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美在玉渊潭公园(小说)
浓浓的年味漫布喧闹噪杂的街市,散发着难以掩饰的喜庆祥和,像是要将辞旧迎新的快乐不断地呈送传递;红红的灯笼高悬在人头窜动的店铺,洋溢着无法比喻的美满幸福,像是要把蛇年的祝福无声地渲染营造。缤纷多姿的荧光灯变换着耀眼的强光在一熄一闪中展现吉祥的图案表达着新春的寄语。
鱼贯穿行的车辆在神情威严的交警指挥下缓缓地挪动前行,不时有鸣笛声打乱有序的节奏,发出刺耳惊悚的声响,让游走闲逛的人们烦扰不安。突然,“呲”的一声刹车锵动瓦片的声响划破天际,余音缭绕,在繁闹纷杂的街区形成一种十分不和谐的尖叫。
一辆抢道穿行的银灰色面包车颤抖尖叫中稳稳地停止在柳林馆南街与玉渊潭滨河路交汇的红绿灯路口处,原本嗔怒厉斥的警官林耀辉想要跃身阻拦,但看到车身没有穿越禁停线,也就再没有往下行动。
林耀辉定神再看,这辆车子并不陌生。车子的主人张军是一位军转干部,现供职于公主坟一家建筑央企,担任办公室主任职务,他待人谦和,做事认真,内心中充满着军人的本真善良。林耀辉清楚地记得,与张军的熟识缘自三年前的那次合力营救落水儿童的事件。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清晨,冬日的暖阳像根根纤细绵长的金针银线直愣愣地散射开来,给沉寂无垠的大地铺洒耀眼的光芒,又像是位祥瑞满布的幸福使者,浓情蜜意地莅临人间,给萧瑟难懂的凡尘俗世呈奉新的生活希冀;城市放弃了往日的喧嚣疲惫,舒缓惬意中浸透着无语言说的绚丽灿烂;和煦的微风变换着身姿,一改多日的寒凉生冷,在洁净的街巷徘徊游荡,给厚重古老的京城大地映衬一种无尽的清馨曼妙。
春节将至,往日的车水马龙景象淡然消逝,恬淡幽静的赋闲生活画卷徐徐拉开序幕。零星可见的人们像是散落街市的珍珠,隐约晃动着身形点缀其中,给周末的城市带来几份灵动,他们或约伴同行聊天谈地,于笑意满怀中享受大自然冬日清晨的温馨;或推车慢行,守护着身体抱恙的人们,一起感受磨难坎坷过后的云淡风轻。
清晨起床,林耀辉按照惯例到柳荫南里小区,敲开孤寡老人李修年家的大门,帮助穿戴齐备并收拾妥当后,接送李修年老人到玉渊潭公园晨练。
这种长年累月的坚持已经成为林耀辉三年多来约定俗成的信念坚守,更成为他三年多来雷打不动的生活日常。一直以来,从来没有人驱使奴役的安排部署,没有追名逐利的虚荣赞赏,更没有功德品性的指责抱怨,这只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生命激扬。
利用周末时间照顾护理李修年老人俨然成为林耀辉生活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使命责任,就如同按点上班,到点下班那样习惯自然。这既是出于对战友李渊潭高贵品格的膜拜敬仰,更是对他短暂生命的赞赏怀念。他要重拾起李渊潭当初对父亲及家人的关爱,接续李渊潭在世时常存的生活习惯,一如既往地照顾好年迈多病的父亲。
说起李渊潭,起初两人都不曾相识,命运从来都没有安排他俩有丝毫的人生交际。在京郊部队服役十八年,林耀辉很少进城也从不逛街,常年四季在延庆大山的一处训练基地备战备勤,特殊的使命任务和繁重的训练演练几乎很少让他有机会走出大山,敞开心扉感受喧哗奢闹的京城繁华。
有人说他痴有人说他傻,还有人说他神智有问题,即便有人当面讥讽挖苦,他也是“哈哈”一笑了知,对于这样无趣低俗的挑逗他从来不去置理,也没有功夫去搭理;他一直怀揣着宏图夙愿,想通过顽强拼搏在部队永攀高峰创造辉煌,即便是当不上将军,也要用自己的实力在军旅生活中创作一片精彩耀眼的别样胜利,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满布荣耀辉煌。
那些年,部队大兴科技练兵热潮,经常组织比武竞赛。这正契合林耀辉追梦逐光的人生愿景。他刻苦勤勉训练认真,承受着大山幽谷带来的无尽艰辛艰苦,昼战夜训,带领所属的营连官兵加强技能训练,他本人多次斩获大奖,还因素质全面成绩优异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自此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人生就如同开挂般一路长虹。
从连长、营长、参谋长到团长,凭借优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优异傲骄的成绩光环,他以火箭腾空般的速度荣升晋级,不到40岁的年龄已经到团主官的位置,让所有熟识他的人都敬仰连连,就连上级首长都十分看好,不断地鞭策鼓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得之桑榆失之东隅。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的婚姻也成为家人头痛焦虑的问题,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逼迫催促。一些关系交好的战友亲朋,瞅在眼里惦在心上,还不无乐趣地拉媒牵线,有的还要将自己的同胞姐妹介绍给林耀辉做女朋友。
正当林耀辉事业走向巅峰之际,军队精简整编改革的一纸政令像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飘渺散落进军营军旅。服从大局、服从改革、服从需要成为军队强军兴军的最强音符,也成为员额裁剪的政治强音。
原本,以林耀辉的资质实力,他应该不用申请转业离队,但考虑到已届临最高服役年限的老搭档、老政委王海同志,他最终还是把转业名额留给了自己。
在与王海一年多时间的接触中得知,他也是位军功无数的优秀主官,深耕政工领域多年,有多项科技发明获得专利,堪称政工专业的军中翘楚。文美人善,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任劳任怨,是老同志中的优秀典范。
九十年代曾作为政治工作领域优秀典型在军内外报刊上广泛报道;据军区某位一同从新疆偏远地区破格选拔进京的老领导讲,王海政委曾经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功显赫,至今身体内还残存着许多无法摘除的弹片。另外,更关键的一点是他孩子明年高考,如果选择转业,现役军人的优待政策就可能被取消,这对常年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关爱的孩子将是一种难以补偿的亏欠。
在林耀辉的强烈要求和多番努力下,转业工作进行得相对比较顺利,虽波折较多且受到多方挽留,但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转业离队那天,王海政委声泪俱下,抱着林耀辉失声痛哭,语言间不断地表达心中的感激,那种艰辛不易的泪水夹杂着舍身忘死保家卫国的经历,一下子让林耀辉感受到面对辛酸困难的残酷现实,军人群体本真的无助难耐;作为军人,他们肩扛使命,可以一无反顾地牺牲奉献,但作为家庭,一些生活的负压重担就不得不让他们屈从现实。
经过三个多月的强化学习,林耀辉再次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实力,他以军转干部转业安置理论、笔试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择优安置进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工作;按照新入职人员原则上必须到基层任职锻炼的文件精神,他被安排到海淀交警支队,当时的大队长正是李修年的儿子李渊潭。
李渊潭较林耀辉小五岁,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硕连读的高材生,毕业十多年始终没有离开过公安交通系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为他赢得连绵的掌声和绝佳的机遇。不到三十岁便被树立为行业标兵和业务尖子,受得到各级的表彰奖励,而且被破格提升为区交管部门“掌舵人”,一度成为那年那月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他的成长晋升历程成为一段佳话在公安交通管理系统广为传颂,至今“一直被模范,却从未被超越。”
林耀辉作为分管运营秩序的负责人刚开始十分不畅,一来有年龄差,总感觉有些相遇的尴尬,初始相见的那种通身不适在两个人身上都有反应;二来性格刚直且都板着一副严峻冰冷的面孔,即便是故作镇定,但由客套作做展示出来的拘谨僵硬,像是触电一般,让彼此都有些慌乱。
区公安交通支队是负责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的主管机关,隶属于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维护疏导路面交通秩序;依法纠正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办理各类机动车通行证件;负责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社会各单位履行交通安全责任情况等;任务艰巨,责任繁重,每天都需要排班布点,随时指导维护好道路交通和出行安全,遇有重大机动任务,出勤出警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近几年,辖区内交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违规行驶、违法运营、违章肇事现象频发,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也给支队的年度考核造成影响,市局主要领导已经就区交通安全管理做出过明确批示,要求务必从严,李渊潭作为主要负责人曾因此被通报批评过好几次。痛定思痛后,他打算对分管工作进行重新分工,找一名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经验老道的同志重点负责推动这项工作,上下齐心,共同解决这个困扰单位发展的棘手难题。从年初开始,他一直在琢磨观察,放眼整个系统,要么基层经历过于简单,要么管理工作缺少激情,还有的则是本位主义思想严重,遇难就折,没有一股迎难战险的顽强作风,这件事情也就被无限期的搁置下来。
林耀辉的突然调入,让李渊潭隐约感触到了一丝光亮。一来是军人的招牌吸引着他,从小就跟父亲走南闯北地在军营大院长大,让他对军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敬仰。他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为了工作加班加点,节假日战备执勤顾不上回家的幕幕场景,自心底里对父亲产生迷恋。长大后也曾想着参军入伍,跟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共和国军官,却因为视力不合格,在体格检查时被刷了下来,至今成为遗憾,但他对军人的敬仰和赞赏从来也都没有过改变。二来是林耀辉闪光的履历让他心生喜欢,荣立过二等功,参加过国庆阅兵和抗洪抢险,而且年纪轻轻已经在团职主官位置上砺练多年,如果不是军转干部缺乏地方的任职经历,他有可能会成为他的搭档或相应的职级。部队是所大熔炉,经过部队金字塔型的磨砺摔打,能走上团主官岗位的少之有又少,想想他的父亲李修年,在部队干了三十多年,工作那么优秀出色,也才勉强捞得个副团职级转业回家,想来这个林耀辉应该能力不俗。
在经过仔细考察和任务检验后,李渊潭确认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林耀辉确实是位有担当、有能力、有情怀的军转干部,不但为人低调,工作踏实,而且对工作相当敬业,在几次临时机动任务中都表现出不凡的能力和卓绝的素质,而且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交通安全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值少是投诉率和达标率都开始慢慢回升。
通过民主评议和业务评比,林耀辉的各项考核成绩都遥遥领先,无论是案件处置还是执法检查,林耀辉所呈现出来的严谨细致均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这种熟悉情况之快、进入状态之好、政治觉悟之高是近年新入职人员中极少见到的,这也极大地改观军转干部能力素质不被认可的被动。李渊潭等一众领导经过沟通商议,决定将道路交通稽查任务交由林耀辉分管。这是一项十分繁重且考验心智的工作,出警任务重、安全要求高、涉诉维权量大,是年度考核指标中难度最高、占比最重、成果最差的,以前的历次总结讲评都垫底收尾,很是让大家头疼烦心。工作中一些分管领导近而远之,生怕影响到工作政绩,日常工作中效果不明显、推动不积极、招法不实用是十分突出却又是司空见惯的问题。
顽疾难治,心病难愈。整个单位像是被瘟疫笼罩般悬疑魔症,气氛很是压抑。但,自从会议研究确定由林耀辉分管道路交通稽查工作后,上上下下都又像是被注射了鸡血般,神情饱满斗志昂扬,整个交警支队仿佛又恢复往日的生机活力,各项关键性考核指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那种“凝心聚力抓安全,强化使命保平安”的工作氛围在林耀辉的引领带动下蔚然成风。
林耀辉是位能钻善谋的军转干部,蛰伏两个多月内,他按照主管领导李渊潭的交代部署,对单位内部的风气建设、人员管理、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摸底,对责任意识、外在形象、集体荣誉也进行深刻分析。他发现制约单位安全发展的最大难题还是思想作风和制度管理,说到底就是文化建设滞后,人员管理偏弱,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革陋剜疴,躺平躺赢的局面将依旧难以根治。
溯源揪根,猛药治疴。在找到影响建设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后,他开始对单位建设管理工作动真碰硬。他在分管的交通稽查领域率先开展作风纪律大整顿,利用固定时间开展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教育,通过小组会、组织生活会、行政业务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思想解剖和党性分析,结合安全问题梳理、使命责任担当、荣誉荣耀争取等现实困惑组织“我给单位献计策,我为荣誉想办法”主题大讨论、问题大查摆、顽疾大清除活动,采取围点打援形式,慢慢地将思想政治建设这块红色主阵地抓紧抓牢。
俗话说的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强音。”在加强单位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林耀辉趁热打铁,有序有节地结合工作任务大抓作风建设。他沿用部队军事化管理的成熟模式从严从速整治队伍,每天组织早交班,安排布置任务,晚点名,检查任务落实;全程对上下班情况进行量化考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跟进,设立光荣榜,增添明星台,发放小红旗,推行班组长负责制,并对重大疑难事项采取分析研判会、任务解剖会、效果跟踪会形式,有序推进工作任务的部署落实。
眼见着单位面貌一点点改观,风气建设一点点好转,工作政绩一点点凸显,整个支队一下子变得生机盎然,大家都向林耀辉投递来赞赏的目光。但成绩背后的艰辛付出也是难以想象的,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超强度超负荷工作,已经将林耀辉折腾得身形消瘦面容憔悴,而且严重的胃肠疾病已经影响到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