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星】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

编辑推荐 【柳岸·星】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 ——杜牧诗文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8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7发表时间:2024-10-26 21:02:19

说起杜牧,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他二十多岁就写成的《阿房宫赋》,尤其是结尾的“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恰好当时在学辩证法,学到“在事物的变化中,内因起主导作用”不自觉就想到了这段。当时是不是以这个话题讨论过,已经记不清楚了。现在记得的这是当时的背诵课文,每每背到“呜呼”“嗟乎”就忍不住笑,因此被老师训斥过几回。但这段话表达的思想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我当成真理。现在当然知道,这其实是很空泛的一个说法,简单些说吧,“爱其人”是怎么样一个“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还算是给出了判断的标准,而这个“爱”是怎么一个标准呢?是“爱我爱以及人之爱”,还是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地“爱”?要是所有的人都一样对待,那还是爱吗?当然就算“爱”不是问题,但其中的命题“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也是不成立的,是个假命题。当时六国联盟的解体其实就是“各爱其人”的结果,由于各爱其人,所以六国(尤其是离秦很远的国)不愿意让自己的国民承担高出平时的负担,结果就是被秦各个击破。杜牧的这个结论其实也好理解,他是站在事后来说的。说实话,他这里的结论,比起贾谊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相差不是一里二里,而是专家和普通人的距离。当然,想想当时的他才二十多岁,这也还是可以原谅的。
   关于杜牧的诗,我感到奇怪的是他的诗在《唐诗三百首》中选入了十首,入选数排在第八位,可要按现在的标准,他算是严重的“偏科”,十首中除了一首五律外,其余都是七绝。而读他的传记,我们知道他年轻时成名的却是二十五岁时写的《感怀诗》和三十岁左右写的《张好好诗》,这两首都是很长的五言古诗。尤其是后者,我总觉得他是想把它当成自己的《琵琶行》的。尽管在他生前,这首诗很著名。但要是把它和《琵琶行》放在一起看,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也还是有人把他的另一首长诗《杜秋娘诗》和《琵琶行》列在了一起。像清人洪亮吉就曾说“同是才人感沦落,樊川亦赋《杜秋诗》”。这里的《杜秋诗》指的是杜牧的《杜秋娘诗》,诗很长,和前面的《张好好诗》一样也有一个序。不过,洪亮吉的这个看法很少得到别人的认同,《唐诗三百首》选了《琵琶行》,而不选它们,就是一个证据。同是清人的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中说:“杜紫微诗,唯绝句最多风调,味永趣长,奋明月孤映,高霞独举之象,论诗则不能尔。背人多称其《杜秋诗》,今观之,真如暴涨奔川,略少淖泓澄澈。如叙秋入宫、漳王白少及壮以至得罪废削,如‘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语亦可观,但至‘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戏欷’,诗意已足。后却引夏姬、西子、薄后、唐儿、吕、管、孔、孟,滔滔不绝,如此作诗,十纸难竟!至后‘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所为雅人深致何在?此诗不敢孪《琵琶行》之踵。或曰以备诗史,不可从篇章论,则前半吾无敢言,后终不能不病其衍”。其余人的说法就不提了,就我而言,这两首诗尽管可以称为诗,但要是和《琵琶行》放在一起,它们实在没有那个资格。
   杜牧,字牧之,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所以号樊川居士。他祖父曾任宰相,也是《通典》的作者杜佑。他曾担任国司勋员外郎,所以也被称为杜司勋。也曾担任过中书舍人,由于白居易曾在中书舍人时写过“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所以后来也有人(像贺裳)就称他为杜紫薇。他的诗在生前是很被人推崇的,像李商隐就很推崇他。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被后人合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诗风恰好和“李杜”相反:杜牧诗风像李白,李商隐诗风像杜甫。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差不多,文章说杜甫很推崇李白,所以给李白写了好几首诗;李商隐也很推崇杜牧,给杜牧写了好几首诗。当时觉得还真是,现在当然知道除了姓相同,都曾写过诗外,他们四人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杜牧的诗吧,先看年少时就背过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据说这诗原来有一个注,八个字:“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应该是作者当时看到的实景。可在后来的流传中,把这个注当成了题目的一部分。这应该算是文字传承的一个弊端吧?
   首联,“六朝”,三国时的孙吴、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在古代一般指礼乐制度或者用在器物等上的文采物色。这里应该是指后者,一个个过往的朝代在这里修建的一些建筑物。“草连空”,可以理解成:天空之下除了草再看不到别的。这样这句就成了在这阁上,所有前朝建造的,能看到的东西,现在都不见了。但也可以理解成:六朝文物和草一起蔓延到远方的天空,也就是每个朝代留下的都成了天地的一部分。我是比较认同后一种理解。下半句,天空、云彩,前人看过,现在看也应该一样,“天淡云闲古今同”。
   额联,“鸟去鸟来山色里”,是实景,当时看到的;“人歌人哭水声中”,流水一般代表时间,而“人歌人哭”,是战国时的晋国故事,说的是晋国大夫赵武新居落成,同是大夫的张老前去祝贺,说道:“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就是有多少代的人曾生于此,也死于此啊,当然也养育后代于此。前者是空间,后者是时间。这一联是从时空两个角度来写,是喜欢历史的人的思考方式。
   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是秋天下雨时的情景,应该有想象的成分;“落日楼台一笛风”,是名句,想象的成分更多。黄昏时,吹笛人在高处吹奏的曲子,像风一样在大地上流荡。忧伤的人想象出的是忧伤的曲子,欢快的人想象出的当然是欢快的曲子。
   尾联,“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范蠡,曾辅佐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帮助被吴国打败的越国灭吴后,全身而退。有一个说法是游于五湖之中。“无日”,是没有机会。在这水生植物茂盛的五湖里再也没机会看到范蠡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惆怅呢?原因当然是当时的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想自己也可以建立范蠡那样的功绩,却没有人给他那个机会。这种想法当然不只是作者有,在他那个时代,大多数有抱负的人都有吧?比如和杜牧差不多同时代的温庭筠就有“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的句子。
   再次细读这首诗,总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翻开《唐诗三百首》,再读一遍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尽管一个是登台、一个是题阁。李白登台望远、发感慨、看眼前景并表达自己有志难酬的情怀;杜牧发感慨、聚集特殊的景(二、三联的景色是很少有机会在一次看到的),也表达他有志难酬的情怀。李白不太擅长律诗,可《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这首;杜牧擅长七言,此首并没有被收录。原因不仅仅是编者的好恶,是他们之间正式的差距:李白所有的表达都可以在一次“登台”中完成,而杜牧的表达确实很美,可就如同薛宝钗的药,需要特殊的机缘才能实现。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被人称为杜牧七律之首的《九日齐山登高》。这首诗据说是为了安抚他的朋友张祜而作。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是古人习俗。“齐安”,在现在湖北省麻城一带。
   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水里倒影着刚刚开始南飞的大雁的影子,说明江水的静,当然也表示天气很好,风和日丽就是为它量身定制的。和朋友一起带着酒登到山高处,“与客携壶上翠微”。
   额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应该是劝人的。人生中哪里有那么多如意的事啊,不还得过下去吗?“菊花须插满头归”,但今天应该把那些事都抛开,我们要尽兴地玩它一次。
   颈联,仍旧在劝人。“酩酊”是醉得稀里糊涂,有点像现在一些人常说的“喝断片”。据说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可家里没酒。只好把家门前的菊花摘了一大把,坐在那里发呆。恰好一个老朋友派人给他送酒,他也不客气,打开就喝。直到喝醉才晃晃悠悠回家。要是不大醉,怎么对得起这样的节日。下半句很有意味,“不用登临恨落晖”。“落晖”,是落日的余晖,当然是很美的景色。“恨”是尽管觉得它美,但它的出现也就表示快乐的一天要过去了。费了很大的劲,爬到这么高的地方,该看的看到了,该做的也做了,就不要埋怨了吧!日常生活中,碰到过好多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后骂娘。总觉得世界唯独亏待了他。其实呢,他们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寄生虫,这个社会过分地厚待他们,已经使他们彻底地丧失了感恩心。
   尾联,“牛山何必独沾衣”借用了一个典故,现在称为“牛山悲”。说的是齐景公和臣子们游牛山,感受到山河的壮美,感叹人生的短促,为自己也将死去而伤心落泪。他的两个大臣就附和说不要说国王您,就我们都不愿意死啊。晏子听了笑话他们说:“要是古人不死,齐太公就还活着,你怎么会当上国君呢?你只能在地里辛苦劳作,那还有功夫讨论什么死亡呢?”杜牧借用这个典故,当然是说只要是人,无论在那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烦恼。想明白的人就要跳出这些烦恼。
   这首诗其实没有那人说的那么好,但它表达的思想却实在值得深思。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牧的一首律诗,五言律诗,题目是《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要是我也像古人一样点评,我会写一个词:如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出外旅行或者公干,住宿基本上是单间,电话和远方的家人朋友随时可以联系,所以这首诗的妙处是不太容易体会的。不要说远,上世界九十年代,我刚毕业时,出差住宿还是混住,有些地方甚至只有好几个床位的大房。在那样的环境里,要是一个不太喜欢和人交往的人,“凝情自悄然”就是最好的表现。当然,即便是我刚毕业时,住宿的地方冷是已经不会冷了,但在古人,“寒灯思旧事”,应该是漫漫长夜最好的消遣方式了。“断雁警愁眠”,陌生环境下,警惕心是本能。遥远天边的失群雁叫声都能惊醒自己,不是雁叫声多凄厉,而是本来就睡得很浅。“远梦归侵晓”,晚上睡不着,天亮才迷糊过去;“家书到隔年”,表面当然是写很思念家人,一直在盼家信;但也在说离家很远。最后一句是旅居在外,内心深处一直在呼唤的声音,在杜牧以及杜牧时代的古人是:“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换成现代话就是家乡的河水是那么清澈,我何不在那里钓鱼呢?在我年轻时是:要是我不出来,就老婆孩子热炕头,不也是一生吗?人就是这样,用句高雅的词是:生活在别处;用句俗话就是:老婆是别人的好。
   这首诗和《清明》一样,在他死后就编辑而成的《樊川诗集》中没有被收录,所以有人怀疑它不一定是杜牧的作品。其实,读杜牧的诗,还是绝句更有特色,尤其是写他熟悉的历史人物的诗,像《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在现在的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司马迁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让他把自己的乌骓马带过江去,而自己在汉兵中冲杀,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后自杀而死。项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失败了的英雄。我想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司马迁的文章实在情文并茂,年少时读,哭的心都有。杜牧当然也认可他是英雄,并且认可司马迁的叙述是事实,他不认可的是项羽不肯过江的行为。他觉得要是他过江后再次积聚力量,以后的胜败还说不清楚。对于他这个说法,前人已经提出过疑问,南宋的胡仔在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就说:“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还是有一定的见识的。刘邦曾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我们常觉得刘邦是流氓,能有这样的见识,就算是流氓,也一定是比好多自以为大丈夫的人更有智慧。至少,杜牧的见识就比他差得不只一里二里。

共 78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细腻地赏析了杜牧的诗作。首先,笔者从杜牧年轻时的《阿房宫赋》中一段话,这段话是杜牧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的警告。笔者从解析了当时社会背景,指出年轻时的杜牧这种观点是很不现实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笔者还全面地客观地谈了对杜牧诗作的总体看法;又有重点的选择了杜牧有代表的几首诗来赏析。笔者从这几首诗中,逐字逐句地解析了诗的内容,诗作中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以及内容的深刻含义,笔者都做了细致的解析,笔者还从诗作涉及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历史人物,人物的心态等方面赏析了诗作的内容,使枯涩难懂的诗作更加贴近大众,且深刻精辟,有理有据,读之使人茅塞顿开,心有所悟,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10-26 21:04:30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10-27 19:42:09
  谢谢点评,辛苦!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10-26 21:06:1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0-26 21:30:40
  恭祝老师佳作连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花明”社团,展示您的风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10-27 19:42:34
  谢谢!
4 楼        文友:老百        2024-10-28 18:22:15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10-29 08:26:03
  谢谢,辛苦!
5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0-28 18:53:29
  欢迎坐作者投稿柳岸,向作者问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0-28 18:53:47
  恭祝老师佳作连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花明”社团,展示您的风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10-29 08:26:28
  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