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投稿往事(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投稿往事(随笔)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0发表时间:2024-10-28 19:37:54
摘要:原创首发

源于自己平时喜欢写写画画,这些年有过许多投稿的经历。回忆往事,其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最初的投稿是在河南省振华玻璃厂上班的那几年,当时厂里办有《振华苑》小报,虽说不起眼,但对于喜欢写作的我来说,是一个极佳的舞台。毕竟,凭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字功底上大报是不敢想的事。《振华苑》第四版是文学版块,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就是在《振华苑》实现的。至今,自己还珍藏有剪贴本,记录着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足迹。该报副刊编辑是厂里宣教科的张慧,对我帮助很大,经常鼓励我,耐心为我改稿。2007年11月,自己去外地谋生,还不断向该报投稿并发表多篇文字,张慧坚持给我邮寄报纸多年,当然这是张慧编辑的厚爱。
   记忆中,自己通过搜狐邮箱最早记录投稿的时间为2008年8月7日,好像是给当地的报纸投稿,文章题目《七夕遐想》。这也是自己刚到修武谋生不到一年。独在异乡为异客,闲着没事,靠写点文字打发时间。起初,主要是向本地的媒体投稿,像《云台文苑》《修武报》《焦作晚报》《焦作日报》《焦作广电报》等。后来向别的纸媒投稿,如《青年导报》《中国诗词副刊》《青周刊》《梁苑风》《山东文学》《奔流》。当然,通过投稿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和老师,像焦作日报的张雪琴、李建设,焦作广电报的闫晶晶,修武报社的王春来、薛和勋、牛长安。有一次,因投稿在修武还认识了老乡徐东风。记得他时任修武作协主办的《云台文苑》杂志编辑,编辑了我投的稿子时,见作者名字带“豫东”两个字,心想可能是商丘那边的。于是,他给我打电话,果然,正如所料。他老家是安徽亳州的,与商丘接壤,并且有亲戚家是虞城的,算是半个老乡。从那以后,我们经常联系,并通过他认识了许多修武的朋友,直到现在还保持良好的沟通。
   那些年,自己曾多次向《中国医药报》文慧副刊投稿,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别说,《疼你》《仰望一棵树》等多篇文章被该报采用,多少令我欣慰。那时,微信自媒体还比较少,投稿主要是纸媒。一年后,也就是2009年7月,自己开始给老家的文学杂志《文化商丘》投稿。这背后还有个小故事,印象中有次回老家,在纱厂二街的一家理发店理发。在等待理发的时候,看到沙发上有本破破烂烂的杂志,无聊中我捡起来看看,原来是一本文学期刊《文化商丘》,封底有投稿邮箱。回去后开始向《文化商丘》投稿,一直坚持到现在。由于他们是季刊,在上面发稿不多。有一年他们杂志通知我参加座谈会,在外地的我因故没能回去参加,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2009年11月,在朋友王占中的推介下,我关注了《江山文学网》,开始在网站上投稿。从第一篇《秋日的私语》起截至到现在,已在该网站发表551篇文章(含诗歌),可以说,自己的很多文章都能在该网站上找到。2016年的7月份,看到朋友白衣飞霜朋友圈转发的《河南思客》公众号的文章,很新奇。于是,试着给思客投稿。没想到,第一篇投的《山路弯弯》小诗竟然没有采用。后来不死心,接着投稿。《父亲爱健康》是第一篇在思客发表推送的文章。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六年,期间由于诸多原因,2022年底起不再投稿思客了。回想一下,感觉在思客先后发表了四五十篇文章,虽然有过不愉快,但正是通过思客平台的推荐,使得自己在《河南日报》累计发表了9篇长短不一的文章,感谢思客编辑的举荐之恩。
   自媒体公众号时代,自己先后在多家公众号上投稿,像《百草园》《焦煤文学》《经纬文化》《河南文苑》《今日作家》《人民作家》《百家岩》《宁城书院》《焦作文学》,同时,不忘在《江山文学网》留痕。渐渐地,由于精力有限,自己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少了,近年来,自己主要转向《河南文苑》《百家岩》《宁城书院》几个平台。
   回望自己的投稿经历,感慨许多。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庆幸今天能拥有这么多文学平台,得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尽管自己的这些文字比较幼稚甚至苍白无力,但却是生活点滴的真实记录。说实话,每次写完文章,自己都迫不及待地往外投稿,以至于稿子里有瑕疵没有被发现了,追悔莫及。诚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或许,每个喜欢文字的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理,盼着自己的文字早点被推送,其实,大可未必。写好的文章需要多捂会,需要仔细地修改几遍,最大限度地减少低级错误。记得清代诗人袁枚的《遣兴》写道: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今天重温这首诗,也是自勉。
  
   2024-10-27

共 17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围绕投稿经历展开,从最初在工厂小报《振华苑》发表作品,到向各类纸媒、文学杂志、文学网站以及自媒体公众号投稿,清晰地呈现了作者在不同阶段的投稿历程,主题明确,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作者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成长之路。文中详细描述了与不同编辑、朋友的交往故事,如与《振华苑》副刊编辑张慧的互动、与修武老乡徐东风的相识等,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同时,还提到了一些投稿背后的小故事,如在理发店发现《文化商丘》杂志并开始投稿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作者在叙述投稿经历的过程中,流露出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帮助过自己的编辑和朋友的感激之情。如“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庆幸今天能拥有这么多文学平台,得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等语句,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文章结尾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遣兴》,以自勉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其他文学爱好者,写好的文章需要仔细修改,不能急于投稿。这一感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反思自己的写作态度。总体而言,这篇文章是一篇真实、感人的回忆性随笔散文,通过作者的投稿经历展现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坚持与追求。如果在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加以改进,将会更加出色。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10-28 19:44:19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流汗的公牛        2024-10-29 10:48:17
  多谢老师点评,鼓励!秋安!
2 楼        文友:流汗的公牛        2024-10-29 10:47:55
  多谢编辑老师辛苦组版,问候,秋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