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我与停刊纸媒的缘(散文)
记不清是多少年前了,一次,我和某大报的主编,我的学生聊天,他说:老师,将来有一天,报纸、杂志会衰落。我听了惊讶的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这真有点“天方夜谭”。“微言藏深意,短句显真情”(忘了出处)真情是:多年后,我曾多次发表文章的四种纸媒的相继停刊。佩服我的学生的远见卓识。
当我写下《我与停刊的纸媒的缘》这个文题时,我想: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呀?我和停刊的纸媒真的有缘有故事,我还是写下来吧。
我曾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退休后享受安逸,生活慵懒而平淡。1999年我老伴订了《老年学习生活》杂志,于是我与《老年学习生活》结缘,每期必读。《老年学习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撩拨起我浓浓的兴趣,成了我的灵魂伴侣,尤其是有些游记令我受益匪浅。
1999年深秋,我从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天星桥旅游归来,写了游记《深闺佳景人未识》寄给了《老年学习生活》,担心投不到编辑手中,便给编辑室打电话,也算是投石问路,幸运的是老总编王杰接的电话,偏巧他刚刚读了我的游记,并予以充分肯定,准备刊登,嘱咐我寄一张在天星桥景区的照片,鼓励我继续投稿。放下电话,我的心中一股暖流在涌动。一位总编每天要做多少工作,要读多少文章呀!却对一个初次投稿者的电话不厌其烦,态度谦和而亲切,仿佛是与挚友倾心交谈,我备受鼓舞。我的风景区照片小且模糊,老伴的照片大而清晰,寄上老伴的照片,请求改用老伴的名字发表。
期盼许久,终于见到了刊有我的《深闺佳景人未识》的2000年第一期《老年学习生活》。我和老伴兴奋不已,尤其读到王杰总编加的编者按:“寥寥几百字,就把旅游景点描绘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且具文采……游记本该这样写吧?”时,我受宠若惊,这是拿我的文章当范文了?我心潮难平,“编者按”一字千钧,重镑鼓励,是指导,是欣赏,是总编对初次投稿者的奖掖与厚爱,我心中的感激难以名状。第一次投稿给杂志社,被录用,被肯定,大喜过望,信心满满。虽不曾与王杰总编谋面,但他在我心中已然是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师长了。
《老年学习生活》的肯定给了我信心,力量,我继续在《老年学习生活》中吸纳知识,拓宽视野,又在继续写稿中感悟生活,提高写作水平。后来陆续发表了《海韵情深》《柯岩揽胜景》《我家有个好丈夫》等文章。给《老年学习生活》投稿成了我的一种追求,一份欢悦,它是我心灵的一片绿洲。感谢《老年学习生活》,给爱好写作者开辟了一块可耕耘的沃土,给老年人提供了展示夕阳绚丽的舞台。
遗憾的是天妒英才,王杰总编英年早逝,那是一次读《老年学习生活》杂志时,发现王杰的名字上画了黑框,我悲从中来,多好的编辑呀!投稿者的导师,知音,杂志社的中流砥柱,不该走这么早呀!我真想捧上一束黄菊花,走到你的墓前,深深地鞠上一躬,师恩难忘,编辑之恩也难忘,祝你在天堂安好!
科技在进步,纸媒在衰落,2012年,《老年学习生活》庆祝建刊25周年,我还高唱:风华正茂的《老年学习生活》,你的前程似锦。几年后30多岁的它,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停刊了。得知这一消息真的很失落,好像农村的一处老宅被拆除,从此少了田园乐,少一个投稿处,一个学习的园地。
幸好给《老年学习生活》投稿的一次次成功,我的信心与勇气与日俱增。好似喝了一杯壮行酒,有了这杯酒垫底,我又给《新晚报》,《广播电视周报》投稿。
2022年,疫情期间“黑云压城城欲摧”,人们普遍生活在恐怖,忧虑之中,我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写文章,也许是我的勤奋感动了上苍,我成了“天选之子”,成了极少数没有“阳”过的人
《广播电视周报》,一年中刊登我的文章20多篇,我的文章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秋月老师评价为教科书级的文章,这当然是过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我更感谢《周报》编辑刘元东,一位热心的年轻编辑。如果我有些天没投稿,他会在微信里提醒我:“王老师,投稿啊!你的文章有深度,质量好!”如果不订《广播电视周报》,投稿者无缘看到自己的文章,刘元东编辑自费订一份报纸,寄给我们这些投稿者,自找麻烦,善解人意!今天这样的编辑少之又少。我们这些写作“瘾君子”能不感谢他吗?一次他寄一份有我文章的报纸,还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信:
亲爱的王老师:“您好!很高兴通过文字结识了您。您的文字真诚,深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报刊里一股清流……希望我多年以后,也能有您这样的热情,专注,还有才干……”能得到报刊年轻编辑的认可,夸奖,我感激莫名,激情似火,写作劲头十足。
我己经陆续给《黑龙江日报》《老年日报》《散文百家》《名汇》等十余种纸媒投稿,发稿率百分之九十九。还鼓足勇气参加了网上文学社团的征文比赛,也曾多次获奖,我真的感觉文学路上,我是一路鲜花,一路歌!我的名字早已忝列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之列。我成了《江山文学网》的柳岸社团的顾问,被评为“江山之星”。
2024年春暖花开时节,《广播电视周报》这朵纸媒之花凋谢了,停刊了。从此我只给网络平台投稿,如今我的米寿之年将逝,但我仍笔耕不辍。
晚年我的生活如是一首诗,我不会忘记是《老年学习生活》《广播电视周报》为我配音朗诵,把我的文字传向远方,如果我的晚年生活是一支歌,我不会忘记《老年学习生活》《广播电视周报》为我弹奏,为我唱响华美的乐章;晚年我的生活如是一叶扁舟,我不会忘记是《老年学习生活》《广播电视周报》为我扬起追梦的风帆……我仍然说:我的夕阳因你而精彩纷呈。停刊的纸媒也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