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星】秋之华章(散文) ——初秋、中秋、晚秋大合唱
一年四季,各各不同,各有千秋。
春的生机盎然,夏的热情似火,冬的冷峻沉静,都各具特色。然而,秋却像一个融合了诸多情感与特质的综合体。它不像春那般青涩稚嫩,也没有夏的浓烈炽热,更异于冬的内敛深沉。
当我漫步于中秋的田园,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气息扑面而来。秋以它独有的姿态,展现在我的眼前;它仿佛把自然万物重新塑造、刻画、描绘了一遍;再以崭新的面貌,将其再一次呈现出来。
一、初秋:轻启秋之扉页
初秋,像是夏天与秋天的一场温柔交接,好似你我相对点点头看一眼,浅笑一下,静静地地打一个招呼,轻轻的一声嘘寒问暖。这时,暑气尚未完全消散,空气中还残留着夏的余温,但秋意已经在不经意间轻轻走来、悄悄蔓延。
山东胶东地区古有民谚说:立了秋,把扇儿丢;谁摇扇儿,不害羞!很奇怪,从小到大,几乎每一个秋天,我都会真切地感到秋的来临。立秋那天晚上,我总会对母亲说:“妈妈你看,真准!今儿立秋,晚上马上就能觉出凉爽,一点也不闷热!为什么立秋开头的今天,和夏日末尾的昨天,明显不一样?怎么会这么准?我们老辈子的先人太聪明了,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对我的絮絮叨叨,母亲总是认可、积极附和,对我的一连串问号也频频点头称是。还要发一通议论。只不知是真情实感,还是把我当孩子看、仅仅在应付我?
秋季的太阳和炎热,民间有“秋老虎”称谓。其实,初秋往往还是挺热的。我说它明显地凉爽了,仅仅是指其夜晚。秋天白日往往仍然炙热,似乎继承了夏的火爆性子,老大不情愿放弃这个炙热的基因遗传。
白天的太阳,甚至与夏天的初期末期同样毒辣、炎热。但有一点,秋天的风,即使白天也与夏日明显不同,仿佛已经掺进了几分清凉和秋的理性。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那丝丝温热中掺杂的凉意,便开始在空气中氤氲。草尖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宛如昨夜星辰遗落的泪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的诗句,似乎在这初秋的微风中也能找到些许共鸣和线索,那风虽轻柔,却也撩动了人们心中的兴奋与情思。
花园里,一些花卉依然绽放着最后的绚烂。鸡冠花顶着那如同鸡冠般艳丽的花朵,红得夺目、艳得热烈。它像一位坚守岗位的士兵,在初秋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后的靓丽与风采。而那淡雅的秋海棠,粉白相间的花瓣如同少女羞涩的脸庞,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似乎在诉说着秋的秘密和往事,似乎也在宣讲着刚刚收尾的夏天未了的故事情节。
漫步在林间小道,树叶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一些树叶的边缘泛起了微黄,像被大自然这位画家轻轻点染过几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光影随着微风的吹拂不断变幻、晃动,像在不断地闪烁,如同一场无声的光影魔术。
初秋的情感是复杂而微妙的。既有对夏天离去的淡淡不舍,又有对秋天即将展开画卷的期待、希冀。就像一个孩子在新学期即将开始时,对过去假期的怀念和对新知识的憧憬渴望;他们手持刚刚合上的旧课本,遥看着走在路上即将到来的散发着墨香的新教材。这时节既令人兴奋,又感到几分新鲜、新奇。
入秋以后,许多花卉在继续盛开,有的次第焉了谢了。但是,菊花陆续开始登台,月季花等花卉继续绽放着原有的美艳与绚丽,抑或部分地枯谢一些,边开边谢、开落混杂并存。
二、中秋:秋意浓•情正盛
中秋,是秋的华章中最华彩的篇页。此时的秋,已经完全而充分地展现出它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这句诗,在中秋的斑斓七彩景色面前仿佛有了新的生命。傍晚时分,那绚丽的晚霞与飞翔的孤鹜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而平静的秋水倒映着天空,天水相接之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仿佛在向大地母亲感恩、叩谢。高粱举起了红红的“火把”,像是在欢庆这丰收的季节。果园里弥漫着果实的芬芳,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宛如一个个小灯笼;黄澄澄的香梨你挤我碰,争着抢着想让人们快点去采摘。
还有玉米、地瓜、花生、豆类等,个个蠢蠢欲动,急于登台表演似的,想积极参与农家快乐的秋收狂欢与丰收节日:苞米穗子,像个演员般龇牙咧嘴,笑呵呵地展示着“大金牙”,有可能是在为秋收的登台而彩排;有些地瓜、土豆仿佛已经等不及了,使劲拱开泥土,透过地瓜、土豆叶蔓的缝隙探出头来,看看秋收的人们来没来?哪天来?花生叶、豆叶蔓已经等得失去了耐心,变黄枯萎焉头耷拉脑,好像睡着了,似乎隐隐能听见花生、豆荚的呼噜声……
小时候,每到秋天,我总会跟着爷爷去果园里摘果子。那挂满枝头的苹果,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我在果园里跑来跑去,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发出清脆的声响。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每当秋天来临,这些回忆就会涌上心头,让我对秋天充满了眷恋。秋天的果园里的童年经历,使我感到秋天这个季节充满了温馨和怀旧的情感。
在中秋的故事里,有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嫦娥为了保护仙丹,吞下仙丹后飞向月宫,从此与后羿天人永隔。这个故事,给中秋的明月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也让人们在仰望明月时,不禁遐想那广寒宫中的清冷与寂寞。
中秋,这个时节的情感也是浓郁而热烈的。中秋节,本就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家人围坐在一起,赏圆月、吃月饼,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人们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家庭的眷恋。而对于游子来说,望着那一轮明月,心中则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句诗,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三、晚秋:秋天的谢辞华彩
晚秋,带着一种深沉、寂寥与静谧,仿佛是秋在落幕前的最后一次深情回眸。
农家开始陆续收获地瓜,苞米,土豆,花生,大豆等豆类,大白菜,萝卜等蔬菜瓜果、各种水果。准备为冬天保存食物,进入冬藏。
秋天,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有凋零的哀愁这两面性。果园里,一片丰收的喜悦、丰收的热火景象,人们边采摘水果,边闲聊欢笑,时不时还要吃上一个水果。果农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的笑容,一筐筐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被装上货车。然而,就在果园的角落里,那几株老苹果树的叶子已经掉了大半,干枯的树枝伸向天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清冷与无情。
这一喜一悲的景象,构成了秋天独特的画卷,也让我对秋天的情感变得复杂起来。这种自然对比,使秋天在我眼中的形象更加立体丰富、成熟饱满,也更能激发我对秋天既热爱又感慨、惋惜的复杂情愫。
晚秋的山峦,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枫叶红得像火,银杏叶黄得似金,与依旧常青的松柏、冬青等常绿草木相互交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笔下的枫叶,在晚秋的山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片片枫叶,在秋风中缓缓飘落,宛如一只只彩色、红色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而后轻轻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五彩地毯。而金黄的银杏叶,凋谢在田野路边,则似一条条金色道路,一张张金色地毯,为人们献上迷人的秋色风光,引人一次次地心潮澎湃、着迷陶醉抑或激动感动、快乐欢欣。
池塘里的水变得更加清冷,倒映着周围凋零的树木和灰暗的天空。水面上常有一些枯黄的落叶漂浮着、涌动着,或随水缓缓流动着、随风移动着,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旅行。
晚秋的花卉,大多已经凋零,那顽强的野菊或部分菊花,还在风中摇曳,亦或已经枯萎一半,或者枝头挂着局部残败的花瓣,地上落了不少残花败叶。它们虽然没有中秋菊花的艳丽,但却有着一种坚韧不拔、凌寒不惧的精神。
还有月季花,在做最后的坚持与抵抗,向世界宣告一种顽强不息、亘古不变的生命之力!以及强大的自然能量!
末秋时节,情感是内敛而深沉的。人们望着那逐渐萧瑟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曾经的繁华已经渐渐褪去,只剩下那一片寂静与落寞。然而,在这寂寞凋零之中,也有着对新的开始的期待。就像冬天过后必将迎来春天一样,生命的轮回在季节的交替中永不停息。
在古代的旧故事里,有宋玉悲秋的传说。宋玉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发出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叹,他的这种悲秋情绪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而于新时代,我们也能从晚秋中汲取力量。那些在晚秋中依然坚守岗位的人们,那些在困境中如同野菊般顽强自立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宣示着奋斗与拼搏的英雄气质。
秋,从初秋的羞涩试探,到中秋的热烈奔放,再到晚秋的深沉内敛,就像一部宏大的叙事或史诗,书写着自然的规律、生命的哲理和人类的情怀情感。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风景、故事和情感,它们共同构成了秋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也让我们在这个季节里不断地感悟、学习,像漫山遍野的累累硕果那般成长、成熟,带上红苹果似的赤子之心,胸怀炽热滚烫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