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笨匠(微小说)
我说的这个笨木匠,是我的一个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姓吴名道,有“悟道”之寓意。你听了关于他的故事,还会喊他“笨木匠”吗?
说实话,吴道学习不怎么聪明,也不算笨。我们上小学时是七十年代末,基本都是玩。初一的时候,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了。等恢复高考了,初中快毕业了。我上了普通高中,最后高考出来了。吴道上了农业中学,我们叫它红校,继续学工学农,当然学不了东西,高考是考不上的。所以,后来吴道说我聪明,学习好,他笨,天生是“拉锄把子”的手,我一直不承认。总是说,吴道啊,你怎么还没悟道啊?当年我们要是换一下,我就是现在的你,那时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机会。
吴道没有机会上大学,可自己选择了一个职业,也选择了自己的老婆,当然也选择了幸福。
吴道选择学木匠,有他的想法,很朴素。人要有一技之长,吃饭的本事。他不甘心做平庸的农民。这一点,是从他的师傅,后来成为他岳父身上,直接悟到的。
吴道和师傅迟愚是“拐弯子亲戚”(远亲),他的木匠手艺,在凤凰山一带独一无二。就像一些名人的名字,如鲁迅、茅盾和他们的业绩相反一样,迟愚一点儿也不迟钝、愚钝。他做的活那个漂亮,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许多人家盖房娶亲的门窗、家具,如果能出自他手,都感到荣幸。奇人都有怪脾气。迟愚干活有个特点,只要对脾气怎样都行。他工钱要得也不多,甚至不要工钱,但有个条件,开工、收工必须吃顿鱼,因此,人们也叫他“吃鱼”木匠。
迟愚好吃鱼,我是领教过的。那时我大约八九岁,跟父亲赶凤凰山大集(我们也叫“赶山”,每年定下几个日子,比平日集市规模大,相当于庙会),父亲买了两条半大鲤鱼(我也好吃鱼),准备回家,但在路过迟愚的木匠摊时,我不走了。我看到了一个小圆木板凳,光滑圆圆的面,那时没有机器,不知道怎么镟得那么圆,三根腿有点儿扁圆,腿脚有一自然的弧度,没用一颗钉子,固定在板凳面上,下面也是没用一颗钉子,仅用三根横木三角形状地固定着。我当时不知道什么叫美,只觉得坐着它吃饭,再也不会后仰过去了(小时候吃饭不老实)。于是,非让爹买不可。可那时候钱不宽裕,不能乱花钱买不急用的东西。不买我就不走,这也是我的惯用战术。迟愚看不下去了,对我爹说,孩子稀罕就买了吧,我便宜点!我爹对我说,这孩子,钱都给你买了鱼了,还买板凳?迟愚看出我爹的窘迫,就说,实在没钱你给我条鱼,换给你个板凳吧!我爹说,这怎么能行啊!就对我说,你是想吃鱼?还是要板凳?我不懂,但知道板凳好,鱼也好吃。还要僵持,迟愚把板凳递给我,我坐着就不给了。我爹放下那两条鱼就走,迟愚赶上来硬塞给我爹一条鱼。我是板凳和鱼兼得,真高兴。迟愚做的这个板凳就是好,直到现在还没坏,我的外甥女也坐过,现在她都上大学了。吴道跟迟愚学艺,也是看中了在农村有门手艺,能比一般人有点儿钱,吃得好。这个道理很朴素,也不为过。还有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有手艺好说媳妇。
迟愚就一个独生女,他的手艺好,也没传人。再说了,很笨的人也不教,他的几个堂侄儿想跟他学来,一是笨,二是吃不了苦,都让他骂得不学了。吴道拜师也打怵,但他有办法,一是搬出他娘给他求情,二是让他的同学杏花,也就是迟愚的宝贝女儿向他爹游说。迟愚一开始不吐口,说吴道笨,不是那个材料,但终究架不住内外夹攻,尤其是女儿的美言,最后就收了吴道这个徒弟。
吴道学徒也有笨的经历,“笨木匠”是他师傅给叫出去的。不知怎的,一上手他师傅就叫他“笨木匠”。这个原因师傅不说,吴道就猜,师傅这是故意激他呢!常言道,手艺就是工夫,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吴道从木工最基本的活开始学,量、测、锯、锛、凿、插接、粘等等,反复学。这中间不知挨了多少骂。“哎!哎!墨线怎么打的,歪了!”“哎!哎!这个眼凿偏了,凿大了,要用小凿子!真是笨木匠啊!”这都是师傅的口头禅。师傅只教一次,剩下的自己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慢慢地,吴道琢磨出技巧来了,能独立干活了。有时人家有活来找,活也不复杂,师傅就说,“让俺家笨木匠去吧!”从此,笨木匠出徒了。
吴道得到师傅认可,有两件事。像迟愚这样的木工,是口传手教练出来的。你要让他说怎么会这样,说不出所以然。而吴道不一样,他毕竟高中毕业,学过数学、几何等知识,在农校也学习了简单的工业、农业常识。因此,干起活来动脑子。比如,给你一方木料,根据用户需要,能打几件家具,师傅一般是估摸一下,不精确,废料可能多。而吴道要先做图纸,再测量木料,基本不浪费木料。这一点,师傅从众人的夸赞中认可了这个徒弟。但师傅不愧是师傅,既授业、解惑,更传道。吴道始终记得师傅常说的三句话,做人要像墨线那样直,不可走歪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木匠眼里没废料;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你做的家具都有灵性。吴道牢记师傅教诲,既传承了师傅的手艺,也弘扬了师傅的为人之道。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吴道恪守孝道为先,敬老爱幼。吴道家弟兄们多,他基本就待在师傅家里。田里的农活他干,里里外外一把手,人们说迟愚不仅收了个徒弟,还雇了个长工啊!师傅美滋滋地也不作声。令师傅和众人高兴的是,在劳动和生活中,吴道与杏花相爱了,一年后结婚了。一开始,吴道想倒插门,他娘也同意,可师傅不同意,说吴道已出徒了,可另立门户了。吴道只好谨遵师命,师傅也从此“退休”了。
吴道成家后,不仅手艺蜚声一方,甚至超越了他师傅,而且改革了师傅原来的“木匠摊”,建立了木器厂,装修公司,实行流水化生产。生意做大了,但他有两个事没变。一个是,派零工帮零活不变,乡亲们有点零活,他派人干,有些亲自干。还有就是,他还自己设计做一些喜欢的物件,听说还研究古旧家具,既收藏,又学习,品位已远远不是个“笨木匠”了。
好长时间没见吴道了,有点儿想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