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走近内蒙额济纳胡杨林(散文)
十月初的秋意浓浓的日子,我在文友陪同下,来到内蒙的额济纳胡杨林风景区采风。面对一片金黄色的如图画般的胡杨林,我的心中顿时升起了阵阵欣喜。
胡杨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重要树种,是一种生长缓慢,树龄长的长寿树。胡杨有“生于一千年不倒,倒于一千年不死,死于一千年不朽的”美誉。在当地,胡杨也被称之为三叶树、异叶杨。它们下部嫩枝条上长出的叶子像柳树叶,中部的就像榆树叶,最上面的就像是枫树叶。我国的胡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新疆一带。
在文友介绍下知道,“胡杨树”在蒙古语中被称之为“陶来”。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地处弱水河畔和居延海边。这个居延海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湖,在历史上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之一,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说它奇特,就在四季的变化中,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当地的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成为了居延海主要的补给水源。形状狭长弯曲居延海现也被当地人称为天鹅湖,站在高处眺望,犹如一弯新月。就在这一弯月四周,长满了诗情画意般的胡杨树。在居延海的滋润下,胡杨林以不败的风景驻守在这片土壤上,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融性。成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三大胡杨林之一。
近年来,居延海通过人工修复工程,重新恢复了湖的生机,居延海周边的胡杨林则以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性,丰富了居延海的自然景观,两者共同构成了额济纳旗独特的自然遗产。胡杨林也成为了赤麻鸭、百灵、黑鹳、鹰和其它鸟类居住的天堂;还有驼鹿、狐狸、黄羊、野兔等,这些动物为额济纳旗胡杨林增添了和美的色彩和生机。所以在观赏胡杨林的时候,同时也会看到居延海的水上风光,
秋高气爽时节,胡杨林受到气候变凉的变化,大多数树叶已经逐渐变黄,进入最佳的观赏期,成为了游客眼中不可多得的美景。
从额济纳旗的达来呼布镇往东,流淌着由名叫黑水河和白水河汇成的额济纳河,每隔2至3公里,便有一座桥梁,当地人称做一道桥、二道桥,一直到八道桥风景区,一共有八道桥。
在二道桥停车场下车,就可以乘坐大巴观赏胡杨林景区。在二道桥与一道桥之间观赏风景,除了步行外,还可选择骑骆驼游览,骑着骆驼享受穿越沙漠行走观景的感觉和奇妙。文友知道我曾在甘肃鸣沙山骑骆驼在沙漠行走过,就去驼队联系后买了票,骑上了温顺而听话的骆驼,跟随着其他游客一起,由蒙古小伙带领前行,观赏胡杨林的风景。
骑在骆驼背上,看到几棵树干粗大的、顶端树冠犹如一把巨伞似的粗大的胡杨。文友告诉我:在这里的胡杨林中,大的胡杨高达10至15米,最高的达20多米,由于它们常年生长在气候异常的风沙地带,所以有些树的皮质看上去显得特别灰褐,在阳光下显得有点怪异。在文友指点下看到,那些傲立在沙地上的胡杨气势非凡,或挺拔、或遒劲,或诡异。浑身的叶子一片金黄,彰显了它们耐旱、耐涝和生命力的顽强。
就在我举起手中的小望远镜看得津津有味时,从右边的胡杨林中传来一阵笑声。寻声望去,只见树旁有几个游客在手拉手测量一棵老树干有多粗,拉着手还在胡杨树下面拍照留念,随着朗朗笑声四起,顿觉充满著诗情画意。骑着骆驼走在胡杨林的通道中眺望,只见四周都是金黄色的一片,就像走进了一处迷人的仙境。
望着胡杨,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在读中学时,听历史老师讲丝绸之路的故事,其中就讲到了被人们称之为“沙漠脊梁”的胡杨。早在古代,我国一些商人就是通过沙漠驼队路经我国西部的胡杨林前往两域,胡杨林是驼队商人们经常停留和休息的地方,是丝路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地方。从一些千年胡杨树身上,见证了它们和丝绸之路的关系,同时也见证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繁荣与衰落。
记得在诗歌兴趣小组活动时,语文老师还通过赞美胡杨,让我们了解大西北的壮美。在诗歌兴趣小组会上,老师介绍古代诗人写的赞美胡杨的诗,忽然在耳畔响起。如唐代诗人崔国辅在《感次北行纪实三十韵》中写道:“凭高傍梁嗟胡杨,风疏晴朗漫步长”。诗歌描绘了胡杨在荒漠中的坚韧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胡杨的赞美和敬佩。元代文学家郑光祖在《浣溪沙•春色浓》中写道:“穿云欲雪少寒日,满地黄花离披泥”。诗歌通过描绘春天胡杨林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清代诗人姜夔在《莲湖早发》中写道:“五丈胡杨三丈径,热箭枯根土裂肠”。深刻表现了胡杨的雄姿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古人对胡杨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从二号道桥景区至一号道桥景区,距离不到二公里,我们骑在骆驼背上,不知不觉地已进入了二道桥景区,这个景区名叫“倒影林”。这里有宽阔的水道和零星的蒙古包,由于河水的点缀,胡杨树变得更有灵性,适合拍摄胡杨的倒影。特别是在阳光下,倒影在水中的胡杨无论从色彩和形状都非常美丽,形成了一道立体感很强的美丽图画。“倒影林”就是额济纳河在穿过胡杨林时与湖水的相互映衬中形成的风景,骑着骆驼和胡杨树一起倒映在清澈的水里,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画卷中,令人陶醉。
二道桥的倒影林,是额济纳胡杨林中最美的摄影取景点。一位背着炮筒似的中年摄影师告诉我们:进入这片胡杨拍照,衣服的穿着要有色彩感,特别是对女游客来说,最好穿上有特色的红裙子或紫红色的旗袍等,让人物在镜头中显得靓丽一些,让胡杨的金黄色如丝绸般地布满照片的画面。听了中年摄影师的话,我觉得他很内行,有拍摄经验。
过了二道桥景区,就是一道桥的“恋影林”。这里说的恋就是人看人爱的意思。进入一道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观景区中的胡杨、湿地、荒漠和牧民居住的白色蒙古包驻地,是很有立体感的一道风景。这里的树木种类丰富,形态各异。给人一种原始风貌的感觉,也是适合骑骆驼游览的地方。这里还有最大的乌兰格日勒嘎查敖包,敖包周围被高大且造型独特的胡杨树所环绕,在这些金黄色树木中,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景色极其壮丽。敖包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宗教文化地标,象征着蒙古族人民的信仰和传统。当我们进入景区时,好客的蒙古族姑娘就会走上来,献上圣洁的哈达祈福,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尚画卷。
恋影林中,还有一片枯死的胡杨,是一棵由三棵胡杨组合成的祈福树所在地,游客可以在这里祈福。此外,假如有时间在这里的蒙古包住一夜,还能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阔景象,体验蒙古族在蒙古包的住宿风俗习惯和夜间举行的浪漫舞蹈晚会。
在返回二道桥附近时,我们从骆驼背上被牧民扶下来的时候,看到了一棵粗大的胡杨树,下面枝叶密集微黄,树冠硕大,如一顶大伞撑开了一方天空,树下长有梭梭林、骆驼草、甘草、红柳等,很有意思。绕行一周,只见巨大的树体经过上万年的生长,已然枯死中间全已变空。人站进去就像进了屋子似的还可以展臂。头顶从金黄色枝叶间泻下柔美的阳光,透过光能看到嫩黄叶片上清晰的脉络,犹如呈扇形似的展开,美轮美奂。
骑着骆驼游完一道桥和二道桥的景区后,其它地方的景区游客除了可以步行游览外,可以选择坐观光车游览。乘坐观光车的好处也可以在各个景点之间往返。除了坐景区交通车外,其它车辆都不能通过。这对于确保安全旅游是大有好处。于是,我们选择了坐交通车游览其它道桥的胡杨林景区。
坐车来到三道桥,这是一个被称之为红柳海景区,胡杨很少。说它是红柳海真是名不虚传。红柳具有耐旱和耐盐碱的特性,非常适合在沙漠中生长。红柳的叶子呈现针形,这极大地减少了它们蒸发的水分。红柳具有相当发达的根系,能把盐碱吸收进身体之后,通过茎叶的腺体排除盐分,然后经过沙漠的大风一吹,盐碱就会从红柳的叶子上落下。时值金秋,红柳的叶子已红黄相间,在极少胡杨的陪衬下成片的红柳下面落叶遍地,呈现出别样的风光。虽没有胡杨林那么金黄色的美,但人们会记得它们在七八月间,当胡杨还全是绿叶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开出了紫色的花朵,为大漠点缀出一道出彩的自然风景。红柳的花也被称赞为是沙漠中的英雄花。
车来到四道桥时,面前就是一片茂密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树大多以顶天立地之姿傲然挺立,仿佛是一群无畏的战士并肩而立。阳光下金黄的叶子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金灿灿的风景。这里的胡杨树干粗壮坚实,枝干稍显微黑色,上面留着岁月的痕迹,彰显出它们的坚韧不拔。树木中透过一束束阳光,显得耀眼多彩。整个景区不走回头路,在这些粗大的胡杨树下,也很适合拍摄胡杨的特写镜头。
在车上游览导游的简介中知道,这里的胡杨林叫做英雄林。不仅是因为它们有在沙漠生长的本领,还因为这里曾经是电影《英雄》的外景拍摄地。电影《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电影,被称之为“大片时代”的里程碑。影片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还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多个电影奖项。所以这里的千姿百态的胡杨树也是功不可没的,被誉为英雄林也是实至名归。四道桥的风景非常适合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拍照,那种夕阳下的胡杨美景被誉风景中的一绝。
由于五道桥和六道桥风景区中的胡杨相对较少,胡杨的旁边看不到有水在流淌,在秋景中呈现出的景致不多。五道桥和六道桥主要是以民俗村为主,观赏胡杨主要是起到游览途中的过渡作用。游客路过可以看到蒙古土尔扈特庄园,里面有饭庄、露营等。在附近沙漠草地上,能看到牧民放的羊群,就像是一幅乡村田园风光。
所以胡杨林中的塄渡车,大多是从四道桥直接摆渡去七道桥的。需要说明的是,一开始听到车要摆渡时,我还以为要找湖上的摆渡船只,其实这里指的摆渡车不是指在湖上,而是在四道桥和七道桥之间接送游客的车,这样就可以方便游客快捷地在不同地点之间快速分流。所以一些南方人开始听了容易搞错,以为文字中有个“渡”字就要通过湖上摆渡才能通行,差点儿闹了个大笑话。
七道桥名“梦境林”。主要景点是就靠近沙漠的胡杨林。也许是沙漠的关系,这里的胡杨树显得比较小,看上去很年轻。但小中也有老年树,小中也有美丽树。这里的胡杨树无论是向左看或者向右看;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全是一片密密伸延出的金黄色,各种树干展现出优美的姿式,如同进入梦境一般。这里的胡杨多数生长在浅浅的薄水和清水中,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倒影。
七道桥梦境林是额济纳旗湿地胡杨林的代表,湿地的水面倒映出水中和岸旁胡杨金色的风景,增加了景区的美感。景区内修建了一条全长超过2000米的木制栈道,方便游客在树林里行走和参观,使得游览过程更加舒适。特别是在下午傍晚时分,当阳光斜射,胡杨的叶子即使没有完全变黄,也会显得金灿灿的好看,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效果令人流连忘返。七道桥梦境林的胡杨以其倒影之美和湿地景观、栈道游览和生态多样性等特点而名声远播,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自然景点。拍摄七道桥景区也很适宜拍照,照片上景区的背景大多清晰不杂乱,而且很有诗情画意。
摆渡车从七道桥东口到八道桥,时间大约十分钟左右。八道桥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缘。景区门口有一座巨大的石门,门楼的基石上雕刻着“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几个大字。进入大门,远远就看见一座巨大的沙雕人物塑像群。上面雕刻着几十个不同的人物造型。其中一个最大且居中的身披盔甲的人像可能是“成吉思汗”。这里主要是看看胡杨林的金色与沙漠风景中的壮丽景色,这种独特的视觉体验,被誉为是金色的“沙海林”。不仅展现了沙漠的浩瀚与神秘,还提供了拍摄胡杨、沙漠驼影的机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丝绸之路。
这里的胡杨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形态,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师。这里的胡杨树有“活一千年,死一千年,倒一千年不腐”的说法,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扎根沙漠的精神,感觉这里与其他几道桥的最大区别,就是这里胡杨伴随着一片高低起伏的浩瀚沙漠,既是景观,又是阻止沙漠扩散的重要屏障,引人入胜。
在额济纳旗呼布镇的西南处,有一处“怪树林”。这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千百年来,“怪树林”以最原始的风貌挺立在这里的沙漠中,但由于河水改道,水源断绝,导致树木大面积枯死。但胡杨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耐腐特性,即使枯死后,树干也能长时间直立在戈壁荒漠上,形成了形态各异、奇特怪异的景观。远远看去苍凉而又悲壮。在戈壁上尽展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它们默默倾诉着“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千年”的传奇,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沧桑和生命的顽强。
说到“怪树林”,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后,对位于额济纳旗的西夏王朝黑水城发起了战争。黑水城曾经是西夏王朝的首都,城墙坚固,居民富裕淳朴,城市繁荣昌盛,守城军队英勇善战。在黑水城西边是一片茂密的胡杨林,每当金秋时节夕阳西下,金黄色的胡杨树叶和太阳余光融为一体,散发着耀眼的金色光芒,美不胜收。传说中的黑水城守将星月公主与蒙古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城内在既无援兵,又无饮水的困境中,将军率兵从城中突围来到当时浓荫丛密的胡杨林,但却被西边滔滔的弱水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最后将军和士兵都战死在离城西不远的一处怪树林中。后来,苍凉的怪树林被传说为将军及众将士不死灵魂所在地……
如今的“怪树林”不仅是一个自然奇观,也是一个艺术宝库,其自然形成的和由艺术家进行雕琢过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多年来,当地艺术家们通过对那些具有不同造型的“怪树”进行人工修饰和雕琢,在注重保持胡杨树的自然美感下,使得每一件根雕作品形态都独一无二,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这些作品有的如古庙铜钟、有的似月中仙子妩媚诱人;有的似各种动物、自然风景等,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在巨伞胡杨树的冠下,更有形状千姿百态的天然作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游客感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通过观赏这些根雕作品,可以感受到额济纳胡杨林中怪树林的独特魅力,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站在大漠深处,面对胡杨林的雄姿。我想,胡杨树真不愧是千年长寿树,它们生是一道风景,死仍然是一道不朽的景观,它们默默无语相伴着这片空旷辽阔的大漠中,唱响了大漠生命的绚烂与交响,记载着大漠千年间的喜乐忧伤。
抚摸着胡杨挺拔且千年不倒的枝干,一种无尽的力量不觉从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是的,在额济纳地区胡杨的不同风景中,我看到了一种象征古老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奋斗精神,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具有执着向上的顽强不屈和千年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