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一生都在用“刀背着”(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一生都在用“刀背着”(随笔)


作者:张文科 童生,53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0发表时间:2024-12-31 16:44:40


   一把刀,菜刀,砍刀,马刀,有其刃,有其背,刃利而快,效率高。菜刀切菜用其刃、砍刀砍柴砍树,用其刃,得心应手,不费劲。
   人生比作一把“刀”,用刃着(着,方言,砍之意),事半功倍;用“刀背着”,事倍功半,费力而不讨好。
   我,在两所学校所学,在中专学机床,统称机械业,在大学学火箭,统称航天工程。刚毕业初几年,在航天工厂作技术员,算是用“刀刃”,得心应手,顺顺当当。
   苍天安排,调回原籍,一个小县城,既无机床车间,也没火箭工厂,几十年干的所用非所学——用“刀背着”,虽忠国、勤奋、努力,而成就非人所愿,平凡又平凡。
   刚调回家乡的-年,在一个百人小机械厂,算幸运,无造齿轮专用机器,而大胆造“”C918车床(机床专用名词,下有几个专用名词用引号),我主导用“摇臂钻”代镗床加工“床头箱”,又指导了“车床光杠”加工与测量,也算用刀刃着,尚得心应手,受人称赞。可好景不长,一年后,县领导决定在县北区建一个机械厂,要从我所在的农机一厂抽调十八名工人,由一名技术员充作“干部”作领头。厂内有几名大学生技术员,偏抽到自己头上,尽管离家七十里,回家乡很不方便,但组织决定也得服从。我所干的事情是建筑一个铸造车间,既不要设计图纸,也不要开车床,而是干一个行政领导的“业务”,调配人、批运输费、指导工地所要解决的问题。我既非党员,也没正式任命一官半职,一天从早忙到晚,累得七死八活,虽然厂支部书记评说,铸造厂张文科领导十几个人,政治学习搞得好。但干了几年连一个先进工作都评不上,最终这个“铸造厂”流产了,不了了之。又调我去一个非自己专业的化肥厂。虽努力,化肥从煤炭怎样变成农田用的“碳酸氢氨”,学习笔记本就几大厚本子。虽厂领导还算满意,仍是用刀背着,卖力难讨好。
   命运多舛,经几年努力,终于能从北区下到县城工作,而老天又安排我到电炉炼钢作技术员,“平炉炭棒”炼钢,从未接触过,作技术员手头没有半点资料,从钢的成份,电炉成份,电棒运行电路图,一个个都是陌生。只有一片热心,一个个从头学,笔记本记满了有关炭棒炼钢的资料;为购买“炭棒”出差兰州、西宁,为铸造成煤矿矿井金属钢支柱,出差郑州,大冬天住没取睑睃暖设施的大厅:在厂里半夜还在画电路运行图(至今笔记本还保留着),废寝忘食,沤心沥心,最后一个合格产品都没铸造成,钢炉还是倒台了,自己也遭难了,用“刀背着”,费力而不讨好,只能对天悲嚎,不如人愿。
   县办一个“塑料厂”调我作技术员,作为生产技术组组长,几次出差西安、兴平,领工人培养,夜挑灯绘制切薄膜、刀架设计图,厂长每次天不亮就来厂,总见我办公桌上灯亮着,又是递烟,又是表扬。而“塑料”是有机化学,怎么把塑料颗粒,通过制膜机溶解,吹出塑料薄膜,对我如同是“天方夜谭”,与我专业技能,相差甚远,不管“刀背”怎么用力,也是白费蜡,最终薄膜未产多少,大工厂的薄膜已覆盖了农业市场,塑料厂也因此倒闭(那时没有“破产”之说),我也无功绩而调离。
   时值四十四岁时,业也未立,仕也未入,苍天又安排自己上离家更远的王峰山区作乡干部。作技术员是“用刀刃”,作乡干部,那是纯行政,更是用“刀背着”。当时已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只要调到离家五十里以外去工作,家属户口可转商品粮,也只得服从上苍的安排。
   到王峰乡政府的第二天,就受领导派遣,下乡执行计划生育对龀超生家,抬桌子、柜子、拉牲口。当时国家口号喊,只要“不装粮,不死人”什么招数都可使出来,为减少生育人口,不顾一切,更不顾人权。领导见我年龄大,只让我在农村麦场里看管牵来的牛、抬来的柜子,这“婆婆妈妈的事”与工程、绘图相差十万八千里,又无可奈何?
   到乡政府,好在天公作美,政府有“司法员”一职,得知我已考得“司法工作者”资格,属司法局领导,可兼职办理诉讼代理人和刑事辩护人,遂任命我为司法员。县法院在乡政府办过开庭审理,司法员也有一个角色。又当初正是国家普法热潮,我用已学得的法律专业知识为几个大队培训普法骨干,深受欢迎;作过几次民事纠纷调解,办的公正合法,乡政府和县法院予以表扬,又获得从走出工厂,获役得第-张奖状,算是幸事。看一看,用刀刃着,事事顺畅,用刀背着,到处阻力。
   从王峰乡回城,阴差错阳被调到职业中专教书当老师。古人云:“人过四十不学艺”。时年我四十有六,却要去当-名教书匠,一种新行业,况又是讲建筑业,是我未接触过的行业,既未上师范、也未作过-次教师培训。好在讲“建筑制图”与我所学的“机械制图”是一大类学科。触类旁通,模仿当年学机械时老师的讲课式样,大胆尝试,很成功。校长好评,上级来听课,校长总安排听我的讲课,且录了相为全校师生放映,第一学年就得了奖。几年内又讲建筑材料课、建筑水电课。还凭着当过执业律师的功底,举办法律培训班,讲“民事诉讼”课、“刑事诉讼”课。倒也得心应手。这显里既用“刀刃”也用“刀背”。苦辣酸甜都尝过,苍天安排也无可奈何!
   用“刀背”时,全凭勤苦自学,也靠天姿聪颖,十几年来我办公室夜间灯总亮着,孜孜不倦在学习劳作。
   老来著书立说,与文字缱绻不舍二十余载,各种刊物媒体发表几十篇文章,也获这大奖,但仍是用刀背着。须知撰文,语文功夫是最基本的,文要有彩还需文学功底。而语文、文学都是我青少年最差的与最不愿学的,上语文课就讨烦,作文人从未上过八十分,而数学常得一百分。而今几十年天天在“作文”,从未上过一天的文学培训,全凭-生多读书的积累及十二分的热爱执着。虽对联获过奖,但我是未学过拼音的一代学生(国家1956年中学开拼音)平仄对仗不是我学过的,是“后天”加倍努力,作对联平仄靠查字典;文章,编辑能欣赏采用,那是凭我对佳作美文一遍遍抄录的结晶,“读过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阅读抄录中迸发灵感佳句,文有彩,诗有韵,岁月有光。“背”逐渐被磨成“刃”,方游刃有余。
   今八十有五,白发皓首,还在学《现代汉语》“词汇”与“句法”,天天仍在背诵名诗佳作,时时追光阴,处处寻灵感,激励生活,滋润岁月。十年磨一剑,以期“刀背磨成刀刃”,可得心应手也。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总在用“刀背着”,虽可叹可悲,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用“刀背着”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洗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精神化“背”为“刃”,岁月东风浩荡,流水激情拼搏,向前总有阳光!
  
   陕西省韩城13571316646
  
  

共 26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质朴无华却深深感染人的杂文。作者以自身经历为素材,从学校学习的专业,到工作中的种种岗位变动,如在航天工厂、机械厂、化肥厂、塑料厂、乡政府、学校等不同单位的工作情况,真实地展现了人生轨迹中的起伏与无奈,容易引起共鸣。本文最显著的特色是运用比喻论证和象征手法,将人生比作“刀”,用“刀刃”做事事半功倍,用“刀背”则事倍功半,形象地阐述了人生选择与努力方向的重要性,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按照时间顺序和工作经历的先后,依次叙述各个阶段的人生经历,让人深感人生的况味。读本文,犹如读余华的《活着》,深感人生的无常、无奈、欣慰。从作者自强不息、勤奋不止、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我读到了这才是真正活着的含义。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1-01 14:09:13
  文字精炼,语言幽默有趣,说透人生无奈,好文。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07 19:05:31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