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春】郑板桥雨夜吟诗赶小偷(民间故事)
清代诗人郑板桥,名燮,字克柔。生于1693年,殁于1765年,时年七十二岁。汉族,江苏兴化人。其人一生以写诗画画为生,人称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法、画、均属独立,堪称三绝。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兰松菊等植物,其中竹最为突出。其画历有五十多年历史,并著书板桥全集。
官历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土。为官时为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的知县。因看不惯官场的营私舞弊,贪污腐败而辞官为民。
他一生为官为吏,勤政爱民,灾荒年间心系百姓,赈济灾民,正当仁义之举却在官场处处受到排挤打压,最后孤独无助,便满怀悲愤离开官场去深山隐居。据说,他进山隐居时,身无分文,只身带一盆兰花,一条黄狗相伴,夜守弧灯隐居深山,期盼东山再起为国效忠。
传说,在他隐居山林后的一个深秋夜晚,天昏月暗,冷风嗖嗖,天上还下着毛毛细雨!郑板桥只因腹内一天无进食物,躺在土炕上,炕上连个像样的席都没有少棱没角,盖的被子有破洞处棉絮都争着出他洋相。
虽然说没到冬天,只因肚子饥饿难忍,就感觉全身像冷的抖个不停!躺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睡不着觉就想他的命运,又想因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汚去享荣华富贵,才导致今日隐居山林受饥饿的结局。
正当他胡思乱想时,发现有一身影悄悄溜进他的屋子,轻手轻脚地在屋子搜寻着什么……天黑,他虽看不清来人脸,但直觉认为这是一个惯性小偷,他没关门的原因是家贫如洗无啥可偷。
郑板桥本想起身呐喊一声惊走小偷,但他又一思索转换思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就假装熟睡说梦话,给小偷来一个警告:当小偷正在屋子各个角落里搜寻他的需求时,只听耳旁传来一句:“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这时刚走到他睡觉的土炕跟前,他猛一惊,一听主人还醒着沒睡觉,想赶紧转身一走了之,谁知又听到郑发声到,“腹内诗书藏千卷,辞官隐居无分文”。小偷一听明白大意,原来主人是个清官,也是个穷秀才!难怪他在屋子寻找了一会,也沒有找到他可偷的东西,立马向门外走去……刚走出房门外,身后又传来:出门休惊黄尾犬",他一听,大门口可能有狗,于是他准备翻墙,只听郑板桥又吟出,“越墙莫损兰花盆”他一听把架上残墙的腿又放了下来,心想大门不能走,院墙又不准翻,那就只能选走后门了。当他正向后门走去时,又听到主人传出声音,“天凉不及披衣送,乘着夜色赶豪门”。小偷一听,心中羞愧难当,匆匆忙忙走出后门,身影消失在深秋的夜幕之中……传说小偷后来不再做偷鸡摸狗之事,而是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原因是从郑板桥的诗意中理解了真正做人的道理。
【郑板桥雨夜赶小偷诗】
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藏千卷,
辞官隐居无分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
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凉不及披衣送,
乘着夜色赶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