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东北】现代派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赏析)

编辑推荐 【东北】现代派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赏析) ——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


作者:卜奎老人 布衣,1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1发表时间:2024-11-02 19:49:00
摘要:介绍博尔赫斯的小说特异技巧

现代派作家路易斯·博尔赫斯
  
   卜奎老人(辑录)
  
   现代派作家路易斯·博尔赫斯,他也不属于哪一流派群体。林一安、吴晓东等专家对他有深入的研究,现辑录如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他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父亲是律师,也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早年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6岁时开始用西班牙文写作,9岁后开始系统地阅读西班牙、阿根廷和英美的文学名著。一战爆发后全家移居瑞士,曾在日内瓦上中学、学习德语,并去英国的剑桥进修英文,后在欧洲各国游历。1919-1921年生活在西班牙,1921年回国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友人合作创办文学杂志,宣传欧洲流行的极端主义文学运动。1923年再度赴欧洲旅行,1925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文学活动,但文学活动只是他的“业余”工作。博尔赫斯先后在几个图书馆任职,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二战期间,博尔赫斯公开谴责纳粹主义和阿根廷的军事独裁统治。1950年当选为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当选为阿根廷文学院院士,同年就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
   博尔赫斯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不久又出版两本诗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圣马丁的笔记》(1929)。这些诗作使博尔赫斯成为阿根廷先锋派诗歌的重要代表。20年代还发表了散文集《探索》(1925)和《我的希望的大小》(1926)等。30年代,博尔赫斯曾创作电影剧本,后转为短篇小说创作,但诗歌创作并未完全放弃。
   博尔赫斯最重要的创作是短篇小说。1941年发表短篇集《小径分叉的花园》轰动阿根廷文坛,为作者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这部集子于1944年跟小说集《手工艺品》(1944)合并为《虚构集》.
   博尔赫斯早年阅读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受现代欧洲各派哲学思想的影响,后来又长期在图书馆工作,所以题材大都为在阅读各种书籍时触发的主观幻觉,其作品以深邃的哲理、渊博的知识而引人入胜。德国式的思辩、英国式的幽默和东方神秘主义水乳交融,使博尔赫斯的小说本身成为一座座混乱的、充满偶然的迷宫。
   在写作技巧方面,他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反复的描写、重复的词句以加强时间和空间上的错综、混乱。他的大部分作品常以作者主观的时序代替客观的时序,过去、现在与未来被任意颠倒,大量的象征、寓意和比喻使人感到世界神秘莫测。
   奇特结构中的玄学思考是博尔赫斯小说的主要特征:
   玄学思考与结构奇特,也可以说是“奇特结构的外壳包含玄学的内核”,是博尔赫斯小说的突出特点,许多作品都是如此,这是他对小说技巧创新的重大贡献。下面试举几例:
   《小径分叉的花园》就是“一场谋杀案的外壳,包含一次玄学的论辩”,它的内容是:开头,作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十三个英国师对“塞尔――蒙托邦”防线的进攻,但是这进攻被推迟了。“我”做为一名德军间谍,去刺探情报,确定轰炸目标。但被敌人发现,遭到追杀,正在为没能完成任务而不安。这时,“我”突然想到通过报纸来传递轰炸目标城市的名字。接着,“我”去寻找与这目标城市名字相同的斯蒂芬·艾伯特博士。在“我”与博士的交谈中,探讨了关于“迷宫”的问题。作者通过斯蒂芬·艾伯特博士的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对小径分叉的花园的看法,说出了自己对迷宫的看法。在他们交谈的最后,斯蒂芬·艾伯特说:“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最后,“我”开枪杀死了博士――借这一重大事件在报纸上发表,完成了自己的情报传递。
   这篇小说的结构是很特别的,它把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放在一次平稳安静的拜访中来进行;事件的发展,既巧合(博士研究的手稿的作者是“我”的曾祖父),又出人意外(拜访成了枪杀)。特别是,在这中间,插进了一番玄学的的论辩――对时间与空间的迷惑,是人类永恒的迷惑,因为这就是对生命及其神秘命运的迷惑。博尔赫斯在这篇小说中,对此作了一番玄学的思考。
   博尔赫斯的另一篇小说《另一个我》,也是如此。小说中写了两个博尔赫斯──“年逾七十”的老年博尔赫斯与“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博尔赫斯──超越时空地相遇了。(这是奇特的结构)老年博尔赫斯一本正经地向青年博尔赫斯论证他们两人相遇的真实性与可能性:“有个希腊人说过:‘昨天的人并不是今天的人。’我们两个,坐在日内瓦或者剑桥的这条长凳上,也许就是一个证明。”当然,在小说结尾博尔赫斯一如既往地要以“反对自己而告结束”:“突然,他说:‘如果您曾经是我,那么您怎么解释您竟然忘了1918年您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先生,他对您说他也是博尔赫斯?’”表面上看,“青年博尔赫斯”在小径的尽头又提示了一个分叉,其实它倒是整篇小说中最真实的:晚年博尔赫斯并不是在写这篇小说时才陷入自身的迷宫,终其一生他都深陷于这一迷宫不能自拔。(这是作者一生都在探讨的玄学课题)
   博尔赫斯的又一篇小说《沙之书》,写了一本奇怪的书:那是一本占据有限空间,又能够无限繁衍像恒河中的细沙一样无法计数的魔书。这本书,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页码是无穷尽的。奇书是个外壳,它显示的玄学思想则是永恒与轮回的观念。
  
   本节参考文献
   林一安:《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网络)。
   杭州图书馆:《外国文学讲座》(网络)。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共 22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卜奎老人的《现代派作家路易斯.博尔赫斯》作品中,我们结识了一位阿根廷现代派作家路易斯.博尔赫斯。了解了博尔赫斯自幼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生活优渥,有良好的受教环境。博尔赫斯最重要的创作是短篇小说。他出版的短篇集曾轰动阿根廷文坛。在创作技巧上奇特结构中的玄学思考是博尔赫斯小说的主要特征,奇特结构的外壳包含玄学的内核”,是博尔赫斯小说的突出特点。因此,奇书只是个外壳,它显示的玄学思想则是永恒与轮回的观念。感谢赐稿!好文推荐欣赏!期待佳作!【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彧儿        2024-11-13 16:06:38
  博尔赫斯,作家中的作家。感谢卜奎老人的创作,辛苦了!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2 楼        文友:彧儿        2024-11-13 16:08:52
  感谢朱暖姐的精彩编按,问候辛苦!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