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忆】诗词的情景(随笔)

精品 【宁静·忆】诗词的情景(随笔)


作者:李旭 秀才,144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3发表时间:2024-11-19 21:27:45
摘要:一篇关于诗词散文写作的读书心得。

业余时间读了点“文艺理论”,理解不深不透,也不全面。但一个颇深的体会是写诗词或读诗词,关键在于抒写和赏读“情景”二字上,吃透和把握住“情景”二字,就执住了诗词的牛儿。何谓“情景”?这还得从“境界”说起。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境界”这样一个概念,开篇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他接着谈到,境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意思很清楚,“造境”就是“理想”,“写境”就是“现实”。所以,王国维说的境界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大,和现在所说的“境界”一词的含义完全不是一回事。后来他解释的就更加清楚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王国维的“境界”包含着主观与客观,也就是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情与景的统一。
   王国维是接受过西学和国学熏陶的大学者,是公认的顶级的辞赋专家。他的话非常专业,也很深奥,给普通读者有“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的感觉。我的粗浅理解,其所谓的“境界”,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情景”,情是情感,境是景物,写诗作赋的过程就是“状景抒情”的过程,这样的理解,至少是有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的道理。
   后来的朱光潜也对“境界”作过解释,解释的很形象通俗,我们一般人读来也能理解其中的要义。在《诗论》一书中朱光潜说:“从前诗话家常拈出一两个字来称呼诗的这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严沧浪(南宋严羽)所说的‘兴趣’,王渔洋(清代王士祯)所说的‘神韵’,袁简斋(清代袁枚)所说的‘性灵’,都只能得其片面。王静安(民国王国维)标举‘境界’二字,似较概括,这里就采用它。”可见,诗词理论中流行的“兴趣说”“神韵说”“性灵说”,其实质上都是说“境界”的。不过朱光潜直接就把“境界”一词拆分为“情趣与意象”了,他说:“……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两位诗词大家,共同解释“境界”一词,最后都归结到“情景”二字上,颇值得品味。
   我以为,情景在诗词中的体现应该有三种情况。一是以状景为主。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一副能够怡情悦性的山水画,一棵大柳树,垂下了条条柳枝,像绿色的瀑布,春风轻轻刮过,将柳枝掀动,像剪刀一样裁剪着这棵大树的主干、侧枝、垂条及嫩绿的片片柳叶,其中似乎没有情的成分,但如果说这也有情的,也未尝不可,写景虽然以物为对象,但从诗人的心中流出,免不了就带出了感情。人们到承德棒槌峰旅游,看到了挺立在山峰的棒槌,一个说:“啊呀,这棒槌太阳光了!”一个说:“原来就是个自然形成的石笋。”这就体现了景物中潜藏的情感。
   二是以抒情为主。比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庄生晓梦、杜鹃悲啼、明珠含泪、暖玉升烟,都是悲苦哀怨之情,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三是情景兼备、情景交融。比如,晏殊的《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上片春日景象是写景,有青杏,有美人更衣,还有柳丝和飞燕,画面非常丰富。下片美人情怀是抒情,花落萧条,闲愁日长,还有消瘦的脸庞。但又不是上下片各自独立,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有机地交融在了一起,按照朱光潜老先生的评判,这就是上等的诗词。
   诗文一脉,关于诗词的理论是完全可以运用到散文当中的。典型的范例,当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些自然写的是实景,勾画出了洞庭湖恢弘壮丽、波澜壮阔的图景。
   及至写道“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转笔而抒发的就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了,这种感情,寄寓在浩浩汤汤、博大宽广的洞庭湖之中,自然就有了日月照耀心扉,浊浪涌动激情的笔墨胸襟。人们赞美这篇散文,自然是其中创制的水乳交融的情景与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好的散文,也当是情景交融的。
   2024.10.30

共 19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篇关于诗词散文写作的读书心得。在文中,作者主要对于诗词中的“情景”二字进行了解读、论述、引申和升华。首先,作者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境界”的概念并进行了详解,然后再加以朱光潜直接就把“境界”一词拆分为“情趣与意象”的通俗论述,让读者对于诗词的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的境界之美有了深刻的认知和领悟。其实,作者举例这两位诗词大家的观点就是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紧接着,作者用具体诗歌详解了情景在诗词中体现的三种体现情况:贺知章的《咏柳》是以状景为主;李商隐的《锦瑟》是以抒情为主;晏殊的《浣溪沙》则是情景兼备、情景交融的诗词。作者以此做为举例,其一就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对于这三种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二就是通过三首诗词的阅读对比,接合自己的风格进行选取。其实,三种风格的写作方法都各有千秋,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优劣,毕竟能流传下来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毕竟无论哪种方式的写作都不是空洞无物,都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在其中,不过有的是内敛含蓄(如《咏柳》),有的是直白勃发(如《锦瑟》),但是若论境界之最唯美、情趣与意象之最融洽、最能打动和感染人心,还当属情景交融这种方式。为此,作者进一步举例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以其中的词句为论证,更加赞美了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方式的境界之隽永和带给读者深深的心灵共鸣。好的散文,无论古今中外,一定如此。这篇随笔文风朴实,条理清晰,论据有理,叙事精准,作者采用层层剖析和逐步论证的写作方式,加之鲜明的举例说明,最后烘托出文章主题,这既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心得,也应是作者和读者未来写作的方向。欣赏作者优美的随笔佳作,感谢赐稿,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蓝天之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24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11-19 21:29:05
  其实,非常赞同李旭老师的观点。一篇优秀的文章,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应是情景兼备、情景交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深入和感染人心。也非常喜欢《岳阳楼记》,当然还有很多古今名篇,至今品读还受益匪浅,也感悟颇多。
2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11-19 21:31:06
  感谢李旭老师赐稿宁静社团。祝福老师文思泉涌,继续在宁静社团分享佳作。问好老师,遥握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20 11:13:3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李旭        2024-11-20 16:59:09
  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李旭        2024-11-20 16:58:34
  谢谢老师阅稿审稿,谢谢按语。您辛苦了,致礼!
5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24 21:25:41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5 楼        文友:李旭        2024-12-03 08:29:02
  谢谢纪老师赏读!向老师致敬!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