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十声吼(小说)

精品 【看点】十声吼(小说)


作者:木春 秀才,221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6发表时间:2024-11-25 08:13:42
摘要:她每天在锻炼身体前,都要吼叫十声,那吼声无比洪亮无比高亢,似乎能震颤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为什么会如此呢?

【看点】十声吼(小说)
   退休后,我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我不爱打牌,不爱旅游,也不爱琴棋书画,只能看看电视,可看的时间长了,腰酸背痛,头晕脑胀,所以对电视也很快没了兴趣,便整天窝在家里发呆。
   孩子们建议我去湿地公园遛达遛达。唉,老伴走了,我一个人遛达感到很无聊,不过,走出房间应该比窝在家里好。
   我听从孩子们的建议,迈开腿,慢吞吞往湿地公园走去。
   公园里到处有水,叫湿地公园名副其实。除去水,还有一望无边的树木和花草,郁郁葱葱,花团锦簇。我走在曲曲折折的幽径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中的郁闷有所缓解。
   我走一段就要歇歇。唉,刚过五十五,咋就不中用了呢?退休前一天,我好像还精神抖擞呢。难道退休是一道坎?退休后就成了孩子们的负担?成了社会的负担?那活着还有啥意思呢?
   儿女们安慰我说,老人是家中宝,不是儿女的负担,也不是社会的负担。
   可我走路一晃三摇的样子确是老态龙钟的表现,难道不是负担?孩子们的安慰对我没有作用。
   在我感慨自己的人生进入黄昏季时,只有去湿地公园瞅瞅那水、那树、那草、那花,呼吸那清新的空气之后,才觉得生活还有点情趣,对这个世界还有所留恋。
   半年后,公园的角角落落我都熟悉了,便觉得那里的一切都平淡无奇,再也提不起兴趣。
   不过,我也有意外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多老人,与他们相比,我刚退休,年龄比他们小,他们多半都已古稀,可他们玩得可开心了,整天唧唧喳喳,呼朋唤友,个个像老顽童——有的跳舞,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下棋,有的弹琴,有的打牌,有的压腿,有的……但我总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总觉得自己是个没用之人,各种器官似乎都老化得不行了。看着他们欢呼雀跃地玩耍,我很羡慕,可我没有那份精气神,总蹲在角落里发我的呆。
   不过,发呆的我不久又迎来更大的收获——那个人让我惊讶不已,震撼不已。
   她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来公园打卡的锻炼者,跑步,压腿,拉单杠,做摇摆……练到汗涔涔时才稍作歇息。她的这些行为跟众人没啥两样,不会让我惊讶,更不会让我震撼,那我为何惊讶和震撼呢?
   她有个绝活,就是在锻炼身体之前,总要“噢——噢——噢——”地吼叫一番,像虎啸龙吟,穿透树林,响彻整个公园。
   你说这不令人惊讶和震撼吗?
   晨练时,我天天姗姗来迟,总听不到她的虎啸龙吟,但我很渴盼见证她的神功。
   听锻炼的姐妹说,这个女人从来不说她住哪,也从来不谈她的身世,见到每个人总是温和地微笑和点头,似生活得没任何忧愁和烦恼。
   她的虎啸龙吟已经很多年了,应该是长时间锻炼才有这骇人的功力。电影里有一种武功叫狮子吼,可我知道那是杜撰的,这个女人的吼功难道是真的?
   好奇心促使我有意去观察这个奇异的女人,目光总在她周围探索。她干瘦且小巧,满头蓬乱的白发,满脸纵横的褶皱,嘴唇单薄,胸脯干瘪,走路时两臂甩开,轻盈且敏捷。
   她干瘪的胸脯里怎能蕴藉那么充足的气息?气息冲击声带怎能发出那样洪大的吼声?
   我天天坚持尽量起早,去湿地公园跑跑步,拉拉杠子,看看流水,抚抚小草,赏赏花卉。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想见证她的吼功,甚而想学学她的吼功,了解她为什么有这种奇异的功夫以及这功夫有何好处——能延年益寿?
   为此目的,我总是在她身边绕来绕去。一开始,我跑步跟不上她,只能在她屁股后面颠簸,慢慢地,我和她的距离越来越小。我们见面,我都主动和她打招呼,她也总是回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和点头。她拉杠子的时候,我也去拉杠子,她一次能拉二十个,我一个都提不起来。她在石头上压腿,能成“一”字,而我是“八”字。我羡慕地看着她,一脸惊讶,满心佩服。可她没有任何骄傲,总向我温和地微笑。
   虽然我显得老态龙钟,但我知道她比我大,便叫她大姐,问她咋能有这样的好身手?
   她微笑后,简单地说,慢慢练,别急。然后就默不作声了。她显然没有继续讲下去的意愿,我也不便再问。
   我总想努力起早,听她的虎啸龙吟,可是我的努力一直没有成功,因为我总比她迟到,一直没有机会聆听她的吼功。有许多天,我把闹铃定好,下决心第二天早起。可是,第二天铃声一响,我总是继续眯眼,错过一次次机会。
   春天到了,所有的生命都开始复苏,可我还是赖床,想继续冬眠。
   这天,闹铃又响了,我狠狠心,掐自己的眼皮,痛得不行,立刻起床。
   天蒙蒙的,东方的晨曦还在孕育之中,顶着寒露的嫩草也在瞌睡。我不停地打着寒颤,迷迷糊糊来到公园,漫无目标地往前晃悠。
   哟,有情况,前面有个朦胧的瘦小身影!
   我心生胆怯,躲在大树后,定睛细看,哦,是个干瘦且小巧的女人。为了不打扰她,我屏息蹲下,窥探。
   她面向东方,伸开双臂——像展翅高飞状,再昂首挺胸,张开口,深吸气,然后发出“噢——噢——噢——”的吼声,既高亢洪亮,又萦绕良久,像绵延的山岭,滔滔的洪流,激荡的波浪,似乎树叶都在抖动,草上的露珠也纷纷振落。那长长的吼声一直是高亢且洪亮的,最后戛然而止。这突然的停顿让听者如坠断崖,惊悚不已。
   我睁大眼睛盯着她,此时,她已经从昂首挺胸收缩成弓腰驼背,双臂紧紧拢在怀里。显然,她已经挤干了肺泡内最后一丝气息。接着,她慢慢挺直腰,平复一下干瘦的躯体,又伸开双臂——像展翅高飞状,再昂首挺胸,张开口,深吸气,又一次发出“噢——噢——噢——”的吼声,继续激荡着寂静的花草树木和我这个惊悚不已之人。
   我蹲在树下,成了木墩。等她的身影远去了,我还木然在原处。我拍拍自己的额头,从愕然中醒来,惊出一身冷汗。她的声音像虎啸龙吟,但更像“两岸猿声”——有哀叹、幽怨、阴郁、凄苦,更有痛楚、惋惜、无奈、不屈。可她不是猿类,怎么也有这样长久的气力呢?怎么也会如此的悲戚呢?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为解开心头的疑云,我更加细致地观察她,更加主动地接近她。
   那次她的钥匙掉了,我拾起来,跑步上前,喊一声姐姐,交给她。
   那次她的手绢掉了,我拾起来,主动上前,喊一声姐姐,交给她。
   那次她挂在杠子上的外套将要滑落,我跑过去,一把接住,重新挂到杠子上。
   那次跑步,她被一块黏糊糊的垃圾滑倒,我第一个冲过去,把她扶起。
   那次她打个喷嚏,我掏出……
   也许是我的小帮小助让她看到我的真诚,她和我说话的时候多了,从一句到几句,内容也从简单到繁杂,甚而能谈点天说点地,交流些思想。
   有一天,她突然叫我一声妹妹。我愣怔过后,上前搂住她干瘦的躯体,不停地叫她姐姐,姐姐,姐姐……
   我们慢慢建立了姊妹情,她慢慢向我道出她不为人知的生命历程。
  
   二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知青。那时,她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姑娘,小巧玲珑,很喜欢唱歌,特别爱唱《红灯记》里李铁梅的词: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那个男知青也喜欢唱歌,有一本歌曲书,经常对着书教她唱歌、认字和识谱。她佩服他多知,他喜欢她天真,俩人唱着唱着,就唱到了一块。
   后来,她怀孕了,未婚先孕,被众人指指点点,精神上受到巨大压抑,生活上也没得到照顾,所以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可是,这并没有阻挡他们继续好下去,他们的激情依然澎湃,继续在一块唱歌,继续在众人的指责中奔放青春的活力,释放爱情的浪漫。
   在他们如胶似漆的热恋中,知青回城的机会来临。她没有纠缠他,心甘情愿地放他回上海。临走前的那天晚上,尽管月亮有点朦胧,但却是圆圆的,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他揽着她的腰,走在柿树园里,款款深情地说,一定回来找她,一定冲破一切困难娶她,一定把她带到上海。她看着朦胧的圆月,深信不疑地点点头。
   临走时,他把那本歌曲书赠给她,还在扉页上写道:你就是我心中的李铁梅。她把自家柿树上红透的柿子摘了一大兜,送给他,愿他回上海后的生活甜甜蜜蜜、红红火火。他看着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给了她一个坚定的吻。
   可是,他一去便杳无音信,那个吻成了诀别的礼物。她寄去很多信,都因“查无此人”而退回。
   邻里说,他是一个流氓,是玩弄女性的坏蛋。
   可是,她坚决不同意人家的说法,她依然相信他说的那些“一定”。
   她为他生下第二个孩子——他走的时候她已经怀孕,她没告诉他,怕他有顾虑,怕影响他的前途。
   一年又一年,他依然杳无音信,她不再给他寄信。邻里们时不时地问她,他的“一定”在哪呢?她总是满脸涨红,低下头,无言以对。
   她带着孩子,生活艰难,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那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毋庸赘述。
   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和她的孩子,然后再龇牙咧嘴地嬉笑,最后常不怀好意地问孩子,小上海(给孩子起的绰号),你爹在大上海,你咋不去找他呢?
   她能充分觉察到那眼光的火辣,像炭火一样的灼人;她当然也能充分感知到那嬉笑的阴冷,像冰窖一样的苦寒;她更能深刻体会到那问话的刻薄,字字像刀子一样扎心。
   孩子到了八岁,要上学了,可孩子没有户口,没有爹,咋上学呢?填学籍上的“父亲姓名”就成了大问题。
   有好心人把她介绍给东庄那个鞋匠。鞋匠腿脚不好,一直没找到对象,可他踏实本份,补鞋能挣几个油盐钱。她毫不迟疑,一口答应,嫁给了瘸鞋匠,为自己找到了避风港,为儿子找到了爹,儿子可以堂而皇之地上学了。
   鞋匠开始对她百依百随,对孩子疼爱有加。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经济压力陡增,鞋匠就偏了心眼,对大孩子冷淡了许多。三年后,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经济压力更大了,鞋匠的偏心眼更甚了,对大孩子会时不时地怒吼,时不时地翻白眼,时不时地打骂。她在中间很难做人,可她忍气吞声,努力维系着这个家。大孩子熬到小学毕业,没上初中,就跟着大人下田干活,到了十八岁,便南下打工去了,一年才回家一趟。
   鞋匠很勤奋,天天骑三轮车去县城补鞋,早出晚归,风雨无阻,那辆三轮车吱吱哟哟的响声,只有在过春节的几天里才会中断。
   鞋匠每天出门时,她都给他煮两个鸡蛋、烧一壶开水带着,并嘱咐他路上小心。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花销越来越大,鞋匠挣的钱只能维持最基础的温饱。
   家里的田由她一人耕种,家务也由她一人承担,她天天忙得团团转,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已经精疲力尽,可还是打起精神,努力维系着这个家,毫无怨言。
   有人神神秘秘告诉鞋匠,邻居陈大顺经常帮他老婆干活,有说有笑,很亲密,你可要防着点——兔子也吃窝边草。
   鞋匠起了疑心,有时突然打道回府,察看情况,也偶尔看见过陈大顺帮他老婆干活,但并没有撞见两个人在床上的丑事。
   可他还是大发雷霆,经常打她,骂她是贱货,骚货,破鞋……
   她看他走路一歪一颤,知道他长途跋涉去县城补鞋很辛苦,挨打时从不还手,也不喊叫,更不求饶,只默默地泪奔。她越是这样,他就越怀疑她做了亏心事,把她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头发也扯掉一绺又一绺。不过,她并不觉得皮肉痛,只觉得心里痛。
   他不再给她钱花,她完全成了他的不要工钱的女佣,甚而成了被她禁锢的性奴。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照顾着这个家,每天还是给他煮两个鸡蛋、烧一壶开水带着,并嘱咐他路上小心。
   有一天,突然有人通知她,鞋匠出车祸了。
   她愣怔一下,然后哭爹喊娘般地赶到现场,看见三轮车被大汽车碾得粉碎,鞋匠血肉模糊。她抱着他一声声呼唤,可再也没有唤醒他。
   受此打击,她神情恍惚,常常半夜三更起来夜游,不自觉地游到车祸现场,游到鞋匠的坟地,有时竟然认不得回家的路。
   两个孩子像受惊的雏鸟,在家嚎啕不已。
   有人看她和孩子可怜,就把她介绍给了南庄的聋哑人,问她有啥要求?她不假思索地说,只要他对三个娃好就行。
   聋哑人比她大很多,长得粗糙老气,邋里邋遢,但身体还是健康的。
   聋哑人不让她下田干活,独自一人把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收的粮吃不完,还可以卖一部分换钱,作家里的开支。
   聋哑人在农闲的时候也不闲着,心灵手巧的他买来荆条,编成各式各样的筐,让她去集市上卖。日积月累,也够孩子们的学费,逢年过节时还可以给孩子们买件新衣服。有一次,她给聋哑人买双鞋,本以为聋哑人会很高兴,可是,聋哑人气哼哼地瞪着她,指指她和娃的脚,那意思显然是应该给她和娃买鞋。其实,他的鞋早已被她补了很多次,补到惨不忍睹了。
   快到年了,她回了趟娘家。聋哑人把编的筐都拿到集市上卖了。
   等她回来,看见筐没了,疑惑地看着他。
   但他没把钱交给她,而是傻呵呵地看着她,把她看得满脸通红。等她走近时,他突然从身后抽出一块方巾盖在她头上,又抽出一条围巾围在她脖子上。
   她一下子惊呆了,泪水涌满眼眶,扑到聋哑人的怀里。
   聋哑人和她没有生育,聋哑人把三个孩子视如己出,吃的穿的用的,都依着孩子们。

共 82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原本以为《十声吼》只是一种练气功夫,没想到这“十声吼”居然会有如此深厚的内涵。“十声吼”不仅把一个农村老太太的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也把一个人格高尚的农村女人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小说里的她没有名字,就像“我”一样,我们可以叫她十声吼姐姐,也可以叫她吼叫姐,最为主要的是,她还是一位抗癌英雄。在她的吼声中,我们既可以感知到她的顽强生命力,也能感知到她与癌的抗争,却唯独没有对人生的抱怨,这是多么令人起敬的一种人生态度啊!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5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4-11-25 08:33:14
  一篇情感丰富、内涵丰沛的短篇小说佳作。欣赏了,问候木春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木春        2024-11-25 20:37:46
  社长,您好。
   冬天寒冷,但您的热情洋溢的编按使木春心里暖洋洋。
   您辛苦了。
   木春致谢!
   遥祝晚安。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4-11-26 06:44:23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热烈祝贺木春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木春        2024-11-29 22:04:52
  谢谢社长,您辛苦了!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14 19:02:49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木春        2024-12-14 20:50:22
  纪老师,您好!
   谢谢您对木春的关注!
   遥祝晚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