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选 择(随笔)
还没有任何制度约束的时候,自觉性强就能走在前面。有了各种规定约束的时候,适应性强就能走在前面。大家都能适应的时候,善于思考、归纳总结、辨别吸收才能走到前面……
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人的成长都是不断舍弃应该舍弃的过程,都是不断选择应该选择的过程,都是如此反复不断优化自己的过程。不断取舍才能不断优化,不断优化自己才能成长成才,才能适应甚至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一个人长期没有舍弃,就会长期没有新的选择,无异于放纵自我,不会有更大的甚至就没有任何的拼搏努力,就更谈不上优化自己,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脱离这个时代,被社会边缘甚至抛弃。他的结局充其量只能是一直被父母收留的巨婴。这个社会虽然有福利院,但不收留任何精神正常、四肢健全的年轻人。
人之初,“性相近”,但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习”渐渐相远,甚至出现撕裂与断层。
当孩子们手中有了手机,面前有了电脑的时候,虽然大多数的孩子由不假思考搜索答案到看小说视频打游戏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也有极少的孩子在解决一个个的疑难延展着他们的好奇,走向更加神奇广阔的空间!
所以,任何时候都是毁灭的同时也有新生,任何事物都是大多数人看到利与弊的同时,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弊与利,任何时候都是寻找方法者才能成功,只找借口者往往会继续失败!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失败的过去,都不应该让过去的思维影响我们的现在,都不应该让我们的未来再受阻于现在的思维!
我曾经到邻省的一个曾名噪全国参观者络绎不绝的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参观。那个学校的王姓董事长介绍说,如果按照常规要求,他们学校有文凭的老师很少,符合所担任学科和学段要求的老师少之又少。大部分老师来源于下岗工人、司机、甚至清洁工。老师的任务只是维持课堂纪律,看着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按照设计的问题和方案一路延展学习。我虽然始终觉得有些荒唐,但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始终在为想学习进步的人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渠道,哪怕你是最底层!
挫折是很好的锻炼,苦难是最好的学校。所有的品质教育都应该从娃娃做起,尤其是前期的感性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尽管娃娃们不懂高深的道理,但他们会模仿,有体验,也会自觉地养成品质和习惯。而前期的品质和习惯又是先入为主的,他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孩子们前期的挫折教育有没有人真正的在做?有多少人在做?是父母、是隔辈的老人还是幼儿园及小学的老师?很多时候,是家中做得极浅极少甚至没有做,而幼儿园和学校又不敢做。孩子们健全的品质能天生的养成吗?他们有的受到委屈就崩溃遇到困难就退却,一旦遇到来自大自然或者人类的灾难怎么办?
未成年的权利被一填再填,填充得像一个大大的即将爆破的气球,而成长成才的义务却被一再后移甚至压缩得越来越小。我不知道未成年人终结生命的悲剧仍然一再重演,和这有没有关联。
当今的世界还有真正的一劳永逸吗?即使拥有一些资本的家长真的能为孩子铺就一生的道路吗?
一切都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变化,如果自身难以跟上,任凭起点再高,用不了多久也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只有学习不止,不断吐旧纳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人在旅途,你从哪儿上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要去哪里,要干什么。眼前的利益你得到了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的方向和舞台!
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
实在不好意思,第六自然段有一个错别字,当时没有看出来,现予以纠正:“都不应该让我们的未来再受助于现在的思维!”的“受助”应该为“受阻”。
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