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云水·暖】无伪之美(随笔)

精品 【云水·暖】无伪之美(随笔) ——艺术交流笔记之六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0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2发表时间:2025-01-19 09:56:27
摘要:画蛇添足的伪作家很多,画龙点睛的大作家不多。点睛之作必然是灵魂上乘之作,那些为虚名的伪作,无法用灵魂境界去评判。――著名演员、导演郭凯敏

过眼云烟(陈亚珍):郭兄,“江山文学”真是个好名称,初涉网络时,我就像进了菜市场摆摊的菜农,注册了个地盘坐下来,不叫卖,也不出去逛风景,更不管此网的爱趣,风格什么的,我就是我,素面朝天,只管把新鲜菜摆出来亮晒,过来过去的人随缘。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种自娱自乐的态度,反而找到一份自在。真正的平等是内心的和谐,人生来世只管认真去做一件事,心诚则有诚心相聚。久了,才知这里不是菜市场,也非自由市场,是一些志同道合者随缘就形的天地江山,这里的文友个个真诚,编稿认真,交流互动倒让我爱上了他们。发几个跟贴共赏――
   文友一:梦在何处:《无惧无畏绽放生命之美》这篇随笔,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展现出陈亚珍和郭凯敏深刻的见解与丰富的内涵。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他们的对话深刻而动人。陈亚珍老师为正义与爱而写作,书写民间苦难和人性光辉,这种创作初心极具感染力。她对《风语》系列出版受阻的反思,触及到文化理解的深层问题,引发人们对文化界定和文学创作环境的思考。郭凯敏将陈亚珍老师比作灵魂使者,对其作品高度评价,让我们看到文学作品在精神层面的巨大价值。
   郭凯敏先生和陈亚珍老师在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这种灵魂之交不仅是两人情谊的见证,更让读者感受到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促使我们对文学、文化和人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文友二:华为:陈老师与其说是警世通言,不如说是醒世恒言。一种满满的劝世情怀,不仅郭老师精准评价,也让读者无限释怀和共鸣。陈老师的责任和担当,能以文字形式发出。亦如鲁迅先生的文笔,似枪如良药,深读医心,品鉴医世。欣赏佳作,感慨无限!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陈亚珍(过眼烟云):文友华为,总能深入笔者之心,探其心中所想。劝世确实是我后期文学的主色调,人生的要义,是通过分工做事净化灵魂,超越感官,人之来世就做这么一件事,宗旨是明心见性,终极实现是爱!可人们都知道爱,做到却很难。通过文学行出金刚经,也是我们最好的通道,无所谓发表在哪儿,有读者就是写作的意义!“江山”文学,名字很好。
   文友三:淡淡的云彩:读了两位老师《无惧无畏绽放生命之美》的对话,表达了深深的文学情怀和对文化的独到见解!陈亚珍老师和郭凯敏老师的交流,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探讨,更是对人生境界、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灵魂深处追求的深刻剖析。特别赞同郭凯敏老师说的“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权家的遮羞布”。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物质至上的社会,文化的引领和滋养显得尤为重要。而陈亚珍老师的《风语》系列,正是这样一部释放灵魂挚真力量的文学作品,它坚守本土文化,多元并存。陈亚珍老师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令人感动。她提到的“爱,成为我人生与写作的信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用文字去传递爱、呼唤正义,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两位老师的对话让人受益匪浅,不仅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期待你们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见解和感悟。好文章拜读学习。
   过眼云烟(陈亚珍):郭兄,这几则短评好鼓励!彼时我们交谈也是随心,无一点杂质和虚假,文友要求我们继续对话,突然觉得对话也许更贴近人本思想,文化是慢慢渗透的过程。能够参与进来,可鉴心灵相通不缺知遇呢!我感觉到一些语言能说出共通的感受,也就是意义了。
   郭凯敏:非常棒!文化引领,美学根脉,圆形智慧力量,呈现出特有的美感和魅力。这些文友的回评特别由衷,感谢他们的真诚阅读!保持真诚的文心即好,网络也不是菜农摆摊,是更广阔的天地。兄,一直说心无挂碍,也是说无分别心,三六九等本是人类自己的设定,能与大众共鸣的文字才是享受。
   刚和微短剧创作组交流完。其中一位执行导演说,看了我们的对话随笔特受感染,还特别提到了亚珍的作品《风语》,兄就专门把书借他阅读了。诚,就是文化引领的强大力量!伪终将无立足之地!逆流而上,逆流而行,逆流而乐,彼此心无挂碍地至臻而行!亚珍的“风”系三部曲是当下中国的交响曲,《风语》是中国变革时期心灵挣扎的诗韵,《风诫》是当下混浊不堪之中的诗魂,《风赋》应该是与古吟诵,与今吟唱,与魂共舞的作品。要坚信自己!
   过眼云烟(陈亚珍):兄是精致的设计师,我也是想,三部成曲,故事暂时支离破碎,等待灵感降临就开始。总希望下一代比我们活得通透,重新建立心灵秩序,有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被一切概念所左右。从物质生活,迈向精神生活,精神与物质兼济,展望一个平和的、美好的世界。我们的后代应该有一个好的未来。“一个友人说,大家都处于无望中,唯独你还有美好的向往,心如小女孩似的,有一个永远的理想国。”我听了此话乐了,我尚不知我是这个样子,但我知道肉体可以老化,心灵要有向往,王朝一代覆盖一代,而人类只要不灭绝就会有梦。文学就是巨大的虚构,因为它是启示录不是判决书。上帝一直让圣徒们寻找奶与蜜的极地,其实并不遥远,只要自我和谐就会是一束光。然而,这个过程却要经历千辛万苦,跋涉万水千山才能抵达,抵达之时才发现大道至简即从繁来。这个时候才有自信构筑童梦。刚看了评论家李建军一文,说萨特为何不能称为大家,原因是没有健康的感情和高尚的伦理道德。他中西权衡,出入于各种权力场,没有独特的思想等等。我认同李建军的说法。文学不能权衡,文学是体验和洞察后的书写。兄提倡的文化引领,正是健康的感情和道德引领不是吗?道与德本是天人合一。我昨天突然悟出,修心的终极是找到自性流淌,文学的终极是找到灵性的书写。二者终极是一致的。那么修心和写作无二无别了。
   郭凯敏:自性灵性天人合一之大美的纯性,亚珍早就拥有,现在才感悟到吗?兄,可谓旁观者清矣!
   过眼云烟(陈亚珍):是的,兄是这么说过,我还在迷雾中,那是正在跋涉的过程。昨天和一个写评论的交谈,她要对某一部作品冠以经典,我认为不妥,可以是精品,但经典是需要时间确定的。经典是启示,比如《神曲》《浮士德》《阿Q正传》等,经典是天道、人道的演示,比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当代获大奖的人写出人的复性杂太应该了,但她是否可以从复杂到简单呢?她描述了人是什么,但她没写出人应当怎样,这是经过灵魂净化、悟道后的境界。这也是文学决定性的品质。
   郭凯敏:画蛇添足的伪作家很多,画龙点睛的大作家不多。点睛之作必然是灵魂上乘之作,那些为虚名的伪作,无法用灵魂境界去评判。亚珍作品“风”系三部曲就是画龙点睛作品,上乘作品就是灵魂作品,虽然当下处在小众状态,但它是美学根脉!不急,酒香不怕巷子深。
   过眼云烟(陈亚珍):你这么说倒让我脸红,谁知道呢?让时间去验证兄的判断吧。我只管写,别的无法确定。获过二次“茅奖”的张洁,说她特别想写出小众作品,作品一畅销她就觉得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品位。不知她小众的品位在何?
   郭凯敏:严格说来,应该需要和读者心灵共鸣和互动的作品才好。
   当下更多的人追捧网络,自媒体,AI创作,亲赖名誉,奖励等,丢失了灵魂的慰藉,几乎是得意忘形地快乐在国王新衣的状态之中,精神失去了,温情失去了,天地人和谐相处失去了……使得常规达到圆形智慧力量,必然赋韵着突破和超越。亚珍用多年的坚守,孤独地绽放着心灵的歌谣,这就是兄深为赞叹的缘故。兄从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到了热爱生活,热爱人物,从自身艺术和生活实践中感悟到了真实美学的价值,从物欲横流的世态中寻找到真情的力量,自我们思想交流以来,越发激活了哲思精神和智慧力量,相信这样心无挂碍的心境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也是我们的生命力!
   过眼云烟(陈亚珍):人文传承很重要。兄拣到的都是好东西,丢掉的是垃圾。思想需要碰撞才出火花,不思自亡。我思故我在。
   我今天还想,十月是个圆满圆通的月份,我终于把人生与艺术灵魂贯通了。再不会困惑文学与修道之间的区别。我知道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我将要去哪里,文学是渡我到彼岸的船只,无关乎功名,只关乎过程。兄说得对,重要的是逆流而上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考验我们的智慧。
   令我奇怪的是,听一个80后的诗人讲座,他好像句句都在解读我与《风语》的思想和构思,他并不了解我,他也不是针对我。但我与一个80后艺术思想一致。惊的是,我熬炼了一生才贯通,人家才40多岁已经贯通,同时我也知道我并不落伍,没有成为僵尸。
   郭凯敏:认识自己,开心自己,本真自己,快乐自己!
   过眼云烟(陈亚珍):认识自己原来这么难,D和兄一直在帮我完成这个过程,及至今年十月份,就是前几天才夯实了我是谁,我来世上干什么,终极到哪里。兄降临在我面前就是携手引领前行。我又成了孩童的心性。
   逆流而乐是一种智慧,我终于理解兄总是乐呵呵,从来不见世人过,这乃是大境界,我还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证明我内心的缺陷状态,总觉得兄比我高妙,只不知高在哪里。现在终于知道兄的圆形智慧,即:允许一切的存在。亚珍没有角色感,永远处于探索状态,一个诗人讲座能让我一次次泪目,灵魂的对接不在年龄,是一种感知。我仿佛感到我需要什么,上天就要给我什么对境。好奇妙啊!现在写作,不要处心积虑的技巧,不要语言修饰,只需朴素简单地叙述,把真灵魂写出来,而且是纪实,不要虚构。连写作心性都与兄相合了呢!更加理解兄对《昔阳好人》的钟情,我原是不自觉的,现在是自觉了。
   郭凯敏:亚珍原本就是至臻快乐的,世俗的混浊,使得亚珍选择了“与世无争”状态,孙先生给予了亚珍精神世界的自强,兄给予了亚珍灵魂世界的温馨快乐,现在亚珍开启本真的童心境界,真是幸福无限呢!记住:真正的贵人是自己,真正成就你的还是自己,客体只是为你见证和鼓掌。灵魂共舞是极致的快乐!
  
   2014.11.13
  
  

共 39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主要围绕陈亚珍老师在“江山文学”的经历,以及她与郭凯敏、文友们的交流展开,表达了对文学创作、人生境界的深入思考。初涉“江山文学”,陈亚珍以自在随缘态度创作,后因文友真诚交流而爱上这里。文友对她与郭凯敏的对话《无惧无畏绽放生命之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展现深刻见解,引发对文学、文化等的思考,陈亚珍老师劝世的创作情怀也引发共鸣。陈亚珍老师与郭凯敏先生进一步探讨文学。他们认为文学创作要坚守信仰,传递爱与正义,以文化引领人心,唾弃虚假。陈亚珍老师提到自己“风”系三部曲的创作期望,希望下一代能活得通透,实现精神与物质兼济。还探讨经典作品的特质,认为经典需经时间沉淀,体现天道、人道。郭凯敏先生称赞陈亚珍老师的作品为上乘灵魂之作,即便小众,也是美学根脉。同时感慨当下人们追捧网络、名利,丢失灵魂慰藉。他们强调思想碰撞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艺术创作源动力。陈亚珍老师在与郭凯敏先生交流及自身感悟中,贯通人生与艺术灵魂,认识到文学是渡己的过程,无关功名。她从80后诗人讲座获启发,明白灵魂对接无关年龄,写作应回归本真,以朴素纪实展现真灵魂。文章表达了对文学纯粹性的追求,倡导以文学净化灵魂、传递爱与正义,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探索与提升,鼓励人们在逆流中坚守本真,追求精神富足。情感真挚饱满,语言质朴感恩,描写生动,引发读者共鸣。感谢陈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幸福!【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12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1-19 10:01:08
  这篇随笔围绕文学创作与人生感悟展开,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出独特魅力。从文学交流层面看,作者初入“江山文学”的经历亲切自然,如同普通人踏入新领域,那份自在随性吸引读者。而文友们对其作品的高度评价,不仅体现作品的感染力,更营造出浓厚且积极的文学交流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文学共鸣带来的强大力量。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1-19 14:39:54
  梦在何方的编按越来越精彩,一些公众号常常引用呢!编辑辛苦了!握手!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1-19 10:05:00
  文中作者与郭凯敏的交流深入且富有深度。他们对文学创作初心的坚守,如为正义与爱写作、以劝世为文学主色调,彰显出崇高的创作追求。对经典作品特质的剖析,以及对当下文学现象的思考,如警惕伪作、反思过度追求名利对文学灵魂的侵蚀,体现出对文学纯粹性的执着守护,引人深思。文字情感真挚饱满,让人深受感染。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创作愉快!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1-19 19:34:47
  文章构思巧妙,立意新颖,不同一般,让人眼界大开,学到了不知知识。好文章,拜读受益匪浅。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1-22 23:47:59
  陈老师一直坚持文学至纯至善,至美至真,让人非常感动,在当今社会文学界,犹如一股清流,清心明目,让人眼前一亮。与世无争,不等于没有信仰和追求,而是充满社会责任感,让写作回归自然本质,人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传递爱与温暖。陈老师和郭老师的对话主题积极向上,情怀高远,有深度,娓娓道来,让人很受启发,回味深思。佳作拜读学习,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文丰笔健,小年快乐!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2-04 11:35:40
  恭贺陈亚珍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老师的文章立意深远,大气沉稳自然,带来心灵美好启示。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春日愉快!
淡淡的云彩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2-08 04:14:20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