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形】初唐风云(微小说)
李渊站在太原城外的山崖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初春的山风还带着几分寒意,吹动他鬓角的白发。脚下的溪水潺潺流过,在石缝间激起细碎的浪花,却始终无法突破这方寸之地。
"父亲。"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李渊回过头,看到次子李世民正站在不远处。少年一身玄色劲装,腰间佩剑,眉目间已有了几分英气。
"二郎来了。"李渊招招手,"你看这溪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却始终困在这山涧之中。"
李世民走到父亲身边,目光顺着溪流望向远方:"父亲何必感慨。这溪水虽小,却终将汇入江河,最终归于大海。正如这天下大势,看似纷乱,实则自有其道。"
李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想起这些日子收到的密报:瓦岗寨李密声势日盛,窦建德在河北聚众数万,杜伏威在江淮一带横行无忌。而朝廷那边,杨广依旧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父亲可还记得去年在长安时,孩儿曾说过的话?"李世民的声音将李渊的思绪拉回,"杨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如今各地义军四起,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李渊沉默不语。他何尝不知天下大势,只是想起杨广毕竟是自己的表兄,心中难免犹豫。
"父亲请看那边。"李世民指向远处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瀑布从万丈高崖一跃而下,看似粉身碎骨,实则气势磅礴。父亲雄才大略,难道真要困在这太原一隅?"
李渊浑身一震。他望着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水花四溅,声如雷鸣。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看到了旌旗蔽日,看到了一个新的王朝正在崛起。
"二郎,你说得对。"李渊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这天下,确实该变一变了。"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父亲英明。孩儿已经联络了裴寂、刘文静等人,他们都愿效犬马之劳。"
李渊点点头,转身望向长安方向。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与火。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将不同。
溪水依旧在脚下流淌,但李渊已经听到了大海的呼唤。
李渊与李世民回到府中,已是暮色四合。府内灯火通明,裴寂、刘文静等人早已在密室等候多时。
"主公。"裴寂起身行礼,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各地密报均已收到,时机已然成熟。"
刘文静展开一幅地图,指着太原周边:"河东、河西的守将都已暗中联络,只等主公一声令下。太原城内,我们的人也已布置妥当。"
李渊凝视着地图,手指轻轻划过黄河:"粮草可曾备足?"
"回主公,太原粮仓充盈,足以支撑大军三月之用。"刘文静答道,"此外,二郎已在城外秘密训练了三千精锐,随时可以调用。"
李世民补充道:"父亲,孩儿还联络了突厥可汗,他们愿意提供战马千匹,以换取日后互市之利。"
李渊点点头,目光深邃:"民心如何?"
裴寂叹了口气:"百姓苦隋久矣。近日城中流民增多,皆是逃避徭役而来。属下已命人暗中接济,收拢人心。"
夜深人静,李渊独自站在庭院中,仰望星空。忽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拖着长长的尾焰,消失在北方。
"主公,此乃吉兆啊。"不知何时,裴寂已站在身后,"流星贯紫微,正是改朝换代之象。"
李渊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明日,我欲微服出城,看看百姓疾苦。"
翌日清晨,李渊换上布衣,带着两名亲随出了城门。城外流民聚集,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个老妇人抱着奄奄一息的孙子,跪在路旁乞讨。
"这位大娘,为何流落至此?"李渊蹲下身,轻声问道。
老妇人泪眼婆娑:"官爷行行好,我们是从河东逃难来的。官府强征壮丁,我儿子被拉去修运河,至今音讯全无。家里田地被占,实在活不下去了......"
李渊心中一阵酸楚,取出银两递给老妇人。转身时,他看到李世民正站在不远处,眼中同样满是悲悯。
"父亲,这就是我们的大隋。"李世民低声道,"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而杨广还在江都醉生梦死。"
李渊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回府。"
当夜,李渊召集众人,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三日后,起兵。"
李世民立即着手安排,他亲自检阅了那三千精锐。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刀枪如林。月光下,李世民站在高台上,声音铿锵有力:"诸位将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我们起兵,不为功名利禄,只为还天下一个太平!"
"誓死追随主公!"三千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起兵前夕,李渊独自登上城楼。远处,黄河奔流不息,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向东。他想起那日山崖上的溪水,如今终于要汇入大海。
"主公,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裴寂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渊点点头:"传令下去,明日卯时,开城门,举义旗。"
裴寂躬身退下。李渊仰望星空,发现今夜星辰格外明亮。紫微垣中,一颗新星熠熠生辉。
"天命所归......"李渊喃喃自语,转身走下城楼。
翌日清晨,太原城门大开。李渊一身戎装,骑在马上,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大军。百姓夹道相送,眼中满是期待。
"出发!"李渊一声令下,大军如洪流般涌出城门,向着长安进发。
李世民策马跟在父亲身侧,望着前方辽阔的天地,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