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风雨锁江楼塔(散文)

精品 【晓荷·奖】风雨锁江楼塔(散文) ——行走九江山水间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2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4发表时间:2024-12-17 17:25:01
摘要:锁江楼塔地处九江市区滨江东路,九江长江大桥西面,浔阳楼以东,正是长江中下游的九江段水天宽阔地段,激流汹涌的江水,在九江拐一个湾浩瀚东流,而流经锁江楼之处,江岸突起跃出江面三十多米,素有“楼下波涛聚九江”之称。长江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一旦汛水期,被阻洪水冲垮江堤,洪水泛滥成灾。水患无穷,九江民众经常被肆虐长江洪水所害苦不堪言,治理水患,也成为九江历代官府的头等大事。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用铁牛镇水,在锁江楼旁铸有四只铁牛。

【晓荷·奖】风雨锁江楼塔(散文) 中国最长一条气势磅礴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江水波涛汹涌,浩浩荡荡地奔向水天一色的东海。登锁江楼塔纵目远眺日夜奔流不息长江壮观景象,巍峨迤逦庐山轮廓清晰可见,远山近黛,风光秀丽。‌
   锁江楼塔地处九江市区滨江东路,九江长江大桥西面,浔阳楼以东,正是长江中下游的九江段水天宽阔地段,激流汹涌的江水,在九江拐一个湾浩瀚东流,而流经锁江楼之处,江岸突起跃出江面三十多米,素有“楼下波涛聚九江”之称。长江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一旦汛水期,被阻洪水冲垮江堤,洪水泛滥成灾。水患无穷,九江民众经常被肆虐长江洪水所害苦不堪言,治理水患,也成为九江历代官府的头等大事。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用铁牛镇水,在锁江楼旁铸有四只铁牛。
   五百多年前,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奉天承运,一纸红头文件,吴秀担任郡守知府。明朝知府为正四品,相当现在地市一级行政首长,位居九江一把手,治理水患同样摆在这位新上任领导吴秀的面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吴秀,江苏吴江震泽人,明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出任九江知府期间,为官一方,疏通沟壑支流,开凿一条贯通市区的龙开河流入长江,造良田三千顷。古代以水运交通为主,龙开河成为九江内河湖泊沟通长江水系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浔阳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埠,长江航运的发达,明代龙开河两岸商埠码头林立,经济繁荣昌盛,使这个港口空前繁荣起来。龙开河入江口乃至沿河上溯几里路,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与之毗邻的湓浦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古浔阳城西成为城市的重心,四方行商云集九江,东西商船汇聚河口。童年的记忆里,曾几何时,龙开河码头千帆林立,新老桥上熙熙攘攘繁华似锦。河两岸翠柳低垂,莺歌燕舞,街市酒肆林立,热闹场面堪比南京的秦淮河。
   龙开河在六百多年后,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也到来众多负面清单,没有有效监督政府官员机制,在利益驱动下,九江近几十年主政的官员前腐后继,龙开河冬季由于工业排水,在枯水期污泥浊水也带来环境的污染,为了提升所谓城市经济效益,这位主政九江腐败官员不是顺势疏通引导,清澈见底龙开河无情被填埋,取而代之为九龙街一排排商品房。九江一到丰水期内涝成灾。一疏一堵,功过是非昭然揭示。
   吴秀到任后另一个举措,他经过充分的调研,为锁住长江兴水患的孳龙,永保风调雨顺。在离长江仅三米远的回龙矶高坡上建一座锁江塔。吴秀知府带头捐款,当建塔的消息一经传出,百姓踊跃捐款,数额最大的有钦差员外郎柯有裴,乡宦蔡延臣。民间一直传说知府吴秀在建好锁江塔后,又乘势建造一座楼供百姓休闲,而建楼缺少木材,吴秀站在城东北锁江楼旁的回龙矶上告诉同僚,建塔所需的圆木尚未解决,如象东林寺般有个神运殿就好。数日后,二百多根圆木顺江漂浮而来,解决了建楼木材燃眉之急。
    吴秀汇集高师名匠,历时十八年,并铸铁牛四条护卫,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楼塔配阁与轩组成一体,相映异彩。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所谓锁江楼、锁江楼宝塔,顾名思义,锁住不驯服的江水。楼塔落成,百姓奔走相告,成为九江百姓休闲又一大景观之地。
   锁江楼最初的名字“江天锁匙楼”、塔名为“文峰塔”、又叫“回龙塔”。世事沧桑,风风雨雨,楼塔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战乱的洗礼。五百年前这组古建筑,塔楼相映,蔚为壮观。但四条铁牛虽围住楼、塔,可并没有把孳龙锁住,恰恰相反,这组古建筑自己却经历了无数次凄风苦雨,屡遭劫难。
     公元1606年8月7日深夜,九江发生地震,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地动山摇,江水掀起七、八丈之高,江边岩基石崩溃,锁江楼及两条铁牛坠入江中,锁江塔和另两条铁牛幸存。
   清末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激战,楼塔与两条铁牛遭炮火,铁牛与楼又一次被毁,唯锁江楼塔仍象巨人一样,屹立于长江之滨回龙矶上。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炮舰抵达九江水域,见锁江楼塔傲然而立,便向宝塔猛烈炮击。宝塔象不屈的民族一样,炮火轰不倒,岿然不动,但锁江塔也留下了三个弹孔,最大一米多,并向江边倾斜了近一米。
   建国初期,九江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锁江楼塔,对濒临崩塌的回龙矶岸进行了护坡加固。
   锁江楼塔处在长江堤岸与滨江东路狭小地带,每回上街都要经过这些名胜古迹,偶尔也前往江畔散步经过锁江楼塔,目光深情地飘一眼一晃而过。因为规模小,还有收取高昂的门票,还从未入内游览这座身边的人文景观锁江楼塔,更对这座古老楼塔过去今生一无所知。曾经写了浔阳楼、琵琶亭、浪井的游记散文,却没有写锁江楼塔文章。今年春天携小朋友在打造好国家长江公园游玩,刚好带了相机,便欣然入锁江楼塔参观拍照,谁知楼塔正在整修未能如愿入内拍照打卡。
   我一直惦记入楼塔参观,公元202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风尘仆仆来九江市考察调研,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在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锁江楼塔以崭新面貌出现总书记的面前,浔阳江畔所有名胜古迹焕然一新。
   夕阳收尽最后一抹霞光,融入灯火辉煌的浔阳江畔,一轮明月高悬锁江塔夜空,黄昏散步经过锁江楼塔,趁兴进入灯光通明的楼塔。当年悬挂在此对联“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依然光彩照人。锁江楼塔是一座有明确纪年的明代风水塔,具有明代楼塔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明代楼塔的珍贵的资料。步入夜色朦胧中飞檐走壁古香古色朱红大门,行走十多米至锁江楼,楼共三层,现为九江人文景观展馆。
   夜登锁江楼,自然观赏不到远山近水,匡庐早已经被现代高楼大厦所阻隔。登楼四顾,长江中最长九江大桥如同天上银河璀璨,两岸的灯火连成一片,京九铁路是横贯大江南北交通大动脉。
   出锁江楼,沿江回廊至相隔几十米锁江塔,塔壁在灯光映衬下呈银灰色,环塔一周,塔身为石雕砖结构,六面锥状,共有七层,高三十五米。仰望高塔,每层塔的翘角檐边都悬一铜质风铃,全部建筑为古代青色厚砖砌成。塔内各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顶,远观楼塔浑然一体。夜色深邃,也就没有攀登锁江塔。
   锁江楼塔历经风雨侵蚀,战乱洗礼,地震摇撼,仍然巨人一般岿然耸立浔阳江头,不畏狂风暴雨,千百年来,江水滔滔,风雨不动安如山。那挺拔雄姿的锁江塔坚如磐石,不正是英勇不屈九江人民,哨兵一样守护美丽的家园。

共 25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中,九江的锁江楼塔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与无数故事。感谢赐稿晓荷这篇兼具历史文化底蕴与现实情怀的佳作,带我们走进了锁江楼塔那波澜壮阔的过往以及它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别样风采。文章开篇便描绘出长江的磅礴气势以及锁江楼塔所处位置的独特风貌,那江水滔滔、激流汹涌的景象跃然纸上,同时引出此地水患频发,治理水患成为历代官府大事的背景,为后文讲述吴秀知府的举措做了有力铺垫,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与长江之间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接着,回溯到五百多年前明朝万历年间,着重介绍了时任九江知府吴秀的诸多功绩。他不仅疏通沟壑支流、开凿龙开河,促进了当地水运交通发展与经济繁荣,使九江成为热闹非凡的商埠,还为锁住长江水患、保一方太平,带头捐款在回龙矶高坡上建锁江塔,民间关于建楼木材神奇出现的传说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历经十八年建成的楼塔配阁与轩相映成趣,四条铁牛护卫周边,承载着镇锁蛟龙、消灾免患的美好祈愿,成为当时百姓休闲的重要景观,展现出那个时代官员为民谋福祉的担当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然而,岁月无情,锁江楼塔在历史的进程中屡遭劫难。从明朝的地震致使部分建筑坠入江中,到清末太平军与清军激战、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炮击,它一次次遭受破坏却又顽强屹立,仿佛一位不屈的战士,见证着时代的苦难与民族的坚韧。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其维修加固,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使其得以继续留存于世。作者还分享了自己与锁江楼塔的渊源,从过往因种种原因未能深入游览,到后来终于在合适时机得以入内参观,细腻地展现出个人对这一身边人文景观认知的变化过程。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锁江楼塔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后,浔阳江畔的名胜古迹焕然一新,它不仅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可供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更是九江人民英勇不屈精神的象征,像哨兵一样守护着美丽家园,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与周边现代的交通设施如九江大桥、京九铁路等相互辉映,展现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这篇作品以流畅的行文、详实的叙述,将锁江楼塔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历经的磨难以及当下的意义等多方面内容娓娓道来,情感真挚自然,充满了对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此,我们诚挚地将这篇佳作推荐给广大读者共赏,愿大家能在阅读中领略锁江楼塔的独特风采,感受九江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在时代变迁中的蓬勃发展,唤起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对家乡的自豪之情。【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8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7 17:25:42
  这篇文章恰似一首九江锁江楼塔的岁月之歌,用质朴且饱含深情的文字,奏响了这座古建筑从诞生到历经风雨、再到重焕生机的时代旋律。对锁江楼塔不同历史阶段的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淳朴,读来如临其境,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充满故事与记忆的漫长时光,是一篇触动心灵的佳作。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7 17:26:21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自然,情感表达细腻且富有层次。作者巧妙地以锁江楼塔的历史变迁为线索,串联起九江地区的水患治理、吴秀知府的功绩、不同时期的战乱破坏、新中国的保护修缮以及当下的时代风貌等诸多内容,全方位展现了锁江楼塔在九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承载的民族精神以及其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极具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文化遗产的珍贵以及家乡在岁月变迁中的独特韵味,引发强烈的共鸣。
3 楼        文友:何叶        2024-12-18 21:30:21
  恭喜精品!何老师真棒!加油!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19 21:55:4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