眠习惯的松鼠、田鼠也已囤积了足够一冬吃的食粮,可以高枕无忧了;而那些坚守本土的留鸟,常常群飞到地上跳跃觅食,为霜降的肃静带来一份生趣。
   其实青女拨琴降霜,只是一则神话。寒霜的形成是地面的水气遇冷后气凝结成,这和露的形成相似,只是温度不同造成了不同形态而已。东汉王充《论衡》曰,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可见“霜降”这个节气的名词,凸显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霜降并非降霜,目不识丁的农民都懂这个道理,因此为了防寒霜冻坏庄稼,在预测到可能降霜的夜晚,农民们常常采用在田间地头燃烧杂草,提升气温的驱霜方法。
   那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形成寒霜呢?
   我们把时光回放到八百年前,一个晴朗凄清的夜晚,旅居外地的南宋诗人吕本中望着天边一轮弯月,感慨万千地吟出“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的诗句;在另一地,徘徊在月光下的诗人陆游似乎感应到了老吕的吟诵声,捋着胡须,沉入到“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的意境中。“月”和“霜”不约而同的嵌入两位诗人的诗句里,可见霜形成于深秋晴朗的月夜,俗话说的“浓霜猛太阳”也即如此。
  
   ◎气当霜降十分爽
   一场场的寒霜,逐次地为草木上色,直至凋落。其实寒霜并非无情,偶尔还带有温柔和暖色,给人清爽亮丽的享受。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就以欣赏的文笔,感怀寒霜带来的清爽,“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霜降后的低温带来了空气的清新,抚平着清澈湖水的波纹,见证着月光的寒冷与皎洁,处在这样的氛围里,任谁都会倍觉爽心悦目。
   深秋不光是黄叶的凋零,还有五彩斑斓的秋景,它们装点着山野、堤岸,装点着村边、街衢,做个深呼吸,你会体会到成熟的味道。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朝诗人刘禹锡用生花妙笔,描述出一派山清水秀、层林尽染的秋色。深秋的美景聚焦着人们的目光,由火红、金黄汇成的波浪起伏跳跃,还氤氲着禾谷的馨香,伴随着寒霜的情味。
   霜景霜味产生的诱惑,挑逗着诗人的灵感,使其诗意勃发,诗情喷涌。穿行在晚秋的山林,杜牧吟诵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远眺无边的月色,戎昱抒发出“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的无限感慨;王昌龄当着家人之面,拳拳眷眷,生发出“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的惜怜。霜降,赋予诗人无垠的情怀,吟诵成为抒发的最佳方式。
   霜降期间,恰逢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田野农活已接近尾声,天气凉暖正适,邀三五好友登高远眺,寻觅久违地休闲之趣。攀爬到山巅,天高云淡,气爽神清,呈入眼帘的是“新霜染枫叶”的朦胧,是“万里霜林丹”的壮阔,是“柿叶翻红霜景秋”的恬淡和安然。
   没有了肃杀萧瑟的气氛,红红的枫叶跳动着似青春的火焰,让人陡生进取拼搏的欲望;间或现出银杏叶的金黄,使人联想到成功的辉煌和满足。
   秋景饱蘸着成熟的谷香,归结了春的繁花、夏的繁茂,归结了经风沐雨的沧桑。徜徉于遍地霜色,堪比流连在艳丽春景中。“自古逢春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晚秋,带给人们的是满满收获,而霜降则为一年的收获划上了圆圆的句号。
   迎霜盛开的秋菊弥补了深秋的缺憾,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续齐谐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而菊花被视做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当之无愧。
   霜降赏菊,是古代文人的高雅之举。你看那举觞吟诵,余兴未了该是孟浩然老先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元稹则踯躅于菊园,感怀着日益的秋凉,为菊花不久的逝去而惋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白居易与诗友逗留于菊园边,眉飞色舞的指点着一簇白色菊丛:“满园花菊郁金色,中有孤丛色似霜”。菊花成就了诗人的雅兴,而诗人的咏菊诗,则增添了霜降的生趣,营造出雅致的赏菊环境。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诠释着深秋美景的独特。
   今人的赏菊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举办赏菊诗画会,既加深了情感交流,又陶冶了情操;更有视频平台的连线直播,赏菊会便别开生面,传递到四面八方,慕名前来者只道不虚此行。
  
   ◎霜风欲来谷归仓
   霜降是一年收获的扫尾节气,倘若过了霜降这个节点,且不说庄稼收成减产,有的会直接冻坏在地里。农谚曰:“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因此,霜降被农人视为农事的重要节点。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各不相同,形成了庄稼收种时间差的错峰梯次模式。霜降期间,东北地区已有寒冬的味道,玉米、大豆基本收割完毕;而西北新疆一带却处在“十月寒露与霜降,秋高气爽秋风凉”之时,棉花采摘在紧锣密鼓中进行,“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棉花采摘后接着拔除秸秆,“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的农谚,体现出农耕生产中防治病虫的朴素方法。
   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最后节点,“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的农谚,催促着农人抢墒播种。事实证明,无形中界定的收获与播种的时间节点,必须遵循,否则吃亏。
   霜降前后,中原一带处在“三秋”的扫尾期。田野里,收获红薯成为秋收一景:薯垄在犁铧的翻耕中敞开胸怀,红薯露出丰盈硕胖的体态。那些闻讯而来的销售商车辆停靠在田间地头,他们用手机视频直播着收获、销售信息。除了销售鲜红薯,农户们还将红薯切成瓜干,晾晒在地里,恰似点点繁星,为白色的寒霜增色。
   霜降时节,南方正处“三秋”大忙的红火时,单季杂交稻、晚稻开始收割,“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在机械的轰鸣声里,水稻的收割、脱粒等程序一次性完成,快速简洁,节省了很多工夫;腾茬后,农户们接着播种油菜、小麦等越冬作物。站在田边的农民,望着精耕细作的沃壤,仿佛看到油菜花开,水稻苗长,眉宇间露出欣慰的笑意。
   寒霜对进入收获期的庄稼是有害的,而对有些果树则是有益的。你看,经霜后的山楂更红更有风味,正像诗中所言:“满满风霜味正肥,厥包万里逐雕题。封君莫羡传柑宠,清爽何如楂与梨。”此时山楂树的叶片几近凋尽,红红的果实缀于枝头,格外显眼,仿佛在山坡、田园书发着诗情画意;还有南方的橘柚,也是经霜后更具风味的水果,“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可见霜降并不都是肃杀,偶尔也是满含温润和热情的。
   果园里,还有许多水果期待着霜降的温润拯抚。清晨,走进果园,挂霜的水果在初阳下酣睡,饱经风霜的容颜多了几分温柔的情怀,多了几分优美的梦境,多了几分甜蜜和爽脆。摘一颗送到嘴里,你能品尝出香甜中带着一缕霜粉的滋味。
   霜降的到来,也让水产养殖户眉开眼笑,“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此时谨慎喂养的虾蟹鲜肥,正是投放市场的最佳期,他们为即将到来的丰硕收获欣慰着。
   在几千年的农耕生产中,农民们积累了丰富实用的农谚,比如:“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等等,在农耕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助推着五谷六畜的茁壮。
  
   ◎养到天寒霜降时
   当霜降时令的接力棒行将传递给立冬时,天气也由秋凉转为冬冷,期间雾霾时常在夜晚腾起,笼罩着山川田野、城市农村。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此时,保健和养生成为霜降时节的热门话题,而饮食和锻炼似乎主导着话题的中心。人们不仅要问:养生的秘诀是什么?
   饮食进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霜降处在秋冬交界,是养阴的关键节点。饮食调养以平补为宜,在健脾养胃、调补肝肾方面,多吃玉米、蜂蜜、牛肉、鸡肉、泥鳅等食物,可达到调养的目的。另外,“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既可补充人体水分,又能养生、抗拒衰老,还可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一汤多治,何乐不为?中医讲究“治未病”,这种养生方法就是“治未病”吧。
   霜降后雨水渐少,寒冷干燥的气候使人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呼吸道疾病趁虚而入,虚弱的人常常被咳嗽、粘痰等疾病纠缠。按中医理论所说:预防是治未病的良方,“春天吃花,秋天吃果”,霜降季节多吃水果菜蔬,生津润燥是预防的关键,像梨、苹果、萝卜、洋葱等,可以起到宣肺止咳的效果。正如谚语所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霜降节气养生堪比一年的大补。
   “养到天寒霜降时,附子煎汤冷浴伊”,宋代诗人贾似道对养生颇有研究,著有《养生十二法》传世。鉴于霜降的气温下降幅度大,他建议这个时节饮热汤,沐冷浴,以达抗寒保温的目的。
   运动养生。诗人欧阳修有言“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其内涵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之理。像跑步、健美操、太极拳等,都可以增加人的肺活量,使人心情舒缓,精气神得到提升。
   睡眠养生。《黄帝内经》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霜降后气候转凉,保持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在睡卧朝向上,《千金要方》诠释的很详细,“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之常理。
   晚秋时节草木枯黄,叶果衰落,难免使人在精神产生秋郁。“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此时心胸开阔,眼中所看、心中所想都立足于美好之景色,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不会沉浸失落。即使一时泛起的萎靡消沉,也会随笑意而溶解。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春季的繁华和秋季的衰枯是自然界的规律,没有必要为此哀怜。“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橘黄橙绿时”,霜降促使了好多果品成熟,当你品尝这些经霜的水果时,何有悲凉之感?
   用辩证的观点看,霜降带来的草木叶落,并不是枯竭,而是为草木营造出休养生息的环境,提供积蓄能量的时机,以便在春季更好地吐艳飘香。这不正合乎否极泰来,有张有弛的规律吗?
   “霜降百工休,把酒约宽纵”,且不管两鬓染霜,更不论霜摧绿叶。斟上一杯美酒,就着月光与寒霜,敞胸畅饮,待到“秋山野客醉醒时”,相信枝头芽蕾已绽放。
  

共 48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后气温向寒冬过度,文章围绕霜降这个节气,以精彩绝伦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霜降时的自然景色,自然界的动植物的生存规律,古人对霜降节气的赞美,深秋的美景带给人的愉悦,霜降时对农事的安排,以及霜降时的保健和养生。可谓面面俱倒,既让人长知识,也领略到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作者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把霜降这个节气描绘得非同凡响,文采斐然,古诗句信手拈来,贴切生动,一篇不错的散文,佳作倾情推荐!【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5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4-10-23 22:55:28
  秋深了,天凉了,多加衣。冬天要来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郇如启        2024-10-27 09:14:20
  感谢远近老师的编辑和精彩短评,辛苦了,问候秋安!
3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18 06:14:02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佳文欣赏。感恩遇见!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