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梦回起点 追逐革命(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梦回起点 追逐革命(散文)


作者:贵在自立 白丁,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6发表时间:2025-01-06 19:45:25
摘要:原创首发

时隔数日,久未提笔,而今急就成章,深恐词不达意。惟馀同期人人,往事记其略......
   十几年前,炎热的候车室,一群懵懂无知的少年整装待发,奔赴山海,实现梦想启航之路!
   一
   嘈杂声中传来“7006次列车开始检票,请各位乘客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准备上车”,人山人海,迅速成列,检票员细心核对每位乘客信息,一个个喜气洋洋的通过检票口,穿过地下通道,来到从古城开往榆林的列车上,外绿内白,棕色皮衣座位,头顶两旁设置货物架,车厢顶悬挂着八个左右的风扇,吱吱呀呀的带来凉风。7006次列车是一列内燃机车组,连挂而成的一条绿色游龙。
   三声刺耳的鸣笛声响起,7时22分列车开始启动,轰隆隆的缓缓而行,列车出了站,像一条飞快的铁龙,迎着大风直朝前方冲去。
   坐在一旁的我,心灵难以平复,内心深处想着即将是一次既平凡又充满期待的旅程。
   一边叫一边吐着黑烟,嘈杂声中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拉不断的皮带、穿十年都不烂的袜子,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今天给车上旅客带来…”列车员的呼喊声音回荡在车厢中…
   听到了无数次的叫卖声,游龙清影不断穿梭在西延铁路每个隧道,向北疾驰而去。沿着洛河峡谷北上,穿越黄土高原。逢沟过桥,遇山穿洞,洛水入袋,时隐时现。山不转水转,千转万转,不离洛水。山峦叠嶂,层林掩映,景色变幻莫测。
   在无聊的时刻,我常常默默数着过往的隧道,一、二、三......数着数着,思绪被叫卖琐事打断,常常数得糊涂。
   一路风景让人回味无穷,山连着山水连着水,我的心儿紧紧连着你。度过漫长而又炎热的十二小时,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踏出列车的那一刻,一股革命气息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是它,支撑起了中国革命的三十年宝塔巍然耸立的地方,孕育了中国革命政权,革命烈火燃烧,人民英勇前行。革命烈火燃烧,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不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红军长征的足迹,如今,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一座崭新的城市在延河滋养的黄土地上拔地而起,取着红色的养分,这座黄土高坡上的城市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吹响新时代的号角,迈着发展的步伐向未来进军。
   由于工作的变动,2020年的1月的早晨,陕北天气严寒,零下十几度,9时左右,车站播报:“乘坐7006次列车旅客请检票口检票”,就这样离开生活依旧的延安。一晃十一年的时间,渐渐离去,在这里,见证了这座威武而又神圣的革命地发展史;见证了包西线双复线开通,为朴实而又忠厚的陕北人民带来了便利;见证了古城到革命圣地从长达12小时变为3小时的动车开启,为旅客观赏革命旧址带来了急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为之洒下的血和泪;见证了毛乌素沙丘的治理,从狂风沙尘溅起,天空黑沉一片灰暗,到如今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见证了......
   (二)
   一眨眼五年的时间,已悄悄离去,曾梦乡里多次梦见曾经与同事们一起扛过包、一起抢过险、一起追过梦、一起下过乡、一起举杯畅饮......此刻让人想起当代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写出了人们对宝塔山的深厚感情,难以忘怀那段革命历史!
   2024年的国庆,带着家人,疾驰的向着目的地出发,第一站到达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黄帝陵。轩辕庙内中央偏北处竖有一高大花岗岩石碑是轩辕黄帝像石碑,也是景区的重要文物之一。此外,景区内还有皇帝手植柏、诚心亭、碑亭等著名景点。皇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随后在黄帝陵的正门合影留念。
   下午四时许,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当车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股寒流扑面而来,此时的延安气温较低,已到零下。家人一个个冻得哆嗦,可父亲面带微笑,喜出望外,因为父亲是一名60年代的志愿军战士,多年来一直梦想着到革命圣地看看曾经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者生活过得地方。父亲看着对面宝塔山上插着漫山遍野红旗,不由得指着山顶的宝塔山,对母亲娓娓道来“这就是延安的象征,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取得来的......”看着父亲的容颜,心里默默地念叨:“父亲不愧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崇拜者,宝塔山终于映入他的眼眸。”
   傍晚时分,带着父亲、孩子前往到二道街,欣赏这里的民宿,街道两旁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但路人有恃无恐的穿越斑马线,每辆车的司机也有序的排列两道依次等候,待路人走一波、机动车走一波,未见交警指挥,所有的人们好像已经习惯这种交通规则,“你让我横穿马路,我让你穿梭行道”,你来我往的,大家各自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延洲二道街是市中心比较繁华的夜市街道,小吃较多,“李老二麻辣羊蹄、横山腊肠、子长煎饼、羊杂碎、爆肚饭、延安沾沾等等美食”,到了二道街没有你想不到的美食,应有皆有,让你回味无穷。正在行走过程中,举行着民歌比赛,父亲赶忙掏出手机录制者选手们的比赛,一曲曲陕北民歌,再一次勾起了10多年前在这片红色大地上奋战的回忆。每一位不同的人生,均为祖国献一份力,无论是做什么,都是为这个社会创造奇迹!没有老一辈的革命者,哪来今日之繁华昌盛?哪来今日之悠闲生活?
   晚饭过后,步行到宝塔山,一束束五颜六色的彩光,横空出世,照耀者整座革命圣地,为这篇大地又一次的增添了红色气息。一首首红歌的演奏,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凝结民族之魂,保卫黄河、保卫延安、解放全中国!夜晚的延安,格外的寒冷,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确很暖和。看到父亲嘴唇冻得发紫,随口问了一句:“父亲,冷不冷呢?”他却慷慨的回答:“不冷,并且喜气洋洋的!”其实,父亲这代人曾经受过的困难,是伟人毛主席带领他们走出了受苦受难的日子,他是打心眼里非常崇拜和感激老一辈革命者。至此,父亲常年来一直向往来一趟延安,看看曾经老一辈革命人的生活,一直未能了却,而今圆父亲的梦,了自己的应承。
   (三)
   次日清晨,晴空万里,一家人兴高采烈的收拾行囊,赶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到达正门,父亲看到伟人毛主席的雕像,急速站在那里,默默地深鞠一躬,且留影和念。霎时,浑然不知的我们,看到母亲与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站在毛主席雕像右侧唱起了“大生产”,引来了很多游客参与其中,有的打着拍子、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拍摄留念,团结一致,唱着跳着......此刻,让人想起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有一种信仰是红色。
   片刻间,一队队人们进入了展厅,展厅装饰的高端、大气,这个纪念馆里,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图表和照片,它们系统展示了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厅一处摆放着草鞋、发包机、望远镜、步枪、公文包等等老一辈革命先烈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另一处悬挂着伟人提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埋头苦干、自力更生”等延安精神的精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奇迹;还有一处毛主席的旧居、周总理旧居、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等等,每一个展品背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一幕幕革命者的足迹,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下午,来到了延安红街,观看了《再回延安》演出。第一幕:一间记忆的博物馆。老红军刘宝顺立在高台,缓缓举手向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旗班战友敬礼。旁白在讲述:“我们都被叫做红军,但我们没有走完长征,牺牲在了路上......”第二幕:一族燎原的星火。经历了长征和战斗的洗礼,班长姜元贵告诉20岁的刘宝顺,留给他的红旗上绣着鲁迅先生《热风》里的一句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班长带着战友们再次远去了,只剩下刘宝顺怔怔留在原地.....第三幕:一条慢慢的长征路。红军爬雪山的场景,当衣衫单薄的战士们相搀而上,仍不时有人失足滑落或停留冻毙,被白茫茫的雪山吞噬......第四幕:一面不朽的旗帜。带着死去战友的祝福,以班长最后的嘱托为动力,他喊出了那句震人心魂的口令:“红旗班应到五人,实到一人,出发。”沉浸在演艺的我们,当一张五星红旗横夸拉伸在演厅中间,响彻这“歌唱祖国”时,渐渐从影片中走了出来,与游客们齐声共唱:“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段真实的历史岁月和一个曲折的故事,一路追溯、身临其境的感触,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无名英雄的讴歌与缅怀。让人们又回到了战争年代,老一辈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身躯铸造我们当今的繁荣昌盛!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的落脚点,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我们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功勋。
   我们要对革命历史保持敬畏,对革命先辈保持敬仰,对革命事业保持忠诚。我们要学习延安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用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岁月定好,人间皆安!

共 3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如对延安的崇敬与向往、对父亲的敬爱、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以及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自豪等,这些情感的表达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讲述了十几年前、2020年、2024年国庆期间在延安的经历和见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作者的笔触,了解不同时期的故事和感受。文中多次引用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以及当代诗人贺敬之的诗句等,展现了作者对延安革命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使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在主题表达上,积极向。文章围绕延安展开,通过描述延安的发展变化、革命历史以及在延安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愿,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如果手法在多样化,深度在挖掘一些会更好。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1-06 19:45:59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贵在自立        2025-01-06 21:26:54
  谢谢编辑每一次的批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