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咬春”,咬出春的序曲(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咬春”,咬出春的序曲(散文)


作者:邢震 布衣,28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发表时间:2025-02-01 08:33:57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一来,冬天就走了,新的一年也就拉开了帷幕。每到这个时候,空气里多了几分暖意,大地像是被唤醒,世间万物都要从寒冬的沉睡里苏醒过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节气里,最让我难忘的,不是嫩绿的新芽,也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咬一口萝卜的滋味。那清脆的口感,清甜的味道,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吃进了身体里。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从古到今都备受人们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立春不仅仅是季节交替的关键节点,更是寄托着大家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每到立春时节,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迎接这个意义非凡节气。在众多迎春习俗里,“咬春”吃萝卜算得上是最有特色的一个。
   “咬春”吃萝卜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里就有记载,“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这里的“生菜”就包含了萝卜在内的各种新鲜蔬菜。古人认为,立春吃萝卜能驱散春寒、消除春困,还能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阖家安康。这一古老的习俗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仍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每年立春之际,母亲都会一如既往地早早去集市挑选新鲜、水灵的萝卜。回家后,她便会熟练地将萝卜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条状,整齐地摆放在案板上。小时候,我不喜欢萝卜,觉得它没糖果的甜蜜诱人,也没糕点的软糯可口。看着母亲切萝卜,我满心都是抗拒,嘟囔着:“这萝卜又辣又没味儿,有啥好吃的?”母亲笑着说:“傻孩子,立春‘咬春’,吃了萝卜,来年顺顺利利的,尝尝。”
   在母亲的坚持下,我满心不情愿地拿起一小段萝卜,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刹那间,一股辛辣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辣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我赶紧吐掉,抱怨道:“这也太难吃了!”母亲摸了摸我的头,给我讲“咬春”的由来。她说,吃萝卜的习俗汉朝就有了,那时人们觉得立春吃萝卜能迎接春天,还能驱散寒气,让身体更健康。慢慢地,“咬春”不只是为了吃,更成了迎接春天、祈求好运的仪式。
   随着我长大,对“咬春”这一习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虽说还是不太能接受萝卜的辣味,但母亲口中那句“吃了萝卜,来年顺利”的话语,让我对新一年充满了期待。这一口小小的萝卜,承载着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象征着春天和新一年的希望。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立春吃萝卜好处不少。中医讲,春天阳气开始生发,人体阳气也跟着往外散。所以春天养生要调和身体的阳气,让身体适应自然变化。萝卜味辣、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降气宽中的显著功效。经过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天,很多人身体里积存了一些湿气和寒气,萝卜能帮忙排毒、清理积滞、促进新陈代谢。
   尤其冬天过后,不少人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问题。立春吃点像萝卜这样清凉、辛辣的食物,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萝卜里的维生素C、钾、锌等矿物质,还能增强抵抗力,加快新陈代谢,排出毒素。中医还强调,春天是“藏养”后的“发散”阶段,适量吃萝卜能调整身体阴阳平衡,为新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记得有一年立春,远方的表舅来家里。表舅是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见多识广。他看到我们家的萝卜,眼睛一亮,说:“好久没吃到这么新鲜的立春萝卜了,在外面可难得有这样的口服啊。”我好奇地问:“表舅,萝卜真有那么好吃吗?我怎么觉得又辣又不好吃呢。”表舅笑着说:“外甥,你吃法不对。”说着,他拿起一段萝卜,闻了闻,然后大口咬下去,清脆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只见他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满足的“吧唧”声。我被表舅的样子深深吸引,于是决定模仿他的吃法。我深吸一口气,再次咬上一口萝卜。
   这一次,我没有像之前那样急于吐掉,而是慢慢地咀嚼起来。奇妙的是,刚开始的辣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甜和爽脆的口感,汁水在嘴里散开,清新的味道顺着喉咙蔓延至全身。那一刻,我仿佛真正领悟到了“咬春”这一习俗的深刻内涵。它不再仅仅是吃东西,还是迎接春天的仪式,是把春天的气息融进身体的方式。
   从那以后,每年立春,我不再抗拒吃萝卜,反而开始满心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咬春”,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种传统得饮食习惯,更是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对新一年的期望,也有家庭的温暖。每到立春来临,母亲依旧会像往年一样,精心挑选新鲜、水灵的萝卜,我们一家人围坐一起,共同分享这一口象征着迎春的萝卜。此时的我,早已不再纠结萝卜的辛辣味道,而是把每一口都当成对春天的欢迎,对生活的热爱。
   这一习俗,不仅仅存在于我的家庭之中,它早已深深融入了无数家庭的日常生活。每到立春时节,集市上总是热闹非凡,卖萝卜的摊位前,顾客们熙熙攘攘,大家都在忙碌地挑选新鲜、水灵的萝卜,脸上洋溢着对春天的期待。街上的孩子们咬着萝卜,笑声清脆,好像在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咬春”吃萝卜,这一古老而又质朴的习俗,到现在还在我们生活里。它不只是吃萝卜,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春天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

共 20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里,民俗与亲情始终是熠熠生辉的存在。“咬春”这一古老习俗,历经千年,从东汉的《四民月令》中缓缓走来,带着驱散春寒、祈求安康的美好祈愿,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立春时节,准时唤醒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它是文化的根脉,深深扎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承载着我们对自然、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而大年初二走亲访友的传统,同样是亲情的盛大奔赴。在这条充满欢笑与温暖的路上,日光、老宅、重逢的拥抱、桌上的盛宴、孩子的欢笑以及归途的月光,共同编织成了一幅温馨的亲情画卷。老宅的每一道裂痕、老井的每一丝清凉,都在等待着游子的归来;亲人的每一个拥抱、每一道菜肴,都饱含着无尽的牵挂与深情。民俗与亲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民俗赋予亲情独特的仪式感,让每一次相聚都意义非凡;亲情则是民俗传承的灵魂,让古老的习俗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充满生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忙碌于工作,或许会迷失在喧嚣的都市,但当我们咬下一口立春的萝卜,当我们在大年初二踏上走亲的路,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温暖与感动,便会瞬间涌上心头。让我们珍惜这些传统习俗,珍视每一次与亲人相聚的时光。因为它们不仅是我们与过去的连接,更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力量源泉。让民俗的火种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让亲情的温暖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间,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能在这些美好的传统中,找到属于我们的根与魂,找到那份最纯粹的幸福与安宁。【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2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1 08:35:16
  这篇文章太绝啦!从咬春习俗到走亲访友,满是烟火气。字里行间,民俗与亲情交织,像暖流直击心底,看完超感动!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1 08:36:04
  作者太会写!把立春咬春和大年初二走亲写得超有画面感。细节拉满,情感真挚,读着就想起自家过年的温馨,狠狠共情!
回复2 楼        文友:邢震        2025-02-03 14:02:47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按与点评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2-02 21:46:17
  恭喜精品!实力作家!加油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邢震        2025-02-03 14:02:59
  感谢何社长支持与厚爱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05 17:07:40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邢震        2025-02-05 17:12:27
  感谢陌小雨老师的厚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