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浅说二月二龙抬头(散文)

精品 【东篱】浅说二月二龙抬头(散文)


作者:森林大地 布衣,13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发表时间:2025-03-01 09:49:01
摘要: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来的呢?这与节气、农事息息相关。文章中对这节日的来源,风俗习惯作了简要介绍。


   当喜庆春节的鞭炮散发的浓烟飘散,当闹元宵的兴致还意犹未尽,民间又一传统节日接踵而来。
   “二月二龙抬头”虽说是个小节日,但寓意很深。“二月二龙抬头”这句俗语说的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之日。在清朝时期有《燕京岁时记》一文中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但其真正的起源,应该是与节日和节气有关。春节刚过,元宵也已闹完,到了农历正月下旬气温渐渐转暖,雨水也日渐增多,人们就要考虑农事了,为了企盼有个好年头,把愿望就寄于祥瑞的龙身上,就称为“龙抬头”。为什么选择二月初二呢?因为人们习惯把正月作为春节阶段,二月初一为朔日,道和佛教称为旦日,各家各户都会烧香拜佛、拜神、拜祖,为避开烧香拜神重叠,于是选择二月初二就比较合适了。其实,抬头的含义与农耕文化、天文现象是紧密相关,象征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们常在此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说龙抬头之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此日的由来还与天文学和古代人们对星象的崇拜有关‌。但,都把它当作传统文化的传承吧。
   我国各种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特殊意义和风俗,并且与神、天地、气候、农业等相关联。“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祭龙神和吃龙食方面。据传,北方人的“围粮仓”,北方有些地区的乡民在二月二清晨,用草木灰在地面上画出圆圈,庆祝丰收,说是围粮仓。而在南方有地区当日还会举行“放龙灯”,“踏青”等活动。对于当日吃饺子,说是龙耳;吃春饼,说是龙鳞;吃馄饨,说是龙眼。以及祭龙神、采龙气、敲龙头、引钱龙、祭灶神等习俗,象征着一年的生活与事事顺利。但是,隨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到来,科技的兴起,这些风俗也鲜为人知了,也会慢慢失传。
   龙在古代人心目中是有灵气的神物,是吉祥的征兆。龙的传说,在古籍上也多有记载。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会被常常提到龙的,古代文人、诗人也会在诗词文章中写到龙。如《礼记.礼运篇》中描写:“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文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真正的龙应该是谁也没有见到过。在《尔雅.翼》中,描写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骆,眼似鬼,脖似蛇,腹似蠪,鳞似鱼,爪似鹰,耳似牛,掌似虎。在原始时期,人们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有关联,因此,把心目中的动物作为一个氏族的象征,谓之“图腾”。《说文》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古时还认为龙是管天象的,当大地复苏之时,人们想到冬蛰的神龙也应该抬头升天了。
   其实,在我的家乡对“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日也不会举行什么活动,也没有什么具体讲究,只当作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前几年结识到一位浙江商人,他对我谈到过这个日子。说:“二月二这日,最讲究是剃头,农历二月二日剃头,人有起头,当年运气会好,最忌讳是不能做针线活,怕针伤到龙的眼睛,最流行的文娱活动就是耍龙灯。还说有的地方吃面条,叫作龙须面。”近几年,家里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其他活动没见过,但剃头的习俗也慢慢兴起来了,特别是父母带着已读书的孩子去剃头。剃头现叫理发,这一日,从早到晚,街上的理发店都排队等着理发,理发师傅在当日也忙得不可开交了。
   从青龙到雄狮、神马、凤凰、麒麟,都是古代中国神话中寓意着吉祥美好的神兽,是华夏人民们心目中的祥瑞,也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在古典文学中和现代神话剧中都离不龙的话题。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生物,常被赋予强大的力量和威严的形象。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力量、权威和威严。伟人在《念如娇.昆仑》一词中写到“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写得气势磅礴。
   “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民间的传统一个节日,是人们的心中寄托的一个愿望。在这草长莺飞,春暖花开之时,在这龙抬头将要来临之日,让我们一起挺着胸膛抬头向前迈步吧!
   节日的最初意义,已经被淡化,以至于让我们觉得就剩下一个符号了,但节日形成的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动力起点。二月二龙抬头,正是奋发的象征,尤其是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规划都要付诸实施了,这个日子的意义在今天更强烈了,愿我们借着这个节日的寓意,去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吧。
  

共 17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节的喧嚣尚未远去,元宵的欢乐仍在心头萦绕,“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传统节日便接踵而至。它虽不如春节那般盛大,不如元宵那般热闹,却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二月二龙抬头”,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清朝的《燕京岁时记》中便有记载,足见其历史渊源。它的起源不仅与节日和节气紧密相连,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尊重。春节过后,气温渐暖,雨水增多,农事即将开启,人们将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祥瑞的龙身上,希望能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头。这一节日的特殊意义还与天文学和古代人们对星象的崇拜息息相关,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各地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如北方的“围粮仓”,南方的“放龙灯”“踏青”,以及共同的祭龙神、吃龙食等传统,都让这个节日充满了神秘而又温馨的色彩。饺子象征龙耳,春饼寓意龙鳞,馄饨比作龙眼,每一种食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事事顺利的渴望。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有灵气的神物,是吉祥的征兆,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文章中对其多有赞颂。从《礼记·礼运篇》到刘禹锡的《陋室铭》,龙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不同地区对这一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庆祝方式各有不同。在我们的家乡,它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与浙江商人的交流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别样的讲究,如剃头以求好运,忌讳做针线活,还有耍龙灯、吃龙须面等独特的风俗。从青龙到雄狮、神马、凤凰、麒麟,这些神话中的神兽不仅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在古典文学还是现代神话剧中,它们的身影都熠熠生辉,不断传承和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让我们珍视这些传统节日和文化符号,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住那份温暖而又神秘的记忆,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非常好的散文,知识面广,让我长见识了,学习了,知道龙抬头的意义。【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3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01 09:49:59
  这篇散文太棒了!知识面广,从龙抬头的起源、习俗到文化内涵,清晰呈现。让我们深刻了解其意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真的受益匪浅,值得反复品味! 问候森林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2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01 10:27:16
  感谢老师的编辑及精彩点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祝你工作、生活愉快!春祺撰安!
3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3-01 11:30:07
  好文,佳作!龙抬头长知识了。祝老师春季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01 12:25:47
  感谢老师阅读及点评!遥祝老师春祺!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01 11:42:01
  龙确实没人见过,但中华文化的传统就这么传承下来,自有其伟大的内涵。老师的文,文化底蕴丰厚,给我们新的启迪。拜读学习了,春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01 12:26:36
  感谢老师阅读及精彩点评!遥祝老师工作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1 12:10:06
  为什么将二月二定为龙抬头之日,第一次从森林老师的文章中知晓,谢谢你的知识普及。龙抬头,万物复苏,春归大地,如此美好的寓意,就应该好好纪念这个节日。在我们着,在北方,似乎都是包饺子,几乎什么节日都包饺子,或许一个“包”字就是将美好包揽入怀的意思吧。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01 12:29:42
  感谢老师阅读及精彩点评!“包”字容量大,包寓意吉祥、幸福、顺利吧!遥祝老师春祺撰安!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3-07 16:08:41
  这次东固举行了二月二庙会,据说有几万人去参加了,我也去了,可惜森林老师不在吉安,若在,你也会去的。可热闹了,人山人海,各种表演都有,还有近200米的长桌宴,不消说,森林老师也知道有多壮观。文章写得好,有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和人文风俗。点赞!遥握问安,谨祝春好!
回复6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08 10:16:12
  感谢美女老师的阅读及点评。我在群里面看到你发的图片,在我眭氏群里面也有人转发了这次盛会的记录短文,美女一片,热闹非凡,把传统文化传承,特点赞!遥祝老师春祺撰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