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买房记(散文)
一
十八年前,大约2006年,我只身来到北京,身无分文。只有安身立命的一份工作,月薪一千五百块。
一个多年没见的朋友到北京出差,我们聚在一家小酒馆,对酒当歌,回忆当初的青葱岁月,人事变动,得得失失,家庭社会国家。我们无所不言,相谈甚欢,两人喝了一瓶白酒。当时喝酒说的话,大都忘记了,只记得他说了一句,“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搞什么两地分居?”听到这话,我沉默了。本来,我和妻子商量好了,等我在北京分到房子,全家就搬到北京,家人团聚。朋友的话真是一句顶万句,让我思考起来,也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
回到宿舍,我当即拨通妻子的电话:“你带女儿来北京吧!”妻子有些吃惊,犹豫着问我:“到北京住哪里?你突然改变主意,是已经分到房子了吗?”我回答:“没有。”妻子有些失望,很无奈地说:“没有房子,我们一家人住哪里呢?”的确,这一个急需接解决的问题。不知是哪里来的自信,虽然当时并没有解决方案,但我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过来!不会让你露宿街头的,你放心!”我的自信,让妻子也兴奋起来。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总是对丈夫充满信任。当然,我似乎也没有让她失望过。
就这样,妻子决定带着一岁多的女儿从大连来到北京。接下来,我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房子。解决的途径有三:一是单位分房。可上级明确告知,五年内分到家属宿舍的机会渺茫。显然,眼前等待分房这条路,行不通。二是买房。买房子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那是一个梦想。摸摸自己的口袋,没有积蓄,工资1500元,说实话,也不可能有底气做出买房的决定。无奈,只有第三条路,租房。方向明确了,事情就好办。
我连夜上网查询租房信息。基本考虑,距离单位要近,价格要便宜,家具基本齐全。满足一个条件的很多,但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概率就很小了。想着充满期待目光的妻子,我告诉自己要有耐心,慢慢找。可商定的来京日期越来越近,不容许我慢慢找房源。在网上搜索的同时,我又想出一招,在单位的家属生活区贴小广告,打印小纸条,上书:夫妻带一岁小孩,欲求租两室一厅住房,有意者联系某某。小区每栋楼的每个单元门口,我都贴上。一个晚上和好兄弟一起,贴了四百多份。然后焦急等待电话铃响起。可是,一周过去,没有接到一个房东的来电。那时,心情极度沮丧。
有句话说的好,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个规律似乎管用。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偶尔在网上发现了一条出租房屋的信息,条件很符合我们的要求,而且是刚刚发布两小时的。我欣喜若狂,当即联系对接。原来是一对夫妇决定回老家,刚刚空出来的房子。丈夫是软件工程师,失业三个多月了,妻子没有工作,在北京生活举步维艰。在没有找到工作前,他们决定回老家蛰伏起来,等找到工作再回来,所以急着出手。这让我捡了一个漏。这所房子离单位近,价格便宜,家具齐全,三个条件都具备。并没有讨价还价,我们即成交了。
我兴奋地告诉妻子,周末你和女儿就来北京吧,我已经找到房子了,就在地铁口,价格不贵,离单位还近,里面的生活设施齐全。妻子一听,连说这敢情好,接下来忙着收拾东西,周末带着女儿就来到北京。
二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在北京过起租房的生活。然而,快乐与艰苦常常结伴而行。当时薪水只有1500块,房租就要1400块,女儿还要吃奶粉,拮据程度可想而知,就这样过了三年安静而平稳的日子,我们和北京的工薪阶层一样,努力工作,勤俭节约,虽然并不宽裕,但心中充满了希望。总觉得很快就会好起来!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想法,简直是一个法宝!在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在你感到日子艰难的时候,只要念叨一句“很快就会好起来”,心情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很快雨过天晴,明朗起来。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是房东打来的。他说,自己找到工作了,要回北京来,房子决定不租了。我怀疑是借口,只是房东曲折地要涨租金。于是我主动提出,“梁哥,我们在这里居住的比较习惯了,如你不是必需,可否继续租给我,我涨点租金?”对方坚决地拒绝了。没有办法,只得另寻他处。
租房的弊端,在那一刻凸显出来。我想,没有自己的房子,还是不行啊。不行归不行,还是要找到解决的办法。看看当时的房价,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再次打消了买房念头,决定继续寻租。
不过,这种无奈的事情,可能也在心底埋下了买房的种子。
后来,单位提供了两室一厅公寓房,生活成本降低了。一家三口住里面,也还过得去。买房的事,便就搁置起来。一晃十年过去,我的薪水涨了差不多七八倍,但房价涨了十倍不止。这期间虽然也动过买房念头,终究在考察几个楼盘后望楼兴叹。于是,还是蜗居在单位的公寓里。买房的事情,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转眼儿子要出生了。一家三口住五十平的公寓房,已经很不方便。等到四口人,可以预见住房将会更加紧张。看着妻子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心一横,决定再次出去租房。这一次,承租了一套三居室一百二十平,价格适中,位置合适,就在单位对面,各方面困难暂时得到化解和缓解,生活得风平浪静。每当妻子提起买房子,我总是大道理一堆说服她,我说:我们可以算算账:现在租房住,一年支出八万元,原来房子租出去,还能收入五万元,实际支出三万元,平均一月2500元。这个压力不大。假设买房子,贷款五百万30年期,总利息得320万左右,平均一年的利息超过10万元。每月都月供两万三千多元,压力太大不说,仅仅利息都让我们无法承受。妻子一听这个数字,眉头也蹙起来,叹息着,不停地摇摇头。于是,我便得意地宣扬自己的租房理论,买房的事情,也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其实,现在看来,那就是一种自欺的懒惰理论。人就是这样,一旦舒适起来,就没了奋斗欲望和动力。
生活如果就这么如水一般,静静流淌,也还差强人意。但生活从来都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些波澜。租房两年后,房东提出要涨价,从八万涨到九万。反复讨价还价,还是没有奏效。虽然心里很不爽却无奈地答应了。付了款,妻子那边不理解,她始终想不开,生活中遇到一点事情,就提出不租了,去买房。比如今天为了油烟机不好用,要买房;明天又为了淋浴间破旧,要买房;后天因为不敢添置心仪家具,要买房。总是围绕房子唠唠叨叨,有时还和我吵架。和女人吵架是件很头疼的事情,男人大凡都很烦恼。虽然,每次我依旧采取算账的方式,用每月月供、利息等充分的数据证明一番,暂时平息了吵架,但过不多久,还是要吵起来。我终于明白,买房的种子已经在妻子心底发芽。房子对于她来说,近乎成为一种信仰。
又过一年,房东要涨价到每年十万元。继续租,另寻福地,还是直接去买房?这是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必须做出决策。我的意见还是继续租,妻子却坚持要退租,出去买房。无论我怎样劝解也不行。当然,我的那套租房理论也根本不奏效了。因为妻子似乎变得理性了,而且这种理性也酝酿出一种理论,就是买房理论。而且,妻子也堂而皇之地用她的买房理论来驳斥我的租房理论。
那天,吃过晚饭,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读读书,妻子却在我的对面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谈一谈吧。”看着妻子很少有的严肃表情,我吓了一跳,连忙丢了书本,挺了挺腰板,吃惊地望着她。妻子平静地说,“女儿明年高考了,我们不宜太动荡。房子贵一点就贵一点吧!”我心里一乐,想,“这也太通情达理了!”正想幽默一下说:“你真是我的好老婆!”可话还没出口,妻子继续说:“我还没有说完呢!”她顿了顿,咬着嘴唇说:“我给你三年期限,如果还不买房,我们就分开过!”我心里一沉,瞬间来了压力。不过还是哄着说:“行,三年内买房。”心里却想,反正还有三年还有时间,到时候再说。我心里很清楚,即使三年我们也买不起房子。我同样也很清楚,夫妻不会因为这个因素就离婚的。
虽然没有决定即刻买房,但至少已经欠妻子一个三年买房的承诺了。尽管这个承诺出于被逼无奈。
三
女儿考上大学了。多数时间在学校住。为了节约开支,我们不租房,又回到两室一厅的公寓居住。
起初,儿子还很高兴,睡沙发对他来说挺新鲜。可一年后,长大了点,每当姐姐回家,他要睡沙发,就开始有些不情愿了。妻子可能因为疲惫,也可能因为生气,故意不铺床,自己早早睡觉。这个时候,我就比较难受。虽然也很疲惫,但还是坚持着,打开沙发床,铺好被褥,然后陪着儿子睡觉。一家四口蜗居的状况,我并没有觉着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男人还是比较能够适应艰苦生活环境的。记得那年过年的时候,还特意写了一篇《室雅何须大》的文章,可谓苦中取乐吧。
文中写道:“我见过别墅,进门无地下脚无处落座。我见过居室,进门书香四溢茶香飘飘。忝居帝都,生存惟艰。我之居所,既非别墅,也非居室,美其名曰斗室。
斗室不大,之前一娃,尚可挤下。二宝出世,只好搬出,租住他家。媳妇唠叨,租金又会涨价,搬来搬去麻烦大。如此久租,不是办法。随君二十年,尚无台梳妆。展望未来,心情迷茫。限期三年,必须买房。何曾不想?无奈房价奇高,囊中羞涩,岂可等闲视之。
生活的理想,现实的压力,必然很多愁情烦事,房子问题是其一!房子于我,不是理想,而是梦想!此情此景,徒唤奈何?我只好说,愁情烦事,生活标配。心胸开阔,人生必备。过年了,我创作了一副对联“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贴在门口,横批春光永驻。”
这篇文字姑且算是我的陋室铭吧。虽有陋室铭,其实还是心有戚戚焉!记得,有个古人给自己取了个“容膝斋”的名字,意思是不追求楼阁庭院,亭台轩榭,只要有个小地方能容得下自己的膝盖就足够了。我是凡人,俗人,不为自己,还要牵挂妻儿子女呢,这种格局达不到。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买房子太贵,我也渴望换个大房子,也许就是“房大自然雅”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房子太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房子小是事实,但买不起房子,也是现实。这让我不得不重视起来,思考解决的办法。每次铺完床,陪儿子睡觉时,我就辗转反侧。买房子是唯一选择。可是买房子的钱从哪里来呢?不买房子,钱不够是唯一原因。虽然可以贷款,但想着巨大的还贷压力,成为忠实的房奴,心里总不是滋味。如此踌躇着,犹豫不觉间始终无法做出买房的决定。
一天,女儿从学校回来,阴沉着脸。或许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去学校接她。吃晚饭的时候,不知道讨论什么事情引起,突然地,女儿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们就不该要弟弟。生而不养,有什么意思!”妻子在一旁听了,没有做声,也许正在思考如何回答吧。我却被这突如其来的观点搞懵了。不知她何出此言。当时,我就放下筷子,瞪着她质问道:”什么叫生而不养?我没有给他吃,没有给他喝,没有送他上学,受教育吗?”我的声音很大,很明显,我很愤怒。但女儿不以为然。她继续一字一顿地对我说:“因为你没有给他提供一个独立的房间!”我被她的话噎住了,一时哑口无言。的确,没有给儿子一个房间,也就意味着没有给他一个相应的独立生活空间。同时,我也没有给女儿一个独立的房间。她这话是为弟弟说的,但同时也是为自己说的。我还想再说点什么,但想不出一句话来。我无法反驳她。
我感到自己被逼到墙角了。直到此时,我才猛然醒悟,对于共用一个房间,女儿始终是有想法的,儿子也许也有想法。只是他们都没有合理的理由,没有合适的时机表达出来。
我的买房不如租房的理论在妻子面前坚持了许多年,现在,在子女面前彻底破灭了。面对儿子和女儿,我无法像面对妻子一样淡定了。那天,我没有吃完饭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感到孤独无助,也感到一种愧疚。
继续蜗居在两室一厅的现状终于被打破,我决定买房子。
我在北京买房子了。离当时和妻子承诺的三年期限只差一天。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