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的家乡黄龙府(随笔)
那是2012年9月,我的家乡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举办第三届黄龙府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节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旨在提高全县人民文化艺术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道德建设。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文学艺术论坛,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主办,邀请全县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和原籍为农安的现在市、省和外地工作的文学艺术界人士参加会议,为农安县文化艺术建设发展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我因前几年陆续在农安县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黄龙府》上刊登了一些文学作品,县文联副主席、《黄龙府》主编汲从彬了解到我的一些文学创作情况,得知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担任中国国土资源(现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便把我列入了邀请名单。还是早在那年6月11日,汲从彬就从农安打电话到大连,邀请我参加农安县第三届黄龙府文化艺术节,并要我在论坛上发言。同时还要我将已经出版的文学作品寄一套给他们,以做文学艺术成就展览之用。我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自以为并不算大,因为是家乡的事,我还是答应了参加。于是,我遵嘱将自己之前已经出版的9部散文集及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集等寄了过去,并着手准备在文学艺术论坛会上的发言。8月27日晚,我乘火车回到农安,9月2日上午,在县城参加了黄龙府文学艺术论坛。
我的家乡农安县,古称黄龙府,在县城西街上,有座八角13层高达33米的辽代古塔,称黄龙塔,是为见证。黄龙府始建于辽圣宗时期(公元983-1030年),至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到了宋代,金太祖完颜旻(即完颜阿谷打)建立金国,曾在此定都,称为黄龙府。后来金曾据此不断派兵进攻宋朝,并与公元1127年攻入宋朝首都开封,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南宋时岳飞抗金,曾誓言直捣黄龙府,怎奈帝意不坚,奸佞当道,终造陷害。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写下“何当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的诗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也曾在《送别幼蘅》一诗中写道“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洲风雨楼。”两位中国革命先驱在诗中说到了“黄龙酒”和“黄龙府”,都是借以表达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而已。我在这里说上这样一段话,说明我的家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引起过人们的注意。解放后,农安县近百万人民,在肥沃的松嫩大平原上辛勤耕耘,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过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初期,农安县曾经以年产40亿斤商品粮的产量,荣获全国第一产粮大县的称号,这在国家的档案资料上是可以查得到的。
我从1969年1月参军离开家乡,到2012年,已经有44个年头,这些年我一直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我所以对家乡如此的挚爱,因为那片黑土地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我是从那里走向远方的。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有我的同胞兄弟姐妹,有我的父老乡亲。在离开家乡的44年里,我先后回乡达40次之多。
会议之前,大家参观了农安县文学艺术成果展出,看到农安县确有一批有实力的文学艺术人才,已经出版四五百部文学作品,还有戏剧、书法、绘画、根雕、剪纸等多方面的成就,深感家乡的文化建设成果辉煌,令人欣喜令人鼓舞。
论坛由农安县文联副主席汲从彬主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联主席徐志成参加会议,他首先介绍了农安文化源流及近些年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领导,及农安籍域外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并发言,这些人中有吉林省作协主席杨廷玉、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王长元、长春市作协原主席于笑然、长春市文联原主席侯树魁等农安籍的知名人士。那次会议,让我见到了我久闻大名并未谋面的候树魁、于笑然两位知名作家,并进行了详谈。那次会议后,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在那次论坛会上,我做了题为《锦绣黄龙府,今朝竞风流》的发言。我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虽然久离家乡,水远山长,但隔不断的是浓浓的乡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心是时时刻刻和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是这片黑土地养育了我。我从事文学创作,也是家乡文化的熏陶,家乡的二人转、大鼓书、大秧歌、黄龙戏,还有巴吉垒的诗歌、王福义的戏剧、侯树槐的小说《天河湾》、县文联主编的《黄龙府》文艺杂志,以及我的母校万顺中学办的校报,还有那部近100万字的鸿篇巨制《农安县志》等,都是我非常喜欢读的文化文学艺术。乡亲们生动感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文联的汲从彬主席,之前要我们就全县的文化建设提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因不是特别了解情况,我只能谈点期望:
一点期望是,进一步强化文化精品或品牌工程。也就是文化和文学艺术建设如何提高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县的文化文学艺术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展览中已经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一点了。下一步一定会在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文化和文学艺术人才的培养。有时几百万元投入一个建设工程,可能解决不了什么大的问题,如果几百万元投入到文化和文学艺术事业上,那会见很大的成效,譬如可以扶持创作或出版一批重点作品;可以建设一些文化活动室;可以搞一些评奖活动,鼓励一批新人。我真心地希望家乡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事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多出精品,多出重头戏。记得我读初中时,就到县城的烈士陵园参观瞻仰过刘德彪的墓碑,听讲过革命前辈为农安解放而牺牲的事迹,这样的题材算不算重大的题材?可不可以创作出像样的艺术品来?再譬如,我们的玉米亩产已经达到3000斤了,这绝对是个历史的奇迹,我们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外地人听了非常惊讶。今年2月,我在辽宁新民市参加一个作品研讨会,辽宁省文联主席郭兴文、作协主席刘兆林等都参加了。当我说起我们农安县的玉米亩产已经达到3000斤,他们开始是不敢相信,继之是惊讶羡慕。所以,我觉得,还是有东西可写的。
另一点期望是,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也就是普及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我们县是个农业大县,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在农村。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衣食无忧之后,如何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起来,这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问题。我们农安县我们长春市我们吉林省,应该是二人转的故乡和发源地。2003年9月,我在辽宁开原参加由辽宁省文联和铁岭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铁岭市民间艺术节和东北二人转艺术发展研讨会”,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以及赵本山都参加了会议。吉林省作协原主席、二人转专家,当时已经80多岁的王肯老人家应邀参加了会议,我当时和王老谈起,二人转的故乡应该是在我们吉林,我们有10大转星,有吉剧,有黄龙戏。发展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基础还是相当深厚的。
祝福我们的家乡更加繁荣昌盛!父老乡亲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