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文璞】等待(小说)

编辑推荐 【文璞】等待(小说)


作者:文生 布衣,1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7发表时间:2024-12-25 15:31:39
摘要:文中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晚年的生活。照看孙子,孙子长大了,又回到老家。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所以没有独立的生活,她只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等待挽留,等待电话,等待过年,等待相聚在一起。或许对于张老太来说,等待就是生命的意义。

1
   张老太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六十岁那年,因为喜添孙子,她从老家来到大上海,帮着照看孙子。因为忙不过来,张老爹也来到大上海,两人一起含饴弄孙,日子好不幸福。
   一转眼,孙子六岁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张老太憧憬着,每天送孙子上学,接孙子放学。学校就离他们的住处,几百米远,是一件非常轻松的活。但是,情况突变。儿媳妇是学校老师,她不让孩子就近上公立学校,要亲自带着儿子到她工作的私立学校就学。私立学校当然多花钱,但为了孩子教育,一家人也没有太反对。只是这样一来,张老太“失业”了。孙子跟着媳妇出进,不用老两口接送了。
   按理说,不用带孙子,正落个轻松。但张老太来自农村,没有养老金,没有医保,当然更没有收入来源。她的吃穿住用全靠儿子、女儿供给。在上海帮着照看孙子,为儿子分担后顾之忧,这是她价值所在。一旦不需要带孙子,就觉得自己有白吃白喝的感觉,心理过意不去。她就是这么朴素的感情。带孙子的时候,每天做饭、接送孩子,忙忙碌碌,不去考虑这些事,日子易过。一闲下来,倒感觉日子难熬。尤其有了白吃白喝的念头,这日子就更难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她还是不适应。有一次打麻将,听牌友说,儿媳妇带孙子在小区玩耍,聊起公公婆婆,颇多微词。说什么吃穿住用,啥啥都是他们负担......现在不用带孩子了,他们其实可以回老家的......那一次,张老太心神不宁,输了一百多块,心理空落落的。
   晚上回家跟老子合计,“老头子,要不咱们回老家吧!”
   “待在这里好好的,回老家干什么?”
   “我听说,媳妇嫌弃我们,说我们白吃白喝呢!”
   “他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该不是故意不让我们接送吧?我就说,这一年多花六七万,何必呢!”
   “是呀,我也想不通啊!关键是傻儿子都听媳妇的,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要不这样,明天你提出来,回老家,看看他们的反应。如果媳妇极力挽留,我们就留下,不提这事。如果媳妇不留,我们就回去。怎么样?”
   张老太认可了老头子的想法。
   这天周末,张老太跟往常一样,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午饭。张老爹喜欢喝酒,儿子小张也喜欢,他两一般面对面喝几杯。“爸,喝一杯!”小张举起杯,跟张老爹碰杯。张老爹一饮而尽,看得小张目瞪口呆!平时老爸喝酒都是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喝,今天怎么这么豪放?
   张老太埋怨起来,“叫你你慢点喝,叫你慢点喝!你总是不听”!这个家里,她唯一可以大声埋怨、指责的,就是张老爹。多数时候,她都是从关心张老爹身体出发。张老爹多数时候,也是顺从的,乐呵呵地听老伴的话。可是今天,他咕哝两句,“我就想大口喝,你别管我!”“有什么话你就说”。小张一听,这话带着火药味,话里有话呀!他放下酒杯,看着母亲说:“妈,你有什么事就说,在儿子面前,你还有什么欲言又止的?”
   张老太欲言又止。这时,张老爹看不过去,趁着酒劲,桌子一拍,大声说:“你不说,我来说!”小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啥事?连忙说:“好,好!爸,你说”。张老爹开口道:“我和你妈商量了,过几天,我们就回老家去!”“为什么呀?待在这里不挺好的吗?”小张媳妇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张老爹、张老太都沉默不语。小张回过头来,对媳妇大声说,“是不是你说我爸妈什么啦?”
   “我没有呀!”她一脸无辜地表示。
   小张又转向爸妈,纳闷地问:“到底为什么嘛?”老两口知道为什么,但他们不能讲。其实无外乎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是,老两口没有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心发闷,发慌;外因是,父母从邻居老太太的口中,听到儿媳关于他们的风言风语,说什么老两口待在大上海,吃住用都是儿子负担,他们小夫妻压力很大!本来敏感的心,更加难以承受这种非正面的刺伤。
   张老爹、张老太看到儿媳妇事不关己的态度,心理明白了七八分。他们只是沉默不语,等着媳妇挽留他们。可是小张媳妇置身事外,好像此事与自己完全无关。因为讨论回老家的事情,大家酒没喝饭也没吃,都放下筷子,僵坐那里,只有儿媳妇端着碗,细嚼慢咽。小张对妻子使了使眼色,意思是让她挽留一下爸妈。但妻子好像完全不懂,没有任何动作和言语表示。小张知道妻子的想法,因为她不止一次在耳边说父母回老家的事情。但他更知道,父母要回老家肯定事出有因。因为平时他跟母亲聊天,得到信息是,母亲很习惯留在大上海。虽然居住的地方小,比不上老家的两层小洋楼,但大上海各种生活很便利,公共服务设施是老家没法比的,她对在上海生活很满意。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小张的面前,他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小张最终做出了妥协,以一种无奈的口吻说,你们回去住住也好,家里房子大,在县城也挺便利的。关键是亲戚朋友离得近,可以相互串串门。到时,想儿子想孙子了,就到上海来,现在交通也方便。一席话说下来,张老太和张老爹便铁了心要回老家了。
   六十五岁那年,张老太从大上海回到老家。到大上海,是为了带孙子。离开大上海,是因为不用再带孙子。
   2
   回到老家的张老太,很快就适应了老家的生活。起先,亲戚朋友串串门,热热闹闹。街坊邻居问起来,她总是一口鄙夷地说,大上海有什么好,那叫一个蜗居。蜗居你知道吧,就是蜗牛壳那么狭小的地方,哪里比得上我这两层小洋楼!有邻居开玩笑,我看是被儿子儿媳妇赶回来的吧!她就一本正经的说,你胡说什么,我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不知道?又有人帮腔,你儿子我们都知道,他忠诚善良,慷慨大方,可是保不住儿媳妇才是当家做主的人呀!众人哈哈大笑!张老太有点生气,假装拿起锄头要找那人算账,看你胡说!那人准备逃跑,她就放下锄头,自豪地说,“在家里,肯定是我儿子说了算”。
   这边小张担心父母亲回到老家不适应,在家规定了一个制度,每周六、周日都要儿子跟爷爷奶奶通电话,或者视频连线。毕竟从小带到大,孙子也很听话,每周六日都会跟爷爷奶奶视频电话。常常是告诉爷爷奶奶又取得什么进步,比如数学考了99分,踢球进球了,获得老师表扬之类的,有时拿出获得奖状、奖杯、奖牌给爷爷奶奶看,总之,让爷爷奶奶笑的合不拢嘴,连夸带奖,非常开心。小孩说完了,小张常常接过电话,又家长里短地聊一阵,然后挂断电话。日子长了,对小张来说,就像例行公事一般,可他不知道在父母看来,这就是一周当中,最快乐的时候。张老太常常有打电话给儿子想法,可是拨通电话,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而儿子常常却很忙,没有时间陪她唠叨。她又担心影响儿子工作,工作日里她就忍者不打电话。盼望着到周六日,他们才打电话问长问短。现在张老太就生活在等待当中。等待周六周日,等待能够和儿子、孙子通电话的时间。
   又是一个平常的周末,到了中午十一点,没有等到孙子的电话。她想,估计他们都出去玩了。那时在上海,周末都带着孙子开车出去玩,或者参加兴趣班啥的。虽说周末,其实也挺忙活。到了晚上六点,还是没有等到电话。她就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想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这周末怎么没有电话来呢。儿子接到电话,说正在外面,不方便接电话,回去再视频。张老太就放下电话,若有所失地站在原地半天。
   可是一直到九点多,孙子才打来电话。虽说这个电话足足等了一天,但她还是非常高兴。或许,只要听到孙子的声音,她就很高兴。因为这表明儿子、孙子都没有忘记她,都还是把她放在心上的。
   有时张老太主动打电话过去,没有接到,她就会胡思乱想,他们怎么不接电话呢?他们有什么事情吗?难道儿媳他们吵架了?他们真就这么忙,接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总之,张老太越来越有点神经衰弱,她担心儿子孙子不打电话来,她担心儿子孙子不接电话,或接不通电话。
   3
   张老太现在的生活,一是等电话,二是等过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儿子一家才有可能回到老家与他们团聚。但是儿子回家的假期前后只有一周时间。临近春节车票难买,如果自驾回家,又担心行车安全,路途劳累。拖家带口,千里奔波,本身就不一件容易的事情。她跟儿子通电话谈到过年回家的问题,总是“口非心是”。“时间太短,天气又不好,开车回来不安全,有劳累,你们今年就莫回来过年吧!”嘴里说着你们就不要回来了,其实内心是盼望儿子坚定地说,“妈,我一定回来过年!”小张清楚地记得,那年春节回家,已经是大年三十。他陪着妈妈准备年夜饭。张老太唠叨很多次,“这大时大节的,孩子们不回家过年,家里都不知道如何准备年夜饭!我看隔壁的王婶东转来,西转去,不知所措!真替她难过!”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深深地烙在小张心底!他想到过年如果不回老家,妈妈肯定也是和当时的王婶那样六神无主吧!所以临近春节假期,小张总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妻儿跟他一起回老家过年。
   因为那里有等待他们回家的爸爸妈妈。
   4
   时光荏苒。一转眼,张老太回到老家三年了。扳着指头算,她今年六十八岁。按照习俗,要做七十大寿。这事情应当是儿子、女儿提出来,她内心里盼望着儿子回来,给她过生日,毕竟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眼看快要过生日了,儿子啥也没有提,女儿啥也没有提。一来小张工作忙,二来他可能不懂做寿这个事。以往都是过生日当天,他打电话祝福,或者买个礼物,让老太太自己随意买点礼品。路途遥远,没有假期,小张一个打工族,不方便为了一个普通的生日跑回来一趟。但七十大寿,不是一个普通的生日。在张老太看来,是值得期待的日子。
   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呆呆地望着手机。整个房子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四周静悄悄,时钟转动的声音都听得真切。她希望手机震动起来,一阵响铃,然后是儿子打来电话:“妈,我们开车回来,给你做寿啊!”张老太又出神地盯着大门,她希望门铃突然想起来,打开门一看,儿子带着孙子回来了,进门就说:妈,我们回来给你做寿!没有提前通知你,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可是这些都有实现。
   一直等到晚上九点,她连电话都没有收到。她心理失落极了!看来这个傻儿子把我们都忘记了!突然电话铃想起,她躺在床上,懒得起身接听。可是电话铃一直响,响得她心烦意燥。她做起来,打开手机,原来是儿子打来的电话。“哎呀,妈,今天忙晕了,把你的生日都忘记了。我早晨还记得呢,上班一忙就忘了!对不起!”她的眼眶湿润了,儿子还是记得老娘的呀!连忙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忙!......孩子都还好吧!”
   小张说,“我们都挺好,你放心吧!我有想过回去,给你过生日,但实在脱不开!这个生日没有准备什么,我给转账2000元,你随意买点糕点水果吧!”
   “不要钱,不要钱,打个电话就行了!我还有钱。等没有钱的时候,再找你要。你的开销大,自己留着用吧!”张老太根本没有心思接收转账,他要的是心意,是挂念!两千、两万、二十万,可能此刻都不值一毛。可这个电话却很重要!她心里想:只要你还有回来为我过生日的想法,就足够了!
   5
   日子就这样在等待中一天天溜走。不一年,张老爹去世了。张老太一个人生活在老家,好在身体还健朗,饮食起居都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小张心里想,这终究不是办法,老娘一个人在家不放心啊。他寻思着,在上海再买个一居室的小房子,给妈妈住。可是在本身背负贷款的情况下,再买一套房子,谈何容易?好歹这是一个想法。他把这想法跟张老太说了,张老太口里说,不去不去,只望你大人小孩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不过,在心里还是巴望着能快点实现这个想法。她等待这一天的快点到来,等待着到上海与儿子孙子住在一起。
   这一等又过去五年了,小张的房子依旧没有买。可是张老太不能等了,她的身体不允许她等了。这年,她七十五岁,平静地离开人世了。
   小张悲痛欲绝。从此,形成了一个“想到了就马上去做”的习惯。

共 46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直面社会问题的佳作,令人感慨万千。来自农村的张老太,为了给儿子看孩子来到上海和儿子一起生活,能够照看孙子的时候当然一家人其乐融融,等到孙子上学了,老两口住在城市的意义越来越面临尴尬,终于听见了别人说的闲话,决定回家养老。内心不舍的儿子却无能为力,只能安慰父母暂时回家。回老家后,老两口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孙子视频通话见证孙子的成长,但忙忙碌碌的儿子总是没时间听他们唠叨 ,只有过年例行公事般地回家转转。甚至老太太万分期盼的过生日,也被儿子遗忘,但最后仍然感到欣慰,老人在乎的不是儿子给多少钱做寿,而是没有忘记老人的生日。子欲养而亲不待,直到老人离世,儿子等来的也只有不断推脱的理由,也终于通过这些养成了“想到了就马上去做”的习惯。文字语言朴实,道理深刻,人物性格刻画细致,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感谢作者赐稿文璞,祝愿创作快乐。【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4-12-25 16:43:42
  子欲养而亲不待,小说寓意深刻,别让那些等待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回复1 楼        文友:文生        2024-12-26 07:59:27
  谢谢静静老师关注留评。从小张的行为改变看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看到您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孝顺。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12-25 17:28:10
  生活总是充满无奈,一边是父母老去,一边是自己小家庭的重担,其实我更理解现在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压力,情感的天平也更倾向于年轻人。因为身为父母,只想用自己的一生为下一代做铺垫,托举他们成长。孩子们生于这个时代,压力太大了。
回复2 楼        文友:文生        2024-12-26 07:57:34
  谢谢天涯老师关注留评。你从小张的角度看,关注到年轻人的不易,并给予理解和支持,让我看到您的博大和善良!
3 楼        文友:文生        2024-12-26 07:55:17
  谢谢看风老师的精彩编按!张老太是一群人的缩影,小张也是一群年轻人的缩影,只想用文字记录普通人的真情实感,以及这个时代的一个侧面。
4 楼        文友:小七小七        2024-12-27 09:00:31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离别苦,等待的无奈亦苦。但我想,既有期盼重逢的回甘,亦可实现儿孙展翅高飞的心愿,张老太应是欣慰更胜一筹吧
回复4 楼        文友:文生        2024-12-27 09:38:02
  谢谢小七老师驻足留评。真乃慧眼,也许作者正有此意吧!
5 楼        文友:时千        2024-12-27 09:33:53
  我喜欢文字,因为可以直击灵魂。讲真的我看哭了,因为我对文中的小张有了共鸣,读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所以理解他是以另一种方式记住他的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回复5 楼        文友:文生        2024-12-27 09:40:29
  谢谢时千老师驻足留评。看哭了,说明文字还是有一些感染力。同时也说明你内心的柔软,以及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优秀品质!
6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4-12-27 09:52:21
  清新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亲切自然,讲述了子女陪伴孝敬父母的问题,既有想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多的还是主观的问题。
7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07 19:03:47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