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绿野-春】智慧在民间(小说)

编辑推荐 【绿野-春】智慧在民间(小说) ——孔子故事


作者:文思若静 秀才,105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3发表时间:2025-03-03 00:10:54
摘要:民间故事,讲述孔子游药故事

民间故事连载(五)
  
   智慧在民间
  
  
   一
   生活中有句口头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或者是“智慧在民间"的口头语,从古到今人人都知道用这些话的含义——意思指民间有智慧人有高人,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人知识渊博就有智慧,其实民间的智慧高人才算是真正的高人。因此上,大多数人知道关键时刻去利用这些话,却很少人知道这句话到底出自谁的口传?
  
  
   据传说这是出自二千六百年前的儒圣孔子之口……相传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战乱,各霸争雄!属于国不泰,民不安之境势。孔子为了让这些战乱不在发生,孔子动员弟子跟他出国讲学,目的是让人的真善美的人性通过他讲的“仁慈忠信礼仪"的道德论,去充分发挥而扭转战局。
  
  
   有一天,孔子游走讲学,带着他的弟子行走到一个村庄前,再往前再走不到百数步远就到一个村庄就可以歇脚吃饭。沒料想孔子坐的木轮车把楔子遗了,车也颠簸的沒法前行!
   于是,孔子下车命弟子子路步行,去村庄借一把斧子和木料来劈楔修车。子路刚走到村庄前,见一少妇端一盆衣服准备河边去洗。子路走向前向少妇鞠躬施礼:“大嫂好!我想向你借个东西可行?少妇答复“行”,转身就回家了!子路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思我没说借啥咋就走了呢?她不想借吗?他正纳闷呢!只见少妇一手提斧一手拿木楔向他走来!子路虽惊奇,但心急着修车就拿着斧头和木楔走了。
  
  
   当他们师徒数人把车修好给少妇还斧子时,子路便问:“大嫂好!我向你借斧子时沒说借啥?你咋么知道是斧子和木楔”呢?少妇答:“你说了啊?你说借东西吗?因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另外我见你们车子不走了,肯定是车子坏了要修,当然需要东方木和西方金才能修车,西方金就是斧子么”!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难道你们到处讲学都不懂得这道理吗?子路听后面红耳赤悻悻而归。
   子路回去后把他向少妇借斧的来龙去脉向老师学说一遍,老师叹息道:“智慧在民间你不服不行啊!咱干脆绕道而行回吧!学生问孔子,咱已经到村庄了,也到了吃午饭时间,为啥要绕过去呢?孔子答:“你们想一想,这个村子一位年轻的少妇都比我们懂的多,我们有何脸面去吃人家的饭、给人家去讲学呢?我们自己都没学明白这其中道理,咋么好意思去见人家面呢?弟子们听了老师话觉得在理,就随老师所愿绕道而行至在向民间智慧人学习的求学路上。孔子给他的学生们说:智慧经验教会我们:“真正的智慧藏在民间。可见这个村子是风水宝地有高人镇守。从此,“智慧在民间”的”的口头语就流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今天,也许要传千秋万代!
  
   七十年代文人老何爷口述,2OOO年时,才让记忆变成文字留纸。2024年5月12日移到手机上。
  
  
  

共 1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老师文笔利落凝炼,故事情节短小精悍,智慧在民间,讲述了一代儒圣宗师孔子带着弟子们讲学途中,乘坐的木轮车楔子丢了,弟子子路向一位村妇借斧修车而引发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智慧在民间,同时也认清自己的学识也有浅薄的时候。真正是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的含义所在。作者老师能通过民间口述的故事编辑成雅致有趣的故事,本身也是谦虚好学之人,令人敬佩称赞!感谢老师支持绿野社团!推荐欣赏!(雪落黄河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25-03-03 07:39:21
  谢谢林科老师辛苦编辑!这个故事七十年代出自一个五保户文人老何爷之口,老人给我讲的很多,几十年了都忘的差不多了!凭记忆打捞的不太完美!他那时讲的大多是古言文,我还不太懂,只记故事情节的大概,孔子教育学生的情节很多,但我都忘了!
2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25-03-03 07:43:26
  谢谢雪落黄河边老师辛苦编辑!并诚评鼓励支持。刚才忘了写成林科老师了!致歉!致谢!祝老师春安
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4-26 11:06:18
  智慧在民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是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哪,许多人往往是唯心唯上,很有教育意义的文字。好文拜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