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春】智慧在民间(小说) ——孔子故事
民间故事连载(五)
智慧在民间
一
生活中有句口头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或者是“智慧在民间"的口头语,从古到今人人都知道用这些话的含义——意思指民间有智慧人有高人,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人知识渊博就有智慧,其实民间的智慧高人才算是真正的高人。因此上,大多数人知道关键时刻去利用这些话,却很少人知道这句话到底出自谁的口传?
据传说这是出自二千六百年前的儒圣孔子之口……相传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战乱,各霸争雄!属于国不泰,民不安之境势。孔子为了让这些战乱不在发生,孔子动员弟子跟他出国讲学,目的是让人的真善美的人性通过他讲的“仁慈忠信礼仪"的道德论,去充分发挥而扭转战局。
有一天,孔子游走讲学,带着他的弟子行走到一个村庄前,再往前再走不到百数步远就到一个村庄就可以歇脚吃饭。沒料想孔子坐的木轮车把楔子遗了,车也颠簸的沒法前行!
于是,孔子下车命弟子子路步行,去村庄借一把斧子和木料来劈楔修车。子路刚走到村庄前,见一少妇端一盆衣服准备河边去洗。子路走向前向少妇鞠躬施礼:“大嫂好!我想向你借个东西可行?少妇答复“行”,转身就回家了!子路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思我没说借啥咋就走了呢?她不想借吗?他正纳闷呢!只见少妇一手提斧一手拿木楔向他走来!子路虽惊奇,但心急着修车就拿着斧头和木楔走了。
当他们师徒数人把车修好给少妇还斧子时,子路便问:“大嫂好!我向你借斧子时沒说借啥?你咋么知道是斧子和木楔”呢?少妇答:“你说了啊?你说借东西吗?因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另外我见你们车子不走了,肯定是车子坏了要修,当然需要东方木和西方金才能修车,西方金就是斧子么”!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难道你们到处讲学都不懂得这道理吗?子路听后面红耳赤悻悻而归。
子路回去后把他向少妇借斧的来龙去脉向老师学说一遍,老师叹息道:“智慧在民间你不服不行啊!咱干脆绕道而行回吧!学生问孔子,咱已经到村庄了,也到了吃午饭时间,为啥要绕过去呢?孔子答:“你们想一想,这个村子一位年轻的少妇都比我们懂的多,我们有何脸面去吃人家的饭、给人家去讲学呢?我们自己都没学明白这其中道理,咋么好意思去见人家面呢?弟子们听了老师话觉得在理,就随老师所愿绕道而行至在向民间智慧人学习的求学路上。孔子给他的学生们说:智慧经验教会我们:“真正的智慧藏在民间。可见这个村子是风水宝地有高人镇守。从此,“智慧在民间”的”的口头语就流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今天,也许要传千秋万代!
七十年代文人老何爷口述,2OOO年时,才让记忆变成文字留纸。2024年5月12日移到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