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老虎砬子的传说(随笔)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
在汤原县腰营林场和大亮子河林场之间有一处山峰,那山生得是怪石嶙峋,那片林子也生的是林深树密遮天弊日,晴天这山峰上云雾缭绕,阴天里更是雾气升腾,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流过,流水声是哗哗作响,那儿真是块风水宝地。而就在这山里栖息着一只斑斓猛虎,这虎长得了得,身长有三米五六,体重足有四百来斤,吊睛白额,脑门正中一个黑色的“王”字,全身黑黄相间的皮毛闪闪发光,一条尾巴两米来长足有杠子那么粗,只要轻轻扫过,就能把胳膊粗的小树打倒。生就的一张血盆大嘴,上下颌的两边各长着一对又长又尖异常锋利的钢牙,寒光森森慑人心魄。这虎一声巨吼群山回荡,称得上是八面威风,正是:山因虎而锺秀,虎因山而威猛。
这年冬天,老虎出来找食远远发现了一只狍子,只见那老虎借着树从的遮掩,蹑手蹑脚地靠近了狍子,就在离狍子还有十来米的时候,狍子似乎有所警觉,伸直了脖子四下张忘。正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也许只要稍稍晚个几秒钟,这狍子就可能狂奔而去,这时只见老虎后腿慢慢抬起瞬即纵身一跃,伴随着一声长啸扑了过去,这狍子神还没醒过神来就被扑倒在地,正待挣扎,这虎口就到了,只听得咔嚓一声,狍子的脖子被咬得粉碎,只见狍子四蹄一蹬不动弹了,老虎这才松开口站起身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舔着嘴边的狍子血,它打算稍稍休息一下,再慢慢享用到了嘴的美味。可正在这里只听得一声巨吼,震得是山摇地动,随声而到的是一头巨大的黑熊,这黑熊少说也得八百来斤,只见它眼如铜铃掌如蒲扇,一身的黑毛闪闪发光,胸口一块V字形的白毛是雪白锃亮,伫在那就像一尊黑铁塔是赫赫生威。甭说,它也是冲着狍子来的,看那气势压根就没把老虎放在眼里,你看它直奔那个死狍子就扑了过去。嘴边的肉让人分享,老虎哪能咽得下这口气,再看这虎眼睛都气红了,狂吼一声就向黑熊扑了过去,只见这虎是扑抓撕咬,这熊是左扇右档,一时间熊吼虎啸震耳欲聋,打的是血雨腥风是天昏地暗。几个回合下来虎熊都累了,停下来喘喘气,两兽是各有所伤,把雪地都染红了一片,也没分出个输赢。看起来这两兽也是谁也不服谁,一边喘着气,一边四只血红的眼睛还相互对峙着,嗓子里的吼声也是由低到高相互挑衅蓄势待发。没过一会,老虎忍终于不住了,长啸一声又扑了上去。本来这熊虎是各有优势,虎长于灵活,熊长于沉稳,可今天这只虎可是真急了眼,虎口夺食真是岂能容你,所以,还是一味的强打硬攻自己的优势一点也没发挥出来,反倒让熊占了便宜。你看那熊见老虎扑过来,没有迎头而上,却是突然直起身来,身子向旁边一侧,勘勘让过了老虎这一扑,紧接着居高临下,左掌横扫打在了虎头上,右掌向下狠狠地一拍,正拍在了虎腰上,就听得嘎巴一声,硬生生地把老虎的脊梁骨给打塌了,这老虎一下子就瘫倒在地,虎吼马上就变成了哀嚎。黑熊顺势一跨就坐在了虎背上,探下头去照着老虎脖子就是一口,只听得“扑”的一声是虎血狂喷。看来这大黑熊真是饿极了,大口大口地撕扯着虎肉,没过一会就把半只老虎吃下了肚。
这虎肉吃饱了,虎血也喝的了,黑熊按着习惯把剩下的虎肉和没吃的狍子用雪给埋了,那是藏起来留着下顿再吃,一切办利索了,这大黑熊扭扭达达地向林子深处走去。
第二天,猎人老米进山打猎,正好就来到了这片林子,看见雪地上杂乱的脚印和散落一地的虎毛熊毛,就料到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恶斗。四下一搜就发现了雪堆边露出的虎皮,上前用手抓住虎皮向外一拽,半只残虎连同碎虎骨散落了一地,老米这边正想再看看雪堆里还有什么,猛听得背后阴风袭到。
话说这猎人老米,可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老猎手。在这深山老林里打猎也有二十几年了,不仅练得一手好枪法,而且是听风、闻味、看印痕就能知道野兽的大小,走过去多长时间,他出门打猎从没有空手而回的时候。遇到朋友来访,这边烧上水他拎着枪出门,等到水烧开了,他准把野兔山鸡给你拎回来。今个听到身后阴风袭到,老米就知道来的野兽小不了,回身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向前跑,但是,要跑又肯定也跑不过后边的野兽,怎么办?这时要是决断错误这条老命就没了。要说老米真不愧是老猎手,只见他右手握的枪向左一横,两手握住,紧跟着两腿一叫力向左前方纵身一个扑跃翻滚,而正是这一个翻滚不仅躲过了背后的袭击,又拉开了与偷袭者的距离,还借着翻滚的一瞬间看清了背后野兽的方位,它正是那只打死老虎的大黑熊。好个老米在翻滚之中调整身姿,两脚一前一后落地,接着转身举枪击发,几个动作尤如惊鸿一瞬,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完成,黑熊正好也是一扑未中刚站起身来准备发动第二次进攻,就在这时,“呯”的一声枪响了,正中大黑熊的心口,黑熊巨吼一声轰然倒地。再看这里的老米,端着枪喘着粗气,一颗心怦怦地狂跳,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衫。从黑熊袭来到枪响总共还不到半分钟的时间,但这一刹那可是惊心动魄电闪雷鸣,老米也是生平第一次经历这个阵势,这心能不跳到了嗓子眼了吗?缓了缓神,老米两腿一软,一屁股就瘫坐在了地上,掏出烟袋装上烟,两手哆哆嗦嗦地点了半天,才把烟给点上,一口烟深深地吸进肚里,这心才渐渐平静下来。过了好大一会,老米见大黑熊不动弹了,起身上前翻过黑熊,右手从靴子里拔出猎刀一刀下去就把黑熊给开了膛,找到熊胆割下来,随即又麻利地切下四个熊掌,连同剩下的老虎碎骨一同装进了背囊,把死狍子搭在肩上,是满载而归。
猎人老米下山第一件事,就是上县城把熊胆给卖掉,这熊胆足有一斤多沉,确实罕见,实指望卖个好价钱,可是到了县供销社伙计们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熊胆,楞说是熊胆假冒,硬是不收。老米无奈就把这颗熊胆又揣了回来。可惜不会保管,最后还是白瞎了这么好的东西,给老米心疼得够呛。没过多久,老米打熊得虎的事情就在林场传开了,这天场长找上门来没说二话,把所有的虎骨没收了。后来给了老米一块二两左右的碎骨,听说场长书记各分了一块虎腿骨,其余的送给了县医院。
转眼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林场的造反派里有几个早就忌恨书记场长的,把当年私分虎骨的旧帐给翻腾出来了。召开批斗会让书记场长交出虎骨,那时狂热得什么也不管,不交就是一顿棒打脚踢,书记场长那也真有骨气,就是不说虎骨的去向,气得造反派又是一阵棒揍,打得两人双双落下了残疾。后来那几个造反派的小头头由于“革命坚决”,当上了林场革委会的负责人。岂不知“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十年之后,随着老干部的平反,在文革是打人的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林场也变了模样,国家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老米也用不着打猎了,改做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林业工人了。经过改革林场经济也红火起来,尽管这片林子已经物似人非了,可这老虎砬子仍然是云烟氤氲仪态万千,只要到了月明之夜,人们还能依稀听到那老虎的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