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魂牵西兴屯(散文)

精品 【星月】魂牵西兴屯(散文)


作者:牟瑞霞 秀才,1076.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7发表时间:2025-02-22 10:53:51

对于终其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地的人,或者是偶尓(比如求学,打工)离开过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我心中对于出生地的那份思念,那份眷恋,那种望眼欲穿,那种朝朝暮暮,魂牵梦萦的滋味!
   六十年来沉重钻心的乡愁常常使我彻夜难眠!
   我异常思念那个神奇的地方,异常思念那个被父母常挂在嘴边又回不去的美丽地方。
   异常好奇,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山村的山水孕育了我,孕育了不缺胳膊不缺腿,聪明伶俐又赏心悦目的女孩!
   自从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跟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我的根源我的血脉是从那里流淌出来的地方。
   我便对那个地方一往情深,念念不忘,刻骨铭心到寝食难安的地步。
   我发誓要回去找他,无论我离开他多久多远。都难忘记养育我的那片土地——西兴屯!都难忘记哺育我的那条母亲河——逊河!我要沿着我血腋流淌的方向找到他。从此后,想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便成了我心中的梦想,更成了我努力实现的理想。
   在梦里,翻越千山万水,离出生地竟那么的近,近到一闭上眼睛就能触摸到他,感觉到他,拥抱到他。
   我能嗅到来自他身上的气息!我能感受到来自他怀抱里的温度。
   然而我却在回去的路上,一直走一直走,这一走便走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啊,人生又能有几个甲子呢?
   我对爸爸妈妈描绘的西兴屯心驰神往,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围绕着小山村的是一望无际、黑如煤粉,酥软肥沃的土地散发着草根和泥土的芬芳。
   最让人心动的是,绕着小山村还有一条风光旖旎,富饶美丽,金光闪闪的大河一一逊河(逊别拉河)。单从“逊”意为奶浆之意,便可猜测到逊河是一条鱼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生命河,它养育了两岸多少子民和生灵,滋润了多少流域内肥沃的土地,使土地黑的流油,松软的如女人的胸脯!
   这条浩荡的大河不仅仅如此,它还怀有诗和远方。它从发源地小兴安岭南麓一路奔涌279公里,最终和国际接轨汇入黑龙江。
   它四季分明,五光十色,气象万千。而且性格有张有驰,有动有静。既有春季冲破冰封束缚的万马奔腾,又有夏季的温柔清凉浪花朵朵,秋季里的滟滟缠绵随波逐流,更有冬季的安详纯美岁月静好。
   善解人意的逊河为了弥补日夜流淌给两岸居民带来的不便,冬天里为两岸的人们提供了另外一副辽阔不羁的模样。
   两岸的人们赶着马爬犁,牛爬犁可以任意奔驰在坚硬如铁的冰面上,犹如行驶在高速上一样拉风,走亲访友,运送物资,拉烧柴方便快捷,爽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
   眺望着闪着金光流向远方的大河,多么令人神往啊!
   目光拉回到眼前,被切割成几何图形的田野,种植着大豆,玉米,小麦,葵花等农作物。田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垄,每根垄笔直笔直得有几公里长,一个好把式一天不休息才能铲一根垄,这就是黑龙江特有的千里沃野。
   离西兴屯越来越近了,一阵阵大豆、玉米清香的气味在空气中流淌弥漫,大豆和玉米的绿叶在阳光下反谢出翡翠般的光泽,晃得人眼花。
   空气中弥漫着逊河那特有的鱼腥气味,湿润而清新。
   微风拂来,玉米的叶子发出沙沙的碰撞声,那是彼此拥抱鼓励的最美妙的无弦之乐。
   再有十来天就要割小麦了,遍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像刘海一样低垂着。
   这些金色的麦田点缀在绿波荡漾的大豆玉米田中,犹如一块碧绿的地毯上金色的图案,绿洲上的沙海。驰骋在这块肥美的土地上,心旷神怡,如醉如痴!
   车子继续在平坦陌生的道路上行驶,两侧绿油油的玉米田缓慢地从车窗前滑过,再迅速地分成两排被我们抛在身后,而前方又是一片连绵不绝,一望无际的玉米田。
   此刻正是暑热难耐的上午,黄澄澄的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始终在我们头顶的碧蓝色天空中缓缓移动。
   高高的玉米挂满红缨,挡住了视线,我们仿佛走进了一条永无尽头的时空隧道。一片片墨绿色的大豆田,从远处铺展开来,仿佛是欢迎我回家的父老乡亲,又像是在列队致敬的仪仗队。
   此时车里正播放着《伊犁河,我心中的歌》,悠扬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的诉说,加速催化着我的乡愁,让我情难自控!
   伊犁河伊犁河/你用乳汁哺育了我/每当唱起草原牧歌/心中充满往日欢乐/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永远难忘母亲的河/世世代代奔流不息/永远是我心中的歌/啊伊犁河/啊伊犁河/伊犁河伊犁河/你的美丽牵动着我/每当拨起我的琴弦/心中荡漾你的清波/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永远难忘故乡的河/滔滔不尽源远流长/永远是我心中的歌/啊伊犁河/啊伊犁河…………
   这条父老乡亲们走过无数遍的路,今天我沿着这条路回来了。
   然而令我纳闷的是走了几十公里的路竟看不见一个人,我脑海里鸡犬相闻的乡村愿景竟没有看见。
   原来播种、趟地、铲地、除草等田间管理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非常高,农忙时间也就二十多天,剩下的是自由自在的农闲时光,农民们真正实现了时间自由。
   现在正是秋收前少有的休闲时光,在城里买了楼的人们正在城里逍遥自在呢!所以看不到人。
   我的眼睛热切地越过眼前油绿肥沃的农田,思绪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我飞过田野飞过远处的白桦林。
   中午时分,车子驶过了一大片玉米田。又驶过了几乎被玉米淹没的西兴屯的村牌,我的心激动的狂跳不止,看着波浪似的伸向村子去的玉米田,和隐隐约约闪烁在玉米丛中蓝色彩钢瓦的屋顶……
   我激动的语无伦次,啊!到了,终于见到你了一一我的出生地,我的故乡!
   随即心中又滑过一丝茫然,不知故乡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在这里出生,短暂到蹒跚学步,便长久地离开,虽不拥有西兴屯的户口,却是西兴屯原居民的我呢!
   越接近西兴屯,我的眼睛越湿润,最后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
   在泪眼婆娑中我看见一大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冒着暴风雪艰难地行走在一大片荒凉的灌木丛生的草甸子上,我看见一大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肩扛背拉在创造一个神话,在创造一段历史。
   他们是从部队转业到此开垦北大荒的荒一代。也是终结战争迎来和平美好新中国的一代军人。
   他们将唤醒这片沉睡千百万年的荒草地,让他蜕变成千万公顷沃野,流淌着黑色油光的土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成为祖国的商品粮基地一一一天下粮仓。
   我看见年轻英俊的爸爸向我走来。彼时,大地测量专业的爸爸刚刚完成中国地形图的绘制工作。积极报名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工作,他戴着大红花从黑龙江省农业厅奔赴逊克军马场,以专业干部身份支援开垦军马场的筹备工作。
   1961年10月爸爸成为三分场十连建连的第一批元老!
   我看见王金山、杨启明、张生仁、韦立邦、武谢、王纮森、郑正兰、胡盛辉、向玉山、田忠山、雷行善、秦国忠……许许多多叔叔阿姨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我走来!
   当时参加建设十连的职工,大多来自八五三农场和扎兰屯军马场的转业官兵。
   他们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具备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
   十连的第一任领导班子:连长王金山,指导员杨启明,副连长张生仁,副指导员王纮森。田忠山任机务队长,伍谢任技术员,爸爸任会计。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叔叔阿姨的履历吧!
   王金山,1922年7月生,河北省高阳县人。1945年10月入伍,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连长等职。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千里挺进大別山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8年4月转业到853农场,任分场副场长。1960年参加创建黑河垦区第一农场,先后任分场副场长、生产队长、林建科副科长等职。对祖国忠诚。
   杨启明,山东人,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枪林弹雨中多次立功!对祖国忠诚。
   王纮森,1932年8月生人,1948年参加革命,参加了解放战争,参加过抗美援朝,1958年选送八一农垦大学读书,是八一农垦大学的第一届学生。1962年八一农大毕业后调入逊克军马场,任技术员,生产股长、二分场党委书记等职。对祖国忠诚。
   伍谢,1935年4月广东生人。1948年3月年仅13入伍,历任交通员、通信员、班长等职。参加过无数战役。1958年4月转业到856农场,1958年进入八一农垦大学学习,是八一农垦大学的第一届学生。1962年8月调入逊克军马场,先后任技术员、政治指导员等职务。是逊克军马场最年青的干部。对祖国忠诚。
   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怀揣着纯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无限的忠诚。他们任劳任怨,党指挥到那里就冲到那里,组织上让干什么二话不说,从不讲条件待遇拔腿丢下老婆孩子就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看看王金山的工作经历便可知道,他在853农场己是副场长,到了新组建的逊克军马场,高职低配,只任了一个连队的连长,竟一点怨言都没有。
   而且工作环境极其艰苦,面对的是一片荒草甸子,比宁古塔还往北的苦寒之地。野狼成群,野猪熊瞎子出没。夏天蚊虫叮咬,小咬,刨奔,瞎蒙铺天盖地往人身上扑。没有房子,伐倒树木搭起马架子铺上干草行李一放就是家,隆冬数九挖地窨子。没有井,冬天刨逊河的冰吃。除了没有鬼子的围追堵截跟当年的抗联没有什么区别。爸爸和叔叔们在一无所有的艰苦条件下,带领全连职工白手起家,一手抓开荒,一手抓生活。硬是在短短的四个月开垦出良田四万多亩。
   如今,站在这片生机盎然洒满了前辈们热血和汗水的黑土地上。我思绪万千,激情澎湃。当时开发十连的叔叔阿姨们如今存世的也只有90岁的爸爸了。
   我常常思考,这是一群具有什么信念,具有什么品格的伟大的人们啊!他们硬是在这片苦寒之地上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填补了空白。
   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建起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农场,支援了国家建设,保障了国家的根基,张扬了国家的威风,挺直了国家的脊粱!
   直到我读了《致信加西亚》这本经典名著才找到答案!
   这便是,他们的身上普遍地具有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忠诚,有着顽强意志的执行力,行动力,果敢意志坚定,赤胆忠心的罗文精神。
   那是发生在美西战争期间的一个传奇感人的故事。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与古巴反抗军领袖加西亚取得联系,他写好一封给加西亚的信的,想尽快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对抗西班牙。
   可是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神秘的崇山峻岭间,美国方面无人见过他更不知道他具体的隐藏地点。
   那么总统麦金莱的信将如何送到加西亚的手上?谁又能通过西班牙的层层封锁,历尽艰难险阻完成这个看起来根本完不成的任务呢!
   因此,有人向总统推荐了罗文:“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是他。”
   罗文不负总统的厚望,只身徒步,历尽凶险,三个星期后果然把信交到了加西亚将军的手里,并带回了加西亚将军同意合作的回信。最终美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这里我们抛开罗文寻找加西亚将军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万险,惊心动魄的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不表。
   单单从罗文接受任务时的态度来看伟大的罗文精神。
   当麦西莱总统把信交给罗文时,罗文接过信,把信放在油低袋里,打封,放在胸口藏好!按照常规,接受任务方一定会问:他在哪里?
   但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提出任何问题,什么也没问,而是立即踏上了寻找加西亚的征途。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历经千辛万苦,突破层层封锁,九死一生最终成功地将信交给了加西亚,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主动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罗文中尉的行动充分展示了这些品质。这就是伟大的罗文精神!
   罗文精神也是一种伟大的军人精神,是一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精神!
   我们再来看看王金山、杨启明、张生仁、王纮森、郑正兰、韦立邦、伍谢、等叔叔阿姨们,他又拥有怎样的人生信念,怎样的高尚情怀。
   当时他们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枪林弹雨中荣誉加身,集体转业到八五三农场,扎兰屯军马场,四方山军马场积极投身祖国的农垦建设。
   在调入逊克军马场之前,他们在原单位己取得了事业上的成果,而且工作环境也相对好转起来,大多走上了领导岗位,老婆孩子也安定下来。本来可以躺在功劳薄上,稳步升迁。
   但他们接到筹建逊克军马场的任务时,二话不说,扛起简单的行李直接奔赴艰苦的工作岗位。而且从过去的领导直接降到士兵,普通职工,任劳任怨的干了一辈子。
   他们大多数是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受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的功臣,为国家的兴亡流过血流过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这种情况在当时很普遍,没有人发牢骚,闹情绪,耍大牌,倚仗自己是战斗英雄,伸手向组织要待遇。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的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当时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共 1437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黑龙江西兴屯,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见证了父辈们从部队转业而来,用热血与汗水开垦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脱下军装后,又化身为垦荒先锋,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从荒芜到丰收,从艰难到希望,他们的每一个故事不仅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见证。本文将带您走进西兴屯的历史深处,探寻父辈们转业开垦农场的岁月。他们用双手和信念,将荒原变为良田,将戈壁化作绿洲,展现了军人的坚韧与担当。这不仅是一段关于农业开发的历史,更是一代人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父辈们的伟大精神,以及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记忆。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继续书写北大荒的辉煌篇章。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微笑的百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30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微笑的百合        2025-02-22 11:37:43
  西兴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2 楼        文友:微笑的百合        2025-02-22 11:46:33
  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北大仓!
3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2 16:21:40
  谢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编按,谢谢鼓励支持!
4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05:51
  于学杰点评:我一囗气读完了师妹的新作《魂牵西兴屯》。师妹虽已年过花甲,那犀利的笔锋依然鲜艳夺目!佳作是一曲悠扬的旋律,是对家国情怀的诗意表达。它承载了对西兴屯这个出生地的思念,对根的追寻。
   佳作向我们展现了西兴屯的山水、田野、老屋,以及那熟悉的乡音和淳朴的乡亲那些作者记忆中最珍贵的画面。
   佳作热情赞颂了那个火红的年代,那些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凯歌。虽然流年似水,但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像一棵没有年轮的老树,永不老去!
   期盼师妹有更多的佳作为文坛增光添彩![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5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08:08
  高明艳大姐的精彩点评:霞妹你好!我快有十天没进群了。刚刚看了你的新作魂牵西兴屯,太振憾了,接地气呀!思念之情感同身受,身体原因我不多说了,我看后真的很激动!
   告诉你:你的白妈妈我很熟悉,她们-家人我也认识。白妈妈做了好多年人民法院的陪审员呢!
6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09:49
  刘宪荣老师的点评: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瑞霞的佳作《魂牵西兴屯》,文章也把我带到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我们都是军垦战士的后代,小时候都经历了那个热火朝天开发北大荒 ,轰轰烈烈搞建设的火热时代。刚建场时,我们都是住在当地的村子里,都受到过百姓的热情关照,这些故事刻骨铭心。瑞霞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了,真诚,细腻,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感谢瑞霞!感恩父老乡亲!
7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11:01
  王兴华老师点评:一口气读完了瑞霞的佳作《魂牵西兴屯》被其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和感动。文中用插叙回忆等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代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幕幕不同凡响的历史画面,不同寻常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敲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永远铭记。感恩那个伟大的时代,感恩那些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正直善良的人们。愿历史的丰碑永存!向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为瑞霞精彩纷呈的作品点赞![强][强][强]
8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12:04
  冯延吉大哥点评:这是牟瑞霞的纪实回忆的一篇佳作,她虽然是离开西兴村60多年了,但她在心里使终身难忘的岀生地,做为北大荒逊克农场的二代把逊克农场三分场十连用文字描述的那么真实,什么叫情怀,这就是一种对岀生地的深切的怀念,特别是对西兴村的父老乡亲有着感恩的心。[强]
9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13:09
  吕吉远老师点评:西兴屯,永远也忘不了的地方。那里有我的血脉,有我童年时光,亲切,向往!尽管离开了那里,心还在,梦还在。散文写得细腻,有深度。是篇不可多得的怀旧之作。作为读者的我,欣赏之余,亦引发了我的思乡之情。美美的,为之点赞![强][强][强]
10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2-24 16:14:34
  何丽娟大姐点评:霞妹的新作"魂牵西兴屯″,把她的出生地西兴屯的一草一木,每人每事描述得淋漓尽致,记录的栩栩如生,这是一部革命回忆录,也是一本个人成长史,更是一部值得认真品读的历史故事,超赞????????????????????????????????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