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青春的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青春的记忆(散文)


作者:济宁王连河 布衣,219.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发表时间:2024-12-23 08:41:04
摘要:共和国的同龄人艰苦奋斗的故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嘹亮的歌声,冲上云霄,响彻四方。
   这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来自国营梁山棉纺织厂的老职工合唱团。在国庆之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五周年歌咏晚会”上,二百位身穿厂服,精神矍烁,白发苍苍的共和国的同龄人,同时也是国棉厂的建厂工人,整齐地排列在老厂区的大门口,齐声高唱“歌唱祖国。”
   他们的身后就是已经腾空的老厂区,由梁山国棉厂改制来的梁山县蓝天纺织集团即将“退城进园”,从城区搬出,迁至工业园区。也许,明天这里将夷为平地,不久的将来矗立起鳞次栉比的商业大楼。
   老工人们回望身后一片漆黑的老厂区,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禁不住心潮澎湃,有的人热泪盈眶,有的人老泪纵横。他们为建厂洒下过汗水,老厂区有他们青春的记忆。
   一九六六年的春天,为了国防战备的需要,山东省政府决定:山东省的梁山县为“小三线建设基地”。济南国棉一厂、青岛油漆厂、烟台石棉厂、烟台轴承厂、菏泽水泥厂等省属地属企业内迁,在梁山县建立分厂。上数五厂抽调精干技术人员赴梁山帮助建厂,负责培训分厂招收的建厂工人。
   在济南国棉一厂梁山分厂招收的八百个建厂工人中,就有我的哥哥王有福和后来成为我嫂子的厉冬美,他们俩都是十七岁,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建厂工人是轮换工,就是保留农村户口的临时工。王有福学习的是电气工程,厉冬美学习的是细纱挡车。
   一九六七年的春天,他们学成归来。工厂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工地上热火朝天,红旗招展。一个个青年突击队,展开了劳动竞赛,比进度比质量,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狠抓革命,猛促生产”。
   当时,职工宿舍还未完工,女工们临时住在抗战时期,日伪遗留下来的一个三层小楼里。车间里已开了几台车(电源与建筑工地共用),厉冬美边带徒弟边看车,娇嫩的手指,被纱线勒出道道血口。
   男工们就住在帐篷里,作为临时宿舍。帐篷里还有一台发电机,作为生活用电的电源。电工晚上谁值班,就睡在发电机旁,白天就参加建筑工地的劳动,给瓦工师傅打下手,搬砖合灰运建材,跟着建筑工人三班倒,加班加点赶进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手上都磨起了血泡和老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完成了两万平米锯齿形厂房的建设。
   电工班在济南国棉一厂派来的孙师傅的带领下,爬杆子,蹬梯子,钻电缆沟,夜以继日的架设电源。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济南国棉一厂梁山分厂(后来改名为国营梁山棉纺织厂),达到了一万纱锭、八百台布机的规模,正式投产了。
   满载着棉纱棉布的卡车,驶出厂区,运往祖国各地,支援国防建设,建厂工人们的辛勤劳动结出了硕果。
   在工作和劳动中,王有福和厉冬美,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收获了爱情。五年后,转为国家正式工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共 11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作者却能将一代国棉厂的建厂工人的感人故事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代人人生的火热青春,那代人奋斗的炽热情怀。国营梁山棉纺织厂的老职工们,面对老厂房的拆迁在国庆之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五周年歌咏晚会”上放声歌唱,那个场面小编通过文字仿佛声临其境,感动于他们无悔的青春无悔的人生。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如果能专注于一份职业一种信念,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就是成功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老厂房虽然消失了,但是那些青春记忆永存,洒下的汗水不会被岁月风干,向你们致敬。文章朴实真情润心,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12-23 08:42:24
  这篇文章短小精干,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适合在报刊发表。创作辛苦了,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12-23 10:20:52
  生活即是文章,有生活才能写出好文字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