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岁月】卢沟桥追思(散文)

精品 【浪花:岁月】卢沟桥追思(散文)


作者:美蓉 秀才,237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6发表时间:2024-12-14 17:22:06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我们同学相约到卢沟桥、宛平城凭吊古迹,游览壮丽山河,俩人背着包,骑共享单车到达宛平城下。不巧的是宛平城内重新整修,五六位保安立于门外,阻止人员通行,我竟然联想到当年的日本鬼子,窃取宛平城后,横枪立棒盘查行人。宛平城便失去了商贸自由,通行方便的往昔景况,让人望而叹息。当下我们只好绕着城墙转了一周,据查阅,城墙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高7米,城池面积较小。城墙是用灰砖砌成,古旧暗黑,但依然挺拔雄壮。我们欣赏着古城外观,目光逡巡着古老的城墙,发现墙壁上到处是累累弹坑、枪眼儿,让人触目惊心。不由地眼前出现了敌寇入侵的场面,耳畔响起了隆隆炮声,回到了1937年的苦难历程,军民浴血奋战,抗日战争被迫爆发。
   当年的7月7日,驻守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北进行演习,他们谎称一名士兵走失,要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我驻军拒绝,日军便三次炮轰宛平城,我29军奋起反抗。7月28日,日军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发起猛烈攻击,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国守军伤亡2000余人,北平沦陷,这就是著名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每回忆起这一段往事,都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和血泪,日军践踏我壮丽山河,屠杀我无辜平民,一寸山河一寸血。“七七”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我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起点。
   宛平城座落在卢沟桥东,与桥相距百余米,是一座桥头堡,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称“拱北城”,民国时改称宛平城。宛平城有东西两座城门,从西门看到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城的四角有精致的角楼,也看到了城墙上的垛口。1987年在宛平城里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藏文物三万余件,是中国人民抗战文物的展示场所。只可惜这次参观不能进城,无法一睹为快。据说县城里还有古县衙,古戏台,抗战纪念雕塑园,当然它的古城风韵,古老街道,都无法一一游览,让人徒生遗憾。
   宛平城外的南墙根下,一排并列着三百个巨大的石墩,上面凿刻着一个个遒劲大字,记录着一桩桩惨案:日军屠杀3100人,拆毁房屋14,000间,视同胞的生命如草芥,一桩一件都是斑斑血泪史。读着上面的文字,让我心脏疼痛不适,如同血液凝滞,呼吸都困难起来。
   我从城墙下走出,仿佛是从同胞的死难现场走出,那血泪的汩汩流淌,那烈焰的滚滚升腾,那不绝的揪心哭喊,那刺耳的枪炮尖叫,让我的双腿沉重,神经混乱。抬头西望,终于看到朗朗青天,看到红红的日头,也看到了正对着宛平西门的卢沟桥。是的,千年卢沟桥,百年血泪史,这一座历史古渡桥梁,横跨在永定河上,是通往宛平城的重要通道,和平时期它是民众自由通行的便民桥,战争年代它是拱卫城楼的桥头堡。远眺它在阳光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辉,古风古貌,古老的桥面虽然凹凸不平,但是光洁透亮,如磨光了的宝石一般有光泽,是千年不朽的古老建造。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它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不仅是华北最大的古代石拱桥,还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日寇从这里迈出了全面侵华的罪恶步伐,中华军民在这里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八年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谱写了民族奋争的壮丽诗篇。
   我和同学携手走在这座古老的桥梁上,带给我俩的是一次次的震撼。原来它很长,266.5米,也很宽,9.3米,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与赵州桥的成就并驾齐驱。我们中学的课文里学到,大拱看赵州桥,小拱看卢沟桥,卢沟桥有十一孔。桥面全用白色花岗石铺就,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足见岁月的沧桑,它已不能人行,容易崴脚。后在桥面两边,用平整花岗石替换了原坑洼凹凸的石条,一座桥面形成三条形貌,两边平整,可以从容行走,同时也保护了中间古老的部分,不再遭受磨损。
   卢沟桥是一座美丽的连拱石桥,建造材料为花岗石和汉白玉,洁白美观,桥体设计先进,弧度优美合理,尤其是两边桥栏上的石狮子,更是做工精细,造型独特,使得卢沟桥美名传扬,中外驰名。它不但形体美,而且意境也美,著名的“卢沟晓月”景点,给了多少人遐想和情思,这一处古老建筑美仑美奂,妙不可言。同时几百年上千年来,它承载着重要的交通古渡职能,给民众带来极大的方便。但这里也多次被改朝换代的风云笼罩,炮火摧残,让人沉痛历史的幽暗。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血腥占领,军民的鲜血曾经浸染每一寸石板石缝,使这里变得满目苍夷,破损憔悴,它浸泡在苦难的岁月里,桥身不堪历史重负。
   卢沟桥历史上进行了13次修缮,曾毁于洪水,1698年重修,桥旁有清乾隆题刻的“卢沟晓月”碑亭,成为“燕京八景”之一。八九十年代,两次重新修缮复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文物保护措施。又使桥面向两头分别延伸200米,接通水泥路面,更通畅便利。我们走上宽阔的石桥,向两头眺望,中间古老的桥面,经历了上千年的人行车碾畜踏,被磨砺得光亮耀眼,这些花岗石坚硬洁白。桥面称微微的弓形,我们从这一头漫步到那一头,桥栏的内侧隔离了铁栏杆,用手再也触摸不到小石狮子,可爱的小狮子,百看不厌,与我们遥相对望,别有情趣。
   桥下流淌的是有名的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源头称恢河,它流经内蒙古、河北,北京,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它是华北地区的一条大河,曾经是为北京提供水源的重要水系。过去的永定河水量很大,卢沟桥便是北京西南横跨永定河的重要桥梁。如今在卢沟桥不远的上下游,分别建起两座钢筋水泥大桥,承载起城市的交通运输,桥上车辆飞奔,畅通无阻,现代文明与古老建筑相互映衬,彰显着城市建设的速度。如今的卢沟桥只供参观游览,没有了运输的交通职能,它静静地卧在永定河上,与日月相照,与风雨同济,俯瞰着现代的飞速发展和上千年的人间兴替。
   在桥面上来回踱步,更欣喜的是观赏着两边桥栏上的小石狮子。两侧桥栏上各有140根望柱,柱头上刻有形态各异的石狮501个。这些石狮的头、背、腹部或爪子下都藏着更多的狮子。这些石狮生动逼真、千姿百态,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雕刻的石狮材料不同,颜色、造型迥异。材料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颜色有浅白、灰白、深绿、黑色、灰色;造型就更丰富了,狮子们有的在戏耍,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张望;有的抱着小狮子,母子亲昵;有的摁着小狮子,惩罚它的顽皮;有的回头,有的伸颈,有蹲着的,有趴着的,有站着的……真是千姿百相,憨态可掬,造型各异,惟妙惟肖。桥栏桥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雕工精细,体现了我国古代石雕的精湛工艺,石匠们的高超技能,让人叹为观止,这真是一座伟大的桥梁工程。
   游览结束,离开卢沟桥、宛平城,再一次深深地回望这里,依然让人心潮澎湃,激情难抑。这两个历史名地,是抗日战争的象征,是苦难岁月的承载,抗战八年,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大小战斗近20万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经济损失超6000亿美元。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一段血泪沉重的过往,让人刻骨铭心,惊魂难安。
   卢沟桥,宛平城,应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它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那一段被侵略被践踏的苦难岁月,永远铭刻在民族的记忆中。血与火,泪与痛,交织成的那段民族史,记载着中华近代最伤筋动骨的灾难,它会告诫后人:民族必须自强,历史不可重演。
   (原创首发)
  

共 29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卢沟桥既是中国建筑的一座石拱名桥,又是中国历史的一座沧桑之桥。任何一个中国人在走进这座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抗战岁月。通过老师对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实地游记,读者回忆那些历史事件,哀痛那些逝去国人,唤醒今时民族精神,反思历史沉痛教训。虽未进城内,略有遗憾,但作者对所见之处,描写细致详尽。比如城墙的弹坑伤疤,石礅的惨案记实,桥面的坑洼沧桑,桥栏的石狮精巧。都体现了作者笔力的娴熟,和延伸的文字承载。这些古迹所承载的岁月过往,历史回忆,民族情结,都俱强烈感染力和共鸣性。能亲历参观者想必年长者居多,所以文物保护与历史见证的建筑,也应倡议年少者观阅。才能更好的以史为鉴,传承精神。文章结尾也点明观点,激发主题,愿民族自强,全民觉醒。文本主旨明确,以游记为引,取史记为鉴,悲岁月为思,凝民心为魂。节奏紧凑自然,叙议结合有度。欣赏佳作,推荐共阅。【浪花诗语编辑·望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6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24-12-14 17:23:47
  难忘悲痛的岁月,令人沉思的佳作。感谢赐稿征文,遥祝冬安。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2 楼        文友:美蓉        2024-12-14 17:44:25
  感谢社长长篇编按,没走进宛平城十分遗憾,因为可以看到古城风貌,古城内部的构造,重点还有抗日纪念馆,是整个抗日历史的文物展览,国家级的,图片一定很丰富,内容全面。还有一个抗日雕塑园,不知是在城内还是城外,城外我们也没有转到一周,所以重点只能写卢沟桥。这里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是民族灾难的见证场所,值得我们追思缅怀。再次感谢社长辛苦编辑,祝冬安!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3 楼        文友:福建省长乐市        2024-12-14 17:59:10
  牢记历史,才能走到美好的今天,卢沟桥事变成了一段遥远的历史,其实居安思危,侵略者的眼睛还在盯着我们看,保家卫国不是只有军人的使命,也是我们寻常百姓的坚守!问好美蓉姐姐,又是一篇佳作,拜读了!
4 楼        文友:美蓉        2024-12-14 18:16:08
  感谢乐市先生的留言,那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奋斗史,应该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醒后人必须自强自立,才能立于不败之际。祝冬安!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5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12-14 22:40:14
  卢沟桥不只是一座简单的桥,而是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也是一座记录着民族仇恨,爱国情怀的桥。美蓉老师的新作散文《卢沟桥追思》,以在卢沟桥、宛平城的旅游经历为主线,叙写了卢沟桥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一座桥,卢沟桥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延续,是我们民族精神坚韧不屈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以这样一条主线的为一篇游记性文章设立,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这样的写作技巧,让整篇文章灵动起来,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作品的内涵。“ 卢沟桥,宛平城,应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是的,卢沟桥狮子的怒吼依旧没变,回忆过去历史,牢记国恨家仇。正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感谢好文,【浪花】有你更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美蓉        2024-12-15 14:26:27
  感谢大人老师留言点评,因为从清末到民初,我们的国家太贫弱,与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工业军事无法对比,所以列强对我们的蹂躏侮辱是碾压式的,我们当时的国势正在快速发展,日寇打断了我们发展的前景,真是让人痛彻心扉。愿我们的苦难远去,人民幸福安康!祝老师冬日安好!
6 楼        文友:千年一叹        2024-12-15 08:27:41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华复兴至日可待,大唐盛世必将重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符合大千世界的规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老师沉重的文字中汲取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不懈奋斗!
7 楼        文友:美蓉        2024-12-15 14:20:32
  感谢千年一叹老师精彩留评,那段历史沉重而痛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国家必须强大,才能抵御外辱。祝老师写作快乐,冬日安康!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8 楼        文友:千年一叹        2024-12-15 14:58:10
  老师,我写错个字:指日可待。
9 楼        文友:美蓉        2024-12-15 15:31:00
  没关系,老师,这个没法儿改,一般人们也不看,就我看到了。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