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福】西街,马蹄声碎中醒来(散文)

精品 【柳岸·福】西街,马蹄声碎中醒来(散文)


作者:秦雨阳 秀才,238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5发表时间:2025-02-06 09:48:49
摘要:中山街,一路向西。所以又名“西街”。西街,弥散着烟火气息,吃穿用度包罗万象,一块儿家天下,一条渭河左岸上的文化走廊。

底蕴是老街的名片,文化是老街的生命。西街——今天的中山街,带着历史的风雨走进了新时代,春风春色一同把西街唤醒。
   一
   赏街景,嗅古香,望牌楼,醉诗文。
   咸阳是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中山街是这座城中的一条血脉。
   咸阳博物院,离我最近的文物单位,却是我最后一个去参观,应该说是一场迟来的邂逅。中山街,是一条老街,气派的博物院坐北向南,四进院里藏着久远的故事,藏着一个二千年的文明世界。
   项羽一炬,千年秦文明嵌入厚土之中,长眠在岁月里。杨家湾村民一铁锨开启了西汉军团的样貌,今天的人们才能有幸目睹二千年文明的风采。
   秦王定都咸阳,一路披靡,征服一个国家建立一座有该国鲜明特色的都城,引入他国新居民入驻城堡中。此举,既是在大国的功劳簿添浓墨一笔,又是对中华文明弘扬和发展。秦王,胸怀着一种不让文明流逝的境界,把中华文明脉络借鉴融合传承。
   咸阳起于战国,兴于秦,毁于项羽,重建于明初,壮阔于当前新时代。咸阳在历史的长河里,她见证了秦、汉帝国等十三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建立了华夏一統的大秦帝国,咸阳成为中国的第一帝都;西汉军团雄姿,似在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金戈铁马、征战黄沙……
   二
   走进西汉军团展馆,见到场面宏大的西汉车团兵马佣。我的心情被激荡起波澜。
   回想我小时候,心里驻着一个泥塑梦。学校的老师告诉说:长大以后,不管是上班还是出行,屁股后边要冒烟。坐上小轿车,那是不敢想的梦,不知不觉中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种下一个泥塑梦。我用黄泥捏一辆公共汽车,做出裙边和车轮,捏一辆小轿车,尾巴装上排汽管。把我看到喜欢的实物捏出来,搁在窗台上展览几天,也许是孩子的炫耀心理,也许是对进步新事物的艳羡吧。那些日子心情也特别舒畅,最后一场夜来风雨,我的“作品”全变成黄泥汤。一场欢喜,毁于一场大雨,小轿车梦被雨浇灭,一连沮丧好多天。
   原来,那时我心里就藏着早期兵马梦。我的“军团”毁在一场雨中。我学着用黄泥捏公交车、小汽车凭一时兴趣,没有耐性学会泥塑技艺,所以捏不出西街人的市井生活。家里人没发现我的才艺,也没能力投资培养,让一个泥塑天才自生自灭了。我小时候玩过泥巴,也捏过我眼所见心所想,泥塑中没一匹骏马,也没一个士兵。我沉浸在西汉军团馆,观摩兵马俑课堂,心中赞叹二千年前的泥塑手艺、制作工艺,点滴中彰显着艺人们聪明才智。
   艺人们制作兵马佣,是弘扬国威,彰显国力;我玩泥塑,是随心自娱,图一时之悦。与古人相比本就天壤之别,一场雨,几个精心捏制的“作品”现了原形,在窗台下的墙面上,留下几条黄泥汤线条,粗看如一幅涂鸦画作。
   最震撼的是“西汉军团”单元,给我的感受是:英勇拼杀是躲藏在男人们胸中的心结,一支强大的军队是秦强国的基础。想起我小时候,与同伴们玩“斗鸡”,一群男孩子,斗鸡前争强好胜,搬起一条腿骑马打天下,看谁能把谁打倒马下;一会又弯腰搭背组合成一匹骏马,另一组伙伴表演飞身上马。
   我走出咸阳博物院,西街也从西汉军团马蹄声碎中醒来。
   原来,那时男孩子心里就藏着一个兵马梦。
   三
   一条老街,一段老故事,随着蛇年到来走进新世界。
   中山街,一条从东到西的长街,明天,这条老街将成为一条步行街。将告别车水马龙,不再甚嚣尘上,呈现一派擦肩摩踵的和谐。
   在这条老街上,有一家工农兵浴池,是方圆最大的澡堂。这座浴池是对中山精神的最好诠释:把农工的利益奉为最高。在当时工农兵被誉为最值得尊敬的人。这就是这家澡堂的初衷吧,所以澡堂从高规格配置出发,有单间也有两人三人间,单人床铺白床单,浴后,可以躺平小憩,享受一杯香茶。人们进出浴室,身上裹一条浴巾,不用赤条走来走去,遮丑。我家住北门外,家庭也不富裕,不能常来这里消费,只有等要过年了,才能跟上家里大人,进门后再排半天长队,享受一次“热流”涌全身的待遇。在家人们“干净过年”观念的驱使下,我才会被允许高消费一次,光顾也让我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
   平时,我只能在运输社澡堂沐浴,那是专为工人建造的澡堂。工人下班后,洗去一身煤灰,洁净回家,且是免费。我家是从享受家属待遇的邻居那里买票,一张票5分,邮票大小的个儿,一次性使用的普通模样。
   西街的这家特别有范的浴池,它有一个当时最响亮的名字——工农兵浴池。斗大的名字悬在门头上端,门楣上5个凸起的阳字,浮雕一样彰显着向上的力量。进门后是一条长长走廊,两侧房间整齐排列,门上挂着白布帘,擦肩而过的沐浴人腰间裹一条浴巾,没有赤条的尴尬。西街人,把沐浴上升成一种文化。
   老街,一段埋在心里的往事。老街的脚步,一直向前,没有失落。我走过酸甜苦辣的日子,它一直在心里鲜活着。
   四
   中山街,有一家工艺美术社,经营刻章锦旗牌匾等业务。
   我小时候,有一件铜质藏品,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精美手把件,方底座上卧一尊醒狮,瞪大眼睛狮口怒吼。
   那一枚精美的全铜狮像,是家里人谁的物件,还是从哪里捡来的,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那时候,每天上学我把它装进书包里,它陪我上学,听课。语文数学课它都躲在书包里听,它只听不发言,也不用考试,不操心能否及格或优秀。在“一百分不算满分”的那个时期,我最大的满足就是考试只要及格就高兴。
   后来,它陪我长大,我想刻一枚印章,把它献给我的成人礼。而且想在印章上刻上“章”或“印”的字样,一位老者接待的我,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说没有章或印它也是一枚私章,还嘲讽我多此一举。最终我没能如愿刻成章,而那一枚铜狮子后来也不知去了哪里。
   一枚印章没刻成,那枚铜狮跑掉了,去到哪我也不知晓。或在某人手里珍藏,或躲在哪个角落睡觉。那一枚铜狮,它一定还在这个世界上,关注着身边的事。
   几年后,我再次来到在这家工艺美术社,给自己补上成人礼——为我自己刻下了唯一的一枚印章,而且是一枚“阴阳”字的名章。那是一枚亚克力材料,姓和名仨字:一半阴,像深凹下去的脚印;一半阳,如高凸起的田埂。这枚名章诠释着阴阳平衡之道,也告诫人们:走过的路总是凸凹不平。那一枚印章,它陪我下乡当知青,又陪我天南海北建电站、走四方、送光明。
   给自己刻枚私章,却执念刻上一个“章”,带上一个“印”,其实证明内心里空虚,而且偷藏着一个不敢见光的梦。老者的话没错,是私心作祟,藏在肚子里的一点虚荣。
   那件事之后,我明白了,人要做一个脚踩地、头顶天、内心宽的人,胸中保持一片阳光,人生路上才不会摔跤。
   中山街是渭河左岸上一条文化长廊,文化底蕴深厚。街上有两家秦腔院团,一家叫大众剧团,一家叫人民剧院,传唱着古今戏曲舞台的文化。西街上的这两朵鲜花,样板戏、三滴血、火焰驹、白蛇传等轮番上演,秦韵声腔香飘万家。秦腔文化在咸阳人心中传承。
   老街人喜爱秦腔,西街人饱受文化熏陶。看一场老戏,也是西街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明清时的文化中心,衍变如今的文化长廊。
   西街,醒来后的又一个新目标:让老街文化之火烧起来,旺起来,火起来。
   五
   咸阳,四道城门守卫着两条老街,一纵一横写着沧桑。今天的咸阳成为魅力的故都、丝路名城,在美轮美奂的城市秀色中,这条中山街已屈尊为一条溪流。带着古色古香,装着人间烟火,一条街闪烁着霓虹。
   西门口有一家肉食品店,生意兴隆。买肉凭票,买一个猪头也是稀缺货。一是托熟人不要肉票,二是价格便宜还实惠多。一个猪头是全家的渴望,指望一个淌油的肥年。之前的那天,攒了一年的油票买回来的4斤菜油,听到身后车喇叭刺耳鸣响,扭头刹那,脚滑进路边排水沟,呈v字形的片石坡面撞碎了炮弹样的油瓶,撒掉了三斤油,身上的衣服也被油浸得湿漉漉。全年的食用油撒掉四分之三,只剩一斤的油瓶还没碎。眼看着躲不过一个“没有油花儿”漂的春节,一个猪头到来化解全家人的烦恼。这位热心邻居,用她厨工的资源开一次后门,为我家伸出一双援手。
   火炉上的大锅里,冒泡白烟袅然升腾,肉香溢满房间,又从门缝中飘向门外。孩子们闻香不再远离,贪玩的心也收敛起来,等着煮熟后能啃一块带肉的骨头,也算不枉近火锅台先啃骨头。
   一个猪头化解了没油过年的囧态,不富裕的春节里也有幸福。
   我家邻居是一家食堂的厨工,那个年代流传着:三年不打粮饿不死做饭的。在食堂做一个厨工好让人羡慕。我家为少花钱、有肉吃的年,托她帮忙买一个猪头,过一个满嘴流油水的肥年。清晨,天还不亮,我和哥哥就等在西门口那家肉食品店门外。冷风钻进棉衣里,冻得浑身直哆嗦。为了一个猪头,天亮前身体忍受最冷的刺骨寒风。
   在西门边的肉食品店,记忆着一段难忘的经历。
   六
   地下埋着一段岁月,街上弥散着烟火人生。中山街,一路向西,与西门衔接。
   街上人们摩肩接踵,谈笑声喧哗声能屏敝掉一帘之隔的渭河水东去的波涛声。如今成为城市繁华背后的一隅,留存在辉煌之中的一缕泥香。虽说是泥香依然能醉人,文化底蕴的老街犹如一坛酒。
   西街,是一道由巨型弯月由东向西延伸,直通西门应了那句“西出阳关狼烟直”:中山街北平街是丁字相连,“一纵一横”中展示着苍劲卧姿,让老街更加俊美。
   杨家湾和韩家湾两个村庄是肩并肩的近邻,我二哥下乡当知青在韩家湾,同一个湾字,却弯的不同。杨家湾一铁锨,挖出了二千年的古文明。沉在地下的文明,被踩在脚下无人知晓,也无怨言,默默支撑着地上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数次去过韩家湾,却没有光顾过杨家湾。杨家湾的出土文物,带着岁月的沧桑,依然魅力四射。
   咸阳最早只有这“一纵一横”两条街,博物院、秦腔院团、凤凰台、安国寺等均点缀在纵横之中。北平街和西街就是咸阳经济文化的中心,如今咸阳城的“七纵八横”交通网格,繁荣似锦的巨变,都是“一纵一横”延伸和发展。
   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当年“军团”人在为我们祈福。更有长城和枪杆子为我们负重前行,美好和幸福永远都离不开“军团”的守护。
   兵马佣是生活的表现,军团,已成掩映在泥土下的尘香。咸阳博物院迁址前的最后一次参观,将是藏在我心里的一段美好。
   在新时代里,西街也有前卫的流行表达:口袋公园隔不远处一个,星罗棋布色彩纷呈,咸阳湖美景与中山街相依相守,给百姓生活营造出舒适的环境。中山街,古风中有新潮,华彩里含典雅。
   老街醒来了,一条步行街,正在追赶上都市的潮流生活。
  
   2025年2月5日

共 42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笔者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参观咸阳博物馆时的感悟。首先,笔者在途径中山街时,讲述了老街深厚的历史底蕴,时光穿越两千年,秦王定都咸阳,建立大秦帝国,老街在无声地诉说着久远的历史故事;走进咸阳博物馆的西汉军团展厅,观赏着场面宏大的西汉车团兵马佣,看着栩栩如生的精美泥塑,回想着自己小时候梦想,不禁感慨万千;再次走在中山街上,回想着当年在街上工农兵澡堂洗浴场景,看着眼前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的浴池现状,心中很欣慰;同样感慨的还有一家工艺美术社,想起自己当年在这里刻章的经历,感激那件事让自己得到了成长,看着中山街如今的文化氛围,期盼着这条街实现火起来的新目标;咸阳四道城门的两条老街,一纵一横写着沧桑,古香古色,充满人间烟火,肉食店、杨家湾、韩家湾,都曾经留下我们人生的足迹,有过我们成长的故事,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栉风沐雨,如今依然魅力四射,而这次参观的经历,也在笔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笔者通过自己的旅游经历,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反映出古城咸阳的悠久历史和老街的巨大变化,读之令人心起波澜,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5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2-06 09:49:56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2-06 09:50:21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5-02-06 10:49:00
  感谢刘柳琴社长的精美编按,概括了文章主题和内容,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为文章增色添彩。问候社长老师,祝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2-06 11:53:39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5 楼        文友:秦雨阳        2025-02-06 21:07:09
  感谢柳岸社团推荐,感谢精品评审组认可通过!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