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春】兄弟传奇:岁月长歌(小说) ——无
关键词:中原古村、耕读传家、文武兼修、家风传承、时代变迁
在中原腹地的青山环抱中,有一个被时光温柔浸润的村落。这里绿水潺潺绕村而过,黛色屋檐错落有致,空气中永远飘荡着雨后泥土的芬芳。村东头那座青瓦白墙的院落里,两代人的故事如同陈年普洱,在岁月长河中愈发醇厚绵长。
老大张恪远的书房里,檀木书架上的线装书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总爱坐在那张雕花红木椅上,指尖摩挲着《资治通鉴》的泛黄书页,目光却透过窗棂望向远处的山峦。村里人都说,张家长子的眼睛里藏着整片星空,深沉而睿智。那年山洪突至,十二岁的张恪远赤着脚在暴雨中奔跑,指挥着老弱妇孺转移的身影,像极了后来他教导子孙时的模样 —— 沉稳如松,临危不乱。
老二张恪明的练武场设在村西竹林深处。晨曦初露时,总能听见竹枝簌簌作响,那是他舞剑时带起的风声。少年时为了习得 “梅花桩拳”,他在雪地里一站就是三个时辰,脚印在雪地上连成串串梅花。如今他虽已年过花甲,耍起五郎八卦棍来仍是虎虎生风,棍影中依稀可见当年那个倔强少年的模样。
兄弟俩的 “文斗” 是村里的一道风景。一张八仙桌,两杯新茶,往往从《论语》释义辩到治国方略,从《孙子兵法》谈到商道智慧。张恪远引经据典时,张恪明总爱用拳理来反驳,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某个顿悟的瞬间相视大笑。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恰似他们给子孙留下的精神密码。
张恪远教子如春风化雨。长子张墨承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史记》中汲取养分,最终成为省作协最年轻的理事;次子张商羽跟着父亲走街串巷观察商情,如今在杭州创办了自己的丝绸品牌;幼子张知微则在父亲的实验室里迷上了化学,成为了中科院的青年研究员。每当暮色四合,三个儿子的视频通话总会准时响起,张恪远戴着老花镜,仔细倾听着孩子们的近况,时而颔首赞许,时而蹙眉深思。
张恪明的两个儿子则继承了父亲的武者精神。长子书兵在部队里屡立战功,去年参加国际特种兵比武载誉归来;次子书胜在高校担任武术教练,带出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摘金夺银。今年春节,书兵带回了部队颁发的 “卫国勋章”,书胜捧回了 “全国优秀教练员” 证书,张恪明摩挲着勋章上的麦穗纹路,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暴雨中扛沙袋的自己。
除夕之夜,四世同堂的张家小院热闹非凡。张恪远坐在摇椅上,看着重孙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听着儿子们讨论着最新的科研项目和商业计划,目光落在厅中高悬的 “耕读传家” 匾额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张恪明则在一旁指导玄孙耍剑,月光下,剑穗上的银铃与屋檐下的红灯笼相映成趣。
岁月在兄弟俩的鬓角染上白霜,却让他们的故事愈发鲜活。村头的老槐树记得张恪远组织修建防洪渠的身影,竹林里的清泉见证过张恪明舞剑时的英姿,而张家厅堂里那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的对联,正无声诉说着这个家族的传奇 —— 它不仅是一段跨越世纪的家族史,更是无数中国人传承家风、追逐梦想的缩影。