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朱苏力“法”的故事(随笔)
在法学的广袤天地里,北大法学教授朱苏力的《法的故事》犹如一面独特的镜子,映照出法在现实语境中的复杂投影。文中提及的一段网络无厘头版对“法”的批注,出自中南政法学院李汉昌教授常挂嘴边的半粤语半普通话口头禅:“有水就有法,无水去他妈。”这看似荒诞不经的表述,实则蕴含着对当下司法环境发人深省的洞察。
广东话里,“水”寓意着钱,对于水系纵横的广东而言,将庄重威严的“法”与水相联系,初听时或许觉得突兀,细究之下却也能找到文化与地域关联的蛛丝马迹。而北京话里的“去他妈”,从北京小孩子生气时的“嘚驾,骑(去)你马(妈)”演变而来,成为成年人情绪宣泄的粗鄙之语,反映出皇城根下百姓在生活中积攒的情绪与脾性。这句无厘头的话语,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方式,勾勒出司法环境中那股挥之不去的金钱铜臭气息。追溯历史,“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这句流传百年的俗语,深刻揭示了司法不公的沉疴痼疾,为当下的现象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水如法,冰清玉洁,水涤泥污,水去空无;
法如水,石穿水击,法立清漪,法治涛澜。
然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浪潮下,金钱经济甚嚣尘上,拜金主义如同一股浊流,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就连法律这片本应纯净的领域也难以独善其身。在司法实践中,“水清致无鱼,浑水自捞够,”出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各种乱象。有见利忘义、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歪嘴法官,他们背离了司法公正的初衷,将法律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还有那些道德沦丧的政府男性高官,挪用公款用于吃喝玩乐、嫖娼赌博、包养情妇,肆意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更有甚者,一些高级女公务员巧立名目,动用上百万元百姓的血汗钱,出国进行奢侈荒唐的肥臀美容手术。令人惊叹的是,报道这些另类贪官的记者神通广大,将某贪官租直升机远赴外蒙购买鹿鞭的荒唐行径,以及女性高官进行美臀手术的次数和细节都查得一清二楚,只差像曝光明星艳照那样,让这些丑陋的行径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在这些令人咋舌的现象中,最让人感到震惊和失望的,当属李汉昌教授。他身为人民的灵魂工程师,在法学领域地位尊崇,不仅是中南政法大学副校长,还身兼中国诉讼法学会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诉讼法学会长、武汉市政法委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等重要职务。谁能想到,他不仅率先提出“有水就有法,无水去他妈”这样看似玩世不恭的“法”理,自己最终竟也因受贿犯罪,站在了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台上,接受人民正义的审判。这一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法律界掀起轩然大波,令法律人士们瞠目结舌,甚至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一丝动摇。法律人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脊梁,是实现民主、民生、民族复兴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是引领国家驶向世界竞争快车道的先锋队。然而,李汉昌教授的堕落,让这些信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有水就有法,无水去他妈”的法律人会在他们心中回响。
几百年前写《石灰吟》的作者于谦,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豪迈激昂、荡气回肠的诗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代的文人志士为国捐躯、为国奉献。在当今中国,像于谦这样的人物依然数不胜数,他们或许身份平凡,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市井巷陌之中,但他们的意志坚如磐石,他们的铮铮铁骨,如同坚实的基石,捍卫着共和国大厦的稳固根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总有一些所谓的“聪明人”,他们深谙发家致富的“秘诀”,懂得如何启动财富积累的引擎,如何激发原始积累的爆发力,如何施展权力寻租的手段,一心追求成为人上人,尽享人间富贵。李汉昌教授显然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他的贪腐程度或许不及那些动辄贪污成千万上亿的大鳄,否则他恐怕也会发出如国内某大贪污分子般的经典感叹:“我后悔没有贪到同学大款所拥有的资产总额就栽了!”这种扭曲的人生观,触及到人性的软弱与贪婪之处。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国家是虚幻的,只有自己才是真实的;荣誉不过是给别人看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享受才是生活的真谛;奉献被视为愚蠢的行为,而不择手段地攫取才是人生的“硬道理”。
当然,探讨这些现象,并非是要劝诫人们都去做“粉骨碎身”的殉道者,也不是要求法律人都成为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圣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古老的俗语,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揭示了人性中自我保护和自我追求的本能。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摒弃个人利益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人不为己,也就不可能有人真正为他人。然而,人人为己并不等同于人人为他,那种理想化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我们倡导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不仅包括个人的能力与才华,更涵盖了社会法制的健全、社会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以及做人的最低道德底线,这是一条不可触碰的红色高压线。
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以李汉昌教授这样的案例为镜鉴,不断反思和完善司法制度,引导法律从业者加强自身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首先保障制度公平,人才选拔机制公平,让法律真正回归到公平正义的轨道上。只有这样,才能重拾法律人对信仰的坚定,重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让法治的光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都真正享有民主、自由、公平的法治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公平正义理念的司法执法风清气正的合格法律人。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