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风雪八达岭长城(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风雪八达岭长城(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2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1发表时间:2025-02-13 17:35:15
摘要:长城,承载中华民族在苦难奋起的精神脊梁;长城,饱受战争疮痍历经沧桑巍峨屹立世界东方。一个强大统一多民族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长城作为战略防守军事设施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战争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导弹,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不堪一击。当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中原大地,长城,作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为抗击外来侵略,复兴民族强国梦谱写新篇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晓荷·烟火】风雪八达岭长城(散文) 游览完卢沟桥入宛平城,走马观花参观了高达深邃的古城墙,又马不停蹄驱车抵达预定八达岭下南山小院,在老板引路来到分部民宿房间,这是一座标准北方四合院民居,青砖黛瓦,一层楼,小巧玲珑,中间镶嵌正方形的大院子,北方平原地域开阔,气候干燥。南方多山地水域,民居大多盖几层楼房,防潮节省地基。四合院除了面街开餐馆,后面三面分布六间平房辟为民宿。当地人沾了八达岭长城的光,大多数民居改造成民宿增加收入。老板引领到民宿房间,我问老板从民宿这里如何登八达岭?老板热情回答道:穿过前面走七八分钟就到了大型停车场,再乘坐免费摆渡车到达乘坐缆车和走路登山点。我看天气晴朗光线明亮,这时登长城可以拍一组日落八达岭长城大片,再放无人机航拍八达岭全景,我又看了看手机时间,此时中午两点多,便又咨询老板:现在出门登长城来得急吗?老板摇摇头:下午五点以后缆车停止运行,春节人多,等你上去差不多五点,走路登山没有半天回不来,黑灯瞎火不安全。老板建议明天登八达岭长城。
   三十年前,我在北京中国石化报编辑部学习一个多月,因为交通不便,加上北京城内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就与八达岭长城擦肩而过。八年前,全家人一起驱车从天津去八达岭长城,下午准备投宿到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酒店,结果没有带身份证无功而返天津,再一次与八达岭长城失之交臂。事不过三,这次趁春节高速免费,自驾实现登八达岭长城的愿望。
   八达岭长城是东北与华北分界线,冬天西北利亚寒流横扫一马平川的东北平原,气温阴冷萧瑟,从温暖如春的车中探出身,倒吸了一口冷气,切骨感受到北方零下十多度的凛冽寒风逼人,为了领略雄伟壮观八达岭长城,对于在生长南方的我,还从未经历如此严寒的低温,瑟瑟发抖的手脚,冻得有些麻木不灵敏,也是极冷天气一次考验。本也打算明天留有充裕时间和体力登长城。在民宿吃了自带的食物,估计明天中午后开车,喝了点酒暖和身子,休养生息养足精神,准备明天登长城。
   酒足饭饱,稍作休息便出门熟悉环境,黄昏时辰,遇见一道拱形城门城墙,门口竖立“岔道古城“石碑,便穿洞而入,逛了一回北方的古城。古城老街张灯结彩,四处散发出浓浓的年味。因气温太低,老街上冷冷清清,匆忙折回民宿。
   翌日,从梦中醒来,天色大亮,窗外泛白透亮,一拉开窗帘,室外雪花飞舞,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凝视纷纷扬扬的白雪,心头一紧,难道三次登八达岭长城泡汤了。赶紧起床洗漱吃早餐出发登八达岭长城。
   冒着大雪出门乘坐摆渡车,还以为下雪没有什么游客,谁知游人如云像开了锅似的排一条长龙乘车。摆渡车一辆接一辆运送游客到旅游中心乘坐缆车,雪天大量游客基本上乘缆车登八达岭长,匆匆买了缆车票后站在风雪中排队缓缓前行。朔风呼啸,风雪交加,双手戴了皮手套都冻僵了,那种冰天雪地中等待忍受寒冷的侵袭,就是为了一睹中国民族脊梁八达岭长城,在纷飞大雪中排队近一个小时,一条长龙的队伍开始松动进入温暖的大厅过安检。经过安检时,无人机不允许带进景区留了下来,乘上缆车,缆车飞出大厅一跃抵达八达岭长城。
   从缆车出门走出缆车,迎面大雪纷飞,寒风劲吹,蜿蜒起伏的八达岭长城游人爆满,从缆车站到八达岭好汉坡一段路人山人海,所有游人都想登上最高峰八达岭。漫长时光磨损光滑青砖结上一层厚厚的冰雪,每攀登一步都尤为的艰难。也许出于军事防守的功能,每隔十多米的地面十分光滑陡峭,只能沿城墙两边仅通一人阶梯通向最高峰的岗楼,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众多的游人只能沿城墙抓着铁杆向上攀爬,形成一道又一道堰塞人流无法挪步上行。
   越往上攀登,越寸步难行,只有停止攀登,转身放眼八达岭长城,犹如一条巨大雪龙腾飞在华夏大地崇山峻岭之中。眼前闪现毛泽东气势磅礴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那首熟悉大气的诗词,生动展现了长城灵动壮观的景象。那是古老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脊梁,从遥远年代绵延万里,筑起一道守护国家安宁铜墙铁壁钢铁长城。犹如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万里长城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奇迹永载史册。
   长城,我终于站在高山之巅,俯视雪雾苍茫中的万里长征,浮想联翩……
   脑海萦绕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腹才华王昌龄年轻时候西漂首都长安谋求发展,因为没有啥背景,西出长安,投笔从戎踏上出塞之路。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深刻体验边塞的生活,从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诗人在时空巨大背景上挥洒自如,描写了秦汉以来千年历史与当时在万里长城守关戍边将士,大開大阖,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强大中央集权制国家,沟通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军事防御体系的城墙,秦汉及早期长城西起甘肃山尼县临洮,东至辽宁辽东,蜿蜒2万余里的坚固如钢铁万里长城。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等遗存设施,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从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西北面胡人侵袭,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成为历史的见证人。那些久在戍边关的战士,触景生情,不禁触发起乡关之思,想起自己远离亲人离愁别恨,以及整个民族饱受战争生离死别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戍边遥遥无归期,诗人笔锋一转,想到西汉抗击匈奴屡立战功的飞将军李广,就是这样的勇猛功高的将军却得不到重用。正如诗人怀才不遇的命运,王昌龄借古喻今,暗示朝廷任人唯亲,才使得胡马越过阴山屡屡骚扰中原。如果边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海拔800多米,面积119万平方米,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血肉铸就战略防线,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明代《长安客话》阐述道:“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史记》记载: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公元446年,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公元555年,北齐王朝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北京自元始成为中华民族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公元1505年,明代弘治十八年,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大规模修建连接八达岭长城,成为古代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浪迹边塞阨塞多才多艺的徐渭感慨地写下《八达岭》一诗: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尺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噀黄。
   全诗境界雄浑开阔,描写了八达岭高大险峻,落笔豪放不羁。八达岭高坡超过百尺,向北连着大漠边境,终年雾气笼罩,八达岭上驻军的堡垒向外喷着黄色的雾气,层岚叠嶂中迤逦延伸前行的长城蔚为壮观。古往今来,叹为观止。
   长城,承载中华民族在苦难奋起的精神脊梁;长城,饱受战争疮痍历经沧桑巍峨屹立世界东方。一个强大统一多民族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长城作为战略防守军事设施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战争上有飞机,地下有导弹,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不堪一击。当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中原大地,长城,作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为抗击外来侵略,复兴民族强国梦谱写新篇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长城,见证了了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辟为游览区,八达岭长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选为新中国的国歌。
   临近中午,太阳从厚厚云层脱颖而出,万丈光芒普照群山峻岭,雪过天晴,那一条雪白盘龙渐次清晰明亮,阳光驱散云雾,风和日丽,雾气渐次散去。行走高大厚实的长城城墙,天高云淡,纵目远眺,天地辽阔浩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踏上这古老城墙箭楼烽火台,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共 32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我们的目光随着作者的脚步,从卢沟桥畔的宛平城,辗转至八达岭下的南山小院,最终踏上那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民族精神的八达岭长城时,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就此展开。从三十年前的擦肩而过,到八年前的遗憾折返,再到这次春节的圆梦之行,作者与长城的缘分历经波折,却也让这份期待愈发炽热。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对梦想的执着追寻,对民族精神象征的深度探寻。站在长城之上,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每一步攀登都充满艰难。但正是这份艰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长城的雄伟与坚韧。那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长城,宛如一条银龙,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正如毛泽东笔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描绘的那般震撼人心。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脊梁,是守护国家安宁的钢铁长城,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奇迹。长城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城墙连接起来,到秦汉时期的不断修筑,再到明代戚继光大规模修建,长城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加固。它不仅是一道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一部民族的奋斗史。每一块青砖,都凝聚着先辈们的血汗;每一段城墙,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长城上,我们不禁想起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穿越千年,将秦汉的明月、边关的将士、历史的兴衰与现实的感慨紧密相连。它让我们看到,长城背后是无数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是民族饱受战争苦难的悲歌,也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如今,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却愈发熠熠生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黑暗岁月里,长城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激励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它是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源泉,是我们在苦难中崛起的力量支撑。当太阳穿透云层,照耀在长城之上,那雪后的长城更加雄伟壮丽。它宛如一座历史的丰碑,矗立在天地之间,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传承着我们优秀的文化与精神。站在长城上,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辈;展望未来,心中充满希望。长城,不仅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历经多少风雨,中华民族都能屹立不倒,勇往直前。让我们将长城所承载的精神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4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13 17:36:33
  作者对登长城经历的描写太好了!从波折到圆梦,历史与现实交织,读来酣畅淋漓,超有共鸣!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2-14 15:47:28
  编者按精彩纷呈,如果震宇登八达岭长城,游记写的一定诗情画意。遥祝编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13 17:37:06
  这篇文章太棒!不仅把长城的雄伟、历史讲得透彻,还融入深厚情感,让人对长城有全新认知 。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2-14 15:50:19
  八达岭长城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脊梁,一座文化丰碑。写出创意的确艰难。遥祝春安!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2-15 09:42:57
  文章厚重,才华横溢。精品点赞!加油!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16 12:42:52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2-19 17:39:46
  同贺恭喜,佳作共享,隔屏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