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岁月】面条煮汤圆(散文)
“面条煮汤圆”主打的就是一种随性。自从和宝爸分开生活后,我和宝宝便过起了“小资生活”。每逢阳历年和农历年,我都会买两包汤圆,带着宝宝过足生活的仪式感。平常,我和宝宝想吃汤圆的话,我也会随机买两包。
一包汤圆,我们通常分三顿或四顿吃完。高兴的时候多吃点,消化不了的时候少吃点。我们想吃汤圆,从来不问什么时候。正在煮面条呢,我突然想起汤圆那么一回事呢。我寻问宝宝的意见,宝宝兴奋地表示赞同,我便不加思索地把汤圆放进面条里,一起煮了。宝宝一次最多吃两个,宝宝从来不向我提出过多的要求,只要让吃就行。我们吃饭从来不讲究,管他咸的甜的一块煮,即使不小心把汤圆煮烂也无所谓。我们吃饭只有一个标准——熟。
总之,我们就处于一种爱怎么活就怎么活的状态。天暖和的时候,多出去晒晒太阳,看看人群。天冷的时候,在家玩会儿气球,看看动画片。每天睡足十个小时。为防睡过头,我把闹钟定在七点半,我们起床的时候通常八点过半。宝宝大了,又不尿床,宝宝说晚起一会儿就晚起一会儿。再慵懒的日子也得把三顿饭做齐,毕竟培养祖国的花朵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年货已于两天内买齐,剩下的悠着买。置备年货也不忘给宝宝增添一套玩具,毕竟宝宝的玩具也属于年货的范畴。昨天,结束一年工作的宝爸把老板送他的福利拉我们这里了,这是我们结婚十二年以来的唯一一次例外,以前即使一瓶洗洁精宝爸也是要毫不犹豫的往老家带的。这次和往年不同,宝宝还没磕头呢,宝爸便把红包拿出来了,居然也有我的,看来太阳真的打西边出来了。宝爸又问我:“还缺什么吗?”我慢悠悠地答:“什么也不缺。”我就这样的脾气,干什么都是慢悠悠的,不慌不忙的。
一次偶然的网络奇缘,似是“命中注定”,让多年稳如泰山的宝爸一下子变得不淡定了,危机四伏。以前,我又不是没遇过桃花,那些统统不在宝爸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次好像不一样,有的人即使隔着千山万水,面临重重阻碍,即使一言不发,同样能够成为宝爸心中的情敌。其实,我不在乎什么结果,我只管活我自己。我们今生所遇到的所有人,便是自己内在世界的一种影射。正是因为内在缺失,才会向外寻。可是向外寻,不如向自己寻,向自己寻才不会失望和不满足。
今天,爸爸妈妈结束一年的工作,也来看我们了,一再地循问我们还缺什么东西不。虽然我说什么也不缺,超市就在下来楼没几步的地方,爸爸还是坚持给我买了一大壶香油和一包红枣。仿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安心心地回家过年。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被关心的环境里,爸爸妈妈从来就是围着我一个人转。所以,“面条煮汤圆”是我的随性之作。
关于过年走亲戚一事,我们还是依照往年传统,宝爸走初二,我们走十六。不是我有意避着宝爸,只是我向来喜欢安安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我不喜欢宝宝跟着宝爸一块疯闹。有多管闲事的邻居问我:“你的亲戚为什么让人家走呢?”我漫不经心地答:“他搁家闲着不也是闲着呢!”
我和宝宝过年基本上只去爸爸妈妈家。一大早,爸爸便开车来接我们。哥哥嫂子出去走亲戚了,娘家依然是我们的天下。我们爱怎么吃就怎么吃。等到我们想回来的时候,爸爸又开车把我们送回来了。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我们从来就不用承受什么风吹雨打。
所以,我和宝宝基本上生活在一种打破常规约束,超越世俗理解的生活方式里。“面条煮汤圆”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在写作上,我也喜欢“面条煮汤圆”,汤圆和面条随便放,咸甜适宜即可。
宝宝六个月的时候,我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刚开始就是在微信里随便写几段,没想到越写越多,竟能成文。刚开始我以为自己写的是童话故事,可是写着写着,我便写到散文的道路上来了。毕竟散文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很适合活得比较简单的我,于是我便在写作散文的这条路上定了下来。
那个时候的文字相对清新活泼,实际上的我当时处境艰难,以至于流落于各个社团,我不想让人看到自己内心的脆弱。好多次泪流满面,我特别想伸出手,隔着手机屏幕与外面的世界建立沟通链接,搭建一条倾诉的桥梁,可是苍茫心事该与何人诉说?谁也不是谁的谁。所有的坚强只能由自己一人来完成。
回望来时路,竟似一场梦。我惊讶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下竟写那么多,或许一切皆是母爱的力量吧。我没想到自己刚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碰撞出一条道路的时候,宝爸依然果断地离我们而去。他依然认为我没有前途。
没有丰富的知识背景,没有热闹的生活底板,我喜欢从最简单的地方着手。不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生活吧,都应该经历一日三餐吧。“面条煮汤圆”依然是我主推的写作模式。
不论我怎么生活,怎么写作吧,我都喜欢遵循自己喜爱的,热爱的方式。“面条煮汤圆”便是自在随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