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雨水三鲜,三代情长(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雨水三鲜,三代情长(散文)


作者:邢震 布衣,28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发表时间:2025-02-13 12:32:23

在家乡,老辈子传下来一句俗语:“雨水吃三鲜,春来祸不兴。”话虽简单,却饱含着长辈们对生活最质朴的期许,还有对老天爷慷慨恩赐的感恩。每到雨水节气,小时候和姥姥、妈妈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用荠菜、香椿芽和春笋这“雨水三鲜”做成的美食的场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眼前。就像雨水节气里温润的春雨,渗进我们三代人的心底,满是温情。
   小时候,我家住在南湾林场的低矮平房里,一推开家门,抬眼就能望见贤山山坡和漫山遍野的野菜地。雨水节气前后那几天,是我一年里最盼着的日子。春雨一下,空气里满是清新的味道,山林间、田野里的一草一木,处处透着生机。姥姥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雨水三鲜,得吃野,只有野的才好吃。”话音刚落,就拉着我和妈妈,一头扎进山坡、野地,去寻那春天的美味。
   雨水节气,可不只是天气变暖和了,对农田和家里的餐桌来说,也是个重要的时刻。温度和湿度刚刚好,荠菜的嫩芽就急不可耐地从土里钻出来;香椿树的枝条也慢慢变得饱满,积蓄着春日的力量;春笋更是在雨水的滋润下,悄无声息地使劲往上长。每次姥姥带我们去采摘,她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那笑容里,满是对这些自然馈赠的喜爱和珍惜。
   去野地里采荠菜,那讲究可多了。得挑那种嫩得能掐出水的,一开始我哪懂这些,都是姥姥走在前头,一边用她那双粗糙却格外灵活的手拨开杂草,一边耐心地叮嘱我:“囝囝,挑荠菜可得仔细,专挑那些嫩的,老的口感就柴了,没这股鲜味儿啦。”在姥姥心里,这些嫩荠菜可金贵着呢,她常常念叨:“这嫩荠菜,拿来包饺子,那才叫一个绝,咬上一口,春天的滋味全在里头咯。”后来,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弯下腰,瞪大眼睛在草丛里找。好不容易找到一棵大的嫩荠菜,我兴奋得大喊:“姥姥,快来看,我找到一棵大的!”姥姥闻声赶来,笑着点头:“咱囝囝真厉害,一学就会!”鲜嫩的野荠菜和鲜香的肉馅搭配在一起,包成饺子,咬一口,汁水在嘴里爆开,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如果不是这野荠菜,还真没这感觉。
   采摘香椿芽也有门道,得赶在早晨,那时候气温低,香椿芽水分足,最是鲜嫩。姥姥带着我们穿梭在山坡上,眼睛像探照灯似的,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藏着鲜嫩香椿芽的地方。找到之后,她就小心翼翼地把香椿芽摘下来。香椿芽的做法五花八门,香椿蒸蛋、香椿拌豆腐、香椿煎鸡蛋、香椿鲜肉馄饨……可要说最好吃,最让我忘不了的,还得是妈妈做的香椿芽炒鸡蛋。姥姥把香椿芽洗净后,妈妈就开始大展身手。她先把鸡蛋打散,再把香椿芽切成小段,往热油锅里一倒,“呲啦”一声,那独特的香气瞬间就弥漫开来。鸡蛋的嫩滑和香椿芽的清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饱含着家的温暖和童年的幸福。现在每到这个时节出去吃饭,要是菜单上没有这道菜,总觉得少了点春天的味道。而且,和荠菜一样,香椿芽也得是野的,才够味儿。
   雨水过后,贤山上的竹林就成了我们寻找春笋的乐园。一走进竹林,清新的空气混着淡淡的笋香,让人神清气爽。耳边时不时传来“噗噗”的声音,那是春笋努力冲破泥土的响动。姥姥经验丰富,她弯下腰,仔细查看地面,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目标。只见她熟练地用锄头轻轻刨开春笋周围的土,然后用力一撬,一棵粗壮的春笋就完整地被挖了出来。姥姥笑着把春笋递给我:“囝囝,瞧瞧这春笋,多水灵!”我接过春笋,沉甸甸的,那洁白如玉的笋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对我来说,春笋和腊肉简直是绝配。春笋的鲜嫩碰上腊肉的醇厚,炒出来的菜口感爽脆,味道浓郁。每次吃这道菜,我都能就着汤汁吃下两大碗米饭。吃饭的时候,姥姥和妈妈总是在一旁温柔地说:“多吃点,长高高,长肉肉。”
   这些食材,可不只是家常菜的原料,它们是家乡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记忆。每年雨水节气,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这些饱含自然气息的美食,感受着大自然的慷慨,也在这简简单单的美味里,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每一口饭菜,都藏着妈妈的爱、姥姥的智慧,还有大自然的馈赠。
   如今,姥姥已经离开了我们,妈妈也不再年轻,脸上添了不少皱纹。每次回到林场,我总会站在曾经一起采摘的田野边,望着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里满是对姥姥的思念。虽然姥姥已经不在了,但她的笑容,她教给我们的那些传统,就像春天的风,一直留在我心里,温柔地抚慰着我。
   雨水节气的三鲜,不只是美味的食物,更是亲情和记忆的寄托,是我们三代人深厚情感的见证。不管姥姥在不在,不管时光怎么流转,家乡的味道永远不会变,我们三代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也永远不变。每年雨水节气,我都会带着孩子感受采摘的乐趣。就像古人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的味道,是我们一生都割舍不下的眷恋,而雨水三鲜,就是这份眷恋里最温暖的依靠。
  
  
  
   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网

共 19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满是温情的故事,心间似有股暖流缓缓流淌,将记忆与现实交织,牵引着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充满烟火气的时光。雨水节气,本是自然更替的寻常节点,却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成为了亲情与传统的盛大节日。一句“雨水吃三鲜,春来祸不兴”,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三代人关于春天、美食与爱的记忆宝盒。在南湾林场的岁月里,那片满是野菜的山坡、生机勃勃的山林,是作者童年最珍贵的乐园。姥姥、妈妈和作者,祖孙三代在春雨初歇时,奔赴自然的盛宴,采摘荠菜、香椿芽与春笋,每一次弯腰寻觅,都是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也是亲情在田野间的延伸。姥姥粗糙却灵活的双手,在草丛中探寻荠菜的身影,耐心教导的话语,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作者的童年。那包着鲜嫩荠菜的饺子,咬下的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是姥姥的疼爱与生活智慧的凝聚。而妈妈在厨房大展身手,将香椿芽与鸡蛋巧妙融合,“呲啦”一声,那是家的烟火在升腾,是童年幸福的注脚。竹林里,姥姥熟练挖出春笋,祖孙间质朴的对话,还有春笋与腊肉碰撞出的美味,都化作了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这些美食,早已超越了食材本身,它们是家的符号,是亲情的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姥姥的离去虽带来了无尽的悲伤,但她留下的笑容、传承的传统,如春雨后的春笋,在作者心中扎根生长。妈妈脸上的皱纹,记录着时光的流逝,也见证着亲情的延续。如今,作者带着孩子重温采摘的乐趣,将这份对自然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传递给下一代。这不仅是美食的传承,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延续。就像古人所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心灵的慰藉,是一生都割舍不下的眷恋。感谢作者的分享,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了那份藏在雨水三鲜里的深情厚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润泽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它提醒着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藏在家人围坐的餐桌旁,藏在传统习俗的传承里。让我们珍惜当下,珍视身边的人,铭记那些温暖的回忆,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传递给更多的人。【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13 12:35:14
  这篇文章太暖了!雨水三鲜串联起作者的童年、亲情与家乡记忆,读来满是温情,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13 12:35:45
  好喜欢这篇!从田野采摘到厨房烟火,饱含三代人情感的雨水三鲜,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质朴美好,也勾起对家的深深思念 。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2-13 22:16:05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16 12:43:0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