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星】才须学也学须静(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星星】才须学也学须静(杂文随笔)


作者:流水无声 布衣,2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发表时间:2025-02-24 09:04:01

最近看到一篇新闻,东北某城市学院博士女教授冯艳丽,穿着极为简单朴素,还用饮料瓶做水杯喝水,用餐厅打包袋提着必备的工具用品上课。
   在接受学校媒体采访时,冯老师透露,视频中的罐头瓶其实是她一年前喝果汁剩下的,觉得方便就一直用它来装水。而装书的袋子则是食堂的打包袋,非常结实且方便,这就是她每天在学校工作的常态。
   Gif记录下她走在教学楼走廊的样子,也是稳重大方、步履坚实,昂首挺胸,坦然豪迈的前行。
   学生、家长及网友想给老师更换包包和水杯,也被这位博士教授婉言拒绝。
   于是有人在照片上配上文字“大学教授用罐头瓶子喝水,用塑料袋当包用”,“精神富裕,对物质的欲望就少了”。
  
   其实我们不管以怎样的方式生活,都在追求一种骄傲而自豪的存在,这种骄傲而自豪的存在就是我们常说的幸福!尽管冯老师是以简单朴素的方式存在于生活中,与其他博士教授常有的严肃庄重、注重形象大相径庭,甚至极像刚刚脱下工作服的农村妇女,但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出一种质朴与自然,以及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也堪称另一种得体和优雅。
   一个人以怎样的生活存在,从来是只有流俗,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追求享受物质生活,其他人也不应有非议。同样,在不违背公共良俗的情况下,每个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爱好追求。
   尽管古人就给我们留下“人不可貌相”,但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以貌取人,以外表猜测议论人甚至定义人,这应该是一种极其不好的甚至霸道的“个人观点对别人的绑架”。
  
   大部分人的经济能力也是有限的。我说经济能力有限的是大部分人,是因为我这大半辈子遇到过两个人:一个说家里的钱多得数不清,是我曾经的的一个学生的妈妈,那个学生在二十多年前从家里面拿了两万多元,我是察觉他和与他关系亲密的几个艺体生在升学的关键时期出现异常进行调查,得知详情后问家长是否知道家里少钱了他妈妈回复我说的;另一个是原来的单位一位被同事常常讥讽为“大明白”的老先生,经常性(包括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地说自己的钱多,怎么也花不完。不过后来有人告诉我,那个学生的家长前几年因为经济犯罪出事了,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另一位老先生年轻二婚的妻子不久竟然也患上了尿毒症,唯一的孙子同一年也得上了障碍性贫血……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尽管人人都有追求的自由,但在某一方面追求多了,势必要影响其它的发展。很多年轻人说祖辈、父辈是创造生活的人,自己就该好好的享受生活,结果不仅把父辈祖辈的积蓄都砸上,自己也开始拼命的挣钱,还是难以满足越来越膨胀的消费欲望,而且每当遇到比自己消费水平高的人,还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无奈和烦恼。
   看来,高档次的装扮也好,高水平的消费也罢,只能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和好奇心,并不一定能带来长久的幸福!
   一只鸟没有食物,用不了几天会被饿死。但如果在它腿上扣上金环,脖子挂上项链,飞翔起来也不会轻松自由,远远也没有原来敏捷欢快!
  
   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要比让别人把钱装进自己的脑袋困难,但我们如果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是需要学习而已,还是要比把别人的钱填充到自己的金库容易得多:有经济实力我们可以进名校拜名师,经济困乏我们也可以多实践多查资料上网自学步步提升!
   本人少年时父亲就因病残疾后来瘫痪,长达九年之久又在我临近高考时去世。尽管当时菏泽一中的领导给我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老师和同学也提供了很多资助,但精神上也给我带来不小的打击,后来仅仅上了一个中专性质的工艺美术学校。
   我深深感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断提升是在1993年我走向社会以后,先是在乡镇中学辅导毕业班美术并担任毕业班历史课,一年后因为美术历史成绩都能让校长挺直腰杆说话,加上我经常发表文章,菏泽一中的领导又向校长建议,我便又在校长的直接点名下教起了复课班语文,后来又跟着校长进城,而且还有了教高中语文的机会。
   我开始天真的认为,文凭无所谓,只要自己努力足够,教出成绩,无愧于学生、对得起家长,不负学校领导的栽培就行。所以我仅仅是靠查资料、读书来提升自己。一直到98年开始到市内的学校兼职代课,学校要求比农村学校严格规范,我才对文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我先是报了自考(专科)、后又报考函授(本科),一直到拿到高中教师资质,花费了将近八年的时间。
   说实话,我一直到2002年才还清了家庭债务,先是父亲得病不仅有欠款,还有银行的贷款,再就是后来修建我们弟兄二人的房子、母亲得大病动手术、我们兄弟订婚结婚等的借款。所以毕业后走向社会第一个十年,我的目标很简单:有机会就在校外多担课,多挣钱尽快还债;在校内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多挣升学奖金。那个时代财政切块,乡镇中学由乡镇财政负责发放,经常拖欠;而升学奖金是由学校收取复课生的学费后发放,比较及时。我因为成绩突出,常常要领到两千到三千元,经常是其他老师的两倍,也几乎是我待岗时在学校代课一年工资的二倍。
   我走向社会的第二个十年主要是民办学校了,只是在领导需要的时候去国办学校串门式的帮忙,偶尔给学生指导,甚至专业中考时摆摆景物、监场等。因为还清了家庭外债,经济压力减轻了很多,我便想做真正的自己。我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浓厚兴趣:一是对教学业务的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二是教育领域新兴的科技手段。我在2005年自费购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不仅通过两个名为“开天辟地”的光碟自学电脑技术及其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办公软件,还通过自学“装机不求人”,帮助同事把学校淘汰的电脑重新组装再利用。在教学业务方面,先是应邀参与编写备考资料,后来单独命制模拟试题提供给相关书商或出版社。因为2008年我把社会热点(南方雪灾、胶济铁路事故、512汶川地震等)以及央视首映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命制进了最后六份模拟试题,预测训练的作文之一《春暖花会开》也和山东省当年的高考作文《春来草自青》高度吻合,竟然在2009年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报高考版》”破格聘为“全国考考语文试题研究会研究员”(按要求必须是地市级教研员或中学特级语文教师)。更为离奇的:我所在的那个民办教育集团采用的是国办学校的管理体制,有一年按惯例申报县区级优秀,仅仅一个名额,两个老师争抢,他们竟然放出宁愿要不成也不让对方要的狠话。最后时刻学校领导把我叫去,把荣誉给了我,竟然平息了事端。其实开始我的各种评比数据就比他们两个略高(高出不到0.5分),只是我当时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在双方老人的压力下妻子又怀了三胎,我怕被举报提前退出了。
   第二个十年可以说收获一些荣誉,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我还获得了两次县区级的表彰:模范班主任及教学能手。
   但我也渐渐想做一个简单的自己:做自己爱做的的事,坦然的挣生活需要的钱!
   我渐渐感到教书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尽管现在教书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甚至日益加大的风险,但我还是觉得只要看淡看开,还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对和付出,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想做的事情上,能赢来自己想要的收获:哪怕是少数同学的进步,哪怕是家长的一句理解的话语。被领导看到表扬也好,被假象掩饰领导看不到也罢,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尽心尽力,无愧于内心,坦然于学生家长,足矣!
   所以当我最终因为孩子多完全脱离开国办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国办学校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工资也统一到县区财政划拨了。尽管也目睹了很多业绩不如我的人成了体制内的一员,我也很坦然。尽管第三个十年我又一次遇到家庭经济危机,我也没有慌乱,因为我越来越感到能用钱解决的事根本不算事。我非常感谢上苍赐给我一个还算美好的家庭,感谢上苍送给我三个还算争气的孩子,更感谢在我经济困难时还能伸出援手的亲人和朋友!
   我在查询疑难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原来没想到的一个个有关的其它问题,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困难的增加而退却,而是耐心地一个个查询清楚,必要的时候动笔记下来,当最后都搞清楚了,收获也常常超出预期!
   只是现在很多人被金钱奢华蒙蔽了眼睛甚至心灵,被长期的散漫甚至懒惰消磨了意志,积懒成笨,甘于躺平罢了。
  
   据网上了解,冯老师不仅是博士、是教授,还是工程造价系主任,不是没有消费能力。她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教学也不局限于课堂,常常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
   “精神世界非常充实的人,是无需依赖外在的装饰来获得满足感的。”或许这就是她留给学生,留给我们的思考。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朝大文豪苏轼告诉我们,读书能养气,是廉价持久的发自内心的美容养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早在三国时的诸葛先生就这样教导后人。可惜会背诵默写及讲解的人那么多,真正坚持下来用行动践行的人却不多。
   或许这正是能坚持下来的人的可贵!
  
   “才须学也学须静”,我的体会越来越深。
   因为我不仅经历了“初学三年,天下无敌”的轻狂,也经历了“再学三年,寸步难行”的困扰,更是品尝到了“继续坚持,收获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2025年2月22日星期六
  

共 36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才须学也学须静》一篇意境深邃,极具思想内涵的随笔性文章。文章开篇,作者提到“不合时宜”的大学教授冯艳丽,她生活极其简朴,精神却相当富足。从而引发对生活方式的探讨。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因“财”而浅显的人格和浮躁的心态迷惑了诸多人的眼睛,也腐蚀了许多人的头脑。正如作者在文章开头中提到的“两个人”,且不是少数。这与冯教授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样才能真正“追求一种骄傲而自豪的存在”?作者以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执着不懈的“静中求学”态度给出了我们答案:腹有诗书气自华,“才须学也学须静”。一篇立意深远,行文严谨,论理犀利,引人深思的好文,推荐共赏。【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2-24 09:06:51
  文章立意深远,文辞犀利,行文严谨,引人深思。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深度好文。感谢老师赐稿星星,问好老师。期待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流水无声        2025-02-24 09:38:29
  多谢老师写下编者按。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欢对生活作诗一般的瞭望
3 楼        文友:流水无声        2025-02-24 17:17:31
  非常抱歉!疏忽了一个字:“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要比让别人把钱装进自己的脑袋困难”应为“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要比让别人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困难,”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欢对生活作诗一般的瞭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