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词章引梦入连营 军营内外皆有情(散文) ——读王邦志新书有感
近年来,因在同一个文学群里,和王邦志老师有了比较频繁的交往,也逐渐了解他文学创作的过程。王邦志早年在部队从事政工,经常写报道,常有文章见报,有了文学写作的基础和爱好。转业后忙于工作而笔辍。退休不久,机缘巧合,参加一次文学征文比赛,所写报告文学《海霞情缘四十年》获奖,并在《温州日报》发表,由此重拾旧好,一发而不可收,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因此就有了《鹿城漫笔》和《山水少年》两本书的同时出版。方立、徐金才、金邦清、吴伯正等人分别题诗作序。近期,作者家乡淳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文艺界,原工作单位鹿城区委办老同事、鹿城区武装系统老战友、温州新闻界老朋友,相继为他举办新书发布赠送联谊活动。
王邦志于1969年参军入伍,工作岗位使然,有着丰富的部队经历,这些经历为他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军旅生涯给王邦志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军营内外,群英荟萃阅无数》《当年军营轶事》《粉红色的回忆》《无心插柳的大校》等,都充满对部队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洞察,表现他对军旅生涯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视角,表达他的感悟和对军人使命的理解。
从《鹿城漫笔》中《兵之初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在部队通过三次关键的发言来展示自己学习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详细描述自己在全营骨干集训中的发言经历,以及这次发言如何成功吸引营首长的注意,从而获得良好评价并迅速提升为干部。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他的演讲能力和机智,也反映他在特定环境中学会适时把握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的机遇和技巧。
王邦志的文章中,始终洋溢他对军队生活的深厚感情。即使在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挑战时,他也能发现其中的美好,如他在文章中提到的对老洪港部队农场的热爱。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军队生活的深刻理解,使他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王邦志的作品不乏对军旅生活的深刻描绘,如《格局成就将军》《讴歌伟大时代的军旅作曲家》《军旅忆,最忆是矾山》,通过文字记录军人的生活和情感,体现军旅生活的多维度。
王邦志的文章是对他军旅生涯的精彩回顾,也是对军人责任和荣耀的思考。他的作品不仅丰富我们对军队生活的认识,也展示一位老兵对时代的见证和对理想的追求。
王邦志作品涵盖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多个领域,并在多家报纸及文学期刊上发表,收获广泛认可。这得益于他的文章以情引人,用情感人,由情叙事。展读他的新书可以看到,有展现童趣盎然的少年风情,如《浪漫的嬉水时光》《惊悚的山里遇险》《快乐的学校生涯》。有描绘心心念念的乡韵亲情,如《别样乡恋》《人杰地灵青苗碣》《老家汤水味》《梦寐娘娘》《女神大妈》《女儿囧事》《闲话我家属》等;更有叙述过往职场结识精英人物的特殊情缘,如《驰骋国际舞台的华裔外交家》《从来不用讲话稿的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摄影金奖背后的故事》《木杓巷走出的总导演》《美特斯邦威走出的商业教头》《永远的海霞永远的汪连长》等。他善于通过情景交融的笔触描绘人物和事件,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和氛围。他通过文字传递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这使其作品在读者中享有良好评价。
王邦志尤以其深度挖掘和生动叙述真实事件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受到关注。以他的文章《40年前,露天电影场的惊天炸》为例,该作品吸引大量读者的关注,尤其在特定群体中引发广泛的传播和讨论。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历史背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通过描述一起真实的历史事件,不仅重现当时的场景,还通过具体人物的行动和经历,使得文章内容生动且富有感染力。例如,他在文章中提及的118医院参与救治的经历,不仅展示当时的医疗条件和人们的英勇行为,也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定社会背景和人文关怀。这种写作技巧显示他在细节处理和人物描绘上的技巧,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情感共鸣。例如,文章详细描述救治伤员的紧急措施和现场的紧张气氛,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示事件的真实性,也加深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此外,王邦志的作品在地方文化和社会史料方面也有其价值。他的散文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在探讨和回忆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价值的事件,因为王邦志在政协工作过,深谙文史工作“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秉承这一原则,他所写的文章,既具有文学性,亦具有史料性、可读性。这些内容对于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两本书分别被温州市图书馆和淳安县图书馆所收藏。
总的来说,王邦志的新书以其丰富的情感深度、生动的叙事手法和对地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和感受时代变迁的窗口,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为读者提供思考人性和社会的机会。9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